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统统具足,而且是自性里头的,全是性德。你能够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就是持戒;把这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二六时中念兹在兹,这是修定。根利的,一七、二七就开悟了,佛在《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烦恼习气重的,如果说是锲而不舍,念兹在兹,有个三年五载,开悟了。三年五载他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得念佛三昧,不定什么因缘,豁然大悟。烦恼习气很重的,我们在古人修证里面看到的,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有四十年五十年,开悟的,烦恼习气重的。现在的社会对真正修行人很不利,为什么?诱惑的力量太大了。你看,内有烦恼,有五欲六尘,外面的诱惑,真不得了!你睁开眼睛看的,竖起耳朵听的,你所接触到的,全都是违背性德。性德是天理,违背性德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是和谐的,违背就变成自私自利,就变成了控制占有。人人都有这种强烈的念头、行为,这个世界怎么能不乱?所以什么冲突都发生。我们今天在这社会上,你每天去看,几乎每一分钟都有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亲族冲突、邻里乡党冲突;在学校里,师生冲突、同学冲突,没有一处不冲突。冲突再一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战争,现在就是毁灭。这是现前的社会。
  我们要不是学佛,可以说我早就不在这人世了。我从小就相信命运,我也没有求长寿,很多人告诉我,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我现在看到我的家谱,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走的,我的伯父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走的,前面这几代好像寿命都不长,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我也没有求长寿,我只是遇到佛法,希望能往生净土。四十五岁那年确实生了一场病,我自己心里有数,寿命到了要走了,所以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为什么?我懂得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他没法子,所以我求生净土。没想到过一个多月病就好了,也没有想到能活这么大年岁,没想到。我在七十九岁的那一年,到北京去访问,生了一场病,四天,这里头有一天我有一次濒死的经验。我了解,自己亲身体验到,很难得。那是一个梦,但是也不像梦,为什么?它太清楚了,平常作梦是模糊,没那么清楚,境界太清楚了。见到释迦牟尼佛,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毗卢遮那佛,见到观世音菩萨,我真的很想跟他们去!可是那个时候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佛菩萨要我再留在这个世间帮助苦难众生,我说也可以。这就清醒过来了,这个境界马上就没有了。可是我的病就好了,烧就退了,就没有了,人的精神非常好。第二天我就回到香港,我记得在香港休养两个星期就恢复讲经。所以活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自己了,与自己毫不相干。活在这个世间全心全力为两桩事情,第一,正法久住;第二个,帮助苦难众生。我懂得。
  怎么样才是真正帮助?帮他觉悟是真正帮助。其他帮助都没用处,那就是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不是根本治疗,根本治疗是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所以佛陀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显示的那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会看。佛陀一生干什么?教学,没有一天不是教学。这个我们要知道,要好好把它看清楚,我们学佛就得学得跟他一样。一生教学,身语意三业都是在教学。身,做出榜样来,演出来,从最浅显的,为什么?众生毕竟是凡夫多,业障重的人多,程度平凡的人多!那怎么办?教他做人,怎样做一个标准的人,这个重要。佛用什么?你看佛教导我们,「净业三福」前面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那你就是标准的人。真做到!这个十善里面,不杀生,不但不杀生,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头生起来,这个众生再不好,十恶不赦,他是众生,不能杀他、不能伤害他。十恶不赦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习性,你要帮助他,帮助他回头是岸,帮助他回归自性,这才叫教育。要知道十恶不赦的人他没有过失,我要教不好他,过失在我不在他。我没把他教好,我做的样子还不够。你看,这十条,每一条不容易!不偷盗,不偷盗要做到什么?自己心里头没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就是盗心。佛讲得多么微细,你要看看戒律里面所给你说的、分析的,那非常细密。不邪淫,心地真正清净,真正把孝道做好,这念头就没有了。事实真相要了解,为什么说邪淫不孝?邪淫伤害身体。父母对儿女最关心的是你健康,这头一个,所谓「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大不孝!妄语,欺骗人;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总是叫别人上当;恶口是说话粗鲁,别人听了难过。起心动念没有贪心、没有瞋恚、没有愚痴。佛给我们简简单单提出这个标准。
  学佛的人,十善业是十个纲领,纲领下面要列出细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便於学习,那是什么?在中国,古人用儒、用道来辅助,所以佛法在隋唐中叶以后就不再有小乘,用儒跟道代替了。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十善业道的细目。分量也不多,为什么?太多了,初学的人不能接受。特别是现代人,愈简单愈好。所以《弟子规》上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事,《感应篇》也不很长。如果我们能够依教奉行,十善业就落实,学佛的基础就具足。然后不断向上提升,自然有成就,你会愈学愈欢喜,愈学愈认真。一生当中能够契入境界的,我们从历代古德,像《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所记载的,多!过去李老师给我们说,记载是有人知道,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还有许多写书的人他不知道,没接触到,遗漏了。实在说,遗漏的多,记载的少。过去的人能成就,现在的人怎么会不能成就?哪有这种道理!只要我们好好的学习,个个都有成就。因为我们自性里头本觉本智。
  「后二显是恒沙性德」,都是出於自性,就是一个是深心,一个是大悲心,全是性德。哪一个人不爱人?哪有这种道理!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常就是性德,不是性德它是无常,那不是性德;恒常,永恒不变是性德,说了五个字。仁,「仁者爱人」,仁是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仁。古圣先贤的教学,这是摆在第一个德目,要认真学习的。义,义是循理,现在说合情合理合法,起心动念考量一下与情理法相不相应,言语造作跟情理法相不相应。现在这个社会,我常常说,至少四代到五代,差不多是一个世纪,把这些事情,就是伦理道德因果疏忽了。尤其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进步,必须把旧的排除掉建立新的,这叫进步。这样一个观念使我们对於老祖宗的东西、旧的东西距离愈来愈远。在我这个年龄,我十岁离开家乡,我的家乡在农村,所以还接触到一点传统文化的边缘,但是这点边缘带给我一生的幸福。我感谢老祖宗!我怀旧,我念旧。在这么多年当中,走遍全世界许多大都市,我没有被污染,这很不容易,没有受到重大的冲击。我学会忍让,我学会吃亏,中国古大德告诉我们「吃亏是福」,我记得这句话,「谦让是德」,不跟人争,你要我给你。所以这一生平平安安,烦恼轻智慧长,得力於童年的家教。一生喜欢念书,尤其喜欢念古人的书,喜欢跟古人做朋友,因为古人不会变,现代人很善变。这里头的因素我清楚,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禁不起冲击就出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能够稳得住,就是天天没有离开圣贤教诲,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教人,自己做出好榜样给人看,这个教学是成功的。
  诸位同学在此地必须要知道,我,净空法师是个凡夫,不是圣人,不是佛菩萨。有没有过失?有,天天还在忏悔,改过自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看到一个人有好处,我就赞叹他,这个人的好处是不是真的能永恒保持,那我不敢说。他一桩好处我就赞叹他一桩,他有缺点我不批评他、我不说他。父母这样教我的,老师这样教我的,佛菩萨经典也是这样教我的。当然,我也不敢轻易赞叹人,但是我赞叹的那个人,诸位要能用孔老夫子这个教诲去理解就好。夫子说,他说开始,我对一个人,「听其言而信其行」,夫子的心多厚道,你说什么我都相信;以后看多了,有很多人言行不符,说的是一桩事情,做的又是一样,他所做的跟他说的相违背,所以夫子晚年态度改变了,他说现在我对於人「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对了。我赞叹的那个人,诸位同学要记住,你要细心去观察他跟我讲的一样不一样。我跟他们没相处过,只是听说,我听了相信他,他做的跟我想像的不一样,那我就无可奈何。所以孔子教我们这样,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尤其夫子让我们考量两桩事情,很多人批评这个人是恶人,那你要细心观察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要冤枉了人;很多人赞叹这个人是好人,你要细心观察他,他是真好还是假好,不要被他蒙蔽了。这种教训多好,我们要永远的记住。看人、接触人,常常在一起细心观察他,夫子给我们一个标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与人相处,知人太不容易,知人是圣人。
  今天圣贤君子少,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没有受过基础教育。古时候善人、君子那么多,它有道理。一般在中国古时候是大家庭,这个教育非常严格,小孩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教学?母亲怀孕的时候,她就学太任。所以先生称自己妻子为太太,太太名词从哪里来?从「三太」来的。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妈妈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都有个太字。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史记》里头有记载,眼睛不看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就是傲慢的言语不出,她就能守住自己的标准德行。为什么?影响胎儿。实行胎教。小孩出生之后谁教他?妈妈,妈妈不离开小孩。尤其是三年,到三岁,不离开母亲的怀抱,不离开母亲的视线。所以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规矩是什么?就是《弟子规》。所以《弟子规》这是教小朋友,是母亲做给婴儿看的。你看他从出生,他眼睛睁开就会看,他耳朵在听,他就在学习。他到三岁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根深蒂固,是这么个道理。这才是真的叫扎根教育。这一千天的根扎好了,一生都不会动摇。就是说,你不要看他三岁,他很懂事,他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善恶,他有能力辨别,为什么?他妈妈给他做出这个标准来了。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一千天扎的根到八十岁不会变。现在谁扎根?现在电视扎根,网路在扎根,电视里头演些什么东西他全学会了。现在听说这社会上一个新名词,十五六岁的时候叫「叛逆」,这个名词在古书查不到,中国古籍、典籍里头没这个名词,哪有这种道理!所谓孝子贤孙,这不能不晓得。中国最近这一个世纪,清朝亡国之后,我们对於古圣先贤教诲愈来愈疏远了,抗日战争之后就没有了,再也看不到了。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有这么多灾难,人日子过得这么苦,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们讲到深心,好善好德,要修一切善!清凉大师在此地讲「恒沙性德」。底下讲,「然此三心,有一必兼余二」,这句话很重要。这个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只要有一个,一定有那两个;如果说有一个,其余两个没有,没这回事情,有一决定有二。由此可知,我们有对人的同情心,对别人的爱心,肯定你有好善好德的心,肯定你有直心。你是个非常自爱的人,你肯定会爱人,你肯定有真心。所以怎样把我们的菩提心找到,把我们的菩提心发出来,这句话是关键。我不知道怎么发?你只找一个,你要能够想同情别人、爱护别人。这个同情爱护要像什么?要像爱你自己的子女一样。你很爱你的子女,你爱天下人都像爱你子女那样,那么样的爱护,那么样的关怀,那么样的照顾,问题就解决,你的菩提心渐渐就露出来了。推己及人,别人的儿女跟我自己儿女没有两样,大爱出来了,平等性出来了。平等才会清净,不平等里头就有染污,为什么?它有分别、它有执著,那是妄心,那不是真心。我们要学,还没有学会,没有学会不要紧,继续努力去学。
  如果年岁大了,学来不及了,那怎么办?你要记住,你要相信,相信什么?相信有轮回,相信有业报,相信这个之后,你还得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轮回、业报不要紧,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全超越了。这一生能够超越轮回,能够超越业报,这还得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没有业报了,为什么?没有恶缘。果报,你有因,因还得遇到缘,果报才会现前。我们有恶因,无始劫以来有恶因,生到极乐世界就没有恶缘,所以那个地方就没有恶报。因此,我们念佛要常常想到我这一生造作这些杀盗淫妄,造的这些业,得罪了多少众生。这些冤亲债主大多数不饶恕你,如果你要是有天眼,你要是看看你的周边,那个冤亲债主在那里等待机会来报复你的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我们念佛、诵经、行善,常常要想到我为谁做的?为我累劫现前冤亲债主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才能化解。这个是消极的。积极的,从今之后明白了,不再造恶业,即使见到五逆十恶的人,也要像佛菩萨一样原谅他,为什么?他很可怜,他要不知道回头,他有果报。阿赖耶里面有恶因,现在又造恶,造恶,现在就缘,他怎么会没有果报?你想起他将来在三途受报那种凄惨的现象,我们的怜悯心就生出来,慈悲心就生出来。怎样把我们的真心,我们真心里头的纯善纯净、慈悲怜悯,要把这种心激发出来,对我们修行帮助就大,我们真正走上断恶修善的菩萨道。
  底下大师告诉我们,「而三贤互有增微」,这个讲得好。实在三贤有增微,我们何尝没有?我们大家在一起同修,你看有的人慈悲心多一点,有些人慈悲心少一点,他不就是有不同?三贤,像十住跟十行就不一样。他为什么有这个阶层?也就是有增有减,不相同。有人大悲心多一点,深心少一点。深心我讲了三个,我用《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正觉,我讲这三个。实在这三个它有连带关系,虽有连带关系还是有等差、有不同。这个原因是我们过去生中习性不一样,所以性相近、习相远,习性不相同,这不能不知道的。已经有的,帮助他提升,缺少这一分的,要慢慢把他提起来。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实在讲,五欲六尘并不重要,物质生活愈清淡愈健康。
  自古以来,佛门的修行人对於物质生活没有祈求。佛陀的时代,物质生活是什么?三衣一钵。他们生活在热带,没有四季,三衣就足够了。衣服破了才再去找一件,到哪去找?到垃圾堆里面去找。有很多人破衣服丢掉了,出家人到那里把人家丢掉的破衣服捡起来,看看那个布还能用的把它剪下来,不能用的才丢掉,这样累积成能够把它缝起来变成一件大的,就可以自己用,所以叫粪扫衣,别人丢弃掉的,是这么来的。他衣服一块一块,料子也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穿起来也很难看,所以把它染色,染成咖啡色。这个染料就是红黄蓝白黑统统混合起来,五种颜色混合成一起就变成这种颜色,这叫做袈裟。袈裟是印度话,意思就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它是杂色的,很多杂在一起的叫袈裟。我们现在中国出家人,袈裟只有这一件披在外面,你看这上面一格一格的。所以现在是一块料子好好的把它剪下来,意思已经不对了。从前是捡人家的,是这样的。现在是表法,披在身上纪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三件衣,一个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给我们做的榜样。我们今天学佛了,剃度了,做为佛的出家弟子,接受信徒可以说丰厚的供养,我们的生活比很多贫苦的人优越太多,世尊当年没有过,我们能安心吗?我们能不好好的修行吗?古大德有一句话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首偈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也不是吓唬人的,是老老实实说的话。你要是相信,你常常会警惕自己、勉励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别人供养你,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求福报。出家人有修行,这是福田,我供养你希望能得一点福。如果我们没有福报,白受人家供养,你将来能不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