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白领极限生存-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小超人李泽楷人有一年搭乘飞机160多次,平均两天半就要飞一次。但我想他的心理和白领金领会有所不同。因为后者飞掉的是公司的钱,而他飞掉的是自己的钱。 
  但小超人一定不会因为心疼这点钱而不飞。飞来飞去,多大的动静呀,满世界人向他行注目礼,封他“小超人”荣誉称号。若是就此歇息,守着那一大堆钱过日子去了,还有谁知道他呢? 
  他还是他吗?       
… 
心碎之一地鸡毛版 
…         
  以前有个去奢侈品公司当公关的机会。资深前辈告诫我:你得学法语,否则用英语发音念法国牌子,会被人笑的。 
  “那时你会心碎的,sweetheart。” 
  原来心是因为这样的鸡毛蒜皮碎的,碎得很猥琐。 
  同样猥琐的心碎,还因为不会点菜。 
  同学当了上市公司董秘,每每坐下来和老总们团团坐吃饭,就开始忧郁。笨手笨脚点完菜后,得到的往往是食客们含蓄的不满。然后就开始有人怀念他的前任:“还是小张会点菜呀,到底是公认的‘点菜小能手’。呵呵”。拿着菜单研究了半天后,成果是引起了头头们对前任的怀念,那个心碎呀……。 
  屏着一口气出来做事,以为自己才高八斗,以为自己有胆有识,谁知这些崇高品质到了别人眼里,就像淳厚的内功碰上了邪门的吸心大法,溜得无影无踪。剩下来的是你从没留意过的鸡毛蒜皮的缺点: 
  英文名难听。 
  面试市场推广职位的漂亮女生,八面玲珑,经验丰富,偏偏英文名字有点怪,叫Inner。人事主管立马尖叫一声,差点昏倒在地:“啊,叫内脏啊!” 
  不会穿衣服。 
  又是面试女生。上衣是小碎花,下面的裙子是大碎花。面试结束后,经理皱着眉头嘟哝一句:“你有没有觉得她上面的花和下面的花毫无关系?”一句话结束了她的前程。 
  不会讲段子。 
  老总吃饭前,喜欢听新鲜段子刺激食欲。据说他的得力干将就是段子大王,光是“刘胡兰的故事”就会讲4个不同的版本。你呢,才讲出口,人家就知道答案了。收起好不容易鼓起的表演段子的勇气,含泪默默做听众。 
  心碎呀…… 
  这样的鸡毛蒜皮,在职场的路上铺天盖地,心不知还要碎多少次。也许还没等到碎那么多次,就不再有心了。       
… 
假日遥控器 
…         
  上班时间之所以可恶,就在于一切行为模式早已被设定好,你需要做的只是遵守,或者换一种说法,被迫服从。比如:9点钟必须到,6点钟才许走;必须在规定时间处理完那些冷冰冰的或者虚情假意的文档;就算头痛欲裂也只能微笑着对着话筒讲话直到说完“Thanks。Bye。”办公室的生活就像一台只能看新闻联播的电视机。就算今天播放拉登被捕的特大新闻,恐怕你也没心思打开电视。 
  而假日就不同了。生活变成一只遥控器,很多频道可以选择。早起跑步,或者睡到下午两点;逛家乐福,或者在家看影牒;去商场花车慧眼淘金,或者钱柜卡拉OK……而这只遥控器就握在你的手中。 
  每个周末,我都愿意发一会儿呆,躺在沙发上,把遥控器上的所有可能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乐滋滋地消遣这两天宝贵的日子。 
  偶尔的郊游是有的,崇明岛、嘉定、青浦……,脑子一热,拎起背包就冲到这些地方,胡乱走走看看,开开心心地把两天挥霍掉。 
  大部分周末是呆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听听音乐,看张碟,逛逛超市。都是些平淡的事,日子却过得像跳莎莎舞一样欢快。往往是没觉得做了什么,两天已悄然逝去,只好蓄足力气等待下一个周末。 
  更多时候,我起得和工作日一样早(但没设闹钟),和在办公室时一样上网(但没有deadline表格晃在眼前),或者竟然选择加班(但不是老板命令的),利用一个周日下午把上周没杀青的东西结果掉。没有加班费,唯一的报酬是可以觉得自己很崇高。 
  就算做完全一样的事,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因为是我在遥控频道,而不是频道在操纵我。 
  我可以选择外出旅行,也可以突然觉厌倦远足,在家里睡懒觉;也可能这一分钟我躺在床上,下一分钟我已在飞往昆明的机舱里。 
  假日的魅力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它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不管你做,还是不做,选择权在你。这种富有的感觉,就是假日的全部意义所在。 
  国庆即至,我不打算出上海。在这个全民旅游的时段,哪里还能有风景呢?但真的就这么敲定了吗?当然不是啦。下一分钟的我是什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       
… 
假情真欲 
…         
  这是在老友的办公室里发生的真实一幕: 
  我们在说着饭后助消化的段子,笑不可支。他的助理匆匆走进来说了一些坏消息,无非是有意外发生导致计划完不成呀,deadline无法遵守之类的。老友的脸顿时晴转乌云,旋即闪电打雷,冲着差点哭出来的下属骂完了Fuck的所有时态和词组,然后质问如何补救。吓愣了的可怜人立下军令状:就算接下来不睡觉,也要尽量完成。 
  怒视着下属离开后,小房间内立刻放晴。老友笑呵呵对我说:“没办法,不这样,他们就不能正确理会我的意思。我命令他们加班吧,既不仁道,效果也没有现在好。咦,刚才讲到哪儿啦?” 
  老狐狸啊。Deadline完成不了,在职场上是件太稀疏平常的事。解决的方法无非是加班加点加人进行解决。有谁愿意加班呢,更何况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这件小麻烦能够如此完美地解决,他所付出的,仅仅是三五分钟的“愤怒”与“漫骂”。 
  手段而已,与感情无关。 
  就像“假笑”。规律是:大家笑了,你就得笑;老板讲完了笑话,你就得笑;见到客户,你就得笑;做演示,你就得笑;见到新同事,你就得笑;或者,别人认为你该笑,你就得笑……Justkeepsmiling。这就像见面说你好,分手说再见一样。笑,并非属于感情的范畴,而是属于礼仪的范畴。 
  职场如战场。没有性格,没有感情,没有道义,只有子弹和战术。七情六欲都是子弹,可以拿来打出一条胜利之路。 
  适度的自卑能获取好感:“没办法,我是农民嘛!”有时不满的神情能鞭笞员工加速运转。这不满,就像赶驴人手中的长鞭。 
  当然,这些招术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是鼓励型的,越夸越来劲;有些人是辱骂型的,越骂越来劲。 
  到底使哪颗子弹呢?微笑还是怒骂?完全可以根据对象有的放矢。 
  习惯了这一套之后,职业人就开始不会哭也不会笑了。或者说,不会自然地哭和自然地笑了。他会先想一想:我应该哭吗?应该笑吗?然后从大脑硬盘里取出相应的表情,戴在脸上。比演员还专业。       
… 
职物链 
…         
  我老板的助理,无论男的女的、白皮肤黄皮肤、26岁还是62岁,全都记忆力超人,做事的时候轻重缓急条理分明,并且像个检索器,哪怕需要3年前的文件,他们也能在10分钟之内搞定。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就职一个月后提出过辞职,并无一例外被公司挽留。公司或许不了解这些来来去去的助理们,但公司了解我的老板。被他天天呼来喝去,挨了一个月还不辞的,一定是超人。咬着牙留下来的助理,经过数月的煎熬,就变成了标准化机器人。 
  原来是什么料并不重要,只要上了我老板的炼钢流水线,个个聪明伶俐。他的炼钢秘诀有三:一是芝麻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大呼小叫;二是喜欢高八度骂Fuck,用圣经砸桌子;最可怕的是第三个,他会24小时跟你斗智斗勇,凌晨3点写Email跟你讨论问题。经他这么一折腾,是个人都不愿意跟他作对,只好把自己变成超人算了。 
  一家网络公司也很有意思。里面出来的人,个个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但做起事来全都拖泥带水,没一个利索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当初就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搞来了一大笔钱,十分得意。可惜类似的锻炼口才的机会并非每天都有,于是他每天下午在公司演讲,过足了嘴瘾。在老板的带头下,公司上下掀起“演讲与口才”的高潮,人人都是引资精英。至于“做事”这种低端的事,哪里还有人看得上?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个文化机构,则擅产品德不端的人。有的人“太娇媚”,有的“太圆滑”,我呢,则“太贪钱”。现在娇媚的圆滑的贪钱的都攀高枝去了,剩下的吧,老板又嫌人家笨,是“没地方去才呆在这里的。” 
  据说什么样的影星培养什么样的影迷。就拿F4来说吧,言承旭的Fans痴情,周渝民的Fans则好色,朱孝天合野蛮女友的味口,而有点思想的人就迷吴建豪。这个规律同样适合职场,什么样的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人。若实在连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就快点换一家公司吧。       
… 
办公室里的异国生活 
…         
  喜欢在外企呆着,不单单因为高薪和简洁的人际关系,还因为留恋那里不一样的生活。 
  有个在上海商城上班的白领,每天8点去商城泳池游泳,9点上班。下午1点吃个三明治,或者偶尔跟客户吃个长长的午餐,5点来份下午茶或咖啡,7点钟离开办公室。习惯了用英文回E…mail、离别时贴贴面颊和每年两次的带薪休假,就连表情也开始国际化,不在乎时耸耸肩,并且惯于礼节性的假笑。走进办公室,除了地点是在中国以外,其他没一样东西带中国味。某民营企业愿出双倍薪金挖她,她自岿然不动。虽然钱多了一倍,但每天会听到粗着嗓们高声喊出来的电话,经常看到杯盘狼藉的剩菜,尽管剩的是鱼翅,还会遭到许许多多同事过于热情的关心:“有没有男朋友呀?”或者:“今天晚饭准备怎么吃呀?” 
  多拿一些钱,失掉了许多温文尔雅的生活,不值得。 
  在异国氛围里生活的后果是,连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经济收支一起,通通国际化。大家都是零存款,拿了薪水就出去旅游;大家都是陌生人,即使每天8小时在一起相处了10年,也搞不清楚相互间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你想当CEO,祝一路顺风,我只求养家糊口,请祝我好运吧,都是出来打工受资本剥削的人,客气生财。 
  还真的是有效。一个惯于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的朋友,最近移民美国,来信宣称:“如鱼得水,工作时的感觉和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差不多,除了西洋面孔的比例更多一些。”看来外企是最好的国外生活培训班。 
  有些物我两忘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搞错自己的国籍,恍惚中已记不起自己的归属。在一次公司午餐的时候,同事们叫了些中餐外卖,都是炒好了的热菜,用饭盒装好,大家团团座一起分享,有个老外乐滋滋加盟。谁知竟有一位同事不停地对老外说:“中国人都是这么吃的,其实不太卫生。我们一般是吃三明治的。”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 
CEO的魔术棒 
…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前,CEO对他说:“恭喜你,你的团队是天底下最好的团队。你的前任离开三个月后,在没有领导的带领下,他们依然做得很好。”一番话说得新任经理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连这样优秀的队伍都领导不了。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后,CEO对他说:“好好管管你的团队。据我所知,有的人独立工作能力很差,有的人缺乏创意,还有的人甚至在外面有兼职!”又是一阵心惊肉跳,缘何优秀的团队到了自己手里就走样了呢? 
  团队没变,是CEO的魔术棒在变。变化万千,宗旨不变――施压。 
  公司大了,大家各司其职。职员负责动手动脚,经理负责出脑子、监控质量,CEO负责变着法子抽陀螺,就怕大家转得不够快。 
  最可恶的是公司生产一系列同类产品,互为竞争对手。CEO的魔术从而有了更加神奇的玩法。 
  对产品A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B部,人家每晚加班到10点。 
  对产品B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A部,人家为了激发创意,有个男职员试着做了一个星期的女人。 
  更可恶的是发动大家相互提意见。然后, 
  对A部说:B部的人觉得你们上次做的推广活动定位不够准确,要吸引的是年轻人,但那场秀老气横秋,观众多半是老太太。你们对B部最近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对B部说:A部的人发现你们的创意是Copy美国最近一个电视广告的。Idea是可以借鉴的,但一味Copy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是第一流的公司,怎么能老跟在别人后面呢? 
  像斗鸡一样。或者,像文革时期的相互批斗。 
  最好员工相互间防盗一样你争我赶,公司指标一定牛市哄哄,CEO也不枉做一遭斗鸡人。 
  只是苦了当员工的。累死累活不说,要提防着同一屋檐下的同事,生怕被人告了状;更要间谍一样监视着同事的一举一动,最好抓一把小辫子在手里,随时发击。 
  只剩下魔术师CEO在一旁偷着乐。       
… 
最牛的秘书 
…         
  这个称号非Lily莫属。 
  她是我们前任老板的秘书,不知道是因为入了加拿大籍,还是嫁了个有钱老公,行事风格显得与众不同。 
  一次例会上,老板请Lily倒杯咖啡。Lily的回应是:“对不起,我在整理您明天的发言资料,现在很忙。”然后昂首走出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老板只好尴尬地起身,自嘲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Lily偶尔也帮着倒咖啡。比如心情好的时候――收到了朋友的礼物,或者晚上要看演唱会;有事请老板帮忙的时候――想提前半小时下班去学拉丁;或者对老板的辛苦表示同情的时候――老板又要熬通宵了。当然,泡完咖啡,后面的一句话就是:“老板,我可以先走了吗?” 
  同事们体会到Lily的厉害是因为一次复印事件。那天,Lily正在帮老板复印一堆材料,一个同事走过来,拿着一份文件对她说:“麻烦帮复印10份好吗?”Lily很客气地回话:“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职责。我只担任老板的秘书,并不担任你们所有人的秘书。”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Lily很不称职,或者人缘很差。事实恰恰相反。 
  她把老板的日程安排的非常出色,总是能够聪明地回绝掉老板不想听的电话,在老板不愿会客的时候说:“老板在开会。”不管老板的手机是关机状态,还是呆在离我们刚好12小时时差的地方,Lily总有办法让大家的所有问题在当天得到批复。 
  大家喜欢她还因为她口无遮拦。 
  老板有天对创意总监大发雷霆,狠狠地批了一个户外广告,指着那个画面说:“这样庸俗的pose,白领怎么会喜欢呢?”恰好Lily走进来,看了一眼说:“很好呀。我真的觉得很好呀。我好几个朋友都很喜欢这个广告。”一句话让创意总监感激涕零,尽管他的谢意并不被Lily接受。 
  后来Lily离职了。但从此以后,老板的历任秘书虽然国籍与性别各不相同,但都和Lily如出一辙。可见秘书牛与不牛,与加拿大籍和嫁没嫁有钱老公并没有什么关系。       
*************** 
*白领极限生存第三部分 
***************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    
… 
新版妻离子散 
…         
  周边的朋友,太多的人有这样的遭遇。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 
  全球化的时代,需要的是全球化的精英。你不仅要精通各地方言,各国语言和行为方式,最好一颗红心,时刻准备着,为职业,背井离乡。 
  也有过挣扎和动摇。 
  房地产那位,临行前,频繁约人吃饭,想从友人嘴里挖出更多的理由,为几乎坍塌的信心寻找支持;香港那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