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关品味-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卖的羊毛料,亚麻布、喀什米尔毛料和皮料,再待上半个小时喝杯茶。这地方一点
也不吓人,而这可是由我这个非常好吓的人说的哟。
    海华这个人就和他的店一样,一派轻松。裁缝师大部分都爱穿十全十美的成套西装,
讲究到那样子看起来不像个真人。海华则不然,他穿得大方帅气,选的衣服显然都能充
分应付正常的肢体活动。(有些英国的裁缝师傅,直到今天都还念念不忘他们18世纪军
服的老传统,结果,他们的西装只有在立正的时候才真正合身。)
    下一件美好的意外,就是你从头到尾都不会感觉到有人正在你身上搜索服装上违法
犯纪的事情。你去试穿的时候,大可身着短裤和夏威夷花衬衫,也没人会抬一下眉毛。
我有次便看见一位顾客,只穿着衬衫、领带。外套在喝他的咖啡,长裤则在后面房间里
面烫。在这样的气氛里,你不觉得自在也难。因此,订制一套西装的过程,也就还其本
来面目——也就是无拘无束、和善亲切、不慌不忙。情形多少是这样子的。
    你第一次去大概要花上一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和海华聊天。到了卷尺终于出现
时,他对于布料和剪裁已有了腹案。除非你自己有很明确的要求——大部分的人都没有
的啦——否则,通常是最好听从他的意见。毕竟得有个人为这套衣服作主,而他在这上
面绝对比你行。
    他带你去里间量身。这过程就和任何要量腰围的事一样,一点也不伤人,因为,现
在你们正一路在谈板丝呢、法兰绒、凸起缝线、开边叉、隐藏式小口袋等等优缺点,以
及最私秘的一件事情——你的生殖器要摆在拉链的左边还是右边。用裁缝的术语来说,
就是要往左边还是右边穿,然后视需要在一只裤管里多留些位置。那你就想象得到了,
有这么多事情在忙,你才没工夫去注意有什么叽哩咕啃的指令记在笔记本里。量身这场
酷刑根本就不痛不痒。
    量身量好了,布料选好了,样式谈妥了,就把一切交给海华去打理吧。打版和剪裁
都由海华亲手进行,拼缝则由他的助手进行。整套衣服都在店里做成。(事实上,由于
当过学徒,海华可以一人亲手做出一套酉装;这在现在已十分罕见了,将来只会更罕见。
伦敦西区现在只有四位裁缝学徒,这在以前是成百成百来算的。)
    过了一个月左右,你再回来做第一次试穿。除非你事前知道会怎样,否则准把你吓
一大跳;因为你才刚开始要对镜子里的自己,偷偷投以赞美的眼神时,却见海华像饿虎
扑羊一样扑将上来,含了满嘴的针,一把扯掉外套的袖子。接下来的好几分钟便是一团
混乱,只见海华又是调整、又是插针,用粉涂在这里、那里胡乱写些鬼画符,之后才往
后一站,像个大雕刻家一样,对眼前一块尚未完成但可望会十分出色的大理石作品,投
以端详的眼神。最后再突然挥笔鬼画一下,你就和你的西装分道扬镖了,下一次试穿时
再见面。这套西装现在要再整个拆开来,把接缝烫平,依粉涂标记的秘密指令调整一番,
然后再拼起来;这时就是以精工手缝进行最后的工程,在衣服上留下难以察觉但明明白
白的订制手工西服记号。第二次试穿,便是要看看哪里还有鼓起或绉褶阴魂不散没处理
到。(全部的过程约需六个礼拜左右,往后继续订做时,时间会缩短。只要海华要去纽
约或洛杉矾,皆可顺道做非正式的送货服务。他抵达时通常会手提20套西服,要送给他
在美国的客户。)
    之后,这套西装便全归你所有了。你甚至不必照镜子。你会觉得很合身,很舒服。
你唯独感觉不到——这是新衣。垫肩小到不能再小了,胸前也没有又硬又难受的衬垫,
硬撑得许多伦敦股票经纪人,活似细条纹花样的标本鱼。这并不是说你的西装——套句
目前流行的话——是“不立体的”。西装翻领一定有十分优雅、几乎是丰腴的翻边。肩
膀部位套得平平顺顺的。颈背处伏伏贴贴;裁得不好的西装在这里老是会有一道隆起。
袖口的扣子一定可以解开;扣子本来就是应该可以解开的嘛。左侧的翻领后面会有一个
小环,可以勾住插在钮扣孔中的康乃馨花梗。换言之,这西装是非常立体的,但也非常
舒服。
    你穿这套西装,也会比穿没那么合身的西装,看起来要瘦一些,也高个一两时。而
且,只要你不会这一季想要穿得像绔成一团的降落伞,下一季要像《重返布莱谢》
(Brideshead Revisited)里的临时演员,你这套西装一穿就可以穿上15、20年,而且
是愈穿愈得意,这西装不会过时。海华不做走偏锋的衣服。
    唉,还有,他也不做不贵的衣服。每套西装的价码由800英镑开始起跳,外套是500
英镑。这一点就把我们拉回到海华和传统裁缝师共通的部分了。当我问他,为绅士做西
装最困难的是哪一部分时,他连一秒钟也没停顿就回答了我,“收帐。”绅士和裁缝之
间,古来即是如此。
 
  
       

第八章 富豪级的生蕈
  
    在普罗旺斯的阴冷冬季,有天一大清早,小村的饮食店内生意正忙,早餐小啜的渣
酿白兰地、苹果白兰地卖得正起劲。这时,一有陌生人打门口进来,店内压低嗓门的谈
话声便嘎然中止。而店外呢,一堆、一堆人围得紧紧的,但不是在交际;他们不停顿足
驱寒,又看又闻的,最后终于称了称某种东西的重量;他们对那东西之小心侍候,简直
是必恭必敬。然后交钱,厚厚脏脏一大叠100、200、500法郎的纸钞;收钱的人点钱,
不停舔拇指头,也不停鬼祟张望。
    这里到马赛,开快车横冲直撞不到两小时就到了;所以你最先想到的就是,撞上了
一群乡巴佬毒品贩子。其实啊,这些绅士才不可能知道什么毒品不毒品呢,也根本不关
心。他们在买卖的,是一种完全合法的东西,只不过他们的交易方式不时会启人疑窦就
是了。他们卖的,是价格贵得叫人发指,结了一层树疣,裹在泥土里的一堆堆生蕈。他
们是鲜松露的小贩。
    这一非正式市场,只是一整套流程的初期阶段而已;这套流程的终点是在三星级餐
厅的桌上,还有巴黎时麾得叫人受不了的餐饮名店,例如镰刀(Fauchon)、黑狄雅
(Hediard)等店的柜台上。但是,即使在这里,一个偏僻又偏僻的地方——你可是直
接向指甲里满是污泥,一嘴都是大蒜气味,开的是坑坑疤疤、气喘如牛的破车,提的是
旧菜篮或塑胶袋,而不是威登(Vultton)公事包这样的人买的——即使是这样,这价
钱啊,就像他们说的,真不轻松啊。松露是依重量来卖的,标准单位是公斤。今年村子
内市场上卖的松露,1公斤至少要让你破费2000法郎,折合200英镑,而且是付现。不收
支票,不给收据,因为采松露人还不急着加人那疯疯癫癫的政府制度里面去,也就是我
们这班人说的“纳税”。
    所以,这一起价就是1公斤2000法郎。之后,在一路上经各色掮客、中间人这边推
一下、那边捅一把的,到了松露抵达它们的天家:波巨斯(Bocvuse)或三胖子
(Troisgros)的厨房时,身价可能已经多了一倍。要不你若是个有钱又有自信的厨子,
也可以在回家经过镰刀时,绕进去,用6000法郎买它1公斤。(他们倒是收支票的。)
    这种看来像是脱离现实的高价,之所以年年都有人愿意付,也年年都会上涨,其中
有数点理由。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世间闻起来、尝起来能如新鲜松露者,
唯新鲜松露耳。只要小小一块,连胡桃大小都不必,就可以叫整盘菜色的滋味幡然一变。
它那股香气曾被形容为“人间所无,有点难以置信,殆凡气味绝佳者概如是也。”那气
味渗透力之强也十分惊人,可以力透层层纸张,甚至塑胶袋。只需要轻嗅一下就够了,
若是吸得浓一点就过头了,会叫你食欲全无的,因为那气味好浓又好臭。但是,若是使
用得宜,松露是无上的美味,实在不负布里亚一萨瓦兰(Brillat-Savarin)的形容:
“实乃王公贵族暨地下夫人之珍馐也。”(这位19世纪美食家的意思,可能是指松露据
传有促进性欲的功效,但尚待科学证明。)
    如今,有这么多精密的人工栽培技术任凭我们使用,你想必会以为这松露应该可以
视需求而栽种,和别的珍馐一样大量采收,卖的时候也可以一下砍掉价格上好几个零。
天晓得,这法国佬就正在拚命试啊。你在瓦库鲁斯(Vaucluse)田间,一定会常常看见
有个乐观的人,种了橡木干准备培养松露,还插了个“非请勿近”的牌子。但是,松露
之繁殖似乎是随兴之所至,只有老天爷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因此益增其珍贵及身价—
—人类插手松露繁殖一事,至今尚未有多少成果。所以在得出结果之前,你若不想靠花
大钱来一亲新鲜松露芳泽的话,就只有一条途径可行,而且还是条老路。
    走这条路要会拿捏时间、要有知识、要有耐心,还要有一只肥猪或是受过训练的猎
犬。松露长在地表下面几时、靠近橡树或蕉树树根的地方。在生长季时,也就是由11月
至次年3月之间,可用鼻子找出它们生长的处所——只要你准备的配备够灵敏的话。这
松露侦探最高明的,是猪,因为猪天生喜欢松露的味道,在这上面,它的嗅觉就比狗要
高明。唉,只不过这猪一发现松露,可不甘只是摇摇尾巴指示方向而已;它还要把它一
口吃掉。而且,只要有人曾在猪正摩拳擦掌准备大饱口福之际,想要和猪讲讲道理,它

就一定会告诉你,它老兄可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它那体积,也不是你一手要抢救松露,
一手要和它格斗对付得了的。它可是有120磅以上的体重呢,而且全身紧绷着猪头猪脑
的坚定意志。它绝不会退后半步的,你尽管试吧!有鉴于此一先天设计上的根本缺点,
因此,体重较轻、比较好管教的狗愈来愈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狗跟猪不一样,狗没有寻找松露的天性;它们得经过训练才会做这工作。因此,你
开始时得找一样狗喜欢的东西——像是一片当地人腌的粗香肠——拿来搓一搓松露,或
是蘸上松露汁,让狗开始把松露的气味和山珍海味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步一步来,或是
一蹦一跳的来——这要看你是不是运气不错,养了一头特别机伶的狗——你的狗就会逐
渐和你一样对松露迷恋成痴;几个礼拜或几个月以后,就可以进行田野工作了。只要你
的训练很彻底,而且狗的性情也十分适合这差事,你也知道该往哪儿去找,你就会发现
你有了一只松露狗,能指点你宝藏的所在了。就在它急着要开挖之时,你可以多用一些
香肠把它诱开,然后非常、非常小心的挖出你期盼中的一团黑金(当地人是这么叫的,
因为松露的内部色泽之黑,是你毕生仅见最深、最浓者。黑橄榄往松露旁边一摆,也会
泛白了)。
    还有第三个法子,可供不巧既没猪又没狗的人使用。这同样得先知道该往哪儿去找,
但这时,另外还得等天气的条件适合才可以。你若找到一棵有那么些样子的橡树,便要
趁太阳正好照在这棵树的树根上时,赶快小心走近这棵树,用一根棍子轻戳树根周围的
泥土。假如有苍蝇受惊从树根部分笔直朝上飞起,记下地点,然后开始挖。苍蝇天生最
爱把卵下在松露上面(无疑也因此在松露身上,添加了另一层难以形容的气味),所以,
你很可能打扰到其中的一位了。瓦库鲁斯的农人喜欢这方法,因为带了根棍子到处晃荡,
总比带着猪比较不惹人注意,秘密也就比较容易保留下来。松露探子和优秀的记者一样,
都会保护他们的货源。
    你想必也看得出来,干这一行是劳力密集、无法预测,而且相当黑暗的工作。而最
黑暗的部分,莫过于销售及流通这一部分了。诚然,松露这一行至今尚未出过几年前波
尔多酒那类煞风景的弊案;但是,就算这样,仍然有传闻指业界的交易,并非每一笔都
是完全诚实不欺的。有意购买松露的人,若是居然鲁钝到向松露贩子提这类不怀好意的
谣言,对方可能报以善良无辜的表情,耸一耸肩,表示不相信人性会堕落至此。也因此,
我下面报导的这些松露弊案传闻,并无真凭实据可以证实。
    这第一件,就算真的发生过,也实在没有办法可以证明。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都有
某些地方出产的是公认最好的。如尼昂(Nyons)的橄榄最好,第戎(Dilon)的芥末最
好,卡伐扬(Cavaillon)的香瓜最好,诺曼第(Normandy)的奶油最好,诸如此类。
至于松露,则率皆公认是以法国西南部的佩里戈(Perigord)地区最佳。这自然也要花
掉你比较多的钱。但是,你怎么知道你在卡霍(Cahors)买的松露,不会是在几百公里
之外的瓦库鲁斯挖出来的?除非你认识供货的人,也相信他,否则你永远没办法确定。
生于外地但是以“归化入籍”的方式在佩里戈出售的松露,有人估计高达市场的50%。
接下来,松露另有一异象,便是松露由出土到送上磅秤期间,莫名其妙体重都会增加。
可能是像礼盒一样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泥巴吧。另也可能就纯是有别的比较重的物质,不
知怎么悄悄躲进松露里面去了——根本看不出来,直到切到一半,你的刀子切出了一根
金属棒,这才真相大白。
    听了这样的故事,你可能会决定把采购新鲜松露的事情交给专家,自己则采行比较
安全的作法,只买罐装的松露。这样会牺牲掉一些风味,但是尝起来还是很棒,价钱当
然也还是很贵。只是,它们可未必还是法国产的。有传言透露,有些法国出品、挂着法
文标签的罐头,里面的松露其实是意大利或西班牙的。若是所言不虚,那这必定是欧洲
共同市场的国家之间,最赚钱但也最隐密的合作行为了。
    然而,尽管阴谋诡计的耳语不断,价格也一年比一年不讲道理;但是,法国佬还是
继续由他们的鼻子牵着走,继续挖他们的荷包,有时还带着一份慷慨、一份乐在庖厨的
精神,值得提笔一记呢。
    这里就有个例子。
    这地方我最喜欢的一家馆子,到目前为止尚未蒙《米其林旅游指南》的探马垂青,
所以还没被惯坏;这可能是因为这家馆子同时也兼作村内酒吧,以及滚球俱乐部会址所
在。加上家具装潢不够看或不够铺张吧。馆子内,老人家在前面玩牌,食客在后面进餐,
所吃的菜色依我的经验,至少达一颗星的水准。价格算是很公道。老板掌厨;夫人,即
老板的太太,负责招呼客人点菜;其他家人则在各桌客人及后面厨房间忙进忙出。这是
家轻松自在的社区型饭馆,看不出来有意思要跳上餐饮界的旋转木马玩上一玩,好将天
才厨子拱成活招牌,也将舒适宜人的小馆子变成申报公帐的圣殿。

    这掌厨的是个一见生鲜松露便掏腰包的冤大头。他有自己固定的货源,付钱也和每
人一样要用现金,也没有收据可拿。这对他可是一笔相当可观而且可以依法申报的营业
成本,现在却无法从他的利润中扣除,因为没有白纸黑字可以当作支出的佐证。另外,
他也不肯把价格拉得高一点,以免得罪老主顾——即使碟子内多的是松露也罢。(冬天
时,普罗旺斯馆子的主顾都是本地人,而且不随便出手;那些小钱通常不到复活节不会
结清。)
    我有次在12月一个大冷天晚上,上那儿去吃饭。看到餐桌上有个铜锅,里面装的松
露要值好几千法郎。菜单上有大厨拿手的鲜松露煎蛋卷。这老板娘绞尽脑汁,要为材料
的成本和菜单上的价格差距这么大,想出一番大道理来。我问她,她先生为什么要这样。
她一耸肩——肩膀和眉毛上扬,嘴角下撇。“这样大家都高兴啊,”她这么说。我点了
煎蛋卷。真是连“人间难得一尝”都未足以形容。
    爱好白松露的人士请注意,由于最好的白松露产于皮德蒙(Piedmont),也由于皮
德蒙的地理位置不该落在意大利,再由于法国佬从头到脚到脚下那块地都沙文得不得了,
因此,白松露在这里不像它黑色的同胞那么为人看得起。
 
  
       

第九章 完美的第二个家
  
    我以前在世界各地都见过他;我羡慕他。在日内瓦,在拿索(Nassau),在尼斯
(Nice),在伊微沙(Ibiza),都看得见他的人影;尽管都只是匆匆一瞥,通常还隔
了一段距离,但是每次都认得出来。我从来无缘和他相识,我们两人的路途只在机场交
会。但是,我可以隔着50码,在数百位旅客当中,一眼认出他来。我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