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家娘子 作者:云霓(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5-14正文完结)-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大哥还有这样的话,姚宜闻不禁一怔,“大哥要我应什么?”
    “不准让张家插手婉宁的婚事,虽说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冲着三叔父要将婉宁配给寿家的傻子这件事,我就不得不提醒你,长女是你的脸面,不能将她随随便便婚配。”
    “将婉宁配给寿家的傻子?”姚宜闻惊讶地道。
    姚宜州沉下眼睛,“你以为我是乱说的?泰兴谁不知道这件事?”
    听着姚宜州说起寿远堂的事,姚宜闻不禁耳朵微红,“婉宁……我会寻一门好亲事。”
    ……
    张氏在家里等消息,马车去了一个时辰还没有回来。
    孙妈妈抿起嘴,接个女儿比娶媳妇还要难,老爷为人也太软弱了些。
    外面的管事进了门。
    张氏立即问过去,“怎么样,可是来了?”
    管事忙道:“不是,是宫里的嬷嬷来了,在门口等着呢。”
    张氏不禁攥起了帕子,婉宁是故意拖延时间,要她脸面上难看。
    现在她又要迎宫里的嬷嬷,还要让人再三去请婉宁,张氏皱起眉头,看向孙妈妈,“跟我去将宫里的嬷嬷请进来。”
    **********
    婉宁回家就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铺垫什么的是必要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写显得太突兀,不过前期铺垫好了,下面情节就好走了。

第一百二十章 进宫

从宫里来了两个圆脸的嬷嬷,看起来笑容可掬,眼睛里却透着一股的精明。
    张氏将人迎进屋里说话。
    下人刚将茶水摆上来,年纪稍小的邱嬷嬷就开口,“怎么不见七小姐?”
    张氏咬着牙,“劳烦两位嬷嬷坐一会儿,我已经让人去叫婉宁。”婉宁真的不怕被人议论不孝?
    到现在她也不明白,婉宁到底仗着什么敢这样光明正大地闹起来。
    “太太,老爷和七小姐回来了。”
    回来的还真是时候。
    张氏站起身在嬷嬷面前露出笑容,“快去接七小姐过来,别让嬷嬷们等着急了。”
    下人应了一声急忙下去,不多一会儿婉宁带着童妈妈、落英、落雨几个人进了院子。
    孙妈妈忙上前撩开帘子。
    时隔四年,张氏第一次见到婉宁。
    婉宁离家的时候憔悴的仿佛一阵风就会吹走,现在个子长高了不少,更没有了从前的懦弱和无助。
    四年时间,竟然好像换了个人一般。
    穿着一件墨绿色锦缎斗篷,慢慢地走过来,长眉入鬓,一双眼睛闪动着迫人的光彩,嘴唇微勾,漾着欢快的笑容,仿佛十分地高兴。
    走到院子里停下来,向周围看过去,就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地方。
    屋子里的嬷嬷们不说话,定然看出了端倪。
    张氏皱起眉头,却又不能发作。
    孙妈妈已经热络地道:“七小姐,太太和宫里的嬷嬷都在等小姐呢。”
    “是母亲身边的孙妈妈?”
    清脆的询问声传来。
    这话说的好像不认识她一样,孙妈妈被问的一怔,没想到七小姐在宫里的人面前会这样不加遮掩,“七小姐,正是奴婢。”
    婉宁向屋子里看去,“屋子里除了母亲可有别人在?”
    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孙妈妈的笑容也僵在脸上,“有。有宫里来的两个嬷嬷。”
    张氏几乎坐不住,她冤枉婉宁时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她忙看向屋子里的两个宫人,两个人始终沉着眼睛。不知在想什么。
    不能再让婉宁接着说下去,张氏站起身走到门口,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婉宁,快进来。”
    “母亲。”怯生生的声音传来。
    张氏攥起了帕子。
    “母亲还好吗?”
    婉宁的声音里带着些许的颤音和惧意,脸上却没有半点害怕的神情,若不是离得这样近,谁也不知道婉宁是在作假。
    这时候又不能拆穿她,张氏只好忍下来,“好。好……”
    “那就好。”婉宁说着提起裙子走过去。
    张氏不停地笑着,像一个慈母般,“这是成嬷嬷、邱嬷嬷。”
    两个嬷嬷忙站起身,婉宁笑着见礼。
    “七小姐,这两天奴婢们就来教小姐礼数。”邱嬷嬷笑着开口。仿佛对方才的事一无所觉。
    接下来就是安排两个嬷嬷和婉宁住在一起。
    张氏松了口气。
    将婉宁送去收拾出来的院子里,张氏吩咐孙妈妈,“一定要打点好两个宫里的嬷嬷。”宫人眼睛毒,千万不能出什么差错,这两天一定要平平安安地过去。
    孙妈妈应了一声,“您放心,都准备好了。”
    话音刚落。下人来禀告,“太太,七小姐要去给老太爷请安,还要去看八爷。”
    张氏顿时警觉起来。
    婉宁还要做什么。
    “老太爷病着,让她不要去了,先学规矩要紧。至于欢哥,”张氏目光顿时凌厉起来,“不要让她看欢哥。”
    孙妈妈被张氏的视线看得打了个冷战,只是要看看自己的弟弟,太太是不是太过紧张了。
    ……
    整个屋子让张氏布置的很漂亮。三层新换的幔帐,窗边还摆了梨花木的书桌,桌子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
    “这是老爷特意吩咐的。”
    下人低声禀告。
    小时候父亲就说等她长大了,要在屋子里摆上一张书桌,而今桌子虽然摆上了却已经是物是人非。
    两个嬷嬷留下来给她讲规矩。
    宫里的规矩确实不少,乍听过去不太容易记,多亏了安怡郡主先跟她说过,否则她还真是要多花不少的辛苦。
    等到那位成嬷嬷出去,邱嬷嬷低声道:“七小姐放心,安怡郡主已经嘱咐过,七小姐进宫穿的衣服奴婢会仔细服侍。”
    礼数再其次,最重要的是,宫里主子的喜好。
    安怡郡主想得周到,这样一来好像就没有什么让她担心的了。
    ……
    到了进宫那天,张氏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几天总算是让她熬了过去,见到婉宁她却又笑不出来。
    桃红色金丝线的锦缎褙子,鹅黄的宫裙,连鞋都缀满了米粒般大小的珍珠。
    一套碧玺的头面衬得婉宁皮肤仿佛能透出光来。
    就这样亭亭玉立地站在她面前她几乎要认不出,这就是沈氏生的孩子。
    张氏转头看向姚宜闻,姚宜闻伸手捋着胡子,眼睛里不由自主地露出与有荣焉的神情。
    张氏攥起拳头,这都是她亲手准备的。
    姚宜闻看向张氏,“婉宁第一次进宫不免紧张,你要好好照应她。”
    这句话发自肺腑,老爷好像忘记了他曾要将这个长女送去家庵。
    张氏硬撑着应了一声。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地向宫门口驰去。
    车停下来,童妈妈立即上前去扶婉宁。
    宫外已经停了几辆马车,显然今日进宫的不止是她和张氏。
    进了宫门,内侍立即迎上来,婉宁和张氏分别上了轿子。
    等到轿子又停下来,又走了一段路在内宫门外等,张氏才询问旁边的内侍,“是不是去惠妃娘娘的翊坤宫?”
    内侍笑道:“还要听里面的消息,姚太太耐心候着吧!”
    自从万太妃和端王以先皇手谕立储获罪,皇后娘娘就因为未生下皇嗣内疚重病,除非重大的节日才会接见命妇,宫里很多事都交给了惠妃娘娘和郑贵妃打理。
    父亲交待进宫之后要小心谨慎,将从前那些事忘掉,莫要说错什么话,可是看到穿梭的宫人,她又忍不住回想。
    张氏深深地吸了口气。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答

站在翊坤宫的院子里,隐隐地从大殿里传来说话的声音,张氏低下头屏气凝神,她忍不住转头去看婉宁,婉宁面色从容,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有半点的紧张。
    宫里的嬷嬷将规矩教的很好。
    张氏不由地有些失望。
    大约一刻钟的功夫,内侍道:“惠妃娘娘那边传太太和小姐过去。”
    一切算是按部就班。
    张氏看向婉宁,婉宁向她投过来柔顺的目光,在内侍的眼皮底下显得很敬重她。
    张氏心里不禁冷笑。
    宫人撩开织锦芙蓉妆的帘子,婉宁跟在张氏身后走进去。
    大殿里的地砖光可鉴人,鞋子落在上面发出些许清脆的声音,屋子里很安静,婉宁听到张氏的声音。
    “妾身姚张氏带长女给惠妃娘娘、各位娘娘、夫人请安。”
    跟着张氏进宫的好处就是,张氏先要开口说话,她只要跟在后面行礼。
    礼数过后,婉宁抬起头来,看到了主座上惠妃娘娘。
    惠妃娘娘穿着靛青色如意妆花褙子,头发梳的光亮,螺子黛画了长长的眉毛,下面是一双闪烁着光彩的眼睛,抿嘴一笑,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起来吧,方才本宫还和安怡郡主、淇国侯夫人提起你们。”
    婉宁抬起头来,看到笑着颌首的安怡郡主,旁边的淇国侯夫人正在看张氏。
    想来淇国侯府和张家相熟。
    惠妃娘娘将她们传进宫,并没有偏着张家,也没有偏着忠义侯赵家,是一碗水端平的态度。
    “这是姚七小姐?本宫听说你治好了忠义侯世子的病,难得你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大事来,”惠妃娘娘说着顿了顿,仔细地看了看婉宁,笑容又深了些。“看着就是个好孩子。”
    婉宁忙站起身来行礼。
    惠妃娘娘看着婉宁笑,“快坐下,我们坐下说话,若是都将工夫放在礼数上。这一整日下来也说不得几句话。”
    婉宁应了一声,顺着惠妃娘娘的意思重新坐在锦杌上。
    “姚七小姐多大了?”
    张氏忙回过去,“再有一个月余就十三岁了。”
    惠妃娘娘颌首,“小小年纪就长得这般周正,将来定然是个有福气的人。”
    张氏目光闪烁。
    还没有让婉宁说话就已经夸赞起来,旁边的安怡郡主还不住地点头,显然是在她们没来之前安怡郡主说了婉宁的好话。
    惠妃娘娘是听了安怡郡主的话,要偏袒忠义侯府和婉宁。
    张氏不由地看向旁边的淇国侯夫人。
    淇国侯夫人轻轻地颌首。
    不着急。
    张氏舒了口气。
    忠义侯夫人定然会疏通关系,就算求到了惠妃娘娘,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蒙混过关。
    张氏正想着。
    “顺妃娘娘来了。”
    宫人在门外禀告。
    婉宁和张氏站起身。安怡郡主也忙放下手里拿起的茶碗和淇国侯夫人一起站起来行礼。
    顺妃娘娘带着人进了屋。
    “听说给忠义侯世子治病的姚七小姐进宫了。”
    年轻的顺妃抿着嘴看向屋子里,高高的发髻让她显得十分的雍容。
    顺妃娘娘怎么会在这时候过来,安怡郡主忙看向旁边的婉宁,婉宁没有惊慌,十分规矩地行礼过去。
    安怡郡主松了口气。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张氏身上。
    为了这个爵位张家是煞费苦心,如今在朝堂上闹出动静来,在后宫里还要对付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张氏看似一副慈母面孔,心里不知道在盘算什么,怪不得姚七小姐进京那么多天却不回姚家。
    有一味要责怪的祖父和时时刻刻看着她的继母,那哪里是个家。
    安怡郡主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惠妃将顺妃请到旁边坐下,顺妃开始大量起婉宁来。“姚七小姐多大的年纪,已经会读医书了?从前可和先生学过?”
    这样的话问出来,正对了张氏的心思,张氏当着顺妃的面怔愣起来,张开嘴一时回答不出。
    大殿里忽然就安静下来,方才十分欢快的气氛顿时变得有几分的肃然。
    “本宫问的有何不对?”顺妃顿时诧异。
    “是妾身……妾身一时糊涂不知怎么回禀……”张氏说着顿了顿。慌张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婉宁,“我们家七小姐,没跟先生学过,也没看过什么医书。”
    “没看过医书?”顺妃手里的茶碗顿时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旁边服侍的姑姑见状忙上前将茶碗接过去。
    顺妃看向惠妃,“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七小姐是自己会的医术?本宫听说来请脉的御医说。七小姐治病不用药石,这也是真的?”
    不用药石来治病,这样的事更古未闻。
    如果是这样,就正应了那些传言,忠义侯世子的病根本就是有蹊跷。
    这次张氏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为难地看向婉宁,一下子将所有的问题推到了婉宁身上。
    顺妃静静地等着婉宁回答。
    安怡郡主不由地有几分的紧张,一个没有学过医理的小姐,不懂得什么是药石之术,就算是在顺妃娘娘面前张嘴说忠义侯世子的病症,谁又能相信?
    要不是她从头到尾看在眼里,她也会和别人一样觉得诧异。
    一个孩子能有多大的本事。
    惠妃、顺妃、安怡郡主、淇国侯夫人、张氏和所有的宫人都在等婉宁说话。
    顺妃身边的下人将手里的汤婆子递给了顺妃娘娘。
    “臣女不敢说,还请娘娘赎罪。”婉宁低下头。
    张氏心中顿时一阵窃喜,伶牙俐齿的丫头,也懂得什么叫做害怕,也会在这里说不出话来,现在就让婉宁知道,宫里的贵人们可不像老爷那样随随便便就能骗过去。
    “你只管说,无论说出什么,本宫都赎你无罪。”顺妃说着轻挑起眉毛,“本宫也是随口问起,你不用惊慌,只要照实说就是。”
    婉宁又再行礼。然后抬起头,“请娘娘准臣女上前。”
    顺妃颌首,“准了。”
    婉宁看向旁边的宫人,“能否劳烦姑姑将炭盆摆过来些。”
    宫人惊讶地抬起头看向了顺妃。
    “姑姑不能动炭盆,是不是因为顺妃娘娘不喜炭火?”
    听得这话,顺妃登时坐直了身子。
    宫人诧异地张开嘴,半晌才道:“娘娘……”
    看着红红的炭火,顺妃忍不住捂嘴咳嗽起来,半晌才算止住,用帕子遮掩了口鼻。诧异地看婉宁,“你怎么知晓本宫不喜炭火?”
    婉宁道:“娘娘进屋之后看到炭火就皱起眉头,坐下来时,身体向左倾,因为右边是炭盆。还用帕子遮掩了口鼻,皱起眉头。”
    “惠妃娘娘用的是手炉,顺妃娘娘拿在手里的却是汤婆子,汤婆子比手炉要大,拿在手里不免笨拙,顺妃娘娘弃用手炉,是因为手炉里面要放炭火。顺妃娘娘鼻子微红,脸上有红斑,声音稍稍沙哑,不时要清清嗓子,是否到了用炭时,便会有如此的病症?”
    婉宁安然地站在那里。目光微垂,说话有条有理,没有半点的慌乱。
    顺妃本来是问忠义侯世子的病症,没想到婉宁却说出这些话来。
    顺妃娘娘没有说话,却不知怎么的张氏整颗心紧张地揪在一起。
    顺妃诧异地和惠妃对视。然后将目光落在婉宁身上,“是,本宫……就是因此不喜欢炭火。”
    安怡郡主的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你知道本宫的病症?”顺妃不禁询问。
    婉宁摇头,“臣女不懂,臣女虽不懂多少医理,却也能看出来,要说臣女如何知晓忠义侯世子和娘娘的病症,只是臣女比别人看得更仔细些。”
    不一定非要懂得医理才能看出来。
    顺妃看看自己微微倾斜的身子,她都没有注意的事,却让姚七小姐看了出来,她不过是让下人递了个汤婆子,姚七小姐却能和她的举动联系在一起。
    不得不说,姚七小姐真是看得仔细。
    “忠义侯世子在泰兴时不肯吃东西,那是因为亲眼看着身边的人因吃东西中毒而死,到了京城,忠义侯世子不敢回家,那是因为心里还有惧怕,没有哪个子女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臣女深有此感……”婉宁说着顿了顿,眼睛里浮现出几分的哀戚。
    哪个子女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
    张氏心里几乎打了个冷战。
    婉宁之前是借着顺妃娘娘的事在说忠义侯世子,现在借着忠义侯世子在说她自己。
    婉宁到京之后,也没有回姚家住下,这本是她我在手里的把柄,现在却被婉宁暗喻出来。
    婉宁黯然地道:“虽然心中惧怕,可真正能依仗的还是父母,所以臣女才和忠义侯夫人说,能治好忠义侯世子病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忠义侯。”
    “天下儿女,最仰仗、敬重的父亲。”
    安怡郡主忽然想起忠义侯府上上下下一片肃穆,小小的赵琦跪在火盆前一言不发地烧着纸,忠义侯没了,整个忠义侯府落在那个小小的肩膀上。
    人真是很奇怪,肩膀上压了重担,不会因此垮掉,反而会强壮起来。
    想到这里,安怡郡主的眼前一片湿润。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逆子

淇国侯夫人忙看向顺妃娘娘,顺妃娘娘还没说话,惠妃娘娘已经诧异地道:“姚七小姐怎么会深有同感?”
    张氏攥起手来,“请娘娘赎罪,婉宁初次进宫,不懂得规矩,”说着看向婉宁,“婉宁,娘娘们面前不能乱说话。”
    张氏的目光中带着些许威胁,让她顿时想起自己的种种“劣迹”。
    婉宁微微一笑。
    就算是她不说出口,张氏一样会将她推继母小产,不顾祖父反对私自进京,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