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7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这是问初果罗汉的境界。佛说:「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初果阿罗汉能不能说自己得到初果阿罗汉呢?」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说,不能!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若从本性来说,须陀洹是无所入,说「入」是暂时方便说。所以初果阿罗汉名虽为入流,而实在是无所入。因为本性没有「出」与「入」,当体寂静,不生不灭,不能说有出与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本性没有六尘的污染,所以不入六尘。
  【李文会曰】「问第一果须陀洹者,知身是妄,欲入无为之理,断除人我执著之相。以无取心,契无得理。无取则心空,无得乃理寂。」
  不执著,心就能空掉一切;若是有所著,心便应影现一切,烦恼就重。
  「无得乃理寂。(中略)此人不入地狱,不作修罗饿鬼异类之身,此谓学人悟初果也。」
  无得就是一切都平等,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得也没有失。无得乃理寂,是说我们若是没有得失的观念,心就会安住在清净的寂静处。简单讲,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活得痛苦?就是因为有强烈的得失观念。所以宗教家与政治家、世间人不同,宗教家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够观空,当体就能解脱;政治家若是遇到什么事情,他会一直辩解,世间人也是不停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委曲、解释自己的立场,于是来去、生灭、得失的心就又产生了。而明心见性的人因为无所著,悟到空理,悟到一切法皆是不可得的,所以才都安住在解脱的境界之中。
  【逍遥翁云】「『入流』者,谓舍凡入圣,初入圣流也。『而无所入』者,修无漏业,不入六尘。然终未能舍离尘境。」
  初果是入流,即入圣人之流。
  【傅大士曰】「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者,厌喧求静。」
  厌是讨厌,喧是闹处,不喜欢闹的地方,喜欢寂静的所在。想要求静,就有取舍的念头,当然就有对立的追求、强烈的得失心。这种意识心态便不能当体空一切法。
  「六尘之境,于念未忘,所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斯陀含,名一往来,是二果阿罗汉果。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一往来,需在人间、天上再往来一次。但是,就本性来说「而实无往来」。因为《金刚经》是讲本性的东西,从明心见性来说,实在是没有来跟去的东西,方便而说一往来。
  【李文会曰】「问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渐修精进之行。修无漏业,念念不住六尘境界。然终未有湛然清净之心。一往来者,谓人间报谢,一往天上,却来受生也。」
  受生,再一次来受胎。
  「『实无往来』者,谓前念才著,后念即觉,是无得果之心。」
  无得果之心,他本来就没有这种得果的念头:不认为「我证得二果了」。
  「心既无我,谁云往来。故曰『而实无往来』也。」
  方便而说有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你的意思如何呢?阿那含是三果阿罗汉。阿那含能否认为自己得阿那含果呢?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不能。证得了三果阿那含,自己不能这样想:「我证得了三果阿罗汉。」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
  不来指不来人间,不是不来六道。阿那含不来人间,也就是不来欲界天,三果圣人在色界四禅天里,有五个天供其居住,直接超越三界。所以阿那含名为不来。
  【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所以名叫阿那含。之所以实无不来,因为没有来、也没有去,实在是没有所谓来与不来,因为法界身遍一边处,是故名为阿那含。
  【李文会曰】「第三果阿那含者,已悟人法俱空,渐修精进,念念不退菩提之心。名为不来者,谓能断除内无欲心,外无欲境,已离欲界,不来受生,故名不来。心空无我,孰谓不来。」
  心空无我,因此哪有什么人说不来呢?
  「故云『而实无不来』也。」
  因此没有一个讲能「不来」的东西,都是当体即空的东西。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阿罗汉是四果圣人。能否说我证得了阿罗汉道呢?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因为是方便说而称为阿罗汉,实在说是没有阿罗汉之名。本无一切法,又要怎么立名呢?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如果宣说我得到阿罗汉果了,即是著相。真正证得阿罗汉果的人,方便称说他是阿罗汉,其实他并未执著阿罗汉的名相。所以证果的人若声称已经得了阿罗汉果,就是执著名相;执著自己证得阿罗汉果,这个人实则没有修行。
  如果有人常常宣传自己:「你知不知道我很有修行?」或者问「你知道我是怎么修行的吗?」炫耀自己如何精进,天天拜佛到三更半夜,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不倒单,如何如何……显得自己很伟大。这样的人其实没有修行。虽然他心想向道,但却离道愈远,为什么?以执著心修行!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修行,总是赞叹自己很有修行。
  凡夫看人皆是凡夫,圣人看人皆是圣人,为什么?凡夫以凡夫心看,别人就都是凡夫,他觉得众生都一样。对大彻大悟的圣人眼里,他人都是圣人,为什么呢?因为对他来说一切皆是无为法,他已经悟到本性,一切都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因此我们若是对感情看不开就要这样去体悟,譬如说:「黄彦铭!听说你男朋友离开你了。」黄彦铭回答:「本来就没有男朋友,哪有什么离开?」这样就开悟了!本来他就不来,哪有什么离开呢?这样就很厉害了!不过这只是跟着我说说而已,不算数。(笑)意思就是说,我们内心若是产生一个念头,生出一个执著的东西,这个人境界就低了。所以常常说自己很有修行的人就有问题了。所以须菩提说:「世尊!说‘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相。」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
  无诤,就是不以抗拒的心态面临这个世间。一切法无诤,任何事情都是包容,任何事情都退一步,任何事情都不计得失,任何事情都会归空性,任何事情都无所住……这太不容易了!无诤,简单来说,他一生都不可能跟别人吵架,一生不可能跟别人对立,一生也不会跟别人冲突,永远不会跟任何人有任何不愉快。一个人若是证得无诤三昧,那就破一切相了。而我们人都喜欢争,争得面红耳赤。
  【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简单来说,无诤的人,是世间最伟大的人。离欲阿罗汉,就是没有情执啦!
  【李文会曰】「问第四果阿罗汉者,此是梵语,由须菩提当此果也。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实无有法』者,谓无烦恼可断,无贪嗔可离。」
  无烦恼可断,因为烦恼是客尘,是做客的,本性才是本来面目。我们人的本性,本来就具足清净妙用、智慧福德,就在我们心中;但是烦恼不能破坏它,只是暂时停留而已,就像飘浮在天空的乌云,一段时间后就散开了,所以说无烦恼可断。烦恼是妄想所起,妄想是无根、没有根据的东西,那你说烦恼有还是没有?就像梦中的境、水中的月、空中的花。梦中的境界,本来就是拿不出来的东西,它是妄想所造成的;水中的月,那是一种投影;空中的花,眼睛痛时看到空中有花……这些都是幻相的东西,所以没有烦恼可断。
  「情无逆顺,境智俱亡,岂有得果之心。」
  情无逆顺,在情执里已没有所谓的顺境跟逆境。一个人已经达到没有逆境跟顺境的分别,他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境智俱亡,境是所分别的境,智是能分别的心,能分别的智与所分别的境,能所双亡。
  「我心既空,无得道念。若于道有得,于法有名,是凡夫之行,即著我人众生寿者相也。」
  「三昧者,梵语也,此名正定心。心无生灭,名为正定,故云三昧。」
  我们常说的三昧,就是用智慧,透过智慧的定。定有好几种,外道修习的是不能透过智慧的定,只是磨练身体而已,把这个身体磨练得很强壮,坐禅很久,如修yoga(瑜伽,相应法)。因为没有空慧的思想,所以这种定,局限于在肉体上用功。大彻大悟的人,则于行住坐卧中,一切法都是寂静,一切法都是空相、不来不去的东西,走到任何地言都无所污染,行、住、坐、卧都是一样的大彻大悟。要是只有坐着才开悟,那起身之后不就变成凡夫了?那么整天只能坐着,都别拉屎了!有人说:师父!我坐禅时觉得很轻松,觉得很有智慧。——那么起身之后,就不轻松、没有智慧了?真正解脱的人,不会是一定要坐禅的,坐禅是方便让我们摄心而已。如果说坐禅就能开悟,那么有些外道一坐就是好几天,能说他们开悟了吗?如果说不进食就能开悟,那么蛇冬眠时一百二十天都不用吃东西,你有能耐一百二十天不吃东西吗?岂不是比蛇更差劲?所以,我们人之所以会成佛,完全要靠正知正见的般若智慧,空一切法:眼睛看、无所著,耳朵听、无所著,走到何处都是一样。
  所以我常说:你若是明心见性了,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是很美好的世界;若是摆不平这颗心,不论到哪个国家游览,还是不能自在。就像最近有几个日本人来台湾,本来好端端的却死在了台湾。这也算是业障啦,别的车次他不坐,偏偏就坐上那一列,就算故意挑选一列会相撞的也没算得那么准的;而且偏偏选了出事的车厢,擦撞时被削开,而且像是故意挑上会被撞死的座位。另外还有广文,他从前是信天主教的,出家之后烦恼还是很重,他一直想要不停地搭飞机,看能不能坠机死亡,却始终领不到保险费。很想要坠机死亡,可是搭了一百次飞机,在韩国、日本、新加坡之间来回地飞,飞机却没有一次摔下来过。所以说,世间没有冤枉事。我昨天听吕明祚说,有一个人本来是坐自强号,当火车擦撞之后,被弹到另一列莒光号上。火车不是迎面相撞,而是有一列要北上,会车之际在后面还四个车厢没有通过时发生擦撞,火车擦撞到后半段四个车厢,死亡三十三人,受伤一百一十人。这个人醒来之后还很惊讶自己怎么会在莒光号上,而且竟然没有摔死。受到严重撞击的没死,没被弹出去的反而死了,想想看,这都是各人的业力不同。师妈说:「我还以为火车很安全,看来火车也不安全!」我说:「你什么车都不要坐,走路去台北好了!」哪有一样是安全的?想安全什么车都不要坐了,因为没有一样是绝对安全的,搭飞机怕坠机、坐火车又担心相撞。有一首歌里唱:「向前行!我什么都不怕(就怕坐火车)。」听说这首歌还得过排行榜第一名。所以说世间相,当业在鼓动的时候,会发生根本让你想像不到的情况。所以,无诤三昧,就是用般若的智慧,才是真正的三昧。
  「人中最为第一,离欲阿罗汉者,能离一切欲,亦无离欲之心,微细四相,皆已灭尽。」
  微细四相,就是生、住、异、灭。很微细的,生,就像一件事情的生起;住,就是暂时停留;异,变化;灭,就是消失。
  「爱染不生,故谓之离欲耳。」
  把四相的外延扩大来讲,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种种外相,都离不开生住异灭的变化、无常。爱染不生,所有外面生住异灭的境界,或者外表的我人众寿等相,统统离开欲望的束缚。
  「又曰无我心寂。」
  一个人若是无我,那么他的心就寂。为什么寂呢?我们因为有我心就烦,无我心就清净。我们修行人都只会在肉体上拼死拼活的,什么叫在肉体上拼命呢?譬如忏悔,师父一边唱:「往昔所造诸恶业……」这边底下就哭得很伤心:呜……呜……我不应该生气啦!等到第二天起床,贪嗔痴还是照常起现行,脾气还是很大,然后又去求忏悔。所以要是忏悔两天,差不多有个三天的清净,三天不会骂人,之后再去求忏悔,差不多又有四天不会发脾气,这就是没有开悟。若是大彻大悟的人,一悟千百俱了,直到他命终都不可能会生气,如果生气也是演戏给众生看的。本来就清净的东西,要怎么说它有来去生灭呢?所以若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功夫,看这个心:若还是会起心动念,还会烦恼,还是控制不住又接受外境的引诱,那我们的功夫还早得很!
  所以常言说「忏悔包括改过」,要是没有明心见性,真正想改过根本没有办法,欲望一牵引又去造业了,烦恼一起又会生气,贪嗔痴又具足了。所以我常常对众生说:忏悔有没有效要看情况,明心见性忏悔就有效,没有大彻大悟忏悔就没有效。为什么?还是会再犯啊,还会再起烦恼。不信你明天上楼去求忏悔,然后要是你先生掴你两个耳光,你又会哭上好几天,因为你觉得委屈啊。若是阿罗汉被掴两个耳光,他也无所谓,他会问:你还要不要打啊?有一个人实在很有趣,她给我写的信看了很好笑,她说有一次忽然间听到师父《六祖坛经》的录音带,讲到本性的东西,她得到法喜充满,于是就无缘无故跑去跟先生说:「现在就算你怎么磨练我,我都不会生气。」谁知她先生跑去外面找女人,不但不回家,而且讲不到几句话就打她、揍她,结果她哭得比谁都大声,写信来说:原来我是凡夫,不是圣人。太好笑了,证阿罗汉有这么简单吗?听几句话就夸口,无缘无故叫她先生要磨练她,真是愚痴。明心见性是真正有了定力,而她的意思是自己已经了解道理了。道理不光知道,还需要磨练啊,要有真正的定力才算有功夫。她夸口叫先生要磨练她,等真的开始磨练时却磨得不成人形,可怜!讲到这些女人实在是讲不完,没有功夫还敢叫先生磨练她,她不知道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所以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事相上必须依次第进,要慢慢地修行。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你要记住古来高僧大德所说的,修行是一点一滴磨练出来的。讲经说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人看师父讲演很流畅,不服气叫你起来讲讲看,你马上就不顺畅了。师父讲经十几年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教书,教到今天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满腹资料。我看过很多录影带,至少有二千卷以上,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国家,包括南极、北极、太空、物理、化学,全部都要看,不然怎么当法师?做法师没那么简单,能够跟人家收红包,不是只凭几年功夫而已,你以为红包好赚吗?没那么简单啦!(笑)因此我们要了解,修行要想真正有功夫,要磨练,还要无我。所以要证到离欲得道的果位没有那么简单。
  「(中略)若作是念,即是心有生灭,不名离欲阿罗汉也。」
  若作是念,是指你若是说:我得到阿罗汉果。那么还是生灭心,还不能称为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即不说须菩提乐阿兰那行者。】
  须菩提说:「世尊,我若是作这个念头: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很欢喜阿兰那的行者。」阿兰那,就是寂静处,有的翻译成阿兰若。就事相来讲,是离城市三公里,交通方便,但是人少的地方。像我们内门的旗山就是阿兰那处,一片绿色,几户人家而已,环境很清静。就理性来讲,阿兰那是清净无诤之心。真正清净的道场,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无诤之心,这是真正的道场。所以有人要找道场,我都叫他应该找本性,清净的本性就是我们最大的道场。所以,有人说找不到道场,我告诉他:愚痴才会找不到道场,你要去哪里找道场?道场在这里啦!(法师以掌抚心)所以,我若执著我是阿罗汉,佛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乐,就是欢喜寂静之处。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实无所行,因为本性的东西,实在是无所行,不来不去的东西,寂灭处的东西,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李文会曰】「阿兰那者,是梵语也,此名无诤。」
  无诤,没有斗诤的心。一个人若是没有斗诤心,那就很轻松了!讲《金刚经》对团体很好,夫妻没有斗诤的心,团体中没有斗诤的心,这样以后大家都能够降伏自己,就能不乱。
  「心若作是念,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