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8+4)÷10=5。2土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96+4)÷10=10定则给出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比较起来,是否相符合呢?请看:行  星定则给的数数到太阳的距离水星0。40。387金星0。70。723地球1。01。000火星1。61。524?2。8木星5。25。203土星10。09。554你看,定则算出来的那些数值与行星距离多么相近似啊!于是大家开始相信,“2。8”那个地方应该有颗大行星来补上。波得为此向其他天文学家们呼吁,希望共同组织起来寻找这颗“丢失”了的行星。一些热心的天文学家便立刻响应号召开始了搜索,好几年过去了,毫无结果。但正当大家有点灰心,准备放弃这种漫无边际的搜寻工作时,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于无意中发现了太阳系的第7大行星———天王星。使人惊讶的是,天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9。2天文单位,若用提丢斯—波得定则一算,得出的结果是:(192+4)÷10=19。6这个定则数值与实际距离竟然符合得好极了。这一下子,定则的地位陡然高涨,几乎是所有的人对它都笃信无疑,而且完全相信在“2。8”空缺位置上,一定存在一颗大行星,只是方法不得当,所以才一直没有找到它。可是,很快10多年又过去了,还是杳无音信。直到1801年初,一个惊人的消息才从意大利西西里岛传出,那里的一处偏僻天文台的台长皮亚齐在一次常规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新天体。经过计算,它的距离是2。77天文单位,与“2。8”极为近似。新天体被认为就是那颗好多人在拚命寻找而一直没有找到的天体,并被命名为“谷神星”。接着,谷神星的直径被测定了出来,是700多千米(后经重新测定为1020千米),这可把大家弄糊涂了,怎么能不是大个子行星,而是小个子行星呢?但令人震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呢。第二年,即1802年2月,德国医生奥伯斯又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发现了一颗行星———智神星。除了略小之外,智神星在好些方面与谷神星相差不多,距离则基本一致,接着人们又发现了第三颗———婚神星和第四颗———灶神星。到最后,前前后后发现并已登记在案的小行星总数竟已达4000多颗(据估计总数最后会达到150万颗),它们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一个特定区域里,即所谓的“小行星带”,该带的中心位置正好符合提丢斯—波得定则给出的数据。
  为什么大行星变成了150万颗小行星?当时便有人猜测:是不是因某种人们暂时无法知晓的原因使原本存在的大行星爆炸了?后来,1846年和1930年,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后被发现,这两次发现对提丢斯—波得定则来说,都是挫折。请比较它们的定则数值与实际距离:定则数值 实际距离海王星(384+4)÷10=38。8 。2冥王星(768+4)÷10=72。2 。6那么,提丢斯—波得定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众多科学家旷日持久的争论,同时对于行星大爆炸的机制是什么,究竟是一种什么能量竟能使一颗大行星产生四分五裂的大爆炸,定则也完全无法说清。最终,“提丢斯—波得”定则连同“2。8”处行星大爆炸之谜,也一起成为了一两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世纪之谜。最近,中国青年陈清贫对这一世纪之谜提出了自己的假说。经过十几年的思索和模拟、演算,他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这颗大行星就是玛雅人曾居住的“摇蓝”,它的消失是行星大碰撞的结果!大约6500万年前,太阳系内存在着10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玛雅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X行星。至于居于2。8个天文单位的玛雅星则正繁衍着一代高度的文明。当时玛雅星人已在火星、地球、金星上建立了自己的生态基地,已具备了星际移民的能力;同时,他们发明并利用了中微子通讯技术、反重力技术、无错位技术等等。那时,他们的生活和平安详,一切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他们完全不知即将遭遇的灭顶之灾。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万千米,质量超过50亿亿吨的大行星(或者就是太阳系第10大行星,或者是另一个懒情星系统里的行星,或者根本就是一颗流浪星)在某种能量的牵引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以每小时20万千米的高速冲进了我们的太阳系。它首先遭遇的是海王星。那时,海王星的8颗卫星正在近海点运行,而原冥王星及原冥卫一“卡戎”却正一左一右在远海点运行。第一场遭遇战的结果是:大行星与海王星发生了猛烈的擦肩相撞,而且它一举击碎了海卫九和海卫十,扰动了海卫二(使海卫一轨道偏心率变为0,运行逆向;并使海卫二的轨道偏心率达到了0。75,远远超过了太阳系内的所有的卫星和行星),冲击导致海王星脱离了当时的轨道,使其带着8颗卫星和两颗卫星的残片(后形成海王星环)紧跟大行星向太阳系内部运行。至于原冥王星和原冥卫一“卡戎”却因正在远海点运行,又受大行星撞碎两颗海卫的冲击波和冲而碎片的影响,等它们分别返回近海点时,海王星已“离家出走”。这两个“难兄难弟”只得相互“依靠”起来(冥卫一的自转和绕冥王星运动的周期都是6。39日,而冥王星自己的自转周期也恰好是6。39日。这种妙不可言的周期关系,在太阳系里独此一家)。而“离家出走”的海王星本身,则大约在弧线飞行直线距离13。5亿千米后,完全摆脱掉了这颗大行星的冲击摄动力,从而停留在新的轨道上继续围绕太阳旋转(在如今的30。2个天文单位处)。
  那颗肇事大行星第二个遭遇的是天王星。它在低空横穿天王星轨道时,将天王星的一部分物质“拉”了出来,被“拉”出来的物质在脱离天王星本体一段时间之后,又因受天王星的引力作用而重新砸向了天王星,结果砸歪了天王星的自转轴。随后,大行星一举撞碎了一颗土卫,从而演变成了今天的土星环;又撞歪了土卫九,使其成为了土星庞大卫星系统中惟一的一颗逆行卫星。除此以外,大行星大概仍觉“意犹未尽”,它横冲直撞到了木星区域的最外层,结果把部分卫星撞得“晕头转向”,使木卫六、木卫七、木卫八、木卫九、木卫十、木卫十一、木卫十二、木卫十三脱离了原先行星赤道面内的轨道,同时使木卫八、木卫九、木卫十一、木卫十二运行逆向。至此,一路“冲冲撞撞”而来的大行星已略微改变了一下航向。结果歪打正着,它把最后的撞击点毫无误差地直指繁衍着一代高度文明当时太阳系内的第5大行星———玛雅星。可以想像,大祸临头之下,玛雅星人大概会采取如下的自救措施———经反复核算无误后,整个玛雅星都紧急动员了起来,全球通力合作,倾一星之力聚集了几乎所有的热核武器对大行星进行了定向位移爆破,试图使大行星略微改变航向。只是大行星的个头太大,惯性冲击力又太强,整个计划基本以失败而告终。当无可奈何的玛雅星人最终感觉此路不通时,他们已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物力和能源。最后的星际移民,只有少数的玛雅星人得以先后移民到撞击面后方的火星、地球和金星的生态基础上。玛雅星人也真是祸不单行。数月数日后,在亿万玛雅星人惊恐的注视下,两星终于发生了灾难性相撞。大行星把玛雅星撞成了无数个碎片,自身也四分五裂,其中大的就形成了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和义神星等著名的小行星;而部分小碎片则呈放射状地向撞击面后方飞射而出。无数的小碎片在火星上形成了炽烈的流星雨。全球温度的升高首先将火星上的冰川融化,从而在火星上形成了无数条汪洋恣肆的河流,但接踵而至的持续不断的高温和冲击,又很快将火星上的浩淼大水、万顷碧波全部蒸发殆尽,只留下如今突然中断的大小河床故道。但这又无法形成海、湖、潭等容积的规模遗迹。金星亦未能逃脱这次厄运,一块大碎片在飞掠火星轨道、地球轨道后,一头撞到了金星上,结果使金星自转发生了方向性变化。同时,另一块直径约12千米,重达14万亿吨的碎块却被撞向了地球,并不偏不倚地撞击在了地球的表面上(玛雅星人此时已无力摧毁这些碎块了)。结果,地球好像一下子受到了数以百记的氢弹袭击,遭到了严重的创伤。被抛起的尘埃在地球上形成了厚厚的云层,地面变暗、变冷,依赖于阳光的植物大量枯萎、凋谢死亡。地球上的全部生物的3/4也很快衰落,已“统治”地球达1。5亿多年的恐龙同时遭受到了灭顶之灾,短时间内便很快销声匿迹直至灭绝。这样,移民到地球的玛雅人必然再次遭受重创。不过他们在丧失大量人员后顽强地生活了下来,6500万年间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之后,他们又多次遭受诸如地极地磁逆转、大西洲沉没等一系列灾难性、毁灭性打击,但他们一息尚存,绵绵不绝。最后一批生活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依然保留了关于玛雅星的编年历,他们巧妙地使用了将卓尔金年和地球年协调并用的古老历法,以示对“故星”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
  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了玛雅人就是玛雅星移民,那么他们知道天王星、海王星也就不足为怪了。而且,因为在玛雅星年代里,太阳系中尚无单独自立门户的冥王星,所以,玛雅人自然不会知道已“升级”成为大行星的冥王星了。如今,玛雅星文明的辉煌虽然早已消失在历史流动的长河之中,然而它的光芒是永存的,它像一位不可思议的先知,给我们以警示,并时时启发着人类,给人类以探索的渴望。
  26。古代玛雅人曾在水底生活日前,世界最有名的国际潜水科考小组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潜水小组向媒体透露,他们的科考小组在墨西哥东南的尤卡旦半岛———历史上玛雅古国的所在地考察时,发现了一条结构复杂、洞穴相连的地下河流,据初步估计,该河流约有200多英里长,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流。而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在该地下河的最深处,潜水员们竟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砌成的炉灶、石桌以及陶器等物!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玛雅人曾经在水底生活?!据报道,该地下河离尤卡旦半岛地面表层约有100多英尺深的距离,它最早为世人所知是在1998年,该科考小组的成员从当地一个几英尺宽的井口潜下水去,想了解这些位于丛林中的深井常年不干且水质清纯的秘密。没想到下井后发现,该井竟然没有尽头,潜水员潜了足有半英里长,吃惊地发现井里面竟是一个无比宽广的“水底世界”———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不知通往何方,一些形状古怪、不知姓名的水生物、小鱼、小虾等,同样好奇地在他这个陌生的访问者身边游来游去,轻啄着他的潜水服。潜水员不敢走远,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潜回井口,报告了他的发现。科考小组当即决定,从欧洲运来最先进的设备考察这条神秘的地下河。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该地下河在玛雅人的传说中早有记载,古玛雅人称之为“欧西贝哈”,意思就是“万水之源”。几个月后,一些重达几千磅的最新测量设备、水下灯、高级潜水服、瓦斯车等,通过马背陆续运到了位于丛林深处的现场。潜水员们立即全副武装开始了考察,由于地下河里地形错综复杂,刚开始考察时十分困难,有时仅仅为了勘探一个深不可测的凹穴,潜水员就得在水底熬上12个小时。科学家们初步估计,该地下河至少有200英里长,尽管无数个通道像迷宫似地让潜水员们大伤脑筋,但地下河的总流向应该是个大三角形。水底洞穴的世界常常是个变幻莫测的黑暗迷宫,可能一不小心,也许某个人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为了不致于迷路,潜水员们都随身带着一个线轴,一端系在入口处,一端拿在手上,每前进10英尺,就将线打上一个结。这样做既可以循线返回,又可以测量出前进了多少米。潜水员除了测绘水下世界的地形外,还附带收集水下生物的样本。然而不久前的一次发现,使该科考具有了全新的意义。随着探测的深入,潜水员越走越远,在快在地下河的一半深处时,他们中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早期人类生活过的痕迹!潜水员陆续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砌在石壁边上的炉灶、石器时代的石桌和其他一些古人类的遗迹。依据发现的遗物,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估计,大约在9000至1万多年前,这些古代人曾经生活在这里!
  此外,科考小组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玛雅时期的东西,诸如破碎的陶器、玛雅人的遗骸等。面对这些意外发现,潜水员们动也没敢动它们一下,可以说他们十分震惊。玛雅文明已经够神秘,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在100英尺深的地下河里发现古代玛雅人砌下的炉灶、石凳———所有的发现都被原封未动地保留在原来的地方,等待满怀疑惑的墨西哥国家人类和历史学会的考古学家们赶来,对这项惊人的发现做出解释。古代玛雅人能够在水底下生活?美国佛州某大学一考古学教授认为,这种假设是不大可能的。在水底生活必须要有类似鱼类的鳃,就像科幻片《大西洋底来的人》,但那仅仅是科幻,玛雅人的神秘仅仅在于他们的文明,譬如尤卡旦半岛他们所留下的大量寺庙和金字塔遗址,但他们的身体构造和今人没任何区别。他认为在水底发现古玛雅人生活遗迹,应该从地质学的角度寻找原因。他认为,在1万多年前,墨西哥尤卡旦半岛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海平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物和雨水混合形成富含碳酸的地下河水,长年累月腐蚀并“雕琢”出了这些洞穴。随着海平面继续降低,这些洞穴渐渐干燥起来,变得可以住人。随着冰河时代的结束,海平面又开始升高,这些干燥的洞穴又渐渐被水注满,古代人不得不离开洞穴到陆上生活,但他们居住时留下的遗迹却仍旧保存在那儿。洞穴和深井在玛雅人的宗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将洞穴称之为“西诺蒂”,意思就是“神的井”,他们把它看作是到达阴间的“地狱走廊”,而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据报道,目前该科考小组已停止探测“万水之源”地下河,他们需要运来更加先进的潜水机器,以便使水下生态系统和古代遗迹尽可能不受到损害。他们将考察该地下河的剩余部分,彻底解开它深藏的秘密。
  27。米诺斯古王宫探秘至今已在约3500年前希腊克里特岛上发现了4座王宫遗址:(1)诺萨斯宫,在岛的北海岸、深入陆地5公里处,是一片富饶的山谷,1900年由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爵士发现;(2)法斯托宫,在岛的南方平原上,1900年为鲁吉。佩尼率领的意大利考古队所发现;(3)马利阿宫,在北海岸诺萨斯宫以东,1915年由希腊考古学家的约瑟夫和哈慈达吉斯发现;(4)萨克罗斯宫,在岛的东海岸,20年代初由尼古拉。伯拉东率领的希腊考古队发现。四座宫殿在建筑上颇有许多相似之处,每座宫殿都有一个中心庭院,近旁是开宽的附院。中心庭院四周建有储藏室、工场、档案室(内藏米诺斯线性文字)、祭祀室(内藏大量供祭奠用的石器)、接见厅(供交际联络用)和国务办公室。各宫殿都分东西两翼,东翼是许多豪华房间,供上层人士居住;西翼为储藏室和祭祀室。但各王宫在具体安排上不尽相同,如诺萨斯宫西翼楼层包括一个藏宝室、一个档案室和接见厅。萨克罗斯宫则将藏宝室和接见厅。萨克罗斯宫则将藏宝室和档案室设在底层,工场和普通储藏室安排在楼上。诺萨斯宫还有一条极华丽的扶梯直通东楼。此外还有装备水龙头的浴室和卫生间。萨克罗斯宫内还有建筑艺术很高的圆形游泳池。马利阿宫东区是食油和葡萄酒加工厂,它和诺萨斯宫一样建有专门的斗牛场,周围的宫墙正好用作看台。此外,四周还有石器和陶瓷的制作工场。四座王宫都建在城市中心,形成规模宏大的王城,其中以诺萨斯城为最大,人口稠密,占地75公倾(普通没有王宫的小城只有25-35公倾)。房屋建筑错落有致,四面是方砖围墙,形成一个独立王国。王城周围的土地归宫室所有,王宫主人有权要求本辖区居民提供农产品。从王宫储藏室可以证明,统治者从辖区内获得丰厚贡品。例如,诺萨斯宫仓库的贮藏量至少有24万公斤的食品,其中1/3为橄榄油。若按最低数计算,必须栽种16000株到32000株橄榄树,并采集其果实才能榨出这么多的橄榄油。此外再按今天的栽种密度计算,需占地320公顷。另外2/3为谷物和酒类。那么这个耕种面积远远超过320公顷。同时诺萨斯城的一些私人房宅也有自己的储备,而王宫仓库中的贮藏品只是本地产品的一部分,全王城能够获得约1000公顷土地所收成的大部分。法斯托宫的统治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