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犯罪与刑罚 [意]切萨雷·贝卡里亚[网罗论坛]寒寒-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每个具有敏感心灵的人,只要浏览一下优秀的法典,并
发现自己所失去的只是那种使他人受损害的有害自由,他将
情不自禁地赞美王位的占据者。
      科学总是有害于人类,这种观点并不真实,过去曾存在
过这种情况,那是人们所不可避免的一个灾难。人种在地面
上的繁衍带来了战争、比较粗陋的技艺和原始的法律;这些法
律是一些暂时的契约。它们根据需要产生和消灭。这就是人
们最初的哲学,它的少量成分曾是正确的,因为人的懒惰和
不大精明使它们免于谬误。然而,随着人口的繁衍,人的需
求也在成倍增长。需要用一些比较强烈和持续的印象,阻止
人们重新返回日益有害的、原始的非社会状态之中。最初的
谬误使人们生活在被虚假地神格化的土地上,它给人类带来
了巨大的好处(我说这是伟大的政治福利),并创造了一位主宰
我们的、无形的宇宙调节者。那些敢于突然抓住人心并把温
顺的愚昧牵到供桌之下的人,、曾经是人类的恩人。这些人向
人们介绍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当人们以为接近了这些

                                                     …   72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74…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东西时,它们却从人们面前消失了。这些对象从不受到蔑视,
因为它们从没被清楚地加以认识。就这样,他们把各种欲望
都结合并聚集在紧紧地抓住人心的独一对象上面。这就是所
有由野蛮民族构成的国家的最初情况,这就是那个创造伟大
社会的时代,这就是当时社会所必需的、甚至是惟一的纽带。
我这里并没有讲上帝所选择的那个民族,最非凡的奇迹和最
显赫的恩惠在那里已取代了人类政治的地位。
      但是,无限分割是谬误的一种属性。同样,由此产生的
科学把人们变成一群狂热的瞎子,他们在一个闭塞的迷宫中
互相冲撞,以致使某些敏感的和哲学的心灵甚至羡慕古老的
野蛮状态。最初的时代就是如此,当时的知识或更正确地说
是见解,是有害的。
      从谬误到真理、从黑暗到光明的艰难面可怕的过渡,属
于第二个时代。为少数豪强效劳的谬误同对多数弱者有利的
真理发生着冲突,在当时受到厌弃的欲望开始靠近和活跃,
这些都给可怜的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相隔一定时间之后的
历史,同先前的历史往往极为相似,研究这些历史的人常常
发现:从无知的愚昧到哲学的明达,从专制到最终的自由,经
历着痛苦面必需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有整整一代人为后
代的幸福作出了牺牲。然而,一旦人们的心灵安静下来,一
旦焚尽国家积弊的烈火熄灭下来,真理的前进步伐就由缓慢
到迅速,真理就登上了君主的王位,并被供奉于共和国的议
会之中。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会认为:使人启蒙的光明比黑暗
还要有害呢?真实而简单的事物关系在被人们正确认识之后,
还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吗?
      如果说一知半解比一无所知更加有害的话,那是因为一
叶障目的人避免不了谬误,而一知半解正是把这种谬误的恶
果同无知的恶果联在一起。开明者,对于那些委托他们保管
和守护健康法律的国家和君主来说,是最珍贵的天赐。这些
开明者习惯于正视真理,而不是恐惧真理;他没有大部分的舆

                                                     …   73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75…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论需要,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证明美德的需要却从来
都是难以完全满足的,他善于用最卓越的观点来观察人类,
在他看来:自己的国家是一个情同手足的家庭。他视野中的人
类越壮大,伟人与人民之间的距离就越小。哲学家的要求和
兴趣是凡人所理解不了的,他们在公开的光明中不推翻在黑
暗中宣传的原则,他们养成了为自己而热爱真理的习惯。选
择出这样一些人是一个国家的幸福。但是,如果善良的法律
不使这种人的数量增加,以致降低常常出现的不良选择的或
然率,那么这种幸福就只是暂时的。
      预防犯罪的另一项措施是: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
律而不腐化。组成执行机构的人越多,践踏法律的危险就越
小,因为在互相监督的成员之中,是很难营私舞弊的。每个
人所享有的权威越小(尤其是同冒险相比较),他们对于提高自
己的权威就越不感兴趣。如果君主依靠某些器械、仪式以及
严厉的救令,或者通过准可自认为受到压迫的人提出正义的
和非正义的起诉,来使臣民擎习惯于畏惧司法官员,而不是
畏惧法律,那么,这种畏惧更容易使这些司法官员有空可钻,
而君主从中将难以赢得自身和社会的安全。
      预防犯罪的再一项措施是:奖励美德。我发现,当今所有
国家的法律对这个议题普遍默不作声。如果说,科学院对于
真理发现者的奖励促进了知识和优秀著作的繁荣,那么,慈
善的君主所颁布的奖励为什么就促进不了道德行为的昌明呢?
在明智的分配者手里,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
的。
      最后,预防犯罪的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
育。这个题目太广泛了,它超出了我所论述的范围;我还敢说:
它同政府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到了最遥远的公共幸
福时代,将再没有一块贫膺的并且只由少数哲人偶尔开垦几
下的土地。一位给曾经迫害过他的人类带来光明的伟人①,
已经详细地阐述过什么是对人类真正有益的教育的基本准则:

                                                     …   74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76…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教育不在于课目繁多而无成果,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当偶
然性和随意性向青年稚嫩的心灵提供道德现象和物理现象的
摹本时,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过感情的捷径,把
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为了防止它们误入歧途,教育借助的是
指出需要和危害的无可辩驳性,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命
令得来的只是虚假的和暂时的服从。
①这里是指卢梭,他曾于1163 年因发表《爱弥尔》一书而被教皇判处刑罚。—译
者注

四十二、总结
      从以上论述中,人们可以总结出一条颇为有益的普遍公
理,然而它却不那么符合习惯—某些国家中最普通的立法者。
这条公理就是: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
行,从本质上来说,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
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贝卡里亚传略
                                                                       黄风

1

      切萨雷·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   ;1738 年3 月1 日生
于米兰。他的家庭原籍是帕维亚,据说14 世纪贝卡里亚家族
的成员曾获得过对那里的统治权,18 世纪初被授予侯爵的称
号。他祖母去世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因此,从他父亲开始,
在“贝卡里亚”这一姓氏前加上了他祖母的姓“波内萨娜”
(Bonesana)。依靠遗产和其他家庭收人,贝卡里亚出生后一直
过着贵族的富裕生活。作为长子,贝卡里亚还有两个弟弟和
一个妹妹。
      8 岁时,贝卡里亚被送进帕尔马的一所耶稣会学校上学。
他十分厌恶那里的宗教课程,但却以在数理课程中表现出的

                                                     …   75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77…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天赋而出类拔萃,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小牛顿”,学校
的老师也承认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在帕尔马度过8  年后,贝卡里亚进人帕维亚大学攻读法
律专业,于1758 年9 月1 日毕业。毕业后回到米兰,加人了
当时很时髦的一个文人俱乐部“被改造者学社”。在那里,他
认识了许多上流社会的青年知识分子和作家,包括后来对他
影响很大的民主主义者、经济学家彼得罗·韦里(Pietro Verri)。
在俱乐部里,贝卡里亚常撰写一些针贬时弊的打油诗,但没
有留下什么惊人之作。
      1760 年,年满22 岁的贝卡里亚爱上了一位16 岁的活泼、
漂亮的姑娘特雷莎·布拉斯克(Teresa Blasco),决定要与这位
姑娘结婚,但遭到他父亲的坚决反对。因为他父亲不喜欢特
雷莎的军人家庭,认为她的家庭地位低下,与贝氏家庭不门
当户对。不管贝卡里亚怎样争辩,特雷莎的父亲怎样劝说,
老侯爵仍固执己见,命令贝卡里亚断绝同特雷莎的来往。贝
卡里亚进退两难;他知道,如果违抗父意与特雷莎结婚,将导
致与父母关系的破裂,并丧失自己的继承权。他一度动摇,
写信给未婚妻请求与他脱离关系。但是,他很快又战胜了软
弱,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与特雷莎结合。1761 年2 月14 日,贝
卡里亚写信向父亲表明了这一决心;几天后,同特雷莎结了婚,
并毅然离开了仍持反对态度的家庭。
      一旦失去家庭的经济支持,贝卡里亚立即陷人困难之中。
钱很快花完了,特雷莎的嫁资也很单薄。一年后,小家庭便
债台高筑,处境艰难。这时,贝卡里亚的好朋友彼得罗·韦
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开始为恢复贝与父母的关系进行斡旋,
并说服贝卡里亚不要意气用事。为此,他精心安排了一场破
镜重圆的喜剧:一天晚饭时分,贝卡里亚携妻装作偶然地经过
父亲家门,徉称妻子突感不适,将其扶进父家。正准备吃晚
饭的全家人得知后都围了上来,帮助照料。特雷莎第一次在
贝卡里亚父母家感受到这种温暖,感动得掉下眼泪。感情的

                                                     …   76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78…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交流融化了一切前嫌,贝卡里亚夫妇终于得到了父母的谅解,
高兴地搬回和父母一起生活。
      彼得罗·韦里是一个有着强烈民主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比贝卡里亚大10 岁。他的兴趣极为广泛,而且雄心勃勃,不
甘心在被改造者学社默默无闻,宁愿单独成立一个以他自己
为中心的俱乐部,把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吸引到自己周围。
他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一个叫作“拳头社”的小团体。
      贝卡里亚也参加了这个小社团。成员还有韦里的弟弟亚
历山德罗以及几位年轻的数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是
些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每晚聚会,阅读和讨论
他们感兴趣的作品,尤其是卢梭、孟德斯鸿、伏尔泰、休漠
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至今,他们的藏书中还留有他们作的
各种批注。贝卡里亚十分敬佩韦里,韦里也很赞赏贝卡里亚
的才能。在1762 年4 月6  日的一封信中,韦里写道: “我正在
挑选一批有天才的青年人,其中有个叫贝卡里亚的侯爵,他
很浪漫,有丰富的想象力,加上他对人类精神的刻苦研究,
使他出类拔萃。……他是位有造诣的代数学家、优秀诗人,
有独辟蹊径的头脑,只要懒惰和灰心丧气不抑制他。他每天
到我这里来,在闲谈之余,我们便在房子里安静地学习。”
      拳头社的成员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贝卡里亚总是
认真而固执。尽管他很佩服韦里,却从不接受韦里的观点,
总是巧妙和顽强地为自己的见解辩护。他也常同亚历山德罗
争得面红耳赤,几乎每次都是亚历山德罗在贝卡里亚雄辩的
攻势下作出让步。他们讨论的议题一般是文学或科学方面的
问题。对于24 岁的贝卡里亚来说,拳头社的活动对他的思想
启蒙和视野扩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762 年7 月,贝卡里亚与特雷莎的第一个女儿朱莉娅出
世了。几乎与此同时,贝卡里亚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米兰
公国1762 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这是根据韦里的建议而撰
写的。米兰作为当时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多种货币自由流通,

                                                     …   77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79…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汇率的投机活动泛滥成灾,这个问题一时成为经济学家和金
融专家研究的焦点。贝卡里亚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考
察了各种货币的含金量,设计了一个以含金量为基础计算货
币价值的数学公式,并且根据公式计算出各种货币之间的比
价。贝卡里亚方案的思路受到了金融界的肯定和重视。但是,
贝卡里亚计算出来的比价不够准确,因为他采用“格令”(重
量单位,等于64。8 毫克)作为计算含金量的单位,却没有考
虑到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造币厂里,“格令”并不是统一的
重量单位,而是既有差异,又常变化。尽管存在着这一失误,
贝卡里亚的这部著作还是引起了学术界和行政当局的兴趣和
注意。1763 年2 月,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贝卡里亚建议的一
些金融改革措施出台了;随后,金融改革计划于1777 年全面展
开。这本书为当时的金融改革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贝卡
里亚也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2

      从 1763  年开始,贝卡里亚文思涌动,打算再写一本书;
拳头社的伙伴们也为贝卡里亚优美的文笔、雄辩的论理、严
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建一议把他们经常讨论的
一个敏感议题—对刑事立法的批判—交给贝卡里亚去写。韦
里认为这是一个“最适合雄辩和富有想象力的人的题目”。
1763 年3 月,贝卡里亚袜兵厉马,着手为写作准备素材。
      贝卡里亚虽然毕业于法律专业,但对当时的刑事制度却
缺乏直接和深刻的了解,在这方面给他以重要帮助的是韦里
的弟弟亚历山德罗,后者曾担任过“囚犯保护人”的职务,
这是当时授予贵族人员的荣誉职位。担任此职务的人要定期
巡视监狱,会见囚犯,为囚犯申诉不平,还可以根据一定的
理由要求对囚犯减刑或释放。亚历山德罗是当时最年轻的“囚
犯保护人”,他在行使职权时了解到当时刑事制度中种种黑暗
的、残酷的和蒙昧的情况,并把这些情况介绍给贝卡里亚和

                                                     …   78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80…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拳头社的同伴们。
      贝卡里亚一边收集有关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素材,并
根据讨论的要点进行构思,一边进行写作。从1763 年3 月到
1764 年l  月,贝卡里亚时面住在韦里家中,时面躲在乡间,
时而又回到米兰父母家中,全身心地投人写作。他进行的是
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既需要向伴们的启发、鼓励和帮助,
又需要在安宁僻静的环境下,让自己头脑中理性和智慧的火
花充分地进发和闪烁。韦里的,帮助至关重要,正如贝卡里
亚后来在给他人的信中所承认的,他不仅在思想和学术上给
贝卡里亚以启迪,同时还帮助贝卡里亚在写作过程中战胜自
己的懦弱和易于灰心的性格。
      1764 年4 月,贝卡里亚的手稿被送到里窝那的奥贝尔特
(Aubert)出版社。3 个月后,即1764 年7 月1 日,散发着油墨
芬香的样书摆在了贝卡里亚和拳头社同伴面前。样书上既未
署作者的名字,也没有印上出版社的名字,只是赫然印着那
个后来震动了全世界的响亮书名:  《论犯罪与刑罚》。
      贝卡里亚深刻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
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
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
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
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贝卡里亚接受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学说,认为人生
来是完全自由的,只是由于生存斗争日益尖锐,才为了平安
地享受自己的自由而将部分自由交给社会统一掌握,这些自
由便形成立法权和惩罚权。因此,只有根据社会契约代表整
个社会掌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