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犯罪与刑罚 [意]切萨雷·贝卡里亚[网罗论坛]寒寒-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序中都被废除或减轻,这是这本独一无二的书的功劳”。亚
历山德罗在1780 年从罗马写给彼德罗的信中也承认:  “的确,
贝卡里亚的杰出声誉远不是那些江湖骗子依靠投机取巧和哗
众取宠所能获得的,他的这种声誉产生于那部著作的内在功
绩。”

9

      贝卡里亚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他一直依靠父亲的捧禄
和祖先的遗产生活。这种情况令贝卡里亚渐愧;妻子也盼望小
家庭能经济自立,虽然一家人已和平共处,但她还是记得以
前受过的冷遇,同小姑子也不时发生眼龋。去巴黎以前,贝
卡里亚就开始活动,想在政府机关谋一个职位,曾经给当时
的伦巴第总督费尔迪南多大公寄去了《论犯罪与刑罚》和关
于货币制度改革的著作,要求得到一个司法或经济方面的职
位,但是一直石沉大海。
      贝卡里亚在巴黎访问期间,从俄国传来一个意想不到的
好消息。1766 年11 月1 日贝卡里亚的好友,舞蹈家安乔里尼
(Angialini)从彼得堡来信说:“赛拉岑(S。 E 。 Selaghin)阁下(内阁
大臣)不仅阅读了,而且很赞赏您的著作。针对这个国家实施
的为调查犯罪面先施刑的旧制度,在于那尔瓦(Narva)建立的
新城赛堡( Semburg),他已经颁布了再不要对任何人进行刑讯
的法律。我还要告诉您:女王已经看过您的著作,她内心对阁
下所致力的服务和维护人类的事业深表同情。”
      当时的俄国女皇卡德琳娜二世和法国启蒙学者达兰贝尔

                                                    …   94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96…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是好朋友,相互间经常通信。达兰贝尔送给女皇一本《论犯
罪与刑罚》,卡德琳娜读后颇受启发。她决定尽快成立一个立
法委员会,按照改革家们提出的原则编纂新刑法典。俄国女
皇想请贝卡里亚来参加有关的立法工作,她通过俄国驻米兰
的代表询问贝卡里亚是否有兴趣接受这一职位并有哪些要求
和条件。
      贝卡里亚的妻子特雷莎对这一邀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知道这意味着丰厚的报酬,并能使她的小家庭摆脱贝卡里
亚父亲而独立生活。但是贝卡里亚却犹豫不决,巴黎之行已
使他对任何远离故乡的计划产生厌倦;同时他又不愿意拒绝妻
子所赞成的邀请。于是,写信征求朋友们的意见。莫雷莱坚
决反对:  “我真不明白,亲爱的朋友,您怎么能认真地提出是
否应当去俄国的问题。如果您没有家庭,没有朋友,如果您
不是居住在一个气候宜人的国家,我也许会对您说:去吧。但
在您目前的情况下,尤其是考虑到您的性格,如果您远离您
的朋友和您的国家,离开那些新书,脱离与作家和文人们的
经常联系,您的孤独感将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您这样
做真是疯了。”达兰贝尔没有直接表示反对,只是提醒贝卡里
亚好好权衡一下,是否值得为一个“不那么有吸引力的”国
家而离开自己的祖国,并且嘲笑卡德琳娜是一位“最好把她
当作情人而不是当作妻子的”女王。达兰贝尔本人也接到过
卡德琳娜的邀请并己谢绝,看来他不愿意支持白己的意大利
朋友走这条路。
      贝卡里亚也给他的保护人费尔米安伯爵写信征求意见。
实际上,卡德琳娜的邀请是他向当局提出要求的最好筹码。
果然,费尔米安非常重视这件事,立即写信告诉维也纳中央
政府的考尼特兹亲王。这位主管荷兰和伦巴第事务的奥地利
大臣于1767 年4 月27  日给费尔米安回信说:  “但愿别在国家
中失去一位不仅以知识武装着,而且从他的书来看,似乎也
习惯于思考的人,尤其在我们缺乏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情况下,

                                                     …   95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97…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如果他的才能率先受到外国尊重,这似乎并不会给整个内阁
带来多大荣誉。”考尼特兹让费尔米安向他提供贝卡里亚的详
细情况,后者迅速补报了有关材料,并建议任命贝卡里亚为
米兰宫廷学校的公法教授。考尼特兹同意了这一要求,但说
当时正在推行教育制度改革,任命要待改革完成后才能决定。
      贝卡里亚在得知有可能在米兰宫廷学校取得教授职位
后,终于决定正式谢绝卡德琳娜的邀请。1768 年11 月1 日费
尔米安伯爵写信告诉贝卡里亚,奥地利政府已正式决定授予
他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的职位。米兰宫廷学校是伦
巴第地区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另一所是贝卡里亚就读法律的母
校帕维亚大学。

10

      米兰宫廷学校是伦巴第地区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另一所是
贝卡里亚就读法律的母校帕维亚大学同帕维亚大学相比,宫
廷学校的教育制度不那么严格,但教育改革之后,教授的职
位从6 人增加到14 人。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雷莎专门发布
了一项命令,宣布在米兰宫廷学校增加经济学讲座,并将讲
座教授的职位授予“以其著作在文化界获得光荣名字的”贝
卡里亚。命令规定,这一讲座对于一切想在经济和金融界谋
职的人来说是必修课。
      1769 年l 月9  日,刚满30 岁的贝卡里亚,踌躇满志地登
上米兰宫廷学校的讲台,举行了经济学讲座的首讲式。费尔
米安伯爵等米兰显要人物前来致贺,彼得罗·韦里也出席了
首讲式。在第一课上,贝卡里亚回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特别强调了各门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雄辩地说:  “把自己局
限在自己学科范围内,忽略相似和相邻学科的人,在自己的
学科中决不会是伟大的和杰出的。一个广阔的大网联结着所
有真理,这些真理越是狭窄,越受局限,就越是易于变化,
越不确定,越是混乱;而当它扩展到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并上

                                                     …   96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98…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升到较高的着眼点时,真理就越简明、越伟大、越确定。”贝
卡里亚的这段话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成功的经验总结。他
的《论犯罪与刑罚》能够提出为后人所普遍接受的刑法原则,
的确受益于他广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讲便赢得了喝采,获得了成功。费尔米安伯爵立即
把他的讲稿寄到维也纳,并很快被译成法文和英文发表。
      贝卡里亚的经济学课程为期2 年,共分6 部分:①经济学
基本原理;②农业;③商业;④工业;⑤税收和金融;⑥公共安全
和秩序。这是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100 多名学生注册听
课,很少有人中途放弃。
      贝卡里亚认真撰写教案,讲课基本是照本宣科。费尔米
安和考尼特兹都曾敦促贝卡里亚早日将他的教案编辑成书,
但是贝卡里亚似乎并不急于出书。他认为他的教案只是为授
课而写的,直到贝卡里亚去世以后,他的一位学生才将手稿
整理誊清,以《公共经济教程》为题,于1804 年在米兰出版。
但“税收金融”和“公共安全和秩序”两部分没有收人。有
人认为,这两章的手稿已经丢失;另一些人则认为是贝卡里亚
删掉了。
      关于贝卡里亚的著述,需要补充的是,从巴黎访问归来
后,贝卡里亚写过一本题为《有关风格本性的研究》的语言
学著作,1770 年出版。该书虽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莫雷莱
还是把它译成了法文,于1771 年在巴黎出版。贝卡里亚在书
的引言中说,他还将写出下册;在他死后,人们只发现了下册
的一章手稿。
      贝卡里亚还曾计划写一本有关社会发展史的书,研究人
类从野蛮社会向有组织社会的演进过程,尤其论述法制在人
类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奇怪的
名字,叫《国家的清洁》。但是,这个写作计划没有实现。

                                                     …   97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99…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11

      贝卡里亚虽然当上了教授,但是工资并不高,家庭生活
常人不敷出,有时甚至无钱付定购的书账。贝卡里亚还是想
在收人较高的政府机关谋职,他亲自给考尼特兹写信,希望
调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工作。这个委员会是1765
年建立的一个政府咨询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提出经济领域
的立法建议,并配合中央政府为解决地方经济问题出谋划策。
      1771 年4 月29  日,考尼特兹大臣正式任命贝卡里亚为米
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委员,但要求他继续在宫廷学校讲课,
直到找到合适的接替人为止。因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
贝卡里亚只好身兼两职。
      在委员会工作期间,他参加过许多重要的改革活动,如
票据改革、货币改革、度量衡改革等,提出过不少咨询意见
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1774 年3 月14 日,贝卡里亚久病的妻子特雷莎去世,年
仅29 岁。两个半月后,贝卡里亚同安娜·巴尔玻结婚,婚后
生有一个儿子。贝卡里亚迅速地再婚,使不少亲友颇有微词。
他的大女儿也起诉要求获得母亲的遗产,宣称他父亲因第二
次婚姻而丧失共同继承权。
      1782  年,贝卡里亚的父亲去世,遗留下城里和乡下的房
产以及价值6  万里拉的财产,贝卡里亚作为长子获得了大部
分遗产的继承权。为父亲的遗产分割问题,他与两个弟弟也
发生了争议。
      贝卡里亚性格和观念上的矛盾,也表现在他同大女儿朱
莉娅的关系上。他本人曾谴责8  年的教会学校生活扼制了心
灵中的人道情感;但是却把自己的大女儿送进了修道院学校。
他曾深切体验过父母干涉子女婚姻的痛苦,而他却强迫朱莉
娅与一个比她大26 岁的鳄夫结婚。不幸的婚姻最后导致朱莉
娅与丈夫分居;为此,她很怨恨自己的父亲。,
      1785  年,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被改为政府委员会,

                                                     …   98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100…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职权扩大。委员会划分7  个部,贝卡里亚被任命为第三部的
负责人,主管农业、工业和商业。实际上,他主管的事要繁
杂得多,从食品供给、商会、货币、度量单位、集市、森林
和矿产保护、渔猎,到人口统计,贝卡里亚对这些问题都发
表过自己的见解。
      1789 年10 月,贝卡里亚被调任第二部负责人,主管警察、
法庭、监狱和管教所,负责社会治安的维护和刑事法律的制
定,从经济界回到法律界。1790 年,贝卡里亚辖区内的科莫
市发生了一系列失业工人的抗议示威,警察出面镇压,逮捕
了一些示威者,局势仍不断恶化。贝卡里亚亲赴科莫研究对
策。他力排众议,反对用镇压手段解决问题,也反对将闹事
的工人强制充军,认为这样做无助子从根本上改善局势。他
主张对失业者给予救济,鼓励各种工业和当地手工业的发展,
创建一个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贝卡里亚提出的这些策略在
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2

      1791 年,根据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的指示,贝卡里亚被
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当时奥地利的新
刑法典刚刚颁布,但不适用于伦巴第。委员会的任务是根据
伦巴第的特点,研究适用奥地利刑法典的可行性,也可以考
虑根据本地情况并参考奥地利刑法典的规定,起草自己的刑
法典。利奥波德皇帝继位前曾主持制定过《托斯卡那刑法典》,
他非常赏识贝卡里亚的学说,并竭力在自己的立法中加以汲
取,比如废除了刑讯、没收和肢解刑,甚至大胆地废除了死
刑。现在他亲自把贝卡里亚推上了刑事立法的第一线,为贝
卡里亚一展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机会。
      可惜的是,这时候贝卡里亚已进人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他留下了一些书面的咨询意见,其中关于刑事立法的有:  《论
警察》(1790      年),《对政治犯罪的简略思考》(1791              年),《论

                                                     …   99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 页面 101…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无期徒刑计划》(1791  年),《改善被判刑人的命运》(1789  年
一1791 年),《论管教所》(1791 年)和《对死刑的表态》(1792
年)。
       《对政治犯罪的简略思考》阐发了他自己的刑法思想,
认为应当把那些本性在于直接破坏社会关系的犯罪,同那些
只是间接损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区别开来,称前一类行为为“罪
恶的犯罪”,后一类行为为“政治犯罪”乙他写道: “有些政治
犯罪不是以恶意为前提,而是以自愿造成的损害为前提;它们
并不直接破坏社会,也不侵犯自然法;是简单的过错而不是诈
欺;按照罗马法的说法,它们不是‘恶行’,而是‘准恶行’;
在这类政治犯罪中,应当特别注意个人的条件,因为,棍棒
可以矫正卖苦力的人,而对贵族、诚实的商人和一切文明的
人却是一种侮辱和毁灭,并使他们的家庭蒙受最悲惨的耻辱。
这种刑罚不再同犯罪相对称,而是大大超过了它。”
      1792 年1 月12 日,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开会讨论
了死刑的存废问题。贝卡里亚处于少数派地位,同其他成员
对峙,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法学家。由于意见不一致,商定
暂时搁置这一问题,并向考尼特兹大臣提交了两份附有发言
记录的报告。少数派的报告由贝卡里亚执笔,这就是《对死
刑的表态》一文。他在文中写道: “我们3 个签名者坚决主张:
除非在十分需要的情况下,不应当规定死刑。而在安定的社
会状态中,在正常的司法管理下,我们看不出有这种需要。
它只出现于这样的国家:在那里,阴谋颠覆它的罪犯,尽管被
监禁并严加看守,但由于他的国内关系或国外关系,仍会继
续扰乱社会并使之处于危险之中。……我们认为,除了上而
提到的情况外,不应当适用死刑。第一,因为当死刑不是必
需时,它是非正义的;第二,因为死刑的效果不如富有持续公
开性的终身刑;第三,因为死刑是无可挽回的。”
      两年之后,1794 年11 月28  日,贝卡里亚因中风在米兰
家中与世长辞。

                                                    …   100   –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制作:寒寒

网罗论坛'txtnovel。bbs。topzj'|寒寒转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