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浪大化集-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诗集小32 开,200 多页。不算太厚,但现当代用英、法语写作的重
要加拿大诗人倒都囊括在内了。从较早的、以写海洋著名的普拉特,一直到
1955 年出生,但26 岁便去世的玛丽·于盖。今年因小说《英国病人》获布
克奖的迈·昂达奇也有两首诗收在集中,他的诗告诉我们,他的根是在锡兰,
但是他的诗的生命线却通向美国的沃利士·斯蒂文斯。

这里有对加拿大特殊的风物的吟哦,也有孤独与恐惧所造成的“戍所心
理”的流露。当然,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诗集一样,少不了可以让少男少女
抄进自己日记本的“纯情”语言,如:“少女比眼泪更美/泪水比四月的骤雨
还要洋洋洒洒/那似清晨翠鸟的美丽的眼波/浸透了我的欲望的悠长信息”。
(加·米隆:《比眼泪更美》)但是更给人以震颤力的却是对后工业社会进
一步物化现象的揭示。玛·阿特伍德在《大街上,爱情》这首诗中,告诉我
们,如今,人们已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那个广告牌美人
有涂了白瓷釉的
牙齿和红
瓷釉的爪尖,在捕捉
男人
当他们从她身边经过
从未想到是自己给了她
生命,她的
身体原是用硬板纸制成,
血管里流着他们的情欲
和枯竭的血液


这样的景象,对我们来说,不也具有某种预言式的启示作用吗?

翻看诗集时,不由得回忆起在加拿大时参加过的几次诗歌朗诵会。场所
总是在大学或社会上的某个会堂里,也不记得是否需要购票。十数位男女诗
人轮流上台去朗诵自己的作品,个别的自己用吉他伴奏。一边放着张长桌,
上有几摞书,那是诗人们的近作,听众可以去选购和请作者签名,气氛非常
随和。我不禁又想:我们的青年诗人莫非都出国或“下海”去了?他们何不
也开几次朗诵会,给少男少女们一些较深沉的东西,免得他们听来听去就是
那一句“Do you still love me?”(你依然爱我吗?)要不就是“Are youstill mine?”(你仍然是我的吗?)真像是只需掌握几百个单词,就能“潇
洒”写一回了。


《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美国卷》①序

1941 年12 月7 日是被罗斯福总统称为“遗臭万年”(live in infamy)
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清晨7 点55 分,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
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美国从这时起正式参加到一场规模宏大的反法
西斯战争里来。

在这以前,在美国,有明确反法西斯意识的仅仅是少数清醒者。无论朝

野,当时都存在着一种“孤立主义”的倾向,不少人认为反法西斯的斗争与

己无关,有些利欲熏心者甚至认为大可利用这“鹬蚌相争”的时机,为自己

捞取些实惠,于是便有向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出口“废”铁的事(参见卷中

所收肯明斯的诗《柏拉图告诉过》)。但是,有识之士一直在对法西斯的威

胁发出警告,文艺界也不例外。早在1935 年,著名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就

创作了长篇小说《不能在这里发生》,小说又被改编为戏剧,由左翼剧团演

出,路易斯本人还“下海”担任了主要角色,这也算是文坛的一段佳话。同

类作品还有诗人阿契巴德·麦克利什的诗剧《城市的陷落》(1937)。如果

把电影也包括进来,那么卓别林的《大独裁者》(1940)应该说是影响最大

的一部作品了,谁都不会忘记片子里蓄希特勒式的短髭的小个子转动地球仪

时那副“气吞山河”的形象。这些警告不是虚妄的,果然,不久之后,“废”

铁制成的炸弹与鱼雷便落到珍珠港的军舰与机场上去了。

不过,上面所提到的还只带有“先声”的色彩,它们发出了警告,但还

不是写实型的文学作品。真正能让读者闻到火药硝烟味的还是西班牙内战后

产生出来的那些。1936 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这是世界进步力量与法西斯主

义的第一次较量。这次战争对美国进步人士(包括文艺界)的震动是巨大的。

美国作家联盟(相当于我国的“左联”)相应调整了行动方向,扩大了统一

战线的范围,把矛头对准国际上的法西斯主义。1936 至1941 年,作家联盟

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相继召开了二、三、四次全国作家大会,派以海明威为首

的作家代表团访问西班牙,并为林肯支队选送志愿军战士作出努力。在海明

威的传记材料里我们可以看到:1936 年,他写文章、发表演说、为西班牙共

和派募款、提供救护车。1937 年初,他作为北美报业联盟记者去西班牙采访。

1938 年,他为荷兰进步电影工作者伊文斯撰写《西班牙大战》的电影脚本,

并发表了以战时马德里为背景的剧本《第五纵队》。1939 年,他回到哈瓦那

郊区家中埋头写作,第二年,长篇小说《战地钟声》(一译《丧钟为谁而鸣》)

出版,给世人留下了一部反映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的长篇巨构。

反法西斯斗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单从海明威身上也可以看出
来。西班牙内战使海明威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像《永别了武器》
中那样的“迷惘的一代”人物弗雷德里克·亨利从他作品中退了出去,而代
之以罗伯特·乔丹那样,有理想并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来实现理想
的人物。前者笼统地诅咒战争,后者却在牺牲之前思忖:“我为自己信仰的
事业已经战斗了一年。我们如果在这里取得胜利,那么在其它各个地方都能
胜利。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值得为它而战斗,我多么不愿意离开这世界啊。”

①海明威在书前引用了英国16 世纪诗人约翰·堂恩的祈祷文:“任何人都不
① 这套书系的总主编是刘白羽先生。在这里附上刘白羽先生手迹。
① 可是谁能料到海明威却在21 年后对准前额扳动双筒猎枪的两个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一座岛屿,能孑然孤立;。。任何人的死亡都会使我蒙受损失,因为我包
孕于人类之中共成一体;所以无论何时,都别去打听丧钟为谁鸣。它正是为
你而鸣。”寓意是很清楚的:反法西斯是全人类生死与共、无法推卸的责任。

海明威是投入反法西斯斗争的文艺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但远非唯一的
一个。当时还是进步作家的约翰·多斯·巴索斯也去过西班牙,并写了内战
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战争中的旅程》(1938)。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女作
家丽莲·海尔曼。她早在1925 年就从法国去过德国,曾目睹国社党的猖狂活
动,因此对法西斯认识较早。她的名作《守望莱茵河》(1941)上演后引起
很大反响,获得纽约戏剧评论界大奖。该剧的功绩在于:告诉当时还浑浑噩
噩的美国公众法西斯细菌已潜入美国,就在大家中间。你没惹它,它却会“主
动出击”,威胁善良人民的和平生活。面对邪恶势力,妥协退让无济于事,
必须用包括暴力在内的一切手段与之斗争。

美国正式参战后,最先出现的自然是报告文学——它天然起着尖兵的作
用。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1943 年任纽约《先驱论坛报》驻欧记者,从英
国、北非、意大利发回有关战争的通讯报道。它们后来结集成《打过这样一
场战争》(中译作《战地随笔》),于1958 年出版。从这些通讯可以看出,
作者着重的不是报道事件,而是刻划士兵的精神面貌。本卷中收进的是书中
写意大利战役的部分。作者在序言中说:“重读这些当年怀着激情发出的通
讯,荡然无存的影象和情感忽又联翩而至。”而这“影象”与“情感”,恐
怕正是报告文学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的区别所在。海明威在解决了一次婚姻纠
葛之后又于1942 年作为随军记者奔赴欧洲战场,直至1944 年同美军第1 军
第4 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过解放巴黎的战争。据海明威的传记作者说:“他
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是更像战士,不大像记
者。。。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他的同行生气也许
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分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支游击队组成
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
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
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阿瑟·华尔多恩:《海明威介绍》)本卷
收入了两篇通讯报道,译自海明威死后结集出版的《本报特派记者》(1967)。
读者可以亲自判断,海明威离炮火显然比斯坦倍克近得多。

当时随军的记者中留下纪实作品的当然不乏其人,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恐
怕要算是欧尼·派尔了。他在二战时非常活跃,所写通讯即时性、现场感强,
人物形象也很生动,由报业辛迪加供给多家报纸,因而传诵一时。他在欧洲
战场沉寂后又转移到太平洋战区,终于在硫磺岛被日军的一颗机关枪子弹夺
去生命,以身殉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他的代表作有《这是你的战争》
(1943)和《勇士们》(1944)等。本卷所收的《在空中》是前者的一章,
写北非根据地上美国空军的作战情况。战士们从基地出发去轰炸德国,常有
回不来的情况。可以看出战斗也是够惨烈的。但作者也夹杂描绘一些九死一
生的险遇与战士们的幽默、乐观情绪,借以鼓舞斗志,提高对胜利的信心。
派尔的文笔流畅易读,很具美国大众文化的特色。派尔的通讯在战时即不断
被译成中文,老一辈的读者恐怕还有印象。

另一篇通讯《勇气问题》朴实无华,文字上没有玩弄任何花样,因为故
事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它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我国抗战中牺牲自
己的亲生子以掩护子弟兵的老大娘的事迹。作者多萝西·卡麦隆·迪斯尼是


当时美国空军的一位随军女记者。

纪实文学出现迅速、及时,小说,特别是中、长篇小说总要有一个酝酿、
积淀与构思、写作的过程。卷中所收发表得较早的反映二战的大作家的小说
是福克纳的两个短篇与斯坦贝克的中篇《月亮下去了》,原因说清楚了也很
简单:它们是作者的“箱底”货。福克纳一次大战时因战争结束未能赶上驾
机赴欧作战,到二次大战时又过了服役年龄。他也想为国效力,除了在好莱
坞编写了几部有关战争的电影脚本如《戴高乐的故事》与《北方的追逐》等
以外,还写了几篇与二战有关的“约克纳帕塔法”短篇小说,亦即他那个南
方世界里的乡下小伙子在“新形势”下可能作出何种表示的故事。故事是虚
构的,由于人物来自他的深厚生活积累所以还不显得概念化。但写多了肯定
会捉襟见肘,因此福克纳也就到此为止,还算是有自知之明。斯坦贝克写《月
亮下去了》(1942)时还未去欧洲,他是从自己的善与恶的观念出发,根据
美国战时情报局一位上校所介绍的从德国占领区逃出来的人叙述的情况写成
的。背景不免显得朦胧发虚,人物也仅是类型。但小说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
“彬彬有礼”的虚假与仅仅一张纸的“厚度”作了揭示,市长形象的“外柔
内刚”也刻划得丝丝入扣。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对占领国的地下活动作了充
分的描写与热情的肯定。斯坦贝克当时对坚持斗争的地下组织十分钦佩。他
说:“他们不承认失败,尽管德国人在他们的街上巡逻。”这些地下组织通
过种种渠道,从盟国方面得到“材料和武器”,“把当时看来简直是毫无希
望的斗争进行下去”。斯坦贝克接着说:于是,“我花了许多精力研究他们”,
并且考虑“如果我能把这些占领国的经验写出来,。。那就可以成为一份设
计图,提出可以期待些什么,可以想些什么办法”。(杰·J·班逊:《作家
斯坦贝克的真实历险记》)《月亮下去了》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指挪威,1946
年,斯坦贝克因此书获得挪威国王哈肯颁赠的“自由十字勋章”。尖刻的批
评家后来挖苦说,正是由于斯坦贝克讨好了北欧人,所以才在1962 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的。这当然是后话了。

在这里我们应该单独提一提后来成了“好莱坞十人”受麦卡锡主义迫害
的作家艾伯特·马尔兹(1908—1985)。他也是较早通过间接收集材料的方
式撰写反法西斯文学作品的一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十字奖章与箭矢》
(1944)写一名普通的德国工人如何通过亲身经历认识了法西斯的真面目。
就在工厂当局要奖给他战功十字奖章的前一天晚上,他点燃了干草制成的箭
形篝火,把矢头指向坦克工厂,引导英国飞机前来轰炸。此书曾由美国政府
印了十余万册,分发给欧、亚战场上的美国军人,用以激励士气。由于此书
篇幅过长,又难以节选,我们代之以作者1966 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寒冬一
月》。此作品叙述六名从奥斯威辛逃出来的犯人两天的生活,并由他们叙述
自己的身世——结构有点像《十日谈》,但那是一部阴惨惨的《十日谈》。
每人所讲的都是一本法西斯扼杀生命与人性的血泪史。但刚过两天太平日
子,难友之间又产生了一些感情的纠葛与矛盾,而且还有激化的迹象。就在
此时,他们又遇上了一支德国溃军,结果两名妇女偷生,四名男子全部惨死。
作者会不会在这里透露他从自己丰富经历中得出的人生思考呢?如:法西斯
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消灭,即使在德国被消灭,还会在别的地方重新出现。又
如:善良的人们应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内部矛盾,以免丧失了对敌人的警惕。
这可能不仅仅是本文作者的主观臆测吧。

美国的文学史著作里一般都不用“反法西斯文学”这个概念,他们把这


种内容的作品统称为“战争小说”与“战争诗歌”。“战争诗歌”以兰达尔·贾
雷尔(1914—1965)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他战时在空军中服过役。但他的诗
仅仅是抒发自己在战争中的特殊感受,并不具有明显的反法西斯意识。我们
在卷中收了两首他的作品,也让读者可以对这种类型的作品有所了解。

说到“战争小说”,任何一本美国文学史都会首先提到诺曼·梅勒的《裸
者与死者》(1948)。的确,这次世界大战,还得由在这次战争中当过兵的
新的一代来描绘。这是比海明威等人年轻一辈,战争时一边扛枪一边做作家
梦的那些人。诺曼·梅勒1943 年从哈佛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又去巴
黎做过研究生,这以后入了伍,被分派到太平洋战区服役。欧文·肖战前已
发表过一些剧本,他于1942 年参加陆军通讯部队,到过非洲、中东、英、法、
德等地。赫尔曼·沃克取得过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士学位,1940 年到1946 年
在驱逐扫雷艇上服役。说来也巧,以上三位都是犹太裔。詹姆斯·米切纳参
加海军时已经35 岁,他在南太平洋服役,到过50 多个岛屿。

战后所出现的“战争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现实主义
地描绘这场战争的作品,如米切纳的短篇小说《科诺拉的简易机场》,如欧
文·肖的《幼狮》,又如赫·沃克的《战争风云》;另一类,虽然也写这场
战争,但更多地是借用战争这一矛盾分外激烈的场景来喻指作家心目中的整
个美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境域。这种倾向,在《裸者与死者》中已见端倪,到
了60 年代出现的《第22 条军规》与《第五号屠场》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了。
后两部属于寓言式的荒诞派作品,已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之内了。

还是回过头来先从米切纳说起。卷中所收他的短篇选自1947 年出版的
《南太平洋故事集》。该书获1948 年普利策奖,还被改编成音乐喜剧,在百
老汇演出。《科诺拉的简易机场》具有“英雄牺牲”的传统结构与悲剧色彩。
《给艾斯米写的故事》(1953)出自战时在美军中当过步兵军士的杰·迪·赛
林格之手,刻划了一个军人由一个小姑娘的一次见面与一封信所引起的情
景,对人的心绪与环境气氛均烘托得丝丝入扣。虽不是直接反法西斯却很好
地表现了战争中一个敏感者的精神面貌。《德国流亡者》(1958)是著名犹
太裔小说家伯·马拉默德笔下一个失去“根”的流亡者的悲惨故事,主人公
的痛苦该是唱过“九·一八,九·一八。。”那样的流亡歌曲的中国人非常
熟悉的。

《幼狮》(1948)是欧文·肖的长篇小说,我们选的是接近结尾的部分,
故事比较完整。这部小说通过三个士兵(多斯·巴索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小说书名也正是《三个士兵》)写欧洲战场(西线)。这三头“幼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