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2-本草蒙筌-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痹齐驱,心腹邪 
利关节,悦泽皮肤。久服明目轻身,令人结孕育子。其陆生者,天灸另名。取少叶揉系臂上, 
一宵作大泡,状如火 
赤。善恶悬隔,不可不知。 

卷之二草部中
络石
内容:r络石pj183。bmpr 
味苦,气温,微寒。无毒。阴山峻壁,随处有之。多包络石上,或蔓延木上。茎节着 
处即生根须。叶圆凌冬常青,花白结子略黑。与薜荔、木连、地锦、石血等同一类焉。人家 
亭圃石山,亦每种植 饰。采茎叶入药,择附石为良。畏贝母、菖莆,使牡丹、杜仲。喉闭 
不通欲绝,水煎汤下立苏;背痈 肿延开,蜜和汁服即效。坚筋骨强健腰足,利关节润泽容 
颜。去风热死肌,解口舌干 
燥。蛇毒心闷,堪散刀斧。疮口可封,久服轻身。通神明目,延年耐老。x薜荔x虽同络 
石,茎叶粗大如藤。治背痈将 
叶采收,煎酒饮下利即愈。 
x木连x味苦, 
汤,或收浸酒。初服壮阳祛病, 
久服耐老延年。x藤汁x取之,堪敷风毒。扫白癜风疹,除疥癣 疡。x子x生大类莲房, 
一年一熟;x房x劈内多 
白汁,久渐黑凝。破血甚良,依时收采。子亦入药,并载《图经》。x地锦x味甘,叶如鸭 
掌。藤蔓着地,随节有根。 
亦缘木石沿长,每耐寒冻不瘁。煎汤浸酒,破血止疼。祛产后血凝,逐腹中血瘕。又种 
x石血x,亦以血攻。状与络石 
相同,但叶尖而半赤。 

卷之三草部下
附子
内容:r大附子pj184。bmpr 
r天雄形pj185。bmpr 
味辛、甘,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大毒。系乌头傍出,故附子佥名。皮 
黑体圆底平,山芋状相仿佛。畏人参、黄耆、甘草,并黑豆、乌韭、防风。恶蜈蚣,使地胆 
。种莳川蜀,(蜀人春每种莳。)冬月收采者汁全;顶择正圆,一两一枚者力大。制宗陶氏槌 
法,以刀去净皮脐。先将姜汁盐水各半瓯,入砂锅紧煮七沸;次用甘草黄连各半两,加童便 
缓 
薄锉。仍文火复炒,庶劣性 
尽除。气因浮中有沉,功专走而不守。凡和群药,可使通行诸经,以为 
四肢厥逆,去五脏沉寒。噤 
闭牙关,末纳鹅管吹入;红突丁毒,末调酽 
发肿,醋汁搅末敷患间。漏 
疮锉片如钱、封 
子不能补下焦阳虚,故八味丸 
加桂附,乃补肾经之阳;六味丸去桂附,盖补肾经阴也。丹溪谓∶加为少阴向导,恐非是。) 
君术附汤内,散寒湿温脾。 
阴经直中真寒,姜附汤煎可御。此须生用,不在制拘。助甘缓参耆成功,健润滞地黄建效。 
内伤热甚,速入勿疑。(此药 
治外感证,非遍身表凉,四肢厥者,不可僭用。经云∶壮火食气故也。治内伤证,纵身表热 
甚而气虚脉细者,正宜 
经云∶温能除大热是也。)俗医不知、误为补剂。日相习用,宁不杀人。孕妇忌煎,堕胎甚 
速。 
立春生者,乃谓x乌头x。因有脑类乌鸟头颅,竟假名为医家呼唤。气味制度,俱 
附同。《本经》云∶春采为乌 
头,冬采为附子。又云∶附子顶圆正,为头顶歪斜。宗此别之,庶弗差谬。忌豉汁,恶藜芦。 
反半夏、栝蒌,暨贝母、 
芨蔹。(白芨、白蔹。)远志为使,诸经通行。理风痹,却风痰,散寒邪,除寒痛。破滞气积 
聚,去心下痞坚。亦能堕胎, 
孕妇切忌。煎膏名x射罔x须识,敷箭射禽兽即亡。倘误中人,甘草急嚼。蓝青萍草,亦 
可解之。乌喙(音讳)两岐, 
(顶上两岐相合。)状如牛角。喙者乃鸟之口,因类亦假为名。一应俱同 
草。主风湿阴囊瘙痒、止寒热 
历节掣疼。亦堕妊娠,更消痈肿。x天雄x亦系一种,其体略细而长。气味相同,制度弗 
异。恶腐婢使亦远志,忌豉汁 
制须干姜。专补上焦阳虚,善治一切风气。驱寒湿痹缓急拘挛,却头面风往来疼痛。助武勇 
力作不倦,消结积身轻健行。 
调血脉益精,堕胎孕通窍。x侧子x状如枣核,又从附子旁生。畏恶无差,但宜生用。理 
香港脚验,散风疹良。扫鼠 恶 
疮,劫冷气湿痹。如前堕孕、女科当知。 呲穗亦一名,x木鳖子x者是。令人丧目,药 
中忌之。 
(谟)按∶附子、乌头、乌喙、天雄、侧子、射罔、木鳖子七名,实出一种,但治各有 
不同。 
今尊《会编》,附其总论∶天雄长而尖者,其气亲上,故曰非天雄不能补上焦阳虚。附子圆 
而矮者,其气亲下,故曰非附子不能补下焦阳虚。乌头原生苗脑,形如乌鸟之头,得母之气 
、守而不移,居乎中者也。侧子散生傍侧,体无定在。其气轻扬,宜其发四肢克皮毛,为治 
风疹之神妙也。乌喙两岐相合,形如鸟嘴。其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 
病所也。煎为射罔,禽兽中之即死。非气之锋锐捷利者,能如是乎?又有所谓木鳖子,乃雄 
、喙、乌、附、侧中有呲穗者。其形摧残,其气消索。譬如疲癃生理残障之人,百无一能,徒为 
世累,且又令人丧目,宜其不入药用也。 
四卷木部中有此同名,专入外科之用。 

卷之三草部下
天南星
内容:r江宁府天南星pj186。bmpr 
r滁州天南星pj187。bmpr 
味苦、辛、气平。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毒。下泽极多,在处俱有。苗类荷梗直 
起,高仅尺余;叶如 叶杪生,两岐相抱。花若蛇头黄色,子结作总鲜红。根比芋犹圆,肌 
细腻且白。《本经》载虎掌草即此,后人以天南星改称。亦与鬼 相侔,每逢冬月间误采 
。殊不知 茎斑花紫,根极大肌粗;南星茎青花黄,根略小肌细。炮之易裂,得此才真。 
制须多泡生姜汤,(七八次佳。)或研填入牯牛胆。(蜡月黑牯牛胆一个,用南星研末,取汁 
拌匀,填入内。)风干过年成块,锉碎复炒拯 。方书谓之牛胆南星,即此是也。(仓卒不能 
得此,依前姜汤泡,或火炮,并杀毒堪用,但性犹烈也。)乃上行治肺经本药,欲下行资黄 
柏引之。畏生干姜,及黑附子。散跌扑即凝瘀血,坠中风不语稠痰。利胸膈下气堕胎,破坚 
积诛痈消肿。水摩箍蛇虫咬毒,醋调贴破脑伤风。瘤突额颅,麝加敷愈。(先用小针十数枚 
作一把,瘤上微刺通窍,用新南星醋摩,加麝少许,日用二次,任如碗大半月全消。) 

卷之三草部下
半夏
内容:r半夏pj188。bmpr 
(一名守田) 味辛、微苦,气平,生寒熟温。沉而降,阴中阳也。有毒。山谷川泽, 
处处有之。苗起一茎,茎端 
三 
叶。根名半夏,八月采收。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羊肉、 
羊血、海藻、饴糖。使宜射 
干柴胡,经入足胆脾胃。久藏入药,同 
沸汤制七次。仍加姜制,才 
可投瓶。若研末搀少枯矾,(每泡过半夏四两,入枯矾一两共研。)拌姜汁捏作小饼。诸叶包 
裹,风际阴干,此又名 
x半夏曲x也。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总主诸痰,验证佐助。火痰黑,老痰胶,加芩、连、 
栝楼、海粉;寒痰清,湿痰 
白,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皂角、天南星和∶痰核延生肿突,竹沥、白芥 
子搀。劫痰厥头疼,止痰饮 
胁痛。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音声。脾泻兼驱,心汗且敛。盖脾恶湿,半夏专能燥湿 
胜水故尔。孕妇忌用,恐堕 
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复加姜汁炒过。消渴并诸血证尤禁莫加,因燥反助火邪,真阴愈被熬 
害,津枯血耗,危殆日侵, 
不得不预防也。x生半夏x消痈肿,成颗者摩水,敷蝎子螫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 
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 
此扁鹊捷法。 
(谟)按∶《内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 
为痰 
,入肺为涕。丹溪又云∶有痰曰嗽,无痰曰咳,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惟入脾以泻痰之标 
,不能入肾以泻痰之本。然咳无形,嗽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之剂也 
。又小柴胡汤中加之,以治伤寒寒热。半助柴胡以主恶寒,半助黄芩而能去热,及往来寒热 
皆用之,有各半之意,故因而名曰半夏云。《本经》别以守田目之者,盖缘夏半前后,人多 
耘莳在田,斯又指名而生意也。 
第二卷贝母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三草部下
京三棱
内容:r淄州京三棱pj189。bmpr 
r邢州京三棱pj190。bmpr 
味苦、辛,气平。阴中之阳。无毒。生荆襄陂泽,近霜降采根。状若鲫鱼,黄白 
体重者美∶面包火炮,加醋复炒过灵。色白属在气边,专破血中之气。故消症瘕血块证,兼 
驱积聚气滞疼。虚者忌煎,恐损真气。仍有三种,亦附其名。x黑三棱x色若乌梅轻松, 
去皮 
鸡爪屈曲,根上生根。x石三棱x色黄体重,坚硬如石。总消积气,主治相同。 

卷之三草部下
蓬莪术
内容:r端州蓬莪术pj191。bmpr 
r温州蓬莪术pj192。bmpr 
味苦、辛,气温。无毒。多产广南诸州,或生江浙田野。子如干椹,叶似 荷。茎 
钱大略高,根类姜成块。茂生根底相对,似卵大小不常。九月采收,依前炮制。色黑属在血 
分,气中之血。专驱破 癖,止心疼,通月经,消瘀血。治霍乱积聚,理恶疰邪伤。入气药 
仍发诸香,在女科真为要剂。丸求速效,摩酒单尝。 

卷之三草部下
骨碎补
内容:r海州骨碎补pj193。bmpr 
r舒州骨碎补pj194。bmpr 
味苦,气温。无毒。阴湿山谷,生长最多。根着树石上有毛,叶附两小叶相对。( 
每一大叶边附小叶,槎牙两两相对。)不结花实,至冬干黄。入药采根,刮去毛用。补骨节 
伤碎,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本名曰故孙姜,唐明皇以其主折伤甚验,故易名 
骨碎补也。 

卷之三草部下
牡丹
内容:r牡丹pj195。bmpr 
味辛、苦,气寒。阴中微阳。无毒。多生汉中巴郡,花开品色异常。富贵表先贤赞扬 
,赏玩为当世贵重。凡资治疗,惟采根皮。家园花千层,根气发夺无力;山谷花单瓣,根性 
完具有神。x赤x专利多, 
x白x兼补最。入剂之际,不可不知。今世多取桔梗皮代充,或采五加皮杂卖。乖谬殊甚, 
选择宜精。经入足肾少阴, 
及手厥阴包络。忌葫蒜,畏菟丝。凉骨蒸不遗,止吐衄必用。除症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中,散 
冷热血气攻作于生产后。仍 
主神志不足,更调经水欠匀。治风痫定搐止惊,疗痈肿排脓住痛。 
(谟)按∶牡牝乃天地称,牡则为群花首。花为阴成实,叶为阳发生。丹系赤色象离, 
阴中之 
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牡丹皮治无汗骨蒸。盖有见于此尔。《本经》又云 
足,手少阴也;志不足,足少 
阴也。张仲景八味丸用者,又非主于斯乎。 

卷之三草部下
大小蓟
内容:r大小蓟pj196。bmpr 
味甘、苦,气温。一云气凉。无毒。虽系两种,气味不殊。随处田野俱生,北平(今 
顺天)出者力胜。盖蓟门以 
蓟取名,则可征矣。凡资治疗,用须采根。x大蓟x高三四尺余,叶多青刺而皱。花开如 
髻,赤若红蓝,北人因之,呼 
为千针草也。破血捷,消肿奇。吐衄唾咯立除,沃漏崩中即止。去蜘蛛蝎子咬毒,平 突痛 
甚痈疽。并捣烂绞浓汁半瓯, 
搀童便或醇酒饮下。x小蓟x鱼高尺许,花亦如前,但叶略差,有刺不皱。仅理血疾,不 
治外科。 

卷之三草部下
刘寄奴草
内容:r刘寄奴草pj197。bmpr 
味苦,气温。无毒。山侧道傍,春暖即产。凡用入药,随时采收。下气止心腹急 
痛,下血却产后余疾。消 肿痈毒,灭汤火热疮。x子x研泡热水下咽,肠泻无度者即已。 
原因 
刘裕小名寄奴,用此以治金疮获效,竟指名曰刘寄奴草也。 

卷之三草部下
红蓝花
内容:r红蓝花pj198。bmpr 
味辛、甘、苦,气温。阴中之阳。无毒。各乡俱莳,五月旋收。因叶似蓝,故此为 
誉。堪染颜色,可作胭脂。欲留日曝干,入药手揉碎。惟入血分,专治女科。下胎死腹中, 
为未生圣药。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仙丹。多用则破血通经,酒煮方妙;少用则入心养血,水 
煎却宜。喉痹噎塞不通,捣取x生汁x旋咽。天行痘疮难出,研细子末酒吞。x苗x捣敷 
游毒殊功,x胭脂x滴聍耳 
立效。 

卷之三草部下
延胡索
内容:r延胡索pj199。bmpr 
(即玄胡索) 味辛、苦,气温。无毒。来自安东,(县名,属南直隶。)生从奚国。因 
避宋讳,改玄为延。形类半夏色黄,用须炒过咀片。专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调月水 
气滞血凝,止产后血冲备晕。跌扑下血、淋露崩中,心腹卒疼、小腹胀痛,并治之而即效 
也。 

卷之三草部下
郁金
内容:r郁金pj200。bmpr 
味苦,气寒。纯阴。属土与金,有水。无毒。色赤兼黄,生蜀地者胜;体圆有节,类 
蝉肚者真。倘或入药难求,采山茶花可代。(烧灰存性,研细调服。)凉心经下气,消阳毒生 
肌。禁尿血,除血淋,兼驱血气作痛;破恶血,止吐血,仍散积血归经。因性轻扬上行,又 
治郁遏殊效。名由此得,曾载《本经》。 

卷之三草部下
姜黄
内容:r宜州姜黄pj201。bmpr 
r澧州姜黄pj202。bmpr 
味辛,气温。无毒。《图经》云∶是经种三年已上老姜也。多生江广,(江西、湖广。) 
亦产蜀川。色此郁金甚黄,形 
较郁金稍大。论主治功力,又烈过郁金。破血立通,下 
气最捷。主心服结气,并疰忤积气作膨;治产血攻心,及扑损瘀血为痛。更消痈肿,仍通月 
经。 
(谟)按∶郁金、姜黄两药,实不同种。郁金味苦寒,色赤,类蝉肚圆尖。姜黄味辛温, 
色黄 
,似姜瓜圆大。郁金最少,姜黄常多。今市家惟取多者欺人,谓原本一物,指大者为姜黄, 
小者为郁金。则世间之物, 
俱各大小不齐,何尝因其异形而便异其名也?此但可与不智者道尔。若果为是,则郁金亦易 
得者,又何必以山茶花代耶? 

卷之三草部下
艾叶
内容:r艾叶pj203。bmpr 
味苦,气生寒熟温。阴中之阳。无毒。各处田野有,以复道者为佳;初春布地生,与 
草蒿状颇类。但叶背白,风动微香。每端午朝,天明多采。或悬户资禳疫疠,或藏家防治病 
邪。煎服宜新鲜,气则上达;炙火宜陈久,气仍下行。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 
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附丸(同香附末醋糊丸,)开郁结,调月经,温暖子宫,使孕早结。 
姜艾丸(同干姜末蜜丸。)驱冷气,去恶气,免证久缠。和研细雄黄,熏下部 疰湿痹及疥 
癣神效;和蜡片诃子,熏痢后 
寒热急痛并带漏殊功。作炷灸诸经穴不差,凿窍拨风湿毒尤验 
。x实x取入药,令人有娠。助水脏壮阳,暖腰膝明目。又x九牛草x,产均州山。(属 
湖广。)叶圆长背白有芒,茎独 
植高二尺许。气香似艾,采亦端阳。治诸般风劳,止遍身疼痛。 
(谟)按∶艾叶,《本经》及诸注释悉云∶生于田野,类蒿复道者为佳,未尝以州土拘 
也。世俗反指此为野艾,至贱 
视之。端午节临,仅采悬户,辟疫而已。其治病症,遍求蕲州所产独茎、圆叶、背白、有芒 
者,称为艾之精英。倘有收 
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以示珍贵。名益传远,四方尽 
闻。今以形状考之,九牛草 
者即此。人多不 
识,并以艾呼。经注明云∶气虽艾香,实非艾种。医用作炷,以灸风湿痹疼、痨热积聚。尝 
获效者,亦因辛窜可以通利 
关窍而已。谓之全胜真艾,未必能然。大抵人之常情,贵远贱近。泥于习俗,胶固不移。纵 
有《本经》之文,诸家之注, 
何尝着一目视,以为真伪之别耶?噫!可胜叹哉!可胜叹哉! 

卷之三草部下
地榆
内容:r江宁府地榆pj204。bmpr 
r衡州地榆pj205。bmpr 
味苦、甘、酸,气微寒,气味俱薄。阴中阳也。无毒。山谷俱有生长,八月采根曝干 
。恶麦门冬,宜人头发。虽理血病,惟治下焦。止妇人带下崩中,及月经不断;却小儿疳热 
泻痢,驱积瘀时行。止痔 来红,禁肠风下血。散乳 ,愈金疮。因性沉寒,故诸血热者可 
用。倘若虚寒水泻冷痢,切宜忌之。 
第一卷五加皮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三草部下
紫草
内容:r紫草pj206。bmpr 
味苦,气寒。无毒。人家园圃,多有种栽。三月采根,可煎染紫。凡资入药,去根取 
茸。益气补中,通窍利水。治目黄成疸,疗腹满作疼。合膏敷疥癣疮疡,单煮托豌豆疮疹。 

卷之三草部下
茜草
内容:r茜草pj207。bm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