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通悉历史的高手,不能不为毛泽东开出的这贴良药,拍手叫好。只是可惜,民主这贴良药,但凡世界上所有的独裁者,都不乍愿意服用,一定程度上,包括毛先生自己!
  隋王朝虽然没有渡过他的历史瓶颈,但隋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已经打出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国。所以当隋王朝轰然倒塌之后,这个王朝却为后来的唐王朝,准备了十分丰厚的政治遗产:广袤的国土,以及民众对大一统中国的喜欢与怀念。
  对隋唐两朝来说,杨坚是一个先行者,他努力开创了一个盛世!他的子孙虽有能但无德,最后大隋王朝的一切,被一位和杨坚一样优秀,或者比杨坚还有雄材大略、还更会深谋远虑的皇帝继承。把柏扬先生瓶颈理论完善一下:隋王朝没有能渡过他们的历史瓶颈,但继承者如果能在最智短的时间内,把刚刚才开始“散”的民心士气聚拢起来,则柏扬先生的瓶颈理论,居然还有效!
  这个新兴的唐王朝,代替老的隋王朝。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渡过了国家与民族一时的政权危机。新政权的维持自然不成问题,而这个国家或民族还会出现中兴!
  中国历史上,汉王朝取代秦王朝,渡过了咱中国那一时期的政权危机,然后中兴。
  唐王朝取代隋王朝,渡过了中国那一时期的政权危机,然后大兴。
  宋王朝取代后周王朝,渡过了中国那个时期的政权危机,然后中国又兴!
  这里重点说说唐王朝,唐王朝所以能快速地取代大隋王朝,让大唐王朝“其兴也勃”,起核心动力就是李世民。
  隋义宁元年,公元618 年,李世民做通了父亲李渊的工作,准备起事。其时李渊虽然答应李世民起义,但他对于起义能不能成功,心里没有底。所以在杨广赦免了他“不能御寇”的罪名、及“使复旧任”后,《资治通鉴》里说李渊“谋(反)亦缓。”又不想反了。
  他的副手,河东副讨捕史夏候端,据说善于占卜、会给人看相。他对李渊说:“今年以来,玉床不安,帝座不稳,一年之内,必有真人崛起,属下思来想去,非君而谁?”李渊这个人说好听了,是从善如流;说难听了,就中耳根子软。他听夏候端如此一说,心又开始痒痒了。
  几天之后,李渊的另一手下许世绪,也来凑热闹,他向李渊进言道:“公姓名应于图谶,据四战之地,举事则帝业可居,希公图之!”
  这些人都跳出来鼓捣李渊造反。有人拿天象说话,有人拿图箓说话,是他们真的看出了什么吗?难道没有可能,是这些人想购买李渊的原始股,明明什么也没有看出来,但看到天下大乱了,所以到李渊面前投一机,如李渊能成了功,他们也有大把大把的政治红利!
  隋义宁元年六月,李渊终于下定了“革命”的决心,但李渊这个人玩政治的手法很成熟,决心“革命”了,他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出“革命”的旗子。而是相当老到,有条不紊做地做了几件事:
  一,搅浑大隋王朝的水。
  隋炀帝这家伙坏事干尽,许多人有眼共睹。但咱中国人有一脾性,只有自个儿碗里还有一粒粮食,自个儿身上还有一根丝条,他们就不会起来“造反”,或者“革命”。
  李渊治下的山西,偶有盗贼,但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李渊想“造反”了,老百姓却没有“革命”精神,这对于李渊来说,可不是好事儿。所以李渊想出了一歪招:“诈为敕书,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年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悉为兵期岁暮集涿郡,击高丽。”
  李渊假传圣旨,说皇帝要伐高丽。讨伐高丽,对于当时隋王朝许多人来说,是一场恶梦,现在皇帝居然又要讨伐高丽。所以“人情忷忷,思乱者众。”
  李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而李唐王朝的皇帝,在咱中国人心中,还是蛮仁慈的。但李渊在李唐王朝创建的非常时期,为了达到他的政治目的,用了非常之手段,现在读来,是不咱道地,但可以理解啊。
  二,寻求外援。
  此时,李渊所据山西,只是中国一个地区,他本人也只是隋王朝一省部级干部。以一个地区想与整个国家叫板,总有一点胳膊想与大腿斗的味儿。所以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国相结。按李渊当时的状况来说,说得更准确一点,是与突厥国相勾结。
  李渊听从了刘文静的建议。他亲自写了一封给突厥始毕可汗的信,信的内容“币厚言甘”。他对始毕可法说:“我想大举义兵,愿与突厥国一至友好对外,如能发兵助我,所得宝货,唯可法自择!”
  事情顺利得出乎李渊意料之外。这始毕可法还就“看好”李渊,他当着使臣的面,对左右说:“杨广之为人,我知之也,不若奉唐公为天子,我当不避艰难,以兵马助之!”这如毕可汗,而且给李渊开了一张起大额的支票:“多少随所欲!”
  三,打出“安隋”的旗子。
  始毕可汗不但许以发兵,还多少随欲!
  突厥国对于唐公李渊的支持力度,超出李渊的想象。使臣传回始毕可汗,“拥护唐公为天子”,发兵“多少随所欲”等言,“将佐皆喜”。
  李渊却没有被始毕的支持蒙住了眼睛。始毕可汗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能得到突厥国的支持,无疑会给李渊的政治形象加分,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手下见到突厥国都支持李渊之后,他们一个个恳请李渊,从始毕可汗之言,立即称帝。
  李渊却十分清醒地“不从。”李渊所以不众,不是因为他此时还保留了对隋王朝最后的忠诚。而是他清醒地认识到,此里的大隋王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打出反对大隋的旗子,不便于统一战线。所以与刘文静、裴寂等人商定,李渊的起义军打出了“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这帝,以安隋室”的口号。
  旗子打出来之后,李渊对于手下人,来了点真情告白:“此所谓掩耳盗铃也,但迫于时事,不得不如此也!”此时,李渊尚能有如些清醒,这李唐王朝的未来,可以预期!
  十五、精英们的革命历程
  许多人都说;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能说这话的人,看到的都是一些酸秀才,不识大体,奢于妄谈,如需要真刀真枪地干事的时候,他们多是一些百无一用的书呆子。所以不要说给他们三年,给他们十三年,三十年,他们依然会一事无成。
  李唐王朝的李渊也是一文化人,但他不是酸腐的秀才,而是货真价实的当代社会精英。我们一些老是喜欢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人,应读读唐史,看看李渊这个文化精英,是怎样革大隋王朝命的。
  与秀才造反、及流氓起义不同,以李渊父子为主体的文化精英、社会精英,他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如何解决民意支持,如何寻求外援,革命的总体方略,在发动革命之前,就搞得清清楚楚。而且李渊父子的这支革命的团队,用现代管理学标准恒量,很有学习力!他们看到李密的起久军,攻占洛阳仓之后,用粮食收收集了大量的民意支持,李渊活学活用,决定起义之后,李渊也下令开仓放粮,这招在当时特灵,所以应“募者日多。”
  在民意支持,谋略,战略,外援问题都解决好之后,李渊的这支队务,想要取得成功,也必须有一个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问题。李渊晋阳誓师后,首先“通电”自个儿治下郡县。河西郡丞高德儒拒不从命。
  高德儒,这个在隋唐历史中,只是晃悠了一下的名字,观其名,象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家信徒,他出于对皇帝杨广的忠诚,所以不想上李渊的船。
  李渊令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带兵讨伐。这群讨伐高德儒的军队,包括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多是新兵蛋子。不但不会打仗,而且在军事的纪律与服从上,许多人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李建成、李世民带了一个好头,他们大概也是亲自下到连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遇敌则冲在战斗的第一线。
  而且李氏兄弟也教育士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资治通鉴》说他们“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队之中,偶有个把手脚不老实的士兵,偷了群众的东西,李世民兄弟必登门既赔钱,又赔礼。对于犯了错误的军士,考虑到他们是第一次上前线,所以以批评教育为主,不穷洁不放。
  李氏兄弟这一招搞得很得老百姓欢心,手下士兵也心悦之,臣服之,他们特喜欢李氏兄弟这样的领路人。所以李氏兄弟的军队,到河西郡,很快就攻下了河西。李氏兄弟只斩杀了高德儒一个,其余秋毫无犯,河西郡各行各业,基本上没有受到这次军事行动的影响,所以“远近大悦之”。
  李氏兄弟从出兵,到胜利回师,只用了九天时间。李渊看到儿子们如此争气,他大喜道:“以此行兵,可横行于天下。”
  此时,瓦岗寨的起义军,在李密领导下,占领了洛口仓,随时有进攻洛阳的可能性。隋王朝的重兵,正向洛阳结集。李渊与谋士们商定,袭击隋王朝的首都长安,让隋王朝腹背受敌。隋义宁元年七月,李渊“移檄天下,谕之尊立代王之意。”一时间,响者云集。
  李渊拿立代王杨侗说事儿,而此时的代王杨侗,还只是一十王岁的孩子。他不懂,也不敢响应李渊的号召。有大臣推荐虎牙郎将宋老生为帅,将二万精兵,左武候大将屈突通,将数万隋军,共同阻击李渊。
  这位“宋军长”老生与屈突通大将都是隋王朝老资格的武将。特别是宋军长麾下二万隋军精锐,是大隋王朝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两支部队合击李渊,李渊这支起义部队的前途,变得莫测起来。
  而此时,老天爷仿佛在考验、说得更为精确一点,是折腾李渊父子。他们从晋阳出师之后,就一直下了许多天的大雨,以至李渊军队的军粮都供应不上了。
  人是铁,饭是钢,李渊的起义军,还没有捞到仗打,就开始饿肚子。从迷信角度,这也应出出师不利。一向享福惯了的裴寂吃不消了,他向李渊进言:“后方军粮难以为继,宋老生、屈突通占据险要,不若回师太原,牢固根本,再图后来。”
  李渊与裴寂是一对难兄难弟,他也是一公子哥儿出身,他是被人推着走上革命的道路,但革命的苦头,也是第一次尝到,所以他动摇了。李世民却强烈反对,他对父亲李渊说:“现今禾菽被野,何愁无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今遇小难,遽然班师,恐义军一朝解散,我父子无以自全!”
  李世民这话说得有意思啊,但也泄露了一个小小的秘密。李世民兄弟讨伐河西郡时,“近道菜里,非买不食”。士兵里偶有拿了人家财物者,李氏兄弟还上门赔礼道歉。当时情况,允许李家兄弟俩做做政治秀。可真到了“军中乏粮”时,则“被野之禾菽”不管属谁,拿来再说。道义事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是一个弹性的纪律,到了革命队伍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可能没有哪个队务,真的把什么纪律坚持到底。
  当然,能够道义的时候,或者说尽最大能力,可以道义一把的时候,也算是一个英雄。但必须变通时,却不知变通,未必英雄,甚至连狗熊也做不了。
  李渊不相信儿子的吹嘘的,什么老生轻躁,一战可擒之类的话。宋老生是什么人?按他的级别,应相当于现在军级高干!
  而李世民又是什么人?
  只有一次战场经验:与兄长李建成一起收复了河西郡。可河西郡有几杆子枪?河西郡丞高德儒充其量只是一酸宇文化人,哪里能与宋老生相比?
  所以李渊不是不把儿子的话当真,而是不敢不把儿子的话太当真。最后,他听从了老友裴寂劝告,下令撤兵。
  李渊的这支队务,到了一个两难境地。一个人一样:一个人,一生之中,会碰到许多关口,有一些关口非要拼一下,才能闯过去。闯过去就化龙;闯不过去,就成虫!
  李家军军中乏粮,而面对强敌。李渊首先选择的是退却。这与李渊这类精英们的性格有关。李渊这个人稳重有余,而进取心不足。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年轻半养尊外优惯了,当李家军碰到困难时,让他象李世民一样,有旺盛的冒险精神,是其所不能也!
  所以李渊下令班师; 左军先退; 右军殿后。 然后李渊同志武断地宣布〃 散会〃 。
  其时,已近黄昏,李世民、李建成兄弟俩,对于撤军这件事所见略同,所以不死心,缠着李渊,想让他改变主意。李渊不听,拂手而去!
  李建成看到父亲如此态度,他彻底心死。但李世民却跟在李渊身后,李渊没有理会,独自进行大帐休息。李世民立在李渊帐外,为他们家的前途担心,为李唐王朝这支,刚刚组建的、军队的未来担心!想着想着,李世民放声大哭,声闻于帐中,搅得李渊不得安息。
  李渊相当恼火地传令李世民入账。李世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李渊哭诉起来:“我军以起事之名征集,一退必散!义军一散,敌剩于后,我父子兄弟死日近矣,故儿伤悲!”
  李渊这时才清醒过来!自晋阳誓师之日起,他李家父子就走上一条无法回归的船!不进则退,而退必死!
  可退军的命令已经下达,如何是好啊!
  李世民看出李渊的隐忧,他对李渊说:“左军虽退,请自追之。”
  李渊笑对李世民说:“我军之成败,皆有你啊,任你为之!”
  李渊这时还能笑出声来,算不算有人君之气度?李世民与李建成连夜追回左军。数天之后,军粮到了,军心稍稳。
  在危机面前,李世民是能坚持到最后几分钟的人,因为李世民的这一份坚持,李唐王朝的革命事业,有一个相当顽强的开始。
  十六、决战宋老生
  上天对李氏父子的考验结束了,军粮一到,雨居然也停止。因为雨下得太大,下的时间太长,所以军人们的铠甲,仪仗都长满了霉癍。从迷信的说法,是不是象征了天下即将太平?
  为了不置于让战士们穿着长满了霉癍的铠甲上前线,雨停之后,李渊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居然是:命军中曝铠甲行装。
  战士们晒衣服还是李司令员下命令,李渊的这道命令,应算是军史上,比较另类的记录。当然,也可以想象,公元618 年,李渊父子碰到的那场雨,不是一般的雨,而是一场可以浇灭许多人英雄志气的大雨,只是李世民能坚持到最后。
  雨是停了,但李家军还得面对,比大雨还要难对付的宋老生。
  下大雨时,宋老生和他的几万精骑,固守地霍邑城内,吃香喝辣,雨对于宋老生的部队,基本没有什么影响。针对“老生轻躁”的特点,李家父子商定,以激将法,“调戏”宋老生,引诱宋老生出城,然后找有利地形,歼灭宋老生军。具体方案如下:李渊率数百骑出霍邑城东数里,李世民、李建成率数十骑至霍邑城南,佯装侦察霍邑城地形。兄弟俩装得太象,他们在霍邑城下,故意大言不惭,指手画脚,全然不把宋老生两万精骑放在眼里。
  果然,宋老生看不顺眼李家兄弟的这份“轻狂”,他下令所有隋军从东门,南门全线出击。
  此时的李渊先生忙得还没有吃早饭,他想让士兵们填饱肚子再战斗。李世民进言:机不可失,来不及了!结果李渊、李建成率李家军在城东,李世民率李家军在城南,饿着肚子,和宋老生的隋军交上了手。
  宋老生的部队,不愧了大隋王朝的主力,只打了个把时晨,李渊、李建成的部队,有点坚持不住了,“小有退却。”
  李世民的仗却打得与众不同,作为军事主官,他却留下大部队,在宋老生正面,坚守阵地,与隋军作战;自己仅带领壮士段志玄等数十余骑,气势如虹,冲向宋老生的大军,一下子冲破了宋老生的军阵!李世民“手杀数十余人,两刃皆缺,流血满袖!”
  冲到宋老生军阵背后,李世民扭过头来,象一把尖刀一样,从隋军背后,向隋军发起攻击。许多隋军只知道他们的敌人,在正前方,现却有李家军从身后打过来,此时,隋军的阵脚有点乱了!
  李渊在高处看到二儿子如此勇猛,精神为之一振,他心生一计,下令左右大呼:“已获宋老生矣!”数十名李家军放声狂喊:“宋老生完了,抓到宋老生了!”
  许多隋军是看到李世民带领数十骑冲入大阵,如入无人之地,原本已经害怕,现听到李家军如此一喊,许多隋军信以为真,结果真的大乱了。李家军剩势击溃了隋军,宋老生想跳井自杀,还没有来得及跳下去,被李世民的手下刘弘基斩杀,李渊的起义军攻占霍邑城!
  战斗结束后,隋军“僵尸数里”,李家军打一个大胜仗,全歼宋老生两万精骑!
  李渊下令清理战场,并对战争中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此时,中国虽然进入封建社会,但当时还有良人与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