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创大汉-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联会和民论会对钱币没有多大意见,只是赞赏它携带方便,可以用幼线串起来,不像过往要带着重碇碇的银两。海琳也安排了商联会和民论会派出代表,定期查看贮存的黄金和白银,并核查数量,令民众对钱币产生信心。 
  这就是所谓的‘双本位’制度,长浪王朝将它的货币定下一个实质的价值,用白银和黄金作为货币的定位。由於可以自由兑回,使用它的人并没有怀疑它的价值。 
  只是,清梅只从商人角度去想出这个‘双本位’制度,却没有从民间方向去看‘双本位’制度。在不久后的事实中告诉所有人,清梅提出‘双本位’制度是完全失败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强势货币
 
  长浪币已经开始在北海流通了,轻巧而且较小的钱币,携带方便,比起银子更受欢迎。不过民间喜欢用钱币的原因,正如清梅所言,大家比较喜欢留下银子在家中。只有在没有办法下,民间才用家中存银拿到银号去换钱币。除了邱家银号外,已经有不同的大商家联合起来,开始加入银号的生意,虽然银号并不会有太大的利润,但它胜在有一笔多而弹性的资金,为商人们方便周转。而这些银号,同时成为朝廷发行钱币的一个渠道。 
  有些人为了想得到一年一分利,将手上的银子存进了银号,当然,银号会将存来的银子转成钱币。老百姓对此没有什麽意见,反正想拿回存银时,顺便将它换回白银就是了。 
  有个大问题开始浮现了………。 
  “你好,我想换黄金啦。”“这位大婶,我们这儿的黄金,前几天已经被人换光了,麻烦迟点再来好吗?” 
  “又没有黄金了?我已经等了好几天啦。” 
  “你知道吗?民会的人到过库房去看,发现那儿的黄金已经不多,再不去换黄金,就被人换光了。” 
  民间的人,在政策推行后不久,便一蜂窝似的,到各大银号去兑换黄金。事实上民间的黄金流通量很少,明王朝将黄金兑白银的换价定在五比一,只是一个约略的价值。存有黄金的人,除非迫不得已,大部份不愿意拿出来做交易。 
  现在北海采用双本位制的钱币政策,出於对黄金的偏爱,很多人将家中的存银转成黄金。他们先用银子兑钱币,再用钱币向朝廷兑回黄金。即使一两黄金被定位在五两钱币的价值,可是老百姓们全部喜爱黄金,反正黄金将来一样可以兑回钱币。在同等的价值下,拥有黄金,比起拥有白银更吸引。 
  制订这个政策的清梅,却没有想过民间的人有这样的倾向。出身富贵的她,从来不知道人民喜爱黄金的思想,邱家本来就有不少黄金和白银,在清梅看来,只要白银和黄金的价值一样,她拥有什麽是没有分别的。清梅可以理解民间对钱币或银子的取向,却不知道民间在黄金与白银的选择。 
  本来就不多的黄金存量越来越少,过不了多久,朝廷的黄金将被人换光。虽然将拥有同样价值的白银,但朝廷没有黄金作支持,这个制度将彻底流产,甚至黄金可能大幅升值,造成长浪王朝的混乱。在长浪币代替了银两,慢慢流通之际,白银却在朝廷的库房中,驱逐了相同价值的黄金。 
  聪明如清梅,也有失算的时候。面对朝廷的黄金将流失在民间这个问题,清梅和她的部属商讨了几天,又再找来浪思程林海琳询问一些意见。最后,在众人对她的信赖下,作出了一个很古怪又新颖的对策:取消黄金的定位。 
  於是,在双本位制度实行了不到二个月,就改为单本位了。朝廷重新宣布,长浪王朝的钱币,将被定为一两钱币和一两白银互相兑换,黄金将不能向朝廷兑换钱币,钱币也不能换黄金,同时取消黄金的任何定位,黄金的价值将随需求而自由浮动,这就是长浪王朝将会沿用几百年的‘银本位’制度。清梅又向外公布,朝廷将向民间用五两白银买一两黄金,但民间向朝廷买黄金,却是七两半银子。自明王朝而来,大家习惯了黄金和白银是一兑五,现在清梅却将这个传统彻底打破。 
  这个作法很高明,黄金不能再向朝廷换钱币,拥有黄金,却不能过活,因为黄金不等於钱币,民间不能靠黄金买东西。若果要换钱币,必须先换回白银,才可以在银号兑钱币。由於向朝廷购买黄金较贵,将银子换黄金,在将来需要钱币时,却不能原价换回,没有人会干这等蠢事。於是,民间将银子换黄金的情况停止下来。而且先前用白银换黄金的人,并没有任何损失,他们仍然可以用同价来换回白银,所以反对的声音甚少。 
  收藏黄金的人,带著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逐渐向朝廷换回白银。那些先前一蜂窝换黄金的人,其实只是随波逐流,别人干什麽就跟著做什麽而已,为了维持正常生活,大家只好将手上的黄金,向朝廷换回银子,再在银号兑回钱币作日常开支了。虽然王朝流失了不少黄金,但情况没有再恶化,甚至黄金开始少量回流到库房去,浪思清梅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银本位’制度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它有著它的缺憾。但对於乱世和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这却带来一个稳定的作用,它为长浪王朝的货币价值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王朝内外的人带来信心。一个国家的货币稳定,才会蕴酿各行各业的发展。在‘银本位’实施了不久,连浪思都感受到它为王朝带来的好处。正如清梅所想像一样,大秦及南楚的商人,甚至是老百姓,不少将手上的存银或黄金,悄悄的转到长浪王朝那儿。手上持有长浪币,比起南楚或大秦的钱币更令人有信心。同时间,银本位制度,将敌国的民间资金慢慢吸引过来。而将钱放在长浪王朝还有好处,就是透过利润共享中赚钱。 
  利润共享制度有效运用民间资金,已经被证实是好处多於坏处,李情和上官武也想将这套制度,在他们的王朝内推行,以其增强生产力,只是,大秦和南楚两国,却有三个不可克服的缺憾。 
  首先是律法和贪官污吏,在开始推行时,领头的人大多是官吏或富贵人家的家人。他们将利润共享的制度有样学样的实行,却没有相对的律法去保护投资者。赚钱时,不少人在帐目上做手脚,以分得更多的钱。亏本时,便将经营后馀下来的资金,卷款逃跑,令那些投资的人血本无归之馀,更要负上一些债务。同时间,有人甚至贿赂官府,将一些本来是属於众投资者的工场据为己有。 
  商人或财主经常欺压工人,克扣工资之馀,甚至有人干了一年,不但没有工资,还可能欠下债务,那些财主有官府撑腰,根本不会害怕。在很多工场没有人愿意工作下,那些人竟然强拉工人到工场工作,还打算贿赂官府,要求每年拨出一批囚犯给他们作工人,其生产效率可以想到。民间对利润共享在开始时的热情,已经因为这些丑陋的现实所冲淡,再没有人对投资有兴趣。没有了律法所保护,贪官污吏的充斥,刻薄成性的财主,就算听了多美好的甜言蜜语,也没有人愿意出资了。 
  货币的政策也是两个国家的障碍,大秦及南楚两国除了货币彼此互通之外,还没有和其他国家达成兑换的协议。要是在两个国家内投资,商人或投资者最后得到的只是两国的钱币,不能运回本国使用,赚到的钱只能在两国花销,并不引起邻近国家的兴趣。李情和上官武对钱币学问的无知,货币政策的闭塞,令投资者和商人全都喜欢到长浪王朝作投资。令李情和上官武气结的是,他们本国的商人,有些竟然私下用长浪币来交易。 
  货币和贪官污吏的问题还不是影响最大,王朝的大商家,商业家族和贵族等的阻挠才是利润共享推行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和邱家商会一样,大汉有很多大商家和家族,会跟拥兵割地为王的诸侯互相结盟。这些商家出钱给诸侯扩军,而再从民间身上讨回更多。若果他们是正当做生意的话,当然没有问题,但有了当权者的撑腰,试问又有多少人愿意循规蹈矩? 
  李情和上官武的势力,得到了这些大商家的支持,互助互利下才拥有现在的规模,而且这些大商家已经不断派人渗入官场去了。李情和上官武早了解这个事实,但一来不愿得罪这些商业家族,失去资金来源,二来对他们并没有损失,一律以只眼开只眼闭的对待。 
  在浪思还没成立长浪军时,各地大商家及家族不少早和六大诸侯结盟,光是上官武就有超过十个家族了。当年慧眼识英雄,千挑万选看上了林浪思和长浪军的,只得邱清梅一个,真不知她是白痴还是天才。不少人嘲笑过她,说她因为恋爱而打算将邱家商会命运断送,那时林浪思和李情交恶,根本没有人看好林浪思的。 
  清梅对自己的眼光很有信心,甚至押上了终身幸福来作这场结盟,证明了她的决定非常高明。当然,其中也有一点倾心於浪思成份在内。后来长浪军逐渐壮大,多次打退李情,大汉的商业家族才愿意跟长浪军打交道,希望可以在长浪军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已经迟了,那时清梅和邱家商会已经掌握了长浪军的资金命脉,以及一切外交事项。他们虽然可以开心愉快的在长浪军领地营商,但要从长浪军官府上取得甜头或得到支持,就不要多费工夫,更遑论派人打入长浪军。不过,只要循规蹈矩,在长浪王朝经商还是不错的。 
  每一个商家都羡慕清梅目前皇后的地位及邱家商会的风光,认为她确有非凡的远见,搭上了当时势力极渺小的林浪思,当然没有人少瞧了她的努力及付出。冷血杀手和吸血魔鬼不是白叫的,她的敲诈手段和吸光别人血汗钱的能力,连李情上官武也闻之色变。幸好清梅一向以国家大事为重,连海琳也同意,清梅是将长浪王朝利益放在邱家商会之上,清梅出身於江陵,上官武还曾经大叹走宝,将这位本来在他领地内的商业人才,白白送了给林浪思。其实,这些一切,全是浪思敢用女子当官思想,才吸引了精明能干而且不甘作花瓶的清梅前来。就算上官武当初邀请邱家商会结盟,也不会想到以女子来当官,清梅可能还是会离开江陵。没有了清梅那种吸血鬼般的才能,邱家商会就像没有灵魂的血肉一样,除了资金,就什麽都不会了。 
  大秦和南楚两国的生产工场,大多是由大商家及贵族所控制,若果让民间的资金,通过利润共享集中起来,将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这些贵族及商家不断阻挠李情和上官武订立律法,来反对实施利润共享。事实上,李情和上官武并没有很看重这件事,只是看到林浪思从中图利而想抄袭而已。由於不想得罪这些贵族及大商家,两人也没有坚持下去。 
  在两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相同的情况下,所有商人全都选择用银子兑长浪币,令长浪币成为三个国家中最强势的货币。那些穿梭於三个国家的商人,除了银子外,全部改用长浪币作为交易的货币,令长浪王朝的朝廷多了这笔额外的财富。 
  看到长浪王朝民间的人,可以从利润共享制度下赚钱,而且官吏清廉,没有什麽包庇恶霸的事发生,大秦和南楚两国的人,不少悄悄通过各种渠道,将手上的银子或黄金转移到长浪王朝来投资。反正可以随时将钱币转成银子带回来,众人均愿意投资在长浪军王朝中,甚至乾脆迁徙到那儿。 
  除了开始时因为黄金流失的问题外,其他情况一如清梅所料,存在长浪王朝的白银数量逐渐增加。钱币很快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浪思在了解到银本位的稳定及钱币的作用后,便著令海琳将钱币推及到王朝各地去。 
  从大秦及南楚两地来的资金,大多存放在银号内,为了节省资源,银号很多时只会发给一张竹简,证明某某人有多少存放的钱币。由於信誉问题,这些人全部选择了经营了近十年的邱家银号。银号的贮存的钱币过多,因为要付出利息,所以清梅并不想这麽多资金存在银号内,清梅同意银号向一些商人借出资金来作生产,用生产工场来作抵押,赚取其中利息的差别,也令国家增强生产力。 
  同一时间,清梅派人向存放财富在银号的两国商家游说,并邀请他们到长浪军各地参观,讲述如何透过利润共享跟其他资金一起作生产的生意,令这些人选择投资作生产,从而令长浪王朝的生产力有所提高。 
 
 
 
  
 第一百三十章 帝国基石
 
  李情和上官武对於他们本身王朝以及长浪王朝的发展,确实大失预算。 
  他们两人的结盟,是形势所迫。上官武还好些,南楚王朝及长浪王朝并没有陆地上的边界,两人的冲突只限於长江之上。李情就要直接和林浪思的冲突了,大秦王朝和长浪王朝以兖州陈留城及徐州小沛城为界,四处都蕴酿着成为战场的可能。在南面,两国在扬州及江夏城作对峙。而长浪王朝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黄河的控制权。 
  虽然黄河上,来来去去只是周仁在天子港上的十五万水军,但比起势孤力弱的李情水军,这已经很足够了。李情在了解失去黄河控制权的被动后,也想过发展水军,可是已经太迟了。黄河以南的河港,并没有足够成为水军基地的地方,当李情可以集合了几万水军时,周仁率领的蓝鲛军团很快就会出现。李情可以做的,只是在各大河港上驻守陆军,以防止长浪王朝大军的登陆。 
  上官武和李情两头老狐狸,由於过去对待同盟的纪录,加之本身不愿意相信对方,开始时并没有放松警戒。两人均以刚刚建国及吞并新领土为由整顿,并没有达成任何军事合作,倒是商业贸易,关税货币等等协议签了一大堆。 
  李情佔到西北等地后,开始重视起和西域各国的通商,特别是大汉的丝绸茶叶在这些地方卖个满堂红之后。上官武也打通了到南蛮以及缅甸,甚至远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大汉各类形的货品在这些地方很受欢迎,同时各种香料慢慢打入大汉各地的市场。李情和上官武有见及此,便着重起贸易发展来。 
  只是,两国早就为它们的发展束缚着本身。事实上所谓的商业发展,只是和当权着有关系的家族及大商家可以接触,民间的商人们,极少可以嚐到任何甜头。在南楚及大秦两地,阶级观念仍然很重,贵族欺压老百姓时有发生,更不要说让民间的商人渗入这些赚钱的贸易了。 
  在大商家的笼断下,两国仍然进帐了不少财富。由於要生产货物来作交易,大秦及南楚的生产工场也发展得很快。不过这些都被所谓的贵族所控制,做成贫富悬殊的情况越来越大。李情和上官武也懒得去处理民生,两人一向高高在上,对黎民生活并不太重视,只要不要发生暴动或饿死人的事就行了。 
  两人均对林浪思恨之入骨,杀之而后快。在两人称帝后不久,便联手对长浪王朝进行商业及贸易上的打压了。只是两人并没有很好的商业人才,特别是像清梅这位帝国第一大奸商,他们的打击统统被长浪王朝轻易而举的化解了。 
  就像李情曾经宣佈,铁和马是军用物资,向长浪王朝作禁运。这道消息在传到长浪城的议事厅,清梅听到后,只是噗哧一笑。 
  浪思看到清梅听了这个消息,一个劲的在笑,却没有说出任何对策时,便问。“梅儿,我们应该怎么办?” 
  “皇上,对於这样愚蠢的政策,我们完全不必花时间去处理。”清梅笑着说。 
  众人听不明白,长浪王朝本身在华北和扬州也拥有铁矿,但仅足以军队自给自足,民生的铁很多还是要进口的,战马的养育更只是刚刚开始,远远不及民间需要,更遑论是组织骑兵了。海琳向清梅一再确认的问。“皇后娘娘,我们真的甚么都不用干吗?” 
  “丞相大人,是的,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理会。相信不久,李情便会取消这项不知所谓的政策。”清梅轻描淡写的说。 
  对於和贸易有关的事,浪思,海琳等人的认知比清梅远远不如,既然清梅这样子说,便相信她吧。海琳特地拿这件事到商联会和民论会讨论,民论会的反应是“既然他们不卖铁和马给我们,那么我们便不卖酒和盐给他们吧。”以牙还牙是民间的作风。 
  倒是商联会比较熟悉这方面的事。“只有白痴才会作出这个行径,不过为了令王朝的商人多赚些钱,我们商会决定提高出口的盐价两成。”商人们看到有个借口可以多赚些钱,怎会放过呢? 
  长浪王朝佔领了大汉所有沿海的地方,大秦及南楚王朝的食盐,全部都要从长浪王朝那儿进口。虽然上官武可以在南蛮等地区买到食盐,但那儿路途遥远,运输成本极高,而且生产能力和长浪王朝相比,不知是几百倍,李情就不必说了。 
  长浪王朝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王朝只需要进口铁,马,及西南方的药材而已,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