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格限制,其发展重点将由陆基和空基转向海基,因此美俄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和数
量的海基核武器,英法也将发展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美国1983
年制定的拟耗资1 万亿美元在21世纪初完成实战部署的“战略防御计划”(SDI 计
划),1993年5 月正式宣布取消,历时10年、耗资320 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
时代宣告结束。
mpanel(1);
二是突出关键性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抢占技术优势。抢占高技术优势,保持
武器装备发展的潜力,始终使关键性装备技术超前于别国一至两代,是新时期军事
战略转变的一个突出特点。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微电子、激光、航天、计算机和新
材料等领域,重点是提高部队的C3I 、电子战、隐身和夜战能力。美国早期的“曼
哈顿”计划曾经带动了后来的核武器发展,著名的“阿波罗”计划也曾带动了航天
事业的振兴,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最终被取消,但它在基础性高
技术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不能低估,它正在带动一个庞大的高技术群在21世纪产
生飞跃性发展。
三是研制新一代高新技术常规武器装备。美军在新一代高新技术常规武器装备
的发展中特别强调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军事革命的成果,突出三个重点:发展具有
控制信息能力的装备,如航天、航空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数字化网络通信和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一体化、网络化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信息战和非致命武
器,以及隐身和夜视系统等;发展具有远程精确打击的武器,如远程对地攻击巡航
导弹、中远程防空反导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发展灵活机动的作战平台,如隐身
飞机、隐身舰艇、火力突击舰、高性能主战坦克等。日本正在研制和发展的新一代
战斗机、主战坦克、宙斯盾驱逐舰和防空、反舰导弹等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
海军现役舰艇只有160 艘左右,30多万吨,其中80% 以上都是役龄在10—15年左右,
65% 以上都是驱护舰、潜艇等主战舰艇,从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年轻和战
斗力最强的海军之一。因此,单纯用数量多少来度量作战效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还是要强调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和质量优势。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战运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是以机械化装备为基础的,机械化装备又是在热兵器装备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热兵器装备的发展自然也借鉴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些早期成果。
因此,无论军事革命发展到哪一步,无论时代进步到哪一个历史阶段,新老武器装
备的交替共存共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是恒久不变的规律。纵观任何一个历史时
期,无论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快慢,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不会出现断代跨越的趋势,
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对作战的影响是广泛和持久的,目前仅仅是初露端倪,
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和总的发展趋势。从四场战争的实践来看,武器装备
对作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联合、控制、精确、快速。一是联合。联合并
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并使用后的一个创造,早在热兵器时代和机械化时代就已
经出现了联合的概念。热兵器时代欧洲军队创造的利用前后排列的不同队形来实现
单发枪械连续火力打击效果的战法,就是早期的联合作战模式。机械化武器装备出
现之后,坦克集群之间的相互配合作战,坦克与飞机的空地协同和闪击作战,以及
海上方向不同舰种和机种之间的协同作战等都是联合的初级概念。电子信息技术出
现之后,为信息化武器装备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C4ISR 系统可以作为“粘
合剂”把不同类型、不同军种、不同地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连接为一体,把原
本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指挥员随时随地握紧拳头,形成
力量,因而达成现代的联合概念。这种现代联合概念与原来联合概念的一个本质性
区分,就是过去主要是通过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命令、指示和作战计划等人力协同,
变为依靠C4ISR 系统的自动化指挥控制,从发现目标到打击目标实现了一体化,软
硬武器融合在一起,所有作战力量及民用资源融入到一起,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控制。控制也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有概念,从冷兵器时代开始,所有
武器装备都必须能够控制,不能控制的武器装备就非常危险。热兵器出现之后,控
制武器的作用方向,使武器的破坏效能进行聚合,并在需要的时候产生大量的能量,
就是控制的结果。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与飞机的作战配合必须有准确的
信息控制,否则就会产生误炸和误伤。随着武器装备复杂程度的提高,军队编制体
制越来越复杂,作战地域和作战空间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单维空间发展到多维空
间,作战地域也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要对多维空间和广阔地域部署的
兵力兵器进行控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对部队进行控制自始至终都是指挥
员最为关切的一件事情。
冷兵器时代谋士的任务,就是帮助指挥员运筹帷幄和对部队实施正确指挥和控
制。热兵器时代开始以后,火力射程增大,指挥员对战场通视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希望看的更远,否则火力武器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于是,军队中就出现了一些
特殊的兵种,比如负责侦察敌情的部队、负责指示目标的部队,以及负责搜集军事
情报并对战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咨询的部队,这就是拿破仑创造的参谋队伍。
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飞机、舰艇速度越来越快,作用距离越来越远,
参谋队伍只能随之越来越大,因而造成部队编制体制越来越臃肿不堪,头重、脚轻、
尾巴长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指挥机构越来越庞大,参谋人员越来越多,因为如果
不这样,就难以对分散的部队进行指挥和控制。用人来管人,用人来控制部队,用
人来指挥作战是机械化战争中最典型的一种控制样式。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在C4ISR 系统中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有一个
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海量存储和快速信息处理。无论是文字、图片、图像还是话音,
都能存储到计算机中去。存储之后的这些信息,可以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同武器装备、不同作战部门、不同
作战地域之间进行实时保密传递,无论距离多远,传递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失真,
所有信息最终都能还原和保真。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把参谋人员和指挥人员从繁重
的搜集情报、计算数据、抄写和转发电报、手工标图等日常战勤事务中解脱出来,
使之集中精力于谋略的运筹、战法的创新和敌情的分析判断。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
互联、互通、互操作之后,数量很少但素质更高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便可控制大量
分散部署的兵力兵器,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和指挥决策的速度。
三是精确。精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冷兵器时代的百步穿杨是精确,热兵器
时代的弹无虚发也是精确,因而不能跨越时代的时空来解释精确的概念,更不能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确来说明以往武器装备的不精确,因为那些所谓不精确的武器
装备在当时也是最精确的。所谓“三非作战”就是指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
这三种作战样式都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首创,在以往的战争中都可以找到这
些作战样式的影子。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接触式作战,但自从出现了抛
掷式武器以后,非接触就成为可能。火枪、火炮的出现,无疑把作战距离拉到了几
十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距离。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距离就更远了,美国
和日本在中途岛大海战中,首次实现了脱离接触式作战,两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
相互不见面的距离上使用远程火炮和舰载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mpanel(1);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非接触的距离增大了,这种增大不是无限增大,也
不是非接触的距离越大越好,它是根据作战对手武器装备的作战距离和防御范围来
确定的。比如,对方对飞机和导弹的防空探测和拦截范围如果是100 公里,这种非
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界定在120 公里以上;如果对方的防空范围只有5000米,那
么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下拉到6000米左右。非接触作战的范围是在保证己方兵
力安全和确保准确打击敌人的前提下界定的,伊拉克战争中地面作战非接触距离在
很多情况下只有几百米和上千米。作战要强调有效性,而不能限于理论和公式的推
导。
非线式作战是针对线式作战而言的。在以往的战争中,一般来讲都是线式作战,
因为只有线式作战才能集中兵力兵器进行决战。但在许多作战样式中并非如此,比
如传统的游击战。我们熟悉的游击战就是一种非线式、非对称作战样式,一支精锐
的小分队突然出现在敌人心脏地带,摧毁敌人的要害目标,并达成预定作战目的。
这样的小分队与敌人之间没有堂堂之阵,在力量对比上也是敌强我弱,是非对称的。
四是快速。快速也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是相对时代和技术水平而言,一个是相
对敌人的速度快慢而言。所以,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因此,任何时候,
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快速,快速虽然很好,但超越相对目标的快速是一种浪费,不仅
不能提高作战效能,可能还会降低效费比。在冷兵器时代,骑马打仗的骑兵具有快
速性特征,但这种快速性是相对步兵而言的,如果与后来的坦克、飞机、导弹相比,
就慢得多。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快速,主要得益于三个技术基础:一是机器制造技术
的高度精密化。机器制造技术在使用了数控机床等智能化加工控制技术之后,精密
度提高,能耗降低,效率增大,动力性能良好,运用到新型作战平台之后,就会在
行驶速度、机动性能、推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二是作战平台的高技术化。坦克、
飞机、舰艇等传统作战平台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之后,使外形特征优化,
空气动力外形更加科学,能耗降低,速度提高。另外,高技术作战平台实现了信息
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融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机械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作战
平台自身的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对外围设备、外部接口系统和外围体系进行
融合,从而使作战平台能够方位更精、速度更快;三是C4ISR 系统的一体化。C4ISR
系统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互联、互通、互操作,从传感器发现目标,到信息传
递和处理,到指示武器对目标实时打击和效能评估,全部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和
一体化,因为在速度上实现了实时和近实时。速度提高之后,突破了传统的时空概
念,使全球战争直播成为可能,使远程异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成为可能,也是远距
离遥控战争成为可能。
信息化战争的全胜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不同的思维观念指导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农业时代的战争
观念,主要目的是攻城掠地,所以战争总是围绕一个一个城堡进行争夺,围绕一个
一个山头进行攻防。工业时代的战争规模庞大,机动速度加快,武器的杀伤破坏威
力提高。战争目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绞肉机”作战,战争总是以打死打伤敌人数量
和缴获敌军武器装备多少来判别胜负;后来有了核武器,战争观念开始转变,总希
望把别的国家全部毁灭,地球上最好是只留下自己,认为那样才算是全胜。
核后时代的今天,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攻城掠地的现象不见了,过度杀伤破
坏不仅不再提倡,反而被列为战争犯罪,所以滥用武力的行为开始被限制,不加区
分地使用武器也属违法,传媒的作用不再仅仅是监督,而且已经介入到战争行动当
中,并且成为战争的参加者。传媒参与战争之后,不仅影响到战争的进程,而且影
响到战争的结局。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在两线作战:在正面战场由正规军打
了一场漂亮的精确闪击战和火力攻坚战,在隐蔽战场则由中央情报局使用美元打了
一场秘密的心理瓦解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与电子战、网络战一起,被界定
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战,信息战的战场主要集中在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认知空
间。这是一些特殊的战场,这是一种特殊的战争,我们必须熟悉它,否则我们很难
打赢它。
信息化战争的全胜观念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是统管全局、宏观
的大谋略,主要是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和总目标,以便牵引并整合一切力量沿着既定
方向达成预定目标。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战略决策失误,
有可能面临全盘皆输的厄运,由此而造成的巨大损失,绝不可能从战役和战术上找
补回来。
早在2500多年以前,我国著名军事家孙子就力主和平解决争端,反对诉诸武力
和发动战争,“不战而胜”便是其军事思想的精髓。以谋略和外交斡旋化解争端无
疑是上策,而兴兵动武或以武力相威胁则是下策或下下策。孙子的全胜思想认为,
战而胜之不算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全胜。首先通过威慑及遏制的方式,示形
于敌,使之感到穷途末路,迫其就范,从而避免战乱。上策是全国,下策为全军,
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才是以国和军来冒险进行决战,因为战争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
的事情。核武器已经发展到能够摧毁地球几百次并导致地球进入核冬天的吓人地步,
但核威慑战略的结果最终却遏制了核战争,不仅使之迟迟不能爆发,反而推动了核
裁军进程。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孙子战争文化对现代军事思想的一种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兵法非常讲究攻心夺气,伐谋伐交。诸葛孔明用兵如神,攻心是重要
一招。他主张:“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又说,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今后治蜀当深思”。
这种用兵方略与孙子的全胜思想是一致的。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
战而后求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可见,中国古代谋略家千虑之事不是如何用兵、如何打仗、如何拼杀,而是如
何用谋,如何斗智,如何兵不血刃让你输得口服心服,五体投地。动武是最后的手
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因为一开杀戒,必将伤及无辜,酿成深仇大恨,即便
一时战胜,日后巩固和治理也是后患无穷。蜀国马谡在向君主建言统一疆土的时候,
就曾认识到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他主张“攻心”和“夺气”,因为“南中险远,
鞭长莫及,近日破亡,明日复反。”历史经验表明,凡用此法征服和治理疆土者,
多万世不衰。
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所流传下来的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暗渡陈仓、
远交近攻和十面埋伏等都是著名的战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远而示
之近,近而示之远,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而虚之,实而实之……”等作战原则
也都是兵家常用的一些奇谋方略,这些谋略的奥秘就在于示形用诈,示形用佯,真
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敌人信假为真,信虚为实,最终达到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和
打赢战争的目的。在军事斗争中,应该灵活运用这些军事谋略来调动敌人,迷惑敌
人,控制敌人,从而争取和掌握战略主动权。
mpanel(1);
要善于造势。造势就是调动一切因素形成较高的势能,从总体上压倒对方,使
之望而生畏,自感大势已去,不敢轻举妄动。造势的方式很多,比如通过舆论宣传
在全国全军上下造成一种战争在所难免的势头,使其切实感到压力所在;也可通过
兵力集结、拉动、布防等示形于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造成一种大战临头、箭
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
实力与潜力相结合。要想使战争威慑有效,一方面要加强兵力部署和军事训练,
提高部队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一方面,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