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美国人的观点,任何海域,无论发生什么冲突或危机,都不能影响它在公
海等国际水域进行遏制和炫耀武力的所谓“航行自由”权,否则,美国就要动用武
力来威胁或强行通过。对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言,美国等海洋大国经常到距离自己国
土如此近的海域内活动,感到很不安全,所以都极力反对。在处置这类争端的问题
上,美国一般是采取三种措施:一是在外交上从一开始就不承认沿海国宣布的领海、
专属经济区等为合法;二是在法律上为军事行动提供广泛支持,所有军队师以上
(海军编队以上)指挥员全部配备专职军法官,负责涉外法律的解释和争议海区航
行的法律咨询;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争议海域内制造事端,通过军事冲突、舰机
相撞、武力威慑、强行进入等强硬方式,甚至不惜以爆发局部战争的极端方式来维
护所谓的“航行自由权”。
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对真正犯法者行使法律权利,伸张正义,也可以保
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强权政治的时代,法律只能成为强权者粉饰自己的工
具。美国在进行战争之前通常都要寻找开战的借口,法律常常成为一个重要的论据
;战争中,如果误伤误炸或造成大量附带损伤,法律将提供解释空间,为战争罪行
进行开拓。有实力再有法律,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的可能性就很大。利比亚、伊拉
克、南联盟,没有实力,又不注重法律建设,吃了哑巴亏,而且没处去讲理。这样
的战争教训,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非常值得其他国家汲取。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人在对巴格达阿米尼亚地下防空洞的袭击中,炸死了许多
平民,这是直接违反战争法中关于目标区分原则和保护平民原则的,是一种明显的
战争犯罪行为。但事件发生后,伊拉克用微乎其微的声音在控诉美军的暴行,没有
人能够听到。而美军却恶人先告状,用全世界都能够听到的一种最强音在反诉伊拉
克,说那本来是一个军事指挥部,但当天晚上伊军官兵的家属藏进了那个指挥部,
美军轰炸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造成了误伤。这种解释就把一种事实上的战
争犯罪自圆其说成完全符合战争法了,因为是平民钻到军事目标中去了,美军轰炸
的是军事目标不是平民的防空洞,所以成了对合法目标的轰炸。伊拉克赔了夫人又
折兵,到头来还一身的不是。不仅如此,美军还说伊拉克如何把米格—29等先进的
武器装备藏到受战争法保护的清真寺附近,以免遭多国部队飞机的轰炸等等。类似
的例子还有很多,令人真假难辨,结果给人感觉总是美军按照国际法办事,是“正
义之师”,而伊拉克是法盲,是“邪恶之旅”。信息战往往就是在这样一种黑白颠
倒、是非混淆的情况下使一个国家失去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同情。
mpanel(1);
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军队中师以上指挥员全部设有法律顾问,指挥员下达的
一切作战命令必须经由法律顾问的签字或咨询,仅海军就有大约800 人的军法人员。
因此,在与美国军队的军事交往中,特别应该注重法律方面的问题,绝不能想当然,
更不能按照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去处理国际性事务。比如,按照美国的法律逻辑,其
军舰和战机在中国12海里领海范围以外活动是完全合法的,台湾海峡及南海的广大
海域,在海上航行方面应视为公海性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美舰美机的自由航行
和飞越,如果谁影响或阻碍了这种航行自由权,冲突和战争将在所难免。而我们则
认为除12海里领海外还有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认为台湾海峡是中国领土和领
海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国家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上述领域,更不能进行军事活动。
危机时或战时,我们完全有权对台湾海峡、台湾全岛、甚至岛屿东侧海域,以及南
海海域进行海空全面封锁。相比之下,中美双方在法律认同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作战的构想显然是相互冲突的,所以应格外引起注意。
信息化战争的经济观念
工业时代的战争,先进技术首先使用于军事领域,经过战争的检验之后,再逐
渐扩散到民用领域,有些技术永远专属于军用领域,从而难以促进和带动经济的发
展。信息时代的战争,先进技术首先应用于民用领域,尔后向军用领域扩散。战争
过程是带动和促进民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以及激烈的商业竞争,致使民用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更新,
而传统对抗性和竞争性最强的军事领域,受现代战争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战争
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大量借用系统集成、横向一体、办公自动化等民
用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来管理军队。信息化武器装备造价昂贵,信息化战争耗资巨
大,没有雄厚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不可能维持和打赢现代战争;战争促使武器装备、
作战物资和弹药等积压库存大量消耗,促使新型武器装备、弹药和作战物资的规模
化动员生产,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生产及战争消费;战争是军用物资、器材和
武器装备的活广告,促使军用产品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畅销不衰,从而拉动内需和外
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战争是破旧立新的过程,胜战一方可在战后重建过程中预先
把握主动,占领商机,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战争能够保卫和获取战略资源。石油、
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生产、存储及运输通道,均可通过战争进行保卫及获取,胜战
一方可在战后得到最大的资源利益。战略资源的生产、存储及运输通道,均可通过
战争进行保卫及获取,胜战一方可在战后得到最大的资源利益。
控制经济命脉
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举国迎敌的反侵略战争中是否强调效
费观念,这是现代战争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过去打仗是不计代价和损失的,无
论伤亡多少人,付出多大代价,只要国家领土和主权保住了就行。信息化战争不是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都讲究战争经济观念。对于发动战争的一方而言,如果战争的
代价高于战争中所获取的利益,那么这样的战争就不会爆发。现代战争变得越来越
像是经济战和生意战,因为没有人愿意打一场赔本的战争。对于遭受侵略的国家而
言,也越来越讲究效费观念,在顾及脸面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让步是一种策略。当
然,这与现代战争中的胜负观是联系在一起的。从科索沃战争的结局来看,米洛舍
维奇接受和平方案的作法是现代战争经济观的一种体现,既顾及脸面,又不失尊严,
且保全了国家的基本利益和人民的财富和生存发展权。如果回到以前的铁托时代,
结局肯定是死打硬拼,即便是放弃大城市,进山打游击,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去。
自从越南战争中严重受挫之后,美国开始变得精明起来,军队就像是一个大企
业,在管理方面特别强调经济效益问题。过去十几年美国进行的每一场战争,都是
进行精打细算的。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美国遭受越战失败且经过十几年反省之后
的一次翻身仗,得意的是美国打赢了那场战争,从此开始执掌全球战争发动大权,
想打谁便打谁。失意的是,美国在海湾其实是打了一场别人出钱自己出人出枪的傀
儡性战争,像那样的战争估计今后不会再次发生。为了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出动
了数十万人,部署了半年之久,军队力量的三分之二全部用于决战,这有点违背常
理。同时,战争之前及战后美国高官便分赴盟国讨债,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不
平衡心态。战争中总共耗费了600 多亿美元,这个账美国记得很清楚。为此,首先
向重获政权的科威特讨要了一大笔,继而向沙特又讨要了又一大笔。之后,总统、
国务卿、国防部长便分工负责,在盟国和友好国家之间穿梭往来,四处伸手要钱,
多少不限,几个亿、十几个亿都行,没有钱提供武器装备或物资援助也行。这样的
心态,充分反映了美国人从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过程中在战争文
化上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把600 亿美元收入账下。海湾战争,美
国是占了便宜的。打了一仗,不仅锻炼了部队,创新了战法,检验了装备,提升了
军威,而且还赚了不少钱,效费比达到了最高。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如西撒哈拉、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地,连年干旱,人民生存
陷入危机,且长期陷入内战和冲突之中,美国对此置若罔闻,从不干预。有些地方,
如中亚地区及里海周边地区,波斯湾及中东地区,南沙群岛及南海地区,台湾海峡
及东北亚地区等,美国却兴趣大增,一有风吹草动,就挥舞战争大棒进行打压。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关键是国家利益问题。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
利益,只要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就在所不惜发动一场战争,美国绝对不会眼睁
睁看着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分割。阿富汗战争的确是国际反恐行动,但那是名义,其
核心和本质是为了进驻中亚,控制从南欧经中亚到南亚和印度洋的一条石油运输线,
同时防止里海和中亚石油为中国和俄罗斯所控制。20年前伊拉克曾经是美国的朋友,
因为当时伊拉克对美国利益不构成挑战。自从1979年萨达姆上台之后,这个世界第
四、中东第一号军事强国对美国的石油原产地和石油运输线构成了严峻挑战,所以
美国一定要铲除这个钉子。美国海外石油进口的40% 来自海湾,伊拉克作为仅次于
沙特的世界第二石油资源大国,如果对美国不是忠心耿耿的话,美国绝对不能放过。
2003年底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又被赶下了台,老谢自己都闹不明白:我没有
得罪美国人啊,为什么把我赶下台?因为老谢是前苏联的外长,出身不好且与冷战
有关,他没有在美国留过学,英语也不地道,所以这样一个紧挨着里海的富油国如
果不安插一个放心的人执掌政权,美国人是睡不好觉的。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打仗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
能死伤数量少一些,经济损失小一些,能不能通过战争来拉动国家内需,刺激国民
经济的发展,这是美国进行信息化战争时思考的一个重点。科索沃战争是美国进行
的第一场信息化战争,这场战争在经济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美国采取一石二鸟
的政策,在打压南联盟的同时,也要打压欧洲经济。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前,欧洲开
始搞经济一体化,搞共同货币,搞关税同盟,搞互免签证。这样,国家概念逐渐消
亡,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一个团结自强的欧洲,正在对美国经济构成严峻的挑战,
当欧洲经济总体实力达到或超过美国的时候,欧洲还是冷战时期那个乞求于美国保
护的欧洲吗?所以,美国要为美元的坚挺而战,要为美国经济的繁荣而战。
战争使欧洲的水源、空气和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数十万难民流散到欧洲各国,
造成了吃穿住行等多方面困难,长期来看还有个就业问题。事实上,这场战争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欧元汇率连续下跌,欧洲经济不断衰落,而美国经济则明显得以振
兴。
mpanel(1);
伊拉克战争也是如此,美国作为“先期投资者”,用战争的方式,以坦克、飞
机和大炮为工具,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了必要的先期投资和投入。这样的投资会有
什么样的回报?在伊拉克长期驻军,控制中东地区局势,强迫选举出一个傀儡政权,
让中东地区的地下石油绝大多数通过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油井冒出地面,再通过输油
管道和50万吨以上的巨轮把原油运往美国。这就是政治、外交和军事的交易,这就
是信息时代的战争经济学:投入的是1;产出的是1 千、1 万、甚至1 百万。方法很
简单,战争加冒险。拉动国家内需
失业问题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个灾难性问题,很难解决。大机器的
出现,代替了人工劳动,所以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没有出现失业问题,原因是战争动员的拉动。科索沃战争中,起码在三个方面
拉动了美国经济:一是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军工企业赚了
大钱,股票持续上升了25%,军工厂的工人整天超负荷的工作,三班倒。军火生产
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比如材料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等,这样使
美国的经济得以全面提升。二是库存大量减少。海湾战争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主,
所以消耗了美国二战后军火及物资存储量的一大部分。科索沃战争虽然转向信息化
作战,但在中后期的空袭作战中,美国也倾泻了大量库存积压弹药,库存作战物资
也得以快速消耗,从而让死物变成了活钱,滋润了美国经济。三是在战后重建中牟
取暴力。战争是美国主导的,目标选择是美国人说了算,要炸哪里不要炸哪里只有
美国知道。如果美国的高层决策人员、高级指挥员与大企业串通一气,把战争作为
一笔大生意来做,利润显然是十分丰厚的。比如,只要总统、国防部长天天叫嚷轰
炸石油设施,石油公司就会很高兴,因为许多小石油公司就会囤积居奇,油价就会
飙升,而实际上可能并不打算轰炸石油设施。还有,如果在目标选择前与土木工程
公司达成默契,战争中就会尽量轰炸那些桥梁、铁路、公路、标志性建筑物,战后
重建过程中这些公司在投标的时候就会拔得头彩。争取到建筑项目是一方面,传递
美国文化、振兴美国经济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轰轰烈烈
的战后重建终于启动,美国放出话来,凡是没有参加伊拉克战争的国家,都不能在
战后重建中获得承包权,这些国家只能在美、英承包商的项目里拣点残羹剩饭。
在信息时代的战争文化中,战争经济是一定不能忽略的。美国总有一些人想打
仗,主要原因是政府受大型军工财团和跨国公司的控制,那些参议院、众议院的议
员,国会的官僚甚至总统,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或多个财团支持和控制。如果没有
这些财团的资助,这些政客们不会走上政坛。当他们从政之后,自然要进行回报,
而战争却是最好的选择,死伤的不是国人,受损的不是国家,投入很少却产出很多,
这样的生意何乐而不为之呢?
战略信息战
信息战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500年前,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说的“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其实就是信息战的雏形。后来,在两军交战过程中,通过探子、细作
侦察或打探敌人情报,然后运用这些情报进行诱骗、离间、攻击或防御作战等也是
一种信息战的手段。信息战作为一种作战样式正式提出来,还是1994年的事。从1995
年开始,美军已经把信息战放在打赢未来战争的首位。当时美军率先提出信息战概
念,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多媒体共存的环
境中,信息战已经包含了平时和战时、战略和战役的内容。
战略是一个军事术语,原本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战略信息战中的战
略一词,其实是借用战略的一般性概念,泛指某些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
信息战。战略信息战是1996年才出现的一个词,国内外都没有定义,说法也不尽相
同,有的称作战场之外的信息战,有的称作广义信息战。为了便于和发生在战场上、
战斗中或战役中的信息战区别开来,我们暂且把那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
心理和科技等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发生在各个领域中的信息战称之为战略信息
战。
战略信息战营造了一种新型的战争样式,它可以发动独立的战略信息攻击战争,
也可以配合实际的武力入侵作战在战前数月、甚至数年就发动信息战和信息攻击,
因此,战略信息战是一种不必宣战、不受任何国际法规约束、不必耗费大量资金和
武器的、效费比非常高的一种新型战争。战略信息战将从根本上改变某些传统的观
念:在作战空间方面,战略信息战可覆盖陆、海、空、电磁等所有空间;在交战时
间方面,战略信息战可全天候、全天时作战;在攻击目标方面,战略信息战可以攻
击上至国家政治、金融、交通等各个关键部门,下至航空母舰、战斗机、巡航导弹
等单一的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