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向心地指向一个预定的会合地点,由于敌人的退却或多或少是以兵力集中而结束的,进攻者也应该这样。 这个会合地点应尽可能是敌人的联络点,或是在敌人军队的退却线上,当然,最好是在敌人退却线通过某一地形阻碍的地点。第三个要求是:各纵队同敌人军队遭遇时,须坚决、勇敢、大胆地攻击敌人军队,因为这时总的情况对他们是很有利的,这里正是冒险的用武之地。 当然,各纵队的司令官这
66
647战争论(下)
时必须有大的自由与全权。第四个要求是:对付首先占领阵地进行抵抗的敌人军队的战术进攻计划,一直应该以进行迂回的方法来实现,由于只有分割及切断敌人军队才可以期望得到最大的成果。第五个要求是:各纵队应由各兵种编成,且骑兵不能太少。 如果把整个骑兵预备队都分配给各个纵队,或许更为有利。 若认为骑兵作为预备队在这种攻击中能起主要作用,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随便一个村庄,极小的一座桥梁,极小的一片丛林就能阻止骑兵的行动。第六个要求:从袭击的性质来看,虽然进攻者不能让自己的前卫前进得过远,但是只有在向敌人接近时才应该这样。如果战斗已在敌人舍营线内开始,也就是说,希望从真正的袭击中获得的东西已得到,那么,各纵队就应让各兵种编成的前卫尽可能远地向前推进,因为前卫可以利用飞速运动大大增加敌人的混乱。 只有这样,进攻者才能在这里或者那里截获敌人仓促退出舍营地时常常拖在后边的行李辎重、炮兵、差遣人员和掉队人员,并且这些前卫应该作为迂回和切断敌人退路的主要手段。第七个要求:最后,必须事先指定军队作战失利时的退路及集合地点。
67
战争论(下)747
第二十章 牵制性进攻
就词的一般涵义来说,所谓牵制性进攻,是指为了让敌人把军队调离某一重要地点而对敌人国土进行的攻击。 只有当进攻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不是夺取进攻的那个地方时,这种进攻才是特殊的行动,否则,它仍旧是一般的进攻。当然,即便如此,牵制性进攻总还须有一个进攻目标。只有当这个目标具有重要的价值时,才能诱使敌人把他的军队调到那里去;另外,一旦这个行动没有能起到引诱敌人的作用,那么,占据这个目标也是进行这一行动所耗费的力量的一种补偿。“
要塞、大仓库、富庶的大城市和可以征收各种军税的地区,以及可以得到对本国政府抱有不满情绪的敌国臣民的支持的地方,都能作为这种进攻的目标。牵制性进攻可能是很有利的,这是易理解的;但是毫无疑问,它并不总是有利的,它甚至往往是有害的。 对牵制性进攻的主要要求是,它应令敌人从主要战区撤出的兵力多于我方用于牵制性进攻的兵力。 假如牵制性进攻所吸引的敌人兵力同自己使用的兵力相等,那么它就不再是真正的牵制性进攻,而成为一种次要进攻了。 甚至因为情况有利,因为有希望用少数兵力取得特大成果而进行的次要的进攻,也不应
68
847战争论(下)
该算作牵制性进攻。 当然,人们一般把一个国家正在抵抗敌国时受到的第三国的进攻也叫做牵制性进攻,这种进攻同一般的进攻只是进攻的方向相异,因而没理由给它另起一个名称,在理论上,专门的名称只应该用来表示专门的事物。显然,要想用少量的兵力吸引敌人较多的兵力,必须有可以造成这种结果的特殊条件。 所以,任意派遣一支部队到至今没有驻过军队的地点,是不会达到牵制性进攻的目的的。如果进攻者派遣一支一千人的小部队侵入主要战区之外的敌方某一地区,以便征收军税,那么当然可以预见到,敌人向那里派出一千人是不能阻止此行动的,假如他要确保这一地区不受侵犯,就必须派去更多的兵力。 但,这样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防御者是否可不去保护这一地区,而一样派出一支一千人的部队侵入进攻者相应的地区,从而取得平衡呢?所以,如果进攻者想从这种行动中得到利益,他就必须事先肯定,他在敌人的地区比敌人在他自己的地区可得到更多的东西或可以造成更大的威胁。 假如情况是这样,那么兵力很小的牵制性进攻就肯定能吸引敌人较多的兵力。然而,毫无疑问,用以进行牵制性进攻的兵力越大,能获得的利益就愈小,因为五万人不仅能够极有成效地保卫住一个中等地区不受五万人的侵犯,甚至能够抵抗更多的敌人。 所以,牵制性进攻的规模较大时,这种利益是颇值得怀疑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从中取得点好处的话,那么牵制性进攻的规模越大,就越会要求有利于牵制性进攻的其他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对于牵制性进攻有利的条件也许是:
69
战争论(下)947
(1)进攻者派出进行牵制性进攻的军队以后,主要进攻仍旧没有受到削弱;(2)进攻者用牵制性进攻可威胁防御者的具有很重大意义的地点;(3)在受到这种进攻的地区内敌国臣民对本国政府怀有不满的情绪;(4)受到这种进攻的地区是可提供大量作战物资的富饶地区。既然进攻者只有考虑了上述条件,认为有可能取得成果时才能够进行牵制性进攻,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进行这种进攻的机会不多。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指出:每一次牵制性进攻都会给本来没有战争的地区带来战争。因此,牵制性进攻就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起敌方潜在的作战力量,并且,如果敌人准备用民兵和民众武装来进行战争的话,这种情况就表现得最为显著。 假如一个地区突然受到敌人军队的威胁,且没有任何防御准备,那么这一地区内全部的力量都会围绕在有才干的官员的周围,提供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非常手段来防止住这场灾祸,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且是经验所充分证明了的。 这样一来,在这里就会产生出新的抵抗力量,而且是一种接近民众战争并且很容易引起民众战争的抵抗力量。这是进行任何一次牵制性进攻时都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就会是自掘坟墓。英国军队1799年对荷兰北部的军事行动与1809年对伐耳赫伦岛的军事行动,作为牵制性进攻来看,只是因为这些
70
057战争论(下)
军队不能用于其他地方,因而还可以说是相当正确的。 然而毫无疑问,英国人的这一行动使法国人的抵抗力量增加了,并且,在法国本土的任何登陆都会引起此后果。 威胁法国的海岸当然能够给进攻者带来很大的利益,因为这样就能牵制法军防守海岸的很大一部分兵力,至于用很大的兵力在法国登陆,只有当人们能盼望得到一个反对本国政府的地区的支援时,方是可行的。战争中进行大规模决战的可能性越小,牵制性进攻就越是可行,当然可以从中取得的利益也就越小。 牵制性进攻只是一种能够促使驻止的部队运动的方法。
牵制性进攻的实施
(1)牵制性进攻可以是一次真正的进攻,在这种场合,实施中除了大胆与迅速以外没什么其他的特点。(2)但是,牵制性进攻也可以只造成将要进攻的假象而不真正进攻,在这样的场合,牵制性进攻同时就是佯动。 至于这时应使用哪些特殊的手段,只有熟悉情况和人员特点的机灵的人才能提出。 这时,必定会引起兵力的极大分散,这是事物的性质决定的。(3)若兵力不是十分小,并且退路还被限制在一定的地点上,那么建立一支支援这一行动的预备队,是实施这一行动的一个相当重要条件。
71
战争论(下)157
第二十一章 入 侵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所能谈的几乎只是限于解释词义。我们发现现代著作家常常使用这个词,甚至自负地用它表示某种特殊现象。“入侵战争”就常常出现在法国人的著作中。 他们想用入侵这个词来表示向敌国腹地的进攻,并且想把这种进攻同有步骤的进攻,即蚕食敌人边境的进攻对立起来。 这是种不合逻辑的、用语混乱的现象。 一次进攻只是在国境附近进行,还是深入敌国腹地,是首先夺取要塞,还是首先寻找和不断追击敌人的主力,这完全不取决于进行的方式,而取决于当时的情况,至少在理论上不能有其他的看法。 在某些情况下,深入敌国腹地要比逗留在边境要更有步骤,甚至要更为小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深入敌国腹地也不是别的,正是一次猛烈的进攻获得成功的结果,因而同进攻是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的。
72
257战争论(下)
附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
胜利者不是在每次战争中都能彻底打垮敌人的。 胜利常常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 这是多数经验所充分证明了的。 这个问题对于战争理论十分重要,并且是几乎所有战局计划的依据,同时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就如同一种颜色在阳光下反射出奇光异彩一样,好像有很多的矛盾,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加以研究,并且要探讨其内在的原因。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 毫无疑问,胜利能够增大这种优势,否则,人们就不会追求胜利和以重大的代价去换取胜利了。 胜利本身毫无疑问是能增。。大这种优势的,胜利的效果当然也能增大这种优势,不过它不能够无止境地增大这种优势,大多它只能增大优势到某一点。 这一点也许很近,有时甚至近到会战胜利的全部效果只不过增大精神力量的优势。 现在我们就要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在军事行动的过程中,军队会连续遇到能够增强自己作战力量的因素和削弱自己作战力量的因素。 因此,问题在于哪种因素占优势。 交战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力量的削弱,都应该看作是另一方力量的增强,所以,无论在前进时或是在退却时,双方无疑地都会遇到增强力量和削弱力量这两股洪流。
73
战争论(下)357
我们只要研究在一种情况下引起这种变化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同时说明了在另一种情况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前进时使力量增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1)敌人军队遭到损失,这种损失常常比我们大;(2)敌人在仓库、补给站、桥梁等无生命的作战力量方面遭到了损失,而我们根本没这种损失;(3)从我们进入敌国领土的时刻起,敌人就开始丧失土地,因此也丧失补充新的作战力量的动力;(4)我们获得了这些源泉的一部分,或换句话说,得到了以敌养己之利;(5)敌人的各部分失掉内部联系,不能够正常活动;(6)敌人的同盟国同敌人脱离,而另一些国家则是转向我们;(7)敌人最后丧失了勇气,甚至还有的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前进时引起力量削弱的原因是:(1)我们被迫围攻、封锁或者监视敌人的要塞;或敌人在我们取得胜利以前用来采取同样行动的部队,在他退却时撤回了主力;(2)
从我们进入敌国领土的时刻起,战区的性质就变了,它成了很有敌意的地方;我们必须占领它,因为只有被我们占领的那些地区才是属于我们的,可是即使在我们占领了的地区,我军的整个机器也会到处遇到困难,而这些困难必然也会削弱整个机器的效能;(3)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的补充来源地,而敌人则日益地
74
457战争论(下)
接近他们的补充来源地,这使我们不能及时地补充已经消耗的力量;(4)敌国受到威胁,引起了其他强国来保护它;(5)
最后,由于危险的增大,敌人的努力程度会上升,并且胜利一方的努力程度则相反会逐渐下降。所有这些有利的因素和有害的因素都可以同时并存,如同两个相对而行的人面对面碰在一起后可按原来的方向各走各的路一样。 它们中间也只有最后一项是真正对立的,它们不能同时并存,而是互相排斥的。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说明,胜利的影响可以如何地不同,它可使敌人惊慌失措,也能够促使敌人发挥更大的力量。我们想对上述各点逐点地做些简单的说明。(1)敌人军队在失败后遭到的损失可能在初期最大,随后就一天天地减少,一直减少到同我方的损失差不多,但是敌人的损失也可能与日俱增。这取决于所处的态势与情况。只能说,在一般情况下,素质良好的军队经常出现前一种情况,素质不好的军队常出现后一种情况;同时,除了军队的精神状态之外,政府的精神状态在这方面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区分这两种情况是很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应该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停止不前,或相反。(2)同样,敌人无生命的作战力量的损失也可能是日益减少或者日益增加的,这取决于敌人仓库的位置和状况。 不过,这个问题就其重要性来说,在今天已不能同其他问题相提并论。(3)第三个利益必然随军队的前进而增加,可是,一般
75
战争论(下)557
地来说,只有当进攻已经深入敌国,也就是说已占领了敌人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国土时,这种利益才会值得加以考虑。此外,还要考虑这些地区在军事上的特殊的价值。同样,第四个利益也必然随着军队的前进而有所增加。但是,对第三和第四两个利益还必须指出的是,它们对正在作战的军队的影响极少能很快就感觉到,它们是比较缓慢地间接地发生了作用的,因此不应该为追求这两种利益而把弓弦拉得过紧,也就是说,不使自己陷入太危险的境地。至于第五个利益也只有当军队已前进得很远,同时敌国国土的形状也允许我们使它的几个地区同主要部分隔开时,才值得考虑。 这时,这些地区就如同被切断的四肢一样,通常很快就会失去生机。第六个和第七个利益至少有可能随军队的前进而不断增长。 关于这两种利益,我们以后还要加以说明。现在我们来谈谈使力量被削弱的原因:(1)围攻、封锁和包围敌人要塞的需要在大多数场合将随军队的前进而继续增加。仅仅这个原因造成的力量的削弱,对军队的当前状况就能够发生极大的影响,以致很容易就抵。。 。 。 。 。 。消了所有的利益。 当然,现在人们已开始用很少的兵力封锁要塞,或用更少的兵力监视它;而敌人也必须派出守备部队防守这些要塞。 虽然如此,要塞仍然是敌人很重要的安全保障。 通常要塞的守备部队有半数是由非正规部队的人员所编成的。 而进攻者要想封锁位于交通线附近的要塞,则必须能留下比守备部队多一倍的兵力,要想正式围攻某一个大要塞,或想使它断粮,就需用一个小小的军团。
76
657战争论(下)
(2)第二个原因,在敌国境内建立战区的必要性必然随军队的前进而不断增大。 由此而引起力量的削弱,即便当时对军队的状况不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可长期下去对军队的状况会比第一个原因发生更大的影响。在敌国国土上,只有用部队占领的地区才可看成是我们的战区,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我们不是在野外留有小部队,就是在最重要的城市中或在兵站上留有守备部队。 无论我们留下的守备部队多么小,总会大大地削弱我们的军队,不过这种削弱还是最次要的。每支军队都有战略翼侧(指自己交通线两侧的地方)
,由于敌人的军队也会有战略翼侧,所以翼侧并不是我们明显的弱点。 可是只有当我们在本国时情况才是这样。 一旦进入敌国,翼侧这个弱点就显著了。 因为在交通线很长而又很少或根本没掩护的情况下,敌人对我翼侧进行的最小的行动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并且在敌人的国土上,到处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行动。前进得越远,战略翼侧就越长,由此而产生的危险也就越大,这是因为不但这种翼侧很难掩护,且我方交通线很长又没有安全保障,就更能使敌人敢于采取进攻行动,同时,我方在退却时如果丧失交通线,可能产生的后果将十分严重。所有这一切都会令前进中的军队每前进一步都增加一种新的负担,因此,假如它开始进攻时没有占有非常巨大的优势,就会觉得自己的计划越来越受到了阻碍,进攻力量越来越弱,最后,会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全与忧虑。(3)第三个原因是,军队同补充来源地的距离随着军队
77
战争论(下)757
的前进而增加。一支出征的军队就如同是灯上的火苗一样,灯油越少,离火苗越远,火苗就越小,一直小到完全熄灭。当然,有了被占领地区的财富,这个祸害可以大大减轻,可不能完全消除,因为有许多东西,例如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