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性,有情众生是法性,无情众生也是这个法性;一个法性,不是两个法性,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
  至於现什么样的身,是业感,我们常讲感应,众生有感,佛是自自然然应。一切诸佛来帮助佛做他的助手,或者是以菩萨身分,或者是以声闻身分,或者是以国王大臣身分,或者长者居士身分,无一不是自然的,不需要安排。我们唱一台戏,还要先编剧本,还要怎么样安排演员。佛菩萨示现,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需要,自自然然,跟法性完全相应,跟众生的业感完全相应。你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的心就定了,你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对於无上甚深的佛法,你很容易契入,你在这里面修学,一丝毫不困难。今天我们学习这么困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业障太重了。业障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从这个里面变现出自私自利,变现出我执、法执,三障烦恼无比的严重,我们困惑在这里头。
  佛的教诲是教我们消三障,回向偈常念的,「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你念这个偈子,口念,有没有这个心?口念,真有心,那你一定会好好的学,你修学一定会有成就,一定能够满愿。怕的是什么?有口无心;天天念经,天天回向,有口无心,什么利益都没有得到。所得到的是什么?跟佛结个缘而已,现前一点受用都得不到;你要得受用,真干,心口一如,你就得利益了。这是讲「以佛神力故」,这个法会这样庄严,大菩萨来领导,每一个世界都是如此。『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这个「俱」是聚会、集会,统统都来了。
  【来诣佛所。】
  这四个字就是一段。大菩萨带著许多小菩萨,大菩萨当然是等觉菩萨,率领底下五十个阶级的菩萨,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法云地的菩萨,全都到了。
  【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
  这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头常常说的四大菩萨,这个『等』就是这个意思,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好像四根柱子一样,大殿四根柱子,四个主要的科目,代表四个主要的科目。为什么把文殊摆在第一?智慧第一,没有智慧什么都不能解决,文殊代表智慧。像现在学校里面,学科里头的哲学,哲学是智慧。
  真正智慧从哪里落实?从地藏落实。地藏表什么?孝亲尊师。你看看「净业三福」里面所说的,这三条总共十一句,末后佛说了,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修行人你将来修成阿罗汉、修成菩萨、修成佛,都是从这三条十一句做起的,这是他的正因,是基础。我们知道三世诸佛所修的法门决定不一样,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从哪里修起?从净业三福修起,所以净业三福是根本的根本。
  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地藏法门;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观音法门,大慈大悲,地藏这个科目提升就是慈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观音跟普贤。末后「发菩提心,读诵大乘,深信因果」,自行化他,是文殊、是普贤,可以说四大菩萨统统合成一体,「劝进行者」,一即是四,四即是一。这个三条,前面这一条是根本,根本就是修地藏、修观音,从第二条、第三条,四个菩萨法门一起去学,用地藏、观音的基础,扩大。普贤跟文殊来圆满,在《华严经》末后,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就是此地讲的,『谓文殊师利等』,这是四个主要的科目,其他的菩萨、声闻,那是辅助的科目;这是主修的,其他是选修的,是助修的。科目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你在这里面可以选择。
  【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这个我们不必再多说了,前面都详细的介绍过。我们再看下面的偈颂,前面这一行是说偈的仪式,我们要念一念: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这首说偈仪是每一段都有,文字几乎都相同。在这个地方特别提醒诸位一点,那就是你要记住,此地『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所以「文殊师利」是科目的名称,不是一个人。就好像,一切处什么人来带领?哲学博士、哲学教授,他就是这么一个身分,他的学位,菩萨是学位,像博士、硕士,在此地是等觉菩萨,我们就称他作博士。科目呢?文殊师利是科目,智慧,不是一个人。我们在前面看到,世界真的是无量无边,没法子计算,每一方都是十万亿,十方是百万亿,世界就更无边了。无量无边世界里面,都有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这个佛前面说过,是「不动智如来」,不动智如来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这里头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也许我们同学当中,有些老同修,参加过我们学院、学会里面的三时系念。你看《三时系念》这个仪规,是元朝时候中峰禅师他编的,里面有两句话说得很清楚。我心,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此方即极乐,极乐即此方」,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我今天是众生,他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是一不是二。在此地用一个名字「不动智佛」,不动是自性本定,智是自性般若。自性本定、自性般若所现的,这个佛不是自性现的,是哪里来的?佛是我们自性(本性)本定变现出来的,菩萨亦复如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自性所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你要再把这个引申下来,你就明白,所有一切芸芸众生是我自性众生,自性之外没有众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对於一切众生要不要照顾?所以,慈悲心生出来了。
  你能够认识、能够明了、能够清楚,是般若智慧现前,智慧就是你知道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依正庄严是自心变现的,心现识变,心识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自然然出来了,性德,它起作用了。众生迷,迷什么?就是迷了自性。不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变现的,不知道一切众生是心现识变的,在这里分自己、分他,处处搞对立,处处搞矛盾,互相残杀。就好像我们把整个宇宙比喻做我这个身体,身体里面每个器官打架,身体里头每个细胞对立,这个人死路一条,你还能活得成吗?
  鬼神有没有?现在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我们把生物改个字,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这样讲法更好懂。因为生物,你也许想到微生物、单细胞,你会想到这些,我跟你讲众生,你概念清楚了,一切人事物是众生。不同维次空间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大的说,细说,法界无量无边,这个科学家肯定。空间维次在理论上讲没有数量,无穷大。佛法里面讲的法界,界就是界限,就是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不同维次就是界限,这里面都有众生。在佛经里面讲,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无量无边。这是一切处。
  一切处当然也就有一切时,不同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佛法里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在这个地方学通了、明白了,到十方世界也通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每一尊佛在各个地方教化众生,科目大致上是相同,内容也不会例外。你在一个地方学成了,一切地方都成就,这一个地方圆满了,一切地方都圆满了,不可思议。下面有十首颂,这十首颂我们看第一首:
  【广大苦行皆修习。日夜精勤无厌怠。已度难度师子吼。普化众生是其行。】
  在第八段里面讲方便力,你有方便力你要落实。智慧开了,方便力是你的能力,你有能力教化众生,你一定要落实。这时候,你过去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能说是空愿,一定要做到。所以这十首偈,末后一句都是讲行,你真的付诸於行动,真干!有智慧、有能力,智、德、能力统统现前,这个事情要做。怎么做法?这十首偈里面给我们说了一个纲要,我们应当好好来学习。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疏》,「十偈多以第四句为结」,每四句是一首,每一首最后一句是总结。「於中分三」,这个中就是十首偈里头,十首偈可以分为三段落,「初偈」,第一首偈就是一段,「总标」,就是总的说,好像我们现在讲的总论,或是序论,「行海已圆,而能普化」,这是总说,行是自己修行,海是比喻深广无际。你现在已经圆满,也就是说你已经毕业了,毕业之后你要为社会服务,这个服务就是而能普化,普化就是你服务。普这个字好,平等、清净,永离分别;你有分别、有执著,你的教化就不能普遍。我喜欢这个,我讨厌那个,你怎么能普?佛法常讲慈航普度,普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於一切众生平等看待,这才叫做普。化是教化,他为什么不用教,要用化?教是因,化是果,化是成绩。你天天教,教了怎么样?没有成绩。怎么说没有成绩?你学生没有改变。所以,佛法不从因上说,从果上说。普遍的教导,接受教导的人都有变化。
  变化有三等,学生有上中下三等根器。佛法里头常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老师一个人在这里教导,听课的学生,根性利的他开悟,他明白了;根性次一等的,他也听明白了,他没有悟入;再次一等的,听了还不悟。所以在成就上,上根的人所谓一闻千悟,转凡成圣。圣有很多等级,阿罗汉是小圣,菩萨是中等圣,地上菩萨是大圣,那就看他悟入的层次,他所契入的境界,这都是上上根人。中根人不能转凡成圣,能转迷为悟,他真的觉悟,真的明白,没有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中等人。下等根性的人也有收获,转恶为善,他道理听明白了,恶的念头不能起,恶的言行不可以有,能够转恶为善,三根普被。至於听了完全不能了解,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是什么?那是考试不及格的。考试及格,譬如我们六十分及格,六十分的人转恶为善,七十、八十分的人转迷为悟,一百分的人转凡成圣。一个老师教,考试的时候学生成绩不一样,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佛说法慈悲到极处,那就是说他不断在重复。
  中国自古教学不愿意重复,而且你要是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算了,你就不要来学。连孔老夫子都是如此,「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夫子不教你了,你太笨了。所以,夫子之德比不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再笨只要你肯跟他学,他都不舍弃你,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在佛弟子当中,有个周利盘陀伽,有名的愚笨、愚痴,一点记性都没有。佛教他一首偈,念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念下一句,上面一句忘掉了。最后是实在不得已,教两个字,他也很勤劳,每天早晨在院子里面扫地,佛就教他「扫帚」,教他扫,帚忘掉了,教他帚,扫忘掉了。这样教,教了几十天,两、三个月才把这两个字连起来,扫帚。这样笨的人怎么能举一反三?在中国没有人肯教他,太笨了。遇到释迦牟尼佛肯教他,慈悲到极处。而且在释迦牟尼佛会下,以后他证得阿罗汉果,佛就教他念这两个字,念了几年之后,他扫地豁然大悟。
  佛跟学生们说他的因缘,佛知道他过去世。他过去生中也是三藏法师,讲经说法,为什么这一生变得这么笨?他吝法。教别人,自己总要留一手,怕别人将来超过他。佛在经上常讲,吝法得愚痴报,吝财得贫穷报,这因果报应!过去生中吝法,教人只教一半,后面总是留一手,不肯全盘教给别人。布施也是如此,财布施心量不大,我有一万块钱,我来做好事,我拿五千就好了,另外五千不肯拿。甚至於,我有一万,我拿一千,还有什么?我拿一百。他有没有得财富?得,得的很困难,很不容易,得的很少;如果是圆满的布施,所得的功德是不可思议。我有一万,看到人需要,我全布施掉了,可能过几天,我会得到十万,我会得到百万。决不是为我要得到我才来布施,不是的。有得有施,你所得的跟你施的相应,施报相应,因为你有求,我布施多少,得来的会多一点,好像加利息一样会加一些。
  如果你布施一无所求,那个不得了,那个跟法性相应,跟法性相应你所得到的是不可思议的。谁能这样做?法身菩萨,只有他明了、他通达、他懂得,他肯这样做。所以,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称性;称性就是我有多少施多少,我一无所求,跟法性相应。他所得到的是称心如意,也就是需要多少,多少就来了,不操一点心,与法性相应。什么时候做到?见性就做到,见性是真的做到,没有见性可以做到相似。像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见性,但是我们大乘经读多了、读熟了,这些义理、境界都是通达而没有怀疑了。我们今天也修这三种布施,修布施的时候一无所求,得到相似的性德,相似的性德就是佛门里面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是什么?求不是为自己,是为度众生,度众生需要。需要道场,道场现前了,这次书展需要结缘,很多法物结缘,这个念头才起,十方的法宝统统来了。
  我们需要道场,这个道场太小了,佛为什么不送大一点道场给我们?佛所送的是恰到好处。为什么?道场大小不是佛的事情,不是菩萨的事情,是众生福德。这个地区众生有多大的福报,不能超过,超过受不了;也不能不及,不及佛菩萨对不起众生。如果他没有这么大的福报,这个福报来的时候,人会发狂,有害无利,所以佛菩萨帮助众生是恰到好处。我们学习的人无论是讲经,无论是听经,心安理得,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世间法也是感应。在佛法讲感应,在世间法讲因果,因果就是感应,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
  如果我们这个世间人,前两个月我们把「雍正上谕」讲了一遍,也都录相了,八个小时。我讲这篇东西我感触很深,讲共业。众生心都善、行都善,心行都善,就出现一个好的领袖。我们常讲,贤明的领袖他有福,我们都沾他的光了,其实是双方的。我们要没有福报,不能感应他来,我们有福报他感应来了,光明是互相的。这个地区众生的善业加持他,他的智慧、光明加持众生,这才是正理。如果众生心行都不善,三恶道,饿鬼、地狱众生,里头的人心都不善,感应出来的,他们的领导人是什么?鬼王、罗刹、夜叉,你看「地狱变相图」里面,业感!完全是自己感应的。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处任何环境不怨天不尤人,好好修自己。修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但改造自己的命运,也改造社会的命运。
  这是我们在「雍正上谕」里面提到的宋文帝跟何尚之。何尚之说得好,一百家有一个善人,这是个比例,一百家里头有一个善人,一千家就有十个善人,一万家就有一百个善人,十万家就有一千个善人。如果我们香港,现在这边大概有六百多万人,六百多万人里头,要有一万个善人,要照他那个说法,大概是六十万善人,香港怎么会不好!善人能够自自然然感化不善人,使这个地区的人统统都变成善了。这个地方人有福报,方方面面统统都是大福德人,到这个地方来示现,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所以我们求,佛法的求,有求必应,到哪里去求?从自己心性当中求,不是从外面求,外面求不到,自己心。自己心是什么?能感,外面就有应。所以,佛法叫内学,佛经叫内典,是从自己心性里面求。我要善,我要好,我要清净,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善心,成就自己的德行,你的家庭圆满,你的事业圆满,你居住的社会环境样样都圆满,普化!
  这些道理是真理,我们要细细思惟,要多去想想,想通了,我们佛法讲你觉悟了,觉悟肯定回头。从今而后,不但是恶的行为没有,恶的念头都没有。一个人回头,能够带动许许多多的人回头,做个好样子。我们今天在全世界,这个世界动乱不安,灾难频繁,所以我们今天劝什么?劝宗教徒。因为你们都信神,神圣的教诲都是教导我们断恶修善,都是教导我们仁慈博爱,都是教导我们舍己为人。我们真能够依照神圣教诲去做,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慢慢影响到别人,扩大到社会,这个社会上灾难可以化解,劫运可以推迟。都在我们自己诚心、真心去做,才能有效果。我们自己的灵性天天往上提升,智慧天天增长,烦恼习气天天减少,这是化,变化,真的变化。所以用教化,不用教学,用普化,不用普教,意思在这个地方。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