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婆罗门教的历史,我们跟他接触,他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重视历史,所以没有记载,只有传说。今天世界,全世界研究宗教的,承认他们历史最长,承认他们有八千五百年。佛教,世界承认的这佛教历史只有二千五百多年,我们中国人记载的是三千年。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三十三年,我们中国古大德都用这个纪年,跟外国人讲的不一样。这些我们也不必去讨论它,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就行了。佛灭度到现在究竟是多少年,没有定论,有很多种说法。
  所以这些宗教里面的修行者,他们对於六道轮回,也就是所谓「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是怎么形成的?六道有没有办法超越?他们不知道。到佛出世才把这桩事情所以然说清楚、说明白了,六道是怎么来的。业因、因缘、果报,这里头人在里面轮回,这升沉。修福的人往上升,造业的人往下坠落。一个人在世间,决定找不到只行善而不造业,找不到这种人;或者是只造罪业,一个善事也没做过,也找不到。一切众生在一生的行业,善恶混杂,就看他善多还是恶多,善的力量大还是恶的力量大,都没有一定!
  我们对於福田非常重视,福田需要什么?福田需要智慧,没有智慧,想修福都修不到。不是说有钱、有势力就能够修福的,不是,要靠智慧,智慧来指导你。所以它是照,智照才能够导引生福,这个福才是福。聪明智慧是福,健康长寿是福,都要智慧来引导你。智从哪里来?智从老师那里来,所以老师不能疏忽。佛法对老师比父母看得还重,父母生我这个身体,我的身命是得自於父母;智慧叫慧命,我的慧命是得自於老师。这两个为什么慧命比身命重要?因为慧命是永恒的,身命是有生灭的,这一世是有生灭的,慧命生生世世,你说哪个重要?
  老师虽然重要,老师教学生第一桩大事是教学生「孝养父母」,你懂得孝养父母是修福,父母是你的福田。现在人没有人教了,都不知道。不孝父母是一切罪恶里头最严重的一条,好像现在没人知道!无论做什么样的好事,做多大的好事,这个人不孝父母,你所修积的那个福田就打很大的折扣。你修了十分,因为不孝父母,可能就变成了二分、三分,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在。所以我们讲到福田,第一个就是孝敬,孝亲尊师!亲,亲恩报不尽,师恩也是报不尽,首先你要了解,你要明了。
  前面我跟各位提过,中国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我讲得很清楚,不是说你有了儿女,你就有后了,不是那么简单的说法。后是什么?你的后代有没有继承祖先功业的,要有继承。家,所以有家业,以什么传家?从前中国人都知道,现在不晓得,古人都知道,忠孝传家,孝悌传家。后人不知道孝养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你的子孙儿女再多,没有一个能传你的家业,这就叫无后,意思在此地。
  做老师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为至圣先师?为什么?释迦牟尼为什么被人尊称为佛陀?佛陀是印度话,就是中国人讲的圣人的意思,佛陀是圣人,菩萨是贤人。他有传人,他的学生真好!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能传他的道的,传他这个学风的,七十二个人,圣人。在中国从孔子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很多,哪一个人有孔夫子这样的成就?一个都找不到。
  在我们中国佛门里面,我们晓得最了不起、最伟大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凭什么这样说?他的传人有四十三个,《坛经》上有,有记载的。佛门里面哪一个祖师大德能够像惠能大师一样有四十三个传人?找不到,一个都找不到。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一生当中有一个、二个传人就了不起!他就有后了,他不是无后,他有传人。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只有二祖慧可,传了一个。有一个就行,没有断掉,这个道统没有断掉。你的家风,后代代代有人,你家风不坠,这了不起。
  我们近代印光大师最佩服的,在《文钞》里面我们读到的三家,中国历史上三家,代代都有传人。第一个就是孔老夫子家里,子孙能够传持夫子的家风;第二位就是宋朝的范仲淹,确实一直到现在家风不坠;第三位他讲的是叶状元,是清朝初年时候,三百年家风不坠,代代都有好子孙。这靠什么?靠教育,家教。所以这是智照。世出世法都没有例外的,才能够引导生福。
  下面一句「又施为诸度之前导」。这个「施」就是六度里面的布施,「诸度」就是后面五度,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华严》讲十波罗蜜,这六波罗蜜后面还有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后面这四度都是般若波罗蜜开出来的。讲六度也很圆满,六度就是般若波罗蜜里面它就包括十波罗蜜这后面四条。《华严》说十,讲得详细,讲了十条。这个十波罗蜜都可以归纳在布施波罗蜜里头。布施有三种,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我们以通常讲法,这六波罗蜜来说,布施里头有财布施;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是属於法布施。你看一个布施全部包括。所以如果人家问,大乘菩萨修什么?你只答出布施而已,真的一个布施统统包括。布施是什么?舍,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烦恼习气,放下一切障缘,那你自性里面的性德就流露出来。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的自性就是我们的法身,清净法身,清净法身才是真正的自己,具足无量智慧,恒沙德能(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大德大能),无尽的相好,自性本来具足。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对这桩事情没有怀疑了,深信不疑。能现,现出来华藏世界,是性德所现的,现出极乐世界,现出毗卢遮那,现出阿弥陀佛,我们跟遮那、跟弥陀没有两样!为什么今天我们变成这样?我们这个能现里头,还再加上一个能变。他们是能现不变,我们是能现又能变,这个麻烦大!这个能变就变成十法界。把一真法界,把华藏、极乐变成十法界;把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变成我们现在这种带著严重烦恼习气病态的这么个身体,这是什么?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没办法离开。
  离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有能现没有能变,什么人能做到?《华严经》里面讲,初住菩萨就做到了。初住菩萨对於一切法执著没有了、分别没有了,妄想伏住了、控制住了,妄想不起作用,这个时候能现没有变。所以初住以上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世界、住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但是念佛人生到凡圣土、有余土,那个受用等同实报土,这是诸佛如来对於弥陀赞叹之所以。为什么要赞叹他?这一点很了不起,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就是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释迦牟尼佛有四土三辈九品,不平等!也就是这个空间层次不能突破。西方极乐世界有三辈九品,没有空间维次,这是很希有的世界,简直是其他世界都找不到,所以诸佛赞叹。
  我们要想修究竟圆满的福德,念佛往生净土。福田甚深,你圆满证得了,这一点不假。十法界里面去找福田的话,怎么比也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要怎样才能往生?千万要记住净业三福,还是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起。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不相应,这个要知道。
  韦提希夫人,诸位读《观无量寿佛经》,你就知道了,她遭家庭的变故,非常悲痛,不想活在这个世间。她跟世尊的关系很好,是佛的护法,所以向释迦牟尼佛要求有没有好地方,再也看不到五逆十恶的地方,她想到那里去往生。佛很慈悲,把诸佛刹土用佛的神力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看,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自己看。她看完之后,她喜欢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她说这个地方好,我想到这里去,有什么方法叫我能生极乐世界?世尊很欢喜,她选,选对了,有福报,真有智慧。教她往生的方法,在没有教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
  你就晓得净业三福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净业三福,无论修什么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佛讲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重!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修行人修到佛的果位都要以这个为基础。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话!有人问我,法师,你这些年为什么这样强调《弟子规》?《弟子规》又不是佛经,为什么这样强调?「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你不能把《弟子规》学好,你什么都不要想。李老师讲的,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二、三个,什么原因?那二、三个虽然没有学过《弟子规》,《弟子规》上他统统做到,他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他能往生。
  第一福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我们讲过,留的有光碟,我自己也不知道讲多少次?同学们告诉我,光碟是八十个小时。你们诸位仔细去听听、去看看,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诸佛所传之法都是以十善为基础,十善像大地一样,能生一切法,从人天,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到无上菩提,无有一法不以此为根本,这个「此」就是十善业道。所以离了十善业道,你就没有根,你没有本,像一棵树一样没有根、没有本,那是什么树?盆栽,花瓶里面插的花朵,几天它就死了,没根没有生命,不能生长。
  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世出世法大根大本,就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第一条做不到,后头就免谈了,不要说了。我们今天修福从哪里学起?就从这学起,你才真正把福田找到了。《弟子规》,世间福田;《十善业道》,佛法福田,你要从这个地方去种福田。你有这样的基础、有这样的根,你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把目标只放在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是讲太小了,这小小福报!你应当把心量扩大,同样修学的方法可以修大福报。我们读这段经文,你就清楚、就明白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以智慧,净业三福是智慧,如同「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分为七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四念处」,四念处是智慧,在佛法里头无不是智为先导,你要是智慧为先导,尊师就重要了。
  古时候人尊师,现在人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我对於老师的尊敬,小时候上私塾,父亲带著我去上学,我那时候大概六、七岁,应该是在六岁,我还没有兄弟。上学,进到学堂,学堂是间祠堂,里面是私塾,先向孔老夫子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个字我认识,这是小时候父母就教我认字,那牌位上的字我都认识;向这个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礼,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拜孔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前面,我父亲带著我,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最敬礼,再送上礼物,拜师礼。
  你看看家长带著学生,家长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礼,现在哪里有?听都没听说过!从前拜老师就是这种拜法。所以老师接受家长这样的最敬礼,他要不好好的教学生,怎么对得起家长?我们做学生看到父母对老师这样恭敬,不敢不听话!尊师重道怎么教的?这种表演教出来的,不是言教,身教!做出来给儿女看,做出来给同学、学生看,学生听话,很好管。现在这个没有了,所以这个社会动乱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五大段福田甚深,我们把经文长行文念一段: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目首菩萨言:佛子,如来福田,等一无异。】
  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长行文里面,一共分成三段,第一段「标告」,第二段这才「问端」,才真正把问题提出来了。第一段里头最重要的,文殊菩萨说『如来福田,等一无异』,这是我们学佛同学必须要知道的。
  经上有的时候讲佛,有的时候讲如来,中国人大概对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熟悉,读得也最多。你看《金刚经》上有时候说「诸佛」,有时候说「如来」,这是什么意思?如来跟诸佛是不是一个意思?一个意思只要一个称呼,就不必一会儿说佛、一会儿说如来。当然,说佛跟说如来,不是一个意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就解释得很清楚,凡是说佛是从相上说的,从事相上讲的;凡是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这个差别就很大了。说佛,我们凡夫不是佛;说如来,如来是讲真如本性,佛有,我们也有。我们不但今天堕落在六道,在人道,纵然堕落在阿鼻地狱,佛性没有改变,「如来」这两个字意思就深了。无论你这个相是佛,是菩萨,是声闻、缘觉,是天人,是畜生、饿鬼、地狱,自性不变。所以讲如来是讲性,讲自性。
  「如来福田」就是讲我们自性福田,我们有分,「自性福田,等一无异」,等是平等,一切诸佛没有两样。所以大乘经里头常常讲,一切众生真如自性具足无量智慧、具足尘沙德行、具足无尽相好!毗卢遮那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称性的。我们每一个众生,你我他,我们的自性,性德上那个相好跟毗卢遮那、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正报如是,依报亦然,所以从心性上讲,平等的,可是从相上讲,相上讲就不平等了,文殊菩萨问,把这一句话提出来,这是案定发问的宗旨。这个科题里头,「举法案定」。显示这问端,问端里头就有三小段,这一句话这是第一段。从下面:
  【云何而见众生布施果报不同。】
  这是第二段,这提出问题了。这个问题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为什么我们布施的果报不一样?清凉注解里头说得好,我们把注解这一段念一念,「二显问端」,这就是文殊菩萨代表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里面有三段,第一段「举法案定」,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八个字。「佛为生福之田,名为福田;田德无二,名为等一,此理共许」,这是我们大家彼此都承认的、都肯定的。这个地方讲佛为生福之田,我们种福田,哪个人福报最大?佛的福报最大,为什么?佛是称性的福报。
  你看问话里面,菩萨问的是如来,清凉大师给我们解答的是佛,「如来福田,等一无异」,清凉的解释是佛为生福之田,田德无二,名为等一。菩萨跟祖师所说的话,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为什么说佛为生福之田?其实在标告里面已经说得清楚,我们上一节所讲的「福田是照导引生」,这个照是智慧,智照导引生福。此地这个「佛」从意思上来讲就讲通了,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就是觉照,觉照是生福之田,这叫福田。所以从佛这个意思来讲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事相上的佛,这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真的他代表智照。
  所以诸位要知道,佛跟菩萨、罗汉都没有名字。中国老子《道德经》头一句话就讲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有名,你还会说,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已经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他怎么还会有你我他?没有这个念头了。为什么他还有很多名号?名号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建立的。名号是通号,不是专有的。就像我们在学校上课,我们的老师,老师没有名号,教国文的老师,我们就称他国文老师;教数学的老师,我们就称他数学老师。你知道教国文的老师有多少?太多了,同名同号,教数学的老师也太多了,就这个意思。
  所以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到底是谁?太多太多了,不是一个人。观世音菩萨也太多太多了,观世音菩萨表慈悲,凡是修慈悲这个法门的都称观音菩萨;凡是修孝亲尊师这个法门的都称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我们要修,那我们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修大慈大悲,依照观世音菩萨的教诲、经典去修学,我们就是初发心的观音菩萨。你要依照《地藏经》去修孝顺父母,奉事师长,那你就是初发心的地藏菩萨。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专指一个人的,佛也是如此,所以他的名号都是代表一个法门。像佛的名号是代表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代表修德,性德无量无边,所以有无量无边的名号,修德亦然。大概说是出现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这里头众生他需要什么,诸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教。教什么?教的东西要契理、要契机才能收到效果。契理不契机收不到效果,契机不契理也收不到效果,理机双契。
  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