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月山河-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陈宇所料,在空前的危机之下,高句丽国内各个势力终于先把矛盾放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个有着接近五百年历史的国家,其底蕴实力还是很深厚的,顶住了敌人的三板斧后,高句丽在自己的主战场上立即开启了绝地反击。

    勿吉人虽然勇猛,但确实缺乏好的指挥者,和军师谋略大师,相反高句丽在这方面经验就多很多,战场之上形式慢慢的已经开始扭转了过来。

    新罗和百济充分显示了棒子的优良传统,顺风仗使劲上,风向不对速观望,一旦再有情况估计这两个投机者就要缴械投降了,新罗和百济人呢心里有数,高句丽正在困难时期是不会太为难他们的。

    在陈宇的默认之下,库莫奚等东北诸部立即对勿吉人展开了支援,东北诸部如奚族和契丹平时和高句丽也都有摩擦,如今动手也没什么压力,有陈宇的部队做后盾,他们心里更是有底,攻击起来也非常犀利。

    但结果却让众人大跌眼镜,高句丽竟然还是顶住了,以前经常被勿吉一个部落就欺负的高句丽,面对东北诸部加上反复无常的新罗和百济,竟然硬生生的挺了过来,这时候赵贵是再也看不下去了,四个新编混成旅立即接替东北诸部的位置,扑向战场!

    一个月后,建国接近五百年的高句丽亡国,赵贵的集团军伤亡不过数百,赵贵在接见新罗和百济国王的时候,突然将二人逮捕,随即大军继续进攻,两个月后朝鲜半岛全部平靖,再无其他势力存在。

    赵贵的集团军征战的损失很小,但战后却经常遭到袭击暗算,非战斗减员也不断增加,这时候赵贵便施行了陈宇制定的绝户计,强迫大量朝鲜半岛的居民迁到魏国境内。

    留下的真空地带从东北诸部中抽调子民补充,每个部落都抽调一部分人手,绝不给任何一家做大的机会,至于这些迁徙至内地的棒子子民也是大有用处的。

    从西安引进渭水修筑大运河的起始点,河北山东等地的河道也需要大量人手清理,没办法,整个北方战乱刚刚消弭,劳动力缺的太多,高句丽等吃苦耐劳闻名的民族,终于算是帮了陈宇大忙……(未完待续。)

二七二章 辽东的布置

    寒冬腊月,鹅毛大雪随风飘落,屋外早已是滴水成冰,内室却如同骄阳似火的盛夏,火炉里无烟兽炭滚滚,发出阵阵热流,穿着薄袍依然能感到热流扑面。

    “除夕不能回家的情况我过去也经历过几次,但却从未离家如此之远!”叹气的男子长相俊美的程度足可令少女窒息,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此人正是北地第一美男子独孤如愿。

    “期弥头!你有什么可叹气了,主公已经交代,等天气转暖便许你回去,我却还得留在这里苦守,如今我都没叹气呢,你有什么可哀叹的!”赵贵大眼一睃,一副极度不满的样子愤然道。

    “主公让元贵兄只身留在这里,可见对你的重视远高于我啊,元贵兄应该高兴才对!”独孤如愿微微颔首道:“如今已经封了你开国县侯爵,又封你行台尚书,你也该知足了,难不成你还想要个开国县公爵不成?”

    爵位不过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罢了,但这兄台尚书却是朝廷临时授予的地方大员,不但可以节制一方军政,还允许便宜行事,说白了并不亚于后世的节度使,虽然大魏本土境地,除了将来大有作用的侯景以外,陈宇已经基本杜绝了出现军政一把抓的地方大员,但是对于高句丽这等偏远之地,却也无法一下照顾周全。

    “能为主公效力便可,官职爵位又有何值得在乎的,如今远离中枢,只怕主公慢慢给我忘了……”赵贵话语中不无哀怨,听得独孤如愿顿觉也是好笑不已。

    “你放心,主公已经准备派尔朱天光来此抚民,届时必会带上一批属官,等此处安稳了些,元贵何愁不能归乡!”独孤信笑着安慰道:“当今天下还敢启用尔朱氏的唯主公一人。尔朱天光也确实很有本事,主公知人善任大胆启用贤才,何愁辽东一隅不能早日平靖,元贵兄何必担心不能离开此地!”

    “尔朱兆骁勇却无谋略,治军手段更为平庸,主公如今让他任骑射教官也算是人尽其才,尔朱世隆虽然胆怯但处理事情谨慎细微,主公让他协助苏先生整理户籍,也并未出过差池,至于这尔朱天光虽然军略不甚突出。但抚民却很有一手,当年尔朱荣多次外出,晋阳等地大本营可都是他镇守的!”赵贵说罢又轻轻挑拨几下温酒的兽碳。

    这些木炭都是高句丽皇宫中的储备,所谓兽碳乃是将木炭夹着香料和成兽形,外表美观大方暂且不提,一旦燃烧起来还有阵阵扑鼻的香气,木炭都如此精巧,高句丽皇室奢华程度可见一斑。

    《晋书外戚传。羊琇》写道:“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晋武帝晚年之时奢靡风气极盛,尤其是洛阳之地。石崇和王恺斗富之故事可谓广为流传,只是无人想到这高句丽好的不学,偏偏把这风气学的很精,最可气的是明明偷学却还不承认。看来朝鲜半岛新民的德行和旧民也并非全无关系……

    “尔朱兆乃是尔朱荣的亲侄子,尔朱世隆兄弟等人与尔朱荣血缘关系也近,这些人被尔朱荣重用都是理所当然,但这尔朱天光和尔朱氏嫡系血缘关系却很远。他被尔朱荣看重完全凭的是真才实学!”独孤如愿沉吟了片刻,又道:“主公胸襟开阔气度高绝,当然敢用尔朱天光。但元贵兄你却不得不提防着他!”

    “贤兄多虑了,我又不是初出茅庐,此人才华我会尽用,但却绝不会让其过问军事,就算我走了这里也会交由毕业于讲武堂的娃娃军将领手里,这些人和你我一样俱是主公嫡系,有他们在大可不必担心!”赵贵自信说道,赵贵本来也是娃娃军系的将领,对同僚的能力和忠心都极为信任。

    独孤信听罢也并未在多言,这些新军年轻将领随着陈宇南征北战,早已经成为军队的骨干,尤其在讲武堂毕业之后,更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将军,有他们在也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况且尔朱氏已然没落,尔朱天光就算再厉害也没有任何作乱的机会,但其这里其他的事情,年龄较长的独孤信却依然不忘了叮嘱对方。

    “主公让我等在东北地区多开荒种粮食,明显想将此地变成帝国的粮仓,明年开春我便要离开,你对此事决不能掉以轻心!”独孤信说着这里,也微微皱起了眉毛,不无担心的说道:“我实地考察过,东北地区确实适合种植,只是地处偏远,将来运输起来略有困难!”

    “这就是你独孤兄孤陋寡闻了!”赵贵哈哈大笑两声,不无得意的说道:“其实这也不怨你,这件事我还是听于军师说的,主公已经决议大力发展水师了,届时运输往来皆有水路即可,说不定你明年开春便可以乘船回国了!”

    “呃……,竟有此事,我还真从未听说!”独孤信略带惊讶的叹道。

    “明年我得花大力气休整下这儿的几座港口,以备将来运输之用!”赵贵刚才一直被独孤信“谆谆教导”,考虑到对方年纪和军旅生涯都比自己要长,更是独孤氏族的领民酋长,再说对方说的也确实是关心之言,所以赵贵便一直耐着性子聆听,如今能让对方吃瘪,他哪能不感到高兴。

    其实中国海上的贸易在汉朝时期就有了些规模,尤其是在渤海这一领域,从山东到朝鲜以及倭国的海路,更是已经被开发了好几百年。

    只是东汉末年战乱以来,中华大地只经历了西晋这一短暂的和平时期,其后的八王乱、五胡入侵,一直到南北朝对立,中国长期处于这乱世之中,陆地贸易都大为萧条缩水,海上贸易就更不用提了,独孤如愿等在内陆土生土长又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当然就更不会了解多少海上贸易的事情。

    “对了,有件事忘了告诉你,主公的船可不是以前那种木头双桅杆的普通货色!”赵贵毕竟是陈宇的第一跟班,知道的内幕当然要比别人多得多,见独孤信神色明显好奇,赵贵便再接再厉道:“铁甲船你能想象到吗!不用划不用风帆,速度却奇快无比,承载量也了不得,有这玩意来回运输粮食,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铁做的船?”当初陈宇在宣武池实验的事情并未声张,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一直带兵在外的独孤信对这方便的事情也未太注意,独孤信讪笑了下,“若是以往我是绝不会信的,但如果是主公发明的到也不无可能……”(未完待续。)

二七三章 出海

    当北国严寒刺骨的时候,东海岛屿上生活的人却并未受到太多影响,有大海这个最好的气候调节器在,冬暖夏凉并不是梦想,如今岛国的温度确实要比北国高出许多,到是极为适合避寒。

    倭国一项仰慕中原文化,倭国人经常乘风破浪来中原朝拜,最早在汉朝就有记载,如今处于公元六世纪的前期,倭国才刚开始接受佛教和儒家文化,倭人对这两种文化充满着敬仰与好奇,可谓求知**极强,以至于在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两位“大师”,代表大魏帝国出访来到倭国后,整个倭国立即沸腾了。

    此时倭国的一把手还未自称天皇,如今倭国的首领仍叫大王,现任大王在后世被尊称为安闲天皇,这位安闲大王对中土来的两位大师也极为热情,殷勤起来真是无微不至,安闲大王甚至还委婉的向两位大师请求,希望两位大师能本着慈悲为怀的精神,多借些种给倭人……

    当初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二人虽然因为嫉妒心颇重,看不惯达摩信徒太多,多次施行过下毒等加害的行径,但这二人却并不是好色之徒,他们好得乃是名和利,于是便客气的拒绝了安闲大王的请求……

    作为二十七代大王的安闲,他有此请求究其原因则要追溯到他的先辈——二十五代的武烈大王,当时倭国的皇室近亲婚配极多,这也导致了他们生育后代非常困难,皇室宗族人丁非常稀少,到了武烈这一辈更是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

    此时宗室子弟也并没有几个,一众大臣的合议之下,本来准备把王位让一些血缘并不太亲的宗族继承,可惜他们却根本不领情,提议均被拒绝。

    这样一来众人便只好再次商议,经过多次讨论协商。大家一致决定将王位给了安闲大王的父亲继体大王,这位继体当王对中原文化也极其仰慕,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效仿中原,连死亡的时间都和元子悠在同一年……

    继体大王和先王并无血缘关系,他娶原皇族的女子便没有任何压力,于是便立了先王武烈大王的妹妹为王后,继体大王即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八岁,他前前后后到也生了不少儿子,如今这位安闲大王便是继体大王的长子。

    如今的安闲大王都已经年逾七十,并没有多少日可过了。陈宇派这两位大师前来的正是时机,他们按照陈宇的吩咐并未对安闲大王太过重视,他们的目标乃是安闲大王的两名弟弟。

    按照历史发展,安闲死后便由安闲的弟弟宣化大王即位,不过这位宣化大王年纪只比安闲小了一岁而已,在位时间也并不长,在他之后便是钦明大王即位,这位钦明大王年纪倒是不大,如今才二十多岁。更是武烈大王的妹妹手白香王后所出,论身份他才是嫡长子。

    皇帝已经没几年好活,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如今正分别交好于安闲和钦明,他们已经下决心势必要在安闲死后。搅乱倭国格局,让这两位皇位继承人大打出手……

    如今倭国战力比“朝鲜”三国中的最弱的新罗都不如,此时倭国还处于比较野蛮落后的情况,而且倭国内部也并不和睦。一旦国内发生内乱,尔朱兆和李元忠这一文一武将会带兵在这里大闹一场,到时就算不让倭国灭亡也得让他们元气大伤。

    其实从理论上讲。继体大王并非先王骨血,倭国这皇室一族早就算没了,当然二站后也有一些言论,认为日本天皇一脉就该从继体大王这里算起,这位继体大王并不该被算成二十六任天皇(大王),不过这些对陈宇来说关系并不大,反正日本早晚会被他折腾死,只是晚几年灭和早几年灭国的关系而已……

    ……………………………………………………………

    寒冬轻轻褪去,春姑娘的脚步已经悄悄来临,初春乍暖,青州渤海湾海域,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岸边的海水中岿然不动,四周绿盈盈的海水泛起一阵阵微波,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呼啸而来,拍打在船身上后便又立即消失不见。

    东海舰队终于规整完毕,准备他们的第一次出海任务,此次的到也并没什么战略计划,只不过是让舰队多熟悉新式战船以及航海路线而已。

    舰队分为两拨,一拨将长期往返于山东和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之间,这几座港口正是后世的烟台,大连等重要港口,有了大排量的工业船只,对东北诸蛮以及高句丽等地区的控制也将会容易百倍,对以后的运送士兵、粮食也方便了许多,当然也包括对未来对倭国的用兵。

    后世倭国相对中土发动进攻,无不是先占领朝鲜半岛,然后进攻东北进而入侵中原,如今陈宇正好准备按照反过来的顺序进攻倭国,只是陈宇对倭国还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进攻的事宜也并不急切。

    舰队的另一部就是以侯莫陈崇为统帅,准备西下的舰队了,南方统一之前,一路向西就势必要经过梁国的大片区别,考虑到这点后,如今的铁甲舰也终于安装了火炮,此刻的火炮甚至还未在陆军中使用,毕竟这时候的火炮还太过笨重,固定在船上反而更灵活方便,有了这个武器不但不害怕南梁捣乱,这一趟旅行反而绝对会让沿海的梁人鸡飞狗跳!

    陈宇并不希望自己的舰队向郑和下西洋一样,只传播光明和无私奉献,他需要舰队带来有用的东西,他需要贸易,需要获得利益,至于发展殖民地,陈宇暂时还有打算,毕竟全国都没有统一,精力实在不该放的太长太远。

    对于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这些东西,陈宇虽然非常需要却也无能为力,毕竟这都是美洲的产物,如今顺利的话也就能凑从印度等地得到些菠菜、无花果、绿豆等食品,这些东西对中国起不了什么影响,不过这次航海至少会给将来进攻南方以及远航做好铺垫。

    “你小子第一次出远门,别的事情我也不叮嘱你了,只需你记住一条,你现在既是舰队的统帅也是一名商人,我们的目的是挣钱而不是做慈善!”陈宇对喜爱的小将侯莫陈崇教育道,侯莫陈崇先一步从辽东赶回来,正是为航海早作准备提前适应。

    “路过岛夷的领地也要多加提防,万事小心为上,绝不能因为自身实力强大就放松警惕!”难得日理万机的帝国第一大忙人于瑾也抽出了空凑热闹,自从陈宇把杨愔这个天子政治家放入中枢后,于瑾的压力瞬间就减少了很多。

    “主公和军师大可放心,我早就熟悉这些注意事项了,对待各国蛮夷我也会先礼后兵,能做买卖当然最好,不行再抢也不迟!”侯莫陈崇身着崭新的明光铠,内衬黑色戎服,一手扶着宝剑威风凛凛的说道:“犯我大魏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回明明是自己一方主动出去,并不是人家找事,侯莫陈崇这话明显不搭边,但陈宇为了给年轻的下属鼓劲,不但未指出不妥之处,还拍了拍对方肩膀,赞叹道:“气势不错,我等着你凯旋的消息……”(未完待续。)

二七四章 厌哒亲王

    看着渐渐驶远的舰队,陈宇心里也感觉有些激动,如果不是因为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他又准备继续对外用兵,陈宇真希望自己也能出海体验下,好好给自己放个假,享受下海风,浏览下这个时代的大自然风光。

    缓缓收回远眺的目光,陈宇轻轻捋了捋为了显示成熟好不容易留的胡子,“舰队一路西下,必会让梁人心惊肉跳,我真希望能看见萧衍听到各处战报时的惊慌模样!”

    “有了这些舰队,将来我们从后方登陆直接进攻岛夷也并非不可能,兴华你让他们今次出海也有这个打算吧!”于瑾凝声问道。

    “哈哈,思敬兄真是料事如神,这次他们算是探探路,找好了登陆地点,下次便可轻而易举的登陆进攻了!”陈宇微微颔首,认同了于瑾的观点。

    其实在两汉时期,中国派船队西下的例子就很多,西汉已经到了斯里兰卡,到了东汉更和大秦人有了接触,最远的海道甚至可以直达大秦,只是过去航海技术落后,虽然有罗盘一类的物件却并不太精准,而且船的速度实在不快,一来一回消耗的时间太久。

    如今的蒸汽机船当然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一旦船员们的航海技术再成熟些,陈宇便准备让儿郎们直达美洲,开辟新大陆这种事情当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