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贝尔这次旅行整整用了两年。他除了尽情观赏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
外,还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科学实验,拜访了著名科学家、教授
和学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诺贝尔回到祖国,继承父亲研制炸药的事业,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突然炸药爆炸,他差点儿被炸死,实验室也炸毁了。但他不灰心,又进行了
上百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炸药的专利使他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临终前
留下遗嘱:将全部财产捐献出来,设立学术奖金,鼓励全世界一切献身于科
学事业的人。

元素周期表的缔造者——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降生在西伯利亚一个边
远城镇的多子女家庭里。他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家里人都亲切地叫他
米佳。西伯利亚荒凉而且寒冷,是沙皇流放犯人的地方。门捷列夫一家原来
住在彼得堡,由于父母同情十二月党人,才被当局调到这边远的小城镇来,
当一名中学的校长。
门捷列夫的妈妈聪明能干,照料着十几个孩子,忙得顾不上休息,她以
自己的勤劳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父亲不幸患眼病,双目失明,不得
不去莫斯科做手术,可回来时,校长的职位却丢了。家中的积蓄花光后,生
活的来源被掐断了。全家搬到另一个村子,妈妈经营起玻璃工厂。
门捷列夫从小生活在玻璃厂里。工厂里奇异的生产活动满足了他童年时
的好奇心。他经常目不转睛地观看玻璃工人熔炼玻璃,把它化成透明的液体,
吹成漂亮的玻璃器皿。他常常看得手发痒,真想自己动手吹一个大玻璃球。
这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热爱劳动、热爱化学的种子。
1814 年,7 岁的门捷列夫进了八年制学校。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妈
妈非常高兴,节衣缩食,坚持让他读完中学。他 13 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不
久玻璃工厂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毁了。妈妈为了让心爱的儿子受到高等教育,
毅然变卖了仅有的一点财产,带着一儿一女离开西伯利亚,千里迢迢来到莫
斯科。因求学无路,不得已来到彼得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门捷列夫总算
考进了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数理系插班学习。妈妈长期奔波劳碌,心力交瘁,
病倒了。临终前,她嘱咐门捷列夫:“不要欺骗自己,要辛勤地劳动,而不
是花言巧语,要耐心地寻求真正的科学真理。”
悲痛的心情,贫困的生活,紧张的学习,使门捷列夫的健康受到损害。
他食欲不振,干咳不止,住进校医院,一面治病,一面学习。后来,他以全
院第一的成绩毕业,学院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并授予“一级中学教师”的
光荣称号。
门捷列夫在世时,人类已发现了 60 多种化学元素。他决心把这些元素按

一定的顺序排列,经过反复比较,多年研究,他按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合价排
列化学元素,终于在 1869 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取得了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科学家,著名的世界发明大王。他一生
共有 2000 多项发明,对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追根问底。有一次,
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
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想
自己也试试。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的。回家的路上,
他还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从此,
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有一次,为了想知道火的奥秘,他竟在邻居
谷仓里燃起一堆火,引起了一场火灾。事后,他挨了父亲一顿毒打。
爱迪生 7 岁时上学,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十分呆板,还搞体罚。幼小的爱
迪生对此十分不满意。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
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同学们都说他笨,老师也说他是
个低能儿。在学校学习不到 3 个月,他就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唯
一的正规教育。
爱迪生的母亲亲自教孩子读书写字,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
样的问题。有一次,母亲给他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上介绍的小
实验迷住了。他在家里搞起了小实验室,把零花钱都用在购买实验用品上,
一有空就做实验。
爱迪生 11 岁时,到火车上当了报童。在得到列车长允许以后,他在行李
车的一个角落里,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室。一次,火车的震动把一瓶黄
磷震翻在地,着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爱迪生急忙脱下衣服扑打,拼
命地喊:“救火啊!”大家闻声赶来,把火及时扑灭了。列车长勃然大怒,
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记耳光,并把他的实验用品统统扔出车外,爱迪生的右
耳被打聋了。
后来,爱迪生当了一名夜班报务员。一天清晨三四点钟,他下班扛起白
天从旧书店买来的几十本书回住处。巡逻的警察远远看见他,疑心是小偷,
就大声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聋,听不见,仍然急急忙忙地赶路,警察以为
他要逃跑,忙举枪射击。当呼啸的子弹擦着耳边飞过,爱迪生才站住了。警
察追上来,一问才知道是个聋子,扛的全是旧书,不觉抽了一口凉气,说:
“算你有运气,要是我的枪法准,那你白送了一条命!”
由于爱迪生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2
年,他被评选为美国当代 12 大伟人中的第一名。

电话发明家贝尔

贝尔(1847~1922),美籍英国电话发明家。22 岁时,任美国波士顿大
学的语音学教授。
贝尔少年时代天资平平。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倒数一二名。他不

但学习不好,而且淘气、贪玩。书包里常常装着老鼠、麻雀这类小动物。有
一次,老师还在台上讲课,贝尔书包里的老鼠钻了出来,在教室里乱窜乱叫
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乱成一团,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他。
后来,父亲把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里,由严厉的祖父直接管教。祖父是
位严格而又倔强的老头。但他知识渊博,教育耐心。很快,小贝尔喜欢起他
的祖父,对学习有了兴趣,道理明白了不少。
他变了,不仅学习成绩好,有发明创造的热情,而且品德优良,经常助
人为乐。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孤独老人用笨重的水磨在磨面,小贝尔很同情
他,约了一群少年伙伴来帮忙。后来,小伙伴们嫌推磨太苦,纷纷不干了,
只有小贝尔一人坚持下来。
回到家里,小贝尔想,怎样才能使水磨省劲呢?为了设计新水磨,他翻
阅了大量资料,设计图画了一张又一张。经过 1 个月的反复琢磨,草图终于
设计出来了。几个工匠看了很称赞。在工匠师傅的努力下,省力的水磨制成
了,乡亲们十分感激他,小贝尔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小贝尔年少时,爱好演讲。他父亲是一位演讲家,贝尔少年时代,就组
织“少年技术协会”,每周演讲一次。他很有演讲才能,22 岁被美国波士顿
大学聘请,当了语音学教授。父子二人成为美国饶有名气的演讲家。
1875 年 6 月 2 日,28 岁的贝尔经历千万次的失败,终于制成了有线电话。
这一天,他和华特生正在进行新的实验。贝尔把一些部件放入硫酸里,不小
心,硫酸滴到了他的腿上,他十分疼痛,无意地连声呼救:“华特生,快来,
我需要你!”声音通过电线传到了华特生的耳朵里。就这样,人类第一部有
线电话制造成功了。

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849~1936),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俄国科学院院士。早
年发现温血动物心脏有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能使心跳增强或减弱。在消化腺
的研究中,他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改进了实验方法,在研究中,形成了条
件反射的概念,从而开辟了高级神经生理学的研究。1904 年获诺贝尔生理
学、医学奖金。
巴甫洛夫 1849 年生于梁赞城一个乡村教士的家庭里。父亲薪水微薄,不
得不自己种点蔬菜和果树,巴甫洛夫作为长子,整日帮助父母干活,当他帮
助父亲在菜园干活的时候,总是注意观察生物界的各种奇异现象,他常常一
连几个钟头蹲在蚂蚁洞边,观察着这些小昆虫的生活特征。
巴甫洛夫受的是神学教育,但他热爱的却是自然科学。有一次,小巴甫
洛夫偶然在父亲的书架上翻到一本《日常生活的生理学》,作者是英国的生
理学家路易士,小巴甫洛夫贪婪地读起来了。正是这些书,打开了巴甫洛夫
的眼界,使他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69 年,他离开神学校到彼得堡去读书。大学毕业后,为了进一步充实
自己关于人体生理和病理学的知识,又进了外科医学研究院。后来又出国学
习了两年,归国后,他把终生精力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研究消化生理、
循环生理学和大脑生理学,不管生活怎样艰苦他都是坚韧不拔地向前迈进。
有一次,一些朋友凑了些钱给他,为的是给他补助一下生活,可是他却买了
一群狗回来,因为狗是他实验工作的最重要的东西。

1927 年,他发表了《大脑两半球的工作讲义》一书,这是巴甫洛夫几十
年来研究大脑神经活动的科学总结,这本书立即轰动了全世界。书中指出了
所谓“意识”、“精神活动”也是“大脑”这个物质活动的产物,也要消耗
一定量的能,这就给唯物主义一个最直接、最有力的例证。

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

威尔伯·莱特(1867~1912)和奥维尔·莱特(1871~1948),科学史
上称他们为“莱特兄弟”,是美国飞机发明家。19 世纪末开始研究航空,通
过一个简单的小型风洞进行试验。1903 年,设计制造出用内燃机作动力的有
人驾驶飞机。同年 12 月 17 日试飞成功,飞行时间达 59 秒,飞行距离达 852
英尺。
莱特兄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达顿市一位牧师家庭。一次,他们从做
木工的爷爷那儿拿了些碎木块当积木玩。这时,妈妈来了。“啊,妈妈,这
积木怎么摆啊?您快教我们……”
妈妈没有伸手,她温和地说:“是啊,怎么摆好呢?自己想想看。要是
好好动脑筋,你们能摆出了不起的样式呢。”说着,就在一旁看孩子们怎么
摆法。一会儿,兄弟俩叫了起来:“成了,妈妈您看,我垒得多高哇!”“我
垒的这个才是漂亮的房子呢!”
妈妈看着兄弟俩的成绩,鼓励地说:“两个人垒得都很好。这回你们俩
合在一起,想出更好的样子。”
一次,他们扛着自己制作的爬犁到铺满厚厚积雪的山岗上参加爬犁比
赛。大家都嘲笑他们制作的爬犁样子古怪。别人都是坐着滑行,而这两兄弟
则是趴在爬犁上。“预备,开始!”口令一发,几个爬犁一齐从山岗上滑下
来。莱特兄弟的爬犁由于体积轻、阻力小,很快冲在最前面,第一个到达终
点。
1878 年,威尔伯 11 岁,奥维尔 7 岁。他们的父亲从外地给他俩带来了
一件礼物——一只名叫“飞螺旋”的玩具。这个奇形怪状东西的顶部有一副
螺旋桨,中间挂着橡皮筋。转紧橡皮筋,带动螺旋桨转动,飞螺旋就会飞起
来。这件玩具使莱特兄弟入了迷。“为什么飞螺旋能飞起来呢?”“把它放
大了,我们人坐上去能飞起来吗?”他们的小脑袋里,浮现出许多新奇的想
法。他们真想长大以后做架大飞机,飞上天空。可是,那时的人们认为,人
是没办法飞上天空的。
1883 年,莱特家搬到了里奇蒙城。这里的孩子喜欢放风筝,莱特兄弟不
久也成了风筝迷。他们的风筝越做越好。每次和小朋友比赛,兄弟俩的风筝
总是比别人的风筝飞得高。小朋友们非常羡慕,请莱特兄弟制作风筝卖给他
们。兄弟俩一下子成了“小专家”。
莱特兄弟常常躺在草地上,观看着天上翱翔着的老鹰。他们真羡慕老鹰,
它们多么自由、惬意呀!如果人类也能长上翅膀,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那
多幸福!
当时,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人类的千年梦幻,将会在他们手中变为
现实。

爱思考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因受纳粹政权迫
害,1933 年迁居美国。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重大的贡献,其中最重
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于 1921 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幼时发育较迟缓,三四岁时候还不大会说话。但是,小脑袋中
经常沉思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他常常托着下巴在想:“雨为什么会从天
上掉下来?月亮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爸爸给他
一个罗盘。他非常喜欢这个玩具,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罗盘的指针轻轻抖
动着,转动着。当静止下来的时候,涂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着北方,另一端
总是指着南方。他小心翼翼地转动罗盘,想偷偷地让罗盘指针指向别的方向。
但是,罗盘仿佛发觉了他的心思,红色的一端仍然固执地指向北方。他突然
猛转身子,想让罗盘措手不及。但是等指针停下来一着,红色的一端还是指
向北方。
“真奇怪!”小爱因斯坦惊奇极了。“为什么它总是指向南北,而不指
向东西呢?”他喃喃地向自己提出了一个许多小朋友没有想到的问题。
他为罗盘的指南性着了迷,也为自己提出的罗盘问题着了迷。他一个人
玩着,试着,痴痴地思考着,整天精神恍惚,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他生病
了呢!
终于,他找到一个答案:“这根针的周围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
于是,他想找出罗盘周围存在的某个神秘的东西。但是,找来找去却一直没
有找到。
在爱因斯坦对罗盘的探索中,已经孕育了一颗作出伟大发现的种子。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话语不多,手也不太灵巧。同学们讥笑他笨,老师
也不大喜欢他。一次老师教同学们做手工,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是一条歪歪
扭扭的小板凳。老师不高兴地说:“这像什么板凳?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槽糕的板凳吗?”
“有的”,爱因斯坦回答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条板凳更糟糕的板凳。”
说着,他从课桌的抽屉里拿出两个做得更差的小板凳对老师说:“这是第一
次做的,那是第二次做的。您手里的一只是第三次做的。第三只比这两只要
好一些,这两只比您手里的一只更糟些。”
老师的气消了。爱因斯坦的手工虽然做得不够好,但他是认真的、努力
的。而且,在盛气凌人的老师面前,他竟能镇静地说明事情的真相。从此,
老师也喜欢这个平时不大说话的孩子了。

达·芬奇画蛋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自然科学家、
工程师。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父亲是当地的公证人,
母亲是农村妇女,但很早就死了。
达·芬奇从小就很聪明,长得也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上小学时,他
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异,算术课上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经常使老师感到棘
手。课余时间,他的爱好是绘画。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
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亲见了,非常欢喜。邻

居们见他画什么像什么,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芬奇的父亲本来不想让孩子学画,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律师。但儿
子非凡的画艺,把固执的父亲征服了。在他 14 岁那年,父亲终于高高兴兴地
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费罗基俄为师。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别。达·芬奇来到画室的
第一天是学画鸡蛋,第二天是学画鸡蛋,第三天仍是这样。无休止地画呀画
呀,枯燥乏味极了,就这样画了一年。芬奇画腻了,心里想:“这有什么必
要呢?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费罗基俄老师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
心思,对他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很简单,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
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
下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
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听了老师这番教诲,达·芬奇懂得了老师的苦心,就决心不停地练习基
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对着鸡蛋画起来,直到夜深人静了,仍然对着鸡蛋画。
经过 3 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