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获得冠军,结束了日本蝉联亚洲冠军近 20 年的历史。在这场鏖战中,郎平一
个人得了 20 分,她的超手扣球大显神通,使对方一筹莫展,日本报刊惊呼:
“中国郎平打乱了全日本女排的阵脚!”从此,郎平获得了“铁鎯头”的美
称。
中国女排第一次冲出亚洲,大家高兴得哭了。刚来国家队一年多的郎平
深深懂得,国家队的目标是夺取世界大赛的冠军。于是,她心里憋着一股劲,
训练更加刻苦,力争在世界杯赛上夺冠军,尝尝世界冠军是什么滋味儿!
1981 年第 3 届世界杯在日本拉开帷幕,美国队战胜了日本队,中国队和
美国队都是五战五胜,对美国队一战至关重要,关系到中国队能不能拿冠军。
郎平心里明白,决战的时刻到了,就是打断一只胳膊,也要打赢这场比赛。
11 月 15 日中午,在日本大阪,一场关系到中国女排能不能打翻身仗的
决战开始了!一开局,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网上争夺。中国队以 15∶8 先胜
一局,又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双方打成二平。第五局,观众的欢呼声像阵

阵海浪,郎平她们在场上互相说话都听不清了。孙晋芳大声喊:“郎平,拼
啦!不拼没有机会啦!”郎平喊:“你供好球,我就用‘鎯头’用力往下捶!”
从 8∶3 开始,他们越打越顺手,最后以 15∶6 拿下了第五局。
第二天晚上,中国队在 6000 名激动的日本观众面前迎战日本队。两队拼
到第五局后,日本队以 15∶14 领先,又是郎平的一记重扣把比分扳成了 15
平。最后中国队以 17∶15 战胜了日本队。中国女排七战全胜,第一次登上了
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此时的郎平,想到了爸爸、妈妈和启蒙教练张媛庆,也
想起了朝夕共处的姐妹,想起了好老师、好教练袁伟民。“这些年的苦,吃
得值得呀!”
从那以后,郎平又随中国女排参加了 1982 年世界锦标赛、1984 年奥运
会和 1985 年世界杯赛。1986 年荣任中国女排教练的郎平,率队参加了第 10
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为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郎
平的名字不仅留在世界排坛的光辉史册上,而且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坎
上。国际奥委会为了表彰她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所做的贡献,特奖给她一枚
奖牌。

摘取奥运桂冠的第一个中国人——许海峰

1984 年 7 月 29 日,在美国洛杉矶东郊的普拉多射击场上,37 个国家和
地区的 56 名射击强手正在真枪实弹地争夺 23 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男
子自选手枪慢射 60 发的奖牌。在这些选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 27 岁的射
击选手许海峰和瑞典老将斯卡拉克尔。在前两组的比赛中,许海峰每组都打
了 97 环,第三组打了 93 环。他的成绩比瑞典老将、世界冠军斯卡拉克尔超
出 3 环。在第四组比赛时,斯卡拉克尔打了 96 环,许海峰打了 93 环,两人
战成平局。在第五组射击中,许海峰打了 96 环,积分又超过了斯卡拉克尔。
一般来说,在最后一组射击中,只要许海峰发挥正常就可以战胜对手获得金
牌。但由于过度的紧张,在第六组射击开始后,许海峰几次出现失误,九枪
只打了 70 环,而斯卡拉克尔则发挥正常,两人再度战成平手。这时,许海峰
和斯卡拉克尔都只有最后一枪,谁能拿金牌,在此一举。许海峰镇定了一下,
举起了枪,瞄了一下靶子,又放下了枪。当他再举起枪时,又没有扣动扳机。
许海峰四举四放,使场里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许海峰终于第五次举起了枪,
砰!子弹射出了枪膛,直射靶心。十环!最后一射,许海峰终于以一环之优
击败了斯卡拉克尔,夺得了第 23 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把金牌亲自挂在许海峰脖子上的时候,中国揭开了奥运史册上的一
页,许海峰结束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0”的纪录。
许海峰 1957 年出生在福建省。他小时候特别喜欢玩弹弓。许海峰打树上
的鸟,每打必中,弹不虚发。许海峰小时候曾创造了连续击中麻雀 200 只的
纪录。有人给许海峰起了个外号叫“弹弓王”。
1972 年,许海峰随父母回到原籍安徽和县沈港镇。他在沈港镇念了两年
高中,毕业后下乡当了农民。
在当农民的五年里,许海峰做过赤脚医生、当过供销社的化肥推销员、
烟酒批发员。1979 年,县体委射击队的教练听说县里有个“弹弓王”,打麻
雀百发百中,就把他招到射击队参加训练。不久,许海峰代表巢湖地区参加
安徽省第四届运动会,他一下子得了两个第一,并且打破了省纪录。
1982 年许海峰被选入安徽省射击队。那时,他已经 25 岁,不少人对他
能否出成绩表示怀疑。但许海峰并不气馁,在训练时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寒
风中练习瞄准,一次又一次地举枪,手被冻裂了,五指冻肿了,他全不在乎。
在教练的精心指导下,许海峰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进入省队三个月后,他在
华东地区射击比赛中,夺得了气步枪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
1983 年,在第 5 届全运会上,许海峰连夺气手枪和手枪慢射两枚银牌,
成为国内射击场上的名将。
由于许海峰老成持重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1984 年他被选入国家集
训队。4 月份,他随队首次参加国际比赛。这以后他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预
选赛自选手枪慢射项目的第一名,领到了进军 23 届奥运会的“入场券”。
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得了金牌,回到安徽和县沈港镇的老家时,为了不给
乡亲们添麻烦,他并没有通知父母。但当他踏进了沈港镇,便陷入前来欢迎
的人海中。大人小孩手里拿着纸花鞭炮,排成一字长龙的欢迎队伍。许海峰
被热情的乡亲们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体操王子”——李宁

大家不会忘记,在 1982 年第 6 届世界体操大赛中,我国选手李宁技惊四
座,一人独得全能、单杠、跳马、鞍马、吊环和自由体操六枚金牌,创造了
世界体操比赛史上在一次比赛中一人获得金牌的最高纪录。接着,1984 年在
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 23 届奥运会上,李宁不负众望,又取得了 3 块金牌,2
块银牌和 1 块铜牌的出色成绩。美国的新闻界和体操界惊呼:“李宁让人眼
花缭乱的表演征服了美国观众,他是当今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体操王子。”
1963 年 9 月 8 日,李宁出生于广西柳州市壮族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
一位中学音乐教师,母亲是该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家中兄妹 3 人,李宁排行
老二。他从小爱唱、爱跳、爱表演,父母亲都希望他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
可他却悄悄地迷上了体操,夏夜,满天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明亮的眼睛,李
宁和小伙伴们围在奶奶的身旁,入迷地听那些美妙的神话故事。他幻想着有
一天,自己也能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跟斗翻个十万八千里,翻到地球的另一边
去。每当学校体操队集训时,他就趴在窗头看,看够了就到沙坑里去“翻跟
头”、“倒立”。回到家里,有时父母不在,他就把棉被拖到地上练习翻跟
头,或钻进帐子里靠墙练倒立。父母对这个喜欢体操着了魔的小淘气毫无办
法,只得找体育老师说情,于是 7 岁的小李宁就跟着高年级的同学一起练了
起来。
当李宁上二年级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操队的教练梁文为到柳州市选“苗
子”,100 多个孩子分批翻跟头、倒立、打侧手翻。轮到个子最矮的李宁时,
他毫不怯场,尽管动作不够正规,但他机灵果敢,反应快,倔强,胆大,素
质好,终于被梁教练“相中”。于是,“小不点儿”被破格录取为自治区体
操队队员。
在教练的精心培育下,李宁进步很快。1973 年 9 月,李宁刚满 10 岁,
就第一次来到南昌参加了会国少年体操比赛,他出乎意料地夺得自由体操冠
军和双杠第四名,引起了体操行家们的注意。
正当李宁初露头角、展翅起飞时,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先是右臂得了
骨髓炎,接着左右肘关节受伤;手臂刚治好,膝盖的韧带又撕裂了……最惨
重的一次是 1976 年他从双杠上掉下来,一块小骨片卡在肘关节处,使胳膊无
法伸直,很多医生诊断后都说这次手术后,李宁是不能再进行体操训练了。
他的右胳膊用石膏打了整整三个月,他只能看着别人练。看着,看着,心里
突然亮了:“嘿,胳膊坏了,腿还是好的嘛,我不是可以练腿吗?”于是,
人们常看见这个胳膊吊绷带的小男孩在体操房里练腰腹肌,练前空翻、后空
翻,同时做大量跳板、弹网动作。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医生治疗,
伤势也奇迹般地痊愈了。
战胜了一次又一次伤痛的袭击,李宁终于脱颖而出。怀着为国争光的一
腔热血,李宁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国际体操比赛的领奖台上。凝视着冉冉升起
的五星红旗,聆听着祖国的国歌,他百感交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缓缓流下。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养育他的
父母、培育他的祖国,还是为他付出一切的教练们?
由于李宁对世界体操的杰出贡献,他不仅多次荣获“十佳”称号和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而且人们还送他一个美称“体操王子”,这足以表达人们对
他的热爱。

退役后的李宁又开始了新的追求。他选择了有创新意义,且要从零开始
拼搏的事业。他踏入了企业界,加盟“健力宝”集团。昔日的体操健将,今
日的企业家,我们也许能从他的座右铭中指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人
立于世,应立志如高山之巍巍而不可撼,思想如壑谷之深邃而不肤浅,心地
应如洁云而无瑕,欲求应如绿草之易于足乐而不存奢望”。
永远不服输,永远不甘寂寞——这就是“体操王子”的性格。

乒乓王国里的小个“巨人”——邓亚萍

1990 年 3 月,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的第 11 届亚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
员邓亚萍,为祖国勇夺 3 块金牌和 1 块银牌。
蓝色的梦,金色的梦,绿色的梦——童年的梦是多彩的。邓亚萍的梦是
银色的。流星般飞舞的乒乓球,编织了她童年的梦幻。
亚萍的父母都是乒乓球迷,亚萍 4 岁时,就经常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大梁
上去看爸爸打球。
亚萍长到 5 岁了。一天,她勇敢地站在球台前对爸爸说:“我想打球。”
爸爸望着只比球台高一点儿的女儿,又是惊奇,又是兴奋。他没想到,女儿
这么小,就讲出了自己久埋心底的愿望。从此,亚萍不仅是爸爸的观众,还
是爸爸的“兵”。
亚萍很有灵性,有点石成金、蔚成大家的气质。她爆发力好,反应灵敏,
动作轻盈、迅捷;特别可贵的是,亚萍有一股非赢不可的拼命劲头。为此,
她比一般孩子肯吃苦。命运之神带给亚萍最大的不幸,是个子太矮。在把乒
乓球作为国球的中国,人材济济,群星灿烂,亚萍会成功吗?
然而小小年纪的亚萍丝毫没有意识到命运的冷酷,打球带给她欢乐和一
切。
郑州的冬天是难熬的,练球的房子里没有暖气。亚萍的小手冻得红红的,
就像一根根红萝卜,连拍子也很难握紧,动作经常出现变形。
一天,爸爸紧锁着眉头,观察着亚萍的训练。突然,一个念头闪电般划
过他脑海。他眉头一展,招呼亚萍过来,面带喜色地说:“从明天开始,你
改练横拍!”亚萍抚摸着红肿僵直的手指,垂下了头,她噘起小嘴:“我不
怕冷,我会握紧拍子的!”
爸爸连忙解释:“不,不只是怕你手冷,你的个子比别人矮,改打横拍,
照顾的面积大,这是取长补短的好办法!”亚萍理解了爸爸的苦心,她咧开
小嘴,甜甜地笑了。
亚萍手里提着一把“大刀”。这是一把特制的横板,正面贴反胶,加强
旋转,反面贴生胶,能打出变化莫测的怪球。快、转、怪,这是爸爸送给亚
萍打开命运之门的金钥匙。
9 岁时的亚萍技艺日臻精湛,成绩出类拔萃。为了使亚萍跃向新目标,
爸爸推荐女儿进了河南省队。几个月过去了,埋头苦干的亚萍又冒了尖。在
所有的集训新队员中,亚萍技压群芳,所向无敌。然而,命运和她开了一个
大玩笑。其他新队员都留在了省队,唯有球技超群的亚萍被拒之门外。冷冰
冰的结论是残酷的:“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
虽然以前的隐忧变成了现实,爸爸仍没有绝望,他深信亚萍是打球的料
子。他找到了好友李风朝。李风朝曾是国家队的球员,现在新成立的郑州市
乒乓球队当教练。他理解老朋友的心,也很了解亚萍。亚萍除了个子矮,其
他条件都优于别人,他决定把亚萍吸收到郑州队里培养。他讲:“日本队的
关正子,个子不到 1.5 米,却拿过世界冠军。中国国家队的林希梦、刁丽丽、
倪夏莲,个子都很矮,照样成为优秀的国手。邓亚萍为什么就不可能有发
展?”
亚萍鼓起几乎被折断的翅膀,飞进了郑州队这一新的玫瑰园。厄运,使
9 岁的小姑娘突然长大了许多。她隐约感到,生活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虽然

有刺,也有花香。
郑州女队有 8 名队员,亚萍是最小的一个,年龄比别人小五六岁,个头
更比别人矮一截。年龄小,球龄短,球艺也不如大姐姐们。每周一次的队内
比赛,亚萍总排在老七、老八的座次上,成了全队的“尾巴”。大姐姐们没
有把这当回事,亚萍还是个小姑娘嘛!亚萍却难过得要命,每输一次球,她
都要悄悄地落泪。哭归哭,练归练,亚萍不敢有一点儿放松。
功夫不负有心人,亚萍终于一步步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他拥有一个世界”——赵剑华

赵剑华打球,内行人看了说:“简直是艺术享受!”外行人看了说:“今
天我才知道什么叫羽毛球。”无怪他的教练黄益冲曾说过:“像赵剑华这样
的羽毛球人才,几十年也很难出一个。他的身体条件、基本技术、速度力量、
战术意识,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赵剑华于 1965 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他原来的名字叫“赵建华”。上小学
时,一次爸爸带他去看电影《林海雪原》,影片的内容,赵剑华虽不能完全
理解,但有一点他却认定了:“少剑波是英雄。”他拉住爸爸的衣角直嚷嚷:
“我为什么叫赵建华,我要叫赵剑华。”爸爸没有在意,赵剑华却连饭也顾
不上吃,便在所有的本子上,将原来的“赵建华”都改成了“赵剑华”。
然而,想当英雄的赵剑华却差点儿当了“狗熊”。一次,他和邻居家的
小孩在院里玩耍。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战争”突然爆发了,4 个
顽皮鬼分别扯住赵剑华的手和腿,用力将他抛向空中……“啊!”一声惨叫,
小伙伴们惊呆了:赵剑华用左手捂着右臂,疼痛得在地上直打滚。父亲连忙
将儿 子送到医院,拍片的结果,右臂骨折。待到赵剑华的右臂完全恢复以后,
它的部分功能已被左手代替了。
他却因祸得福,正因为他左臂灵活有力,爆发力强,12 岁那年,被选进
了市体校的羽毛球队。他虽然刚开始不会打球,但进步很快,练了几个月,
便被选拔到江苏省队。16 岁,他夺走了江苏省城市羽毛球赛男单冠军,1983
年第 56 届全运会,他和孙志安配对,获男双第一,他也被侯加昌教练看中,
调入国家队。他那“左撇将军”的雅号,就是在这次全运会上叫响的。
他平时好玩好动,脑子总无法静下来,稀奇古怪的念头一个接一个。他
最不喜欢练球,在市体校时,经常害得教练四处追寻,把他找来训练。但他
绝顶聪明,天赋奇高,一些高难动作,别人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练会,可他看
一会儿就能明白,并很快掌握。
他爱打扑克、台球、电子游戏……凡是能玩的东西,他都能玩几手,反
应绝对比别人快。他尤其爱玩电子游戏,到国外比赛,他也会抽空掏出口袋
里难得的外币出去痛快地玩一阵子,他的手、脑、眼反应灵敏,配合极好,
一上机就老半天,总也“死”不了。老板看了干着急。他的队友杨阳调侃道:
“他没有一分钟能够静下来。”
即使坐在板凳上看同伴练球,他也不安分。瞧,屁股刚在板凳上落下,
他就亮开嗓门当开了义务播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台湾
同胞们,海外侨胞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向您实况转播这次男子单打比赛。”
他学着宋世雄的口吻,拿腔拿调,口齿清晰,声音宏亮,还真像那么回事。
“穿红色运动服的是美国运动员密斯特杨阳,与他对阵的是中国运动员熊国
宝,他穿白色运动服,打出的好球,请大家鼓掌。噫!……唉……啊……
哇……”打球的不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