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考古工作者在商朝贵族的墓葬
中,常常发现玉蚕和金蚕。商朝铜器的装饰花纹中,也有蚕的形象。商朝的
甲骨文①中还有蚕、桑、丝、帛等字。
{ewr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080_1。bmp}
丝织品不仅成为统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还成为他们死
后的殉葬品。考古工作者在洛阳等地商朝贵族的墓葬中,就曾发现了不少腐
烂的丝织遗痕。在河南安阳还发现了商朝一个埋葬马车的车马坑。马车是当
时大贵族的殉葬品之一,一般埋在坟墓的前面。这些殉葬的马车上面,覆盖
着朱红色的布帛,由于年代久远,布帛已经腐烂,但它留在土中的残迹,还
看得十分清楚。
随着丝绸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生产技术也有了进步,发明了织花技术。
这对人类的物质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织花的丝绸也是在河南安阳一个
商朝贵族的墓葬中发现的。这块织着回形几何花纹的绢子,包在一个铜钺〔yuè
月〕上面。这种铜钺是死者生前用来作礼器的,死后用织花绢子包起来放入
墓内作殉葬品,后来绢子腐烂,就在铜钺上留下了花绢腐蚀的残痕。
此外,在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一把商代遗存下来的玉戈,这把玉戈也
残留着几种丝织品的残迹。其中有一处保留着清晰的雷纹绮的残痕。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创造丝绸的劳动大众,却过着
牛马不如的生活,劳动人民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可以随便杀戮或出卖,据
周代(约前11 世纪—前770 年)舀鼎的铭文记载,用一束丝一匹马,就可以
交换五个奴隶,说明奴隶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是非常残酷的。
(2)精细的分工
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官府专营的丝织手工业,它和民间的丝织业同
时发展着。官府为了便于管理手工业生产,设置了号称“百工”的各级官吏。
①。。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文字,称为甲骨文。
在丝绸生产方面,周朝政府设立了“典丝”官,专门负责丝织品的质量检验
以及原料储存和发放等事务。另外还设立了“筐人”和“■〔huāng 荒〕人”,
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及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画”
和“缋”〔huì绘,就是画花纹〕,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画花绣花等装饰
加工;设立了“典妇功”,管理纺织生产。因为当时从事纺织生产的,主要是
妇女,所以把纺织劳动称为“妇功”。
那时候,王室四时八节①的礼服和各种仪仗旌〔jīng 京〕旗,帷幕巾布
等等的织造,也都有专官管理。这些东西大都用丝绸来制作,足见周朝官府
工场的丝绸生产,规模是相当可观的。丝绸生产的专业分工,也是很细致的。
当时,除了官府专营的丝织业之外,民营的丝织业也十分发达。政府设
有“载师”官,负责管理民间的丝织业生产。我国西周到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年)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诗篇描绘了妇女们养蚕
织帛的劳动情景。比如《豳〔bīn 宾〕风·七月》的第二、三两章,就有好
几段是叙述养蚕织帛的景况的:
春日載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yì益〕筐,
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
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qiāng 腔〕,
以伐远扬,
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jué决〕,
八月載绩。
載玄載黄,
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译文〕春天里好太阳,
黄莺儿叫得忙。
姑娘们拿起高筐筐,
走在小路上,
去采鲜嫩的桑叶。
三月里修桑条,
拿起砍柴刀,
太长的枝儿都砍掉,
拉着嫩枝儿绑绑牢。
七月里伯劳鸟叫得欢,
八月里绩布更要忙。
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
朱红色儿更漂亮,
得给那阔少做衣裳。
①。。 八节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3)“织锦”的出现
“织锦”是一种多彩织花的高级丝织品,这种华贵的丝织品在西周已经
出现了。《诗经》里,就有不少地方提到“锦”的名称,例如:
萋兮斐兮,
成是贝锦。
角枕粲兮,
锦衾烂兮。
锦衣狐裘。
衣锦褧〔jiǒng 冏,麻衣〕衣,
裳锦褧裳。
彩绸亮啊花线明啊,
织成贝纹锦。
《小雅·巷伯》
漂亮的牛角枕啊,
闪光的花锦被。
《唐风·葛生》
锦衣狐皮袍子。
《秦风·终南》
锦衣外面罩麻衣,
锦裳外面罩麻裳。
《郑风·丰》
《诗经》里有“锦”字的诗句还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引述,仅从上面所
引的一些诗句里,就可知道锦的用途已经很广泛,人们用它来做上衣、下裳
和被面等。
1975 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奴隶主贵族的
墓葬,出土了的文物中有一些玉蚕和丝织品的印痕。丝织品的印痕有些附在
铜器上,有的附在尸骨下面淤积的泥土中。这些丝织品有的是三、四层堆叠
着,可见在埋进去的时候,数量是相当多的。编者曾对这些丝织品的标本进
行分析,认定品种有绢,经锦,和用“辫子股”针法绣成图案的刺绣,绣针
针脚整齐,技术很纯熟,朱红色的地子和石黄色的绣线,色彩至今仍鲜丽如
新。经锦是用两组以上的不同色的经丝,直接在织机上织出花纹,以一色作
地纹,另一色作花纹。经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丝绸织花技术的重大发展。
这种经锦在辽宁省朝阳县西周墓和山东省临缁东周墓出土的丝织品中,也曾
经发现过。
(4)丝织生产遍九州
春秋、战国(前475—前221 年)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工具进行生
产,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丝织品的生产也更加普遍。据史书记载,当时九
州①中的大部分州,如兖、青、徐、扬、荆、豫等州,都能够生产丝织品了。
其中,兖州蚕桑很盛,出产“织文”——一种织着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青州
出产檿〔yǎn 演〕丝(野蚕丝)。徐州产玄纤、缟〔gǎo 稿〕,玄纤是黑色的
细绸子,缟是一种未经染色的薄绸。《战国策》②里有这样一句话:“强弩(有
臂的弓)之末,力不能入鲁(今山东)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强弩虽然
能够射穿坚硬的铠甲,但是到了力将尽的时候,就连很薄的鲁缟也射不透了。
扬州出产织贝,织贝大概就是贝锦一类的东西,花纹和花贝壳上的条纹很相
似,所以称为“织贝”或“贝锦”。荆州出产玄、纁〔xūn 勋〕、玑组,玄
是黑色,纁是用茜〔qiàn 欠〕草多次浸染而成的红色;玑组就是穿珠子用的
丝带。豫州出产纤、纩〔kuàng 矿〕,纤是细绸子,纩是丝绵。
丝织品生产日益扩大,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多。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间
互相拜访、集会结盟等重大政治活动,必须用丝绸和美玉等物作为礼品。比
如,当时作为礼品的六种美玉当中,璧玉③必须配上帛,琮玉④必须配上锦。
《战国策》记载说:楚庄王有爱马,用锦给它做衣服。
诸侯们死后,丝织品是很重要的殉葬物,甚至棺材的内壁都要用丝绸装
裱。在长沙战国时代楚墓中发现的殉葬品中,就有织花丝带(皮包上的带子),
彩画加绣的丝绵被,两色提花的织锦,各色花绮、绢、纱罗、刺绣等丝织品。
棺木四面内壁上裱糊着绣有精美的龙凤花纹的丝绸。棺木上面覆盖着帛画。
1958 年在长沙左家塘第44 号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绸,品种更为突出,光说经
锦就有六种不同的花色,花纹多数是几何纹,其中有一件褐地色小方格花纹
的锦,经丝密度达每厘米140 根,纬丝密度每厘米60 根,每个小方格宽不过
0。2 厘米,小方格中心还嵌织着凸出的中心花。那是专门用一组特殊的“挂
经”织成的,这组“挂经”只是在织中心花时同纬丝交织,在其余的地方它
是浮挂在织锦的背面的,所以称为“特殊挂经”。这种“挂经”同纬丝交织
的次数比普通的经丝少得多,它所承受的张力比普
{ewl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087_1。bmp}
通的经丝也就少得多,如果不把“挂经”和普通经丝分别卷在两个送经
速度不同的经轴上,织物表面就不能保持平整。由此可见,我国早在战国时
期,就已经使用多经轴的织机了。此外还有一件在深棕色地上织对龙对凤,
并且加朱红地几何纹条子的经锦。这件经锦的花纹采用了自然形的形象,这
在织造技术上也是重大的发展(因为过去只织制形象规则的几何纹),而且
朱红色的彩条是专门采用牵“彩条经线”的办法织出来的,这就为后来汉代
的“多色彩条经锦”技术,奠定了基础。
①。。 兖州,今山东西北,河北东南,及河南内黄延津以东;青州,今山东北部,辽宁南部;徐州,今江
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扬州,今浙江、江西、福建全境,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广
东北部;荆州,今湖南全境,湖北东南境,四川南境,贵州东部,广西北部;豫州,今河南省和山东
西部,湖北北部;冀州,今辽宁西境,河北西北境,河南北境,山西全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梁
州,今四川省和湖北西部,陕西、甘肃南部;雍州,今陕西北部,新疆、青海、西藏东部,内蒙古自
治区、甘肃南部。
②。。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③。。 美玉制成的玉环。
④。。 八寸大,周围有八个角,中间有一个圆孔。
1982 年1 月,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北江陵城西北21 公里处发掘了一座公元前
三世纪左右的战国楚墓马山一号墓,这座墓是一棺一椁的小型土坑墓,但棺
内放满了丝织品,有六条宽46、长179—190 厘米的锦绣丝衾(被子),和
尸体上包裹的十余件用各种丝织品制作的衣著,品种有绢、纱、罗、锦、绣、
绦等。锦的花纹多是自然形的风格,其中有一件是由龙、凤、神兽及舞蹈人
等七种题材组成的。刺绣的针法仍为辫子股绣法,但针工规整。有一件绣罗
单衣,用红、黑、金黄等色丝线绣出两面对称的龙、凤、虎纹。虎身用红黑
两色绣出交错的斑条,正反两面花纹都非常清晰,龙凤和虎的形象威武雄壮,
有蟠跃奔腾的气势。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已经开始向国外交流,因此在国外也有所
发现,例如在苏联南西伯利亚的巴泽雷克古代游牧民族的贵族墓葬中,也发
现了来自我国春秋时期的丝绸鞍褥面,上面绣着精美的凤鸟穿花纹样。
此外,丝绸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资力十分雄厚的
大商人中,有不少是做丝绸买卖的。例如战国时候的大商人白圭〔guī规〕,
就是靠做丝绸、粮食等生意发家致富的。
在丝绸贸易的刺激下,生产技术先进、土地肥沃的齐、鲁地区,迅速发
展成为当时我国丝绸生产的中心地区。这一带桑麻遍地,妇女们不仅会刺绣
美丽的花纹,还能够织出很精致的丝绸。因此,人们誉称齐国“冠带衣履天
下”。“齐纨鲁缟”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丝绸品种。
(5)丝绸品种花样繁多
随着丝绸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绸品种也进一步多样
化了。当时一些文献材料上提到的丝织品的名称就有帛、缦、绨、素、缟、
纨、纱、縠、绉、纂、组、绮、绣、罗等十余种。这里还没有把前面已经说
过的高级传统品种贝锦、织贝、织文。。计算在内。可见我国古代丝织品种
是多么丰富多彩。
帛、缦、绨都是没有花纹的普通丝织品,绨的质地较厚。缟、纨、纱、
罗、都是细薄的丝织品。其中纱、罗的组织比一般的丝绸复杂,它的经丝是
互相缠绕纠织的,表面有透明的纱眼。明清时期纱眼布满织物表明的叫做纱,
纱眼每隔一段距离成行分布的,叫做罗。我国古代所谓的纱,指方孔纱而言,
它的经丝并不缠绕,但间隔疏朗、留出孔眼,就是现代织物学上所讲的假纱
罗组织,在我国古代则称作C 或方孔纱。绮是斜纹起花平纹织地的丝织品。
绫是以斜纹组织变化起花的丝织品。縠是表面起皱点的丝织品,因为表面的
皱纹象粟粒状,所以叫做縠,其实就是绉。绉是利用两种撚〔hián 年〕度不
同的强撚丝交织而成,因它们发生不同的抽缩而起皱纹。机织纱、罗、縠、
绉的出现,是我国丝织技术的巨大进步。纂、组是丝带子一类的织物。长沙
出土战国时的丝带子,有的虽然只一厘米左右宽,但上面还织着精美的彩色
几何花纹,也可说明那时丝织技术的进步。
三、“丝绸之路”
汉朝除了普遍发展的民间丝绸手工业外,官府也拥有规模巨大的丝织手
工业,例如设在长安的“东织室”和“西织室”,设在陈留郡襄邑(今河南
雅县)和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的“三服官”,都拥有织工各数千人,专
门织制各种王室专用的精美丝绸。高级的品种除“织锦”以外,还有“冰纨”、
“方孔纱”、“雾縠”。。等等。东汉(25—220 年)时,四川的“蜀锦”
驰名全国。西汉(前206—8 年)以来,丝绸除供上层社会大量消费外,还有
一部分通过西域①运到波斯、罗马等地。
公元前138 年,汉朝杰出的外交家张骞〔piān 千〕曾经出使西域。这以
后,从内地去西域的陆路就更加畅通了。当时通往西域的大路有南北两条:
南面的一条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经鄯善(即古楼兰,在今新疆若羌)、
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今新疆莎车),再向北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
由疏勒向西,就可以到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费尔干纳盆地)。
北面的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今新疆吐鲁番)、龟兹(今新疆库车东)、到
达大宛。南北两路在大宛会合,然后经布哈拉可到安息(即波斯,今伊朗)。
从安息再往西可通往条支(今伊拉克)、大秦(即罗马帝国)。
当时,汉朝的丝绸多由南路运往西域,再由西域经波斯运到欧洲。十九
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以后“丝绸之路”
的名称,就为全世界学术界所公认。
轻软光亮、华丽无比的中国丝绸,受到欧洲人的热烈赞美和欢迎,被当
作至宝。他们把中国丝绸称为“大也勃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
称做“丝国”,对中国充满了美好的憧〔chōng 充〕憬。
据西方的史书记载,罗马的恺撒大帝(前100—前44 年)有一次穿着中
国绸袍去看戏,大臣们认为那是破天荒的豪华。此后,男人们穿绸的就慢慢
多起来了。
随着丝绸的西传,中国的养蚕育丝和织绸技术,也慢慢地传到西方,而
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也慢慢流传到中国来,在公元十二世纪中西陆路
交通衰退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文比科学技术交流、经济往来的友好之
路。
四、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汉代丝绸
汉代的丝绸实物,在国内外的考古工作中多有发现,分布的地区也很广。
国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内蒙古自治区、湖南、湖北、山西、河北
等地;国外如蒙古人民共和国诺因乌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乐浪遗
址、苏联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左岸奥格纳哈特地区,以及黑海北岸克里米亚
半岛的克赤地区,叙利亚沙漠中的帕米拉、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欧罗巴
斯。。等地,都有出土。
1972 年,在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葬里,曾发掘出大批西汉初期的丝织
品,计衣著、鞋袜、手套等服饰四十余件,杂用织物二十种,还有整幅和不
整幅的丝织物五十余件。丝织品种有:
①。。 西域这一名称,开始于西汉,这个地区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我国新疆以西,中亚细亚一带都称为西
域。从狭义说,主要是指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路,即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甘肃敦煌以
西的地方。
(一)绢:经丝密度粗的每厘米55 根,中等的每厘米75 根,细的每厘
米达120 根。纬丝密度一般比经丝略松一些。细的绢一般作绵袍、几巾、枕
巾、夹袱等的边缘,或作手套、香囊等用。
(二)方孔纱:这是一种质地轻薄、有方形纱孔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件
素纱。。衣,衣长128 厘米,袖通长190 厘米,重仅49 克,还不到一市两。还
有一块幅宽49 厘米,长450 厘米的纱料,重仅2。8 克。汉代有一种“蝉翼纱”,
同它很相近。这种薄纱在织制过程中从缫丝、牵经、络纬、穿综、插筘①到投
梭织纬,都需精工细作,工艺技巧很高。这种纱料,有的还经过印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