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生豪小言集-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由法军开入叙利亚
(1941年6月9日) 
 
  自由法军配合着英军向叙利亚开进的消息传来,使人透了一口舒服的气,因为在军事的意义上,这是力争主动,在政治的意义上,这是对维希屈服政策的有力打击。英国倘不在此时及时动作,则以后对付日益加重的轴心压力,必将愈感辣手。 
  主张英国不应进攻叙利亚者所持的理由,是德国也许有意在叙利亚方面故摆迷阵,以吸引英国注意,同时却迅速在里比亚方面加紧布置,准备向埃及大举进攻,英国如果和叙利亚的法军发生冲突,苏彝士运河即有被德军乘虚进占之虞。也有人以为英国倘向叙利亚法军攻击,结果将促令法国所有殖民地归附德国。 
  这两说都不是充分的理由,因为无论德军攻势的真正目标何在,在纳粹势力挟持下的叙利亚,总是英国的绝大威胁,何况德国在该处的种种军事布置,更是不可推翻的事实;故英军即使需要严防里比亚方面德军的进攻,也仍不能不分出充分的军力来监视叙利亚,以原来消极性监视的军力,用于积极性的进攻上,在战略上不仅未可厚非,而且可以收到对纳粹势力反牵制的效果。至于维希政府的亲德政策,从魏刚将军的异议,叙利亚一部分驻军的归附自由法军,以及法国西半球领土当局对美成立谅解各事观察,可见其未必能够获得海外属地的拥护;现在自由法军以堂堂正正的旗帜进入叙利亚,我们虽然还不能必其绝对不遇任何抵抗,但至少必能使一部分海外法军脱离维希的怀抱,重为争取祖国自由而努力。 
 

日本对美的“和平”努力
(1941年6月9日) 
 
  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虽一再力称美国政策的坚定不变,而日方制造的美日妥协空气,依然甚嚣尘上,这表示什么?这表示日本千方百计,不愿在欧局愈趋紧张的良机下,放弃迫诱美国对它作绝大让步的努力。 
  野村说:“美国如不再采取足以逼使日本履行三国同盟义务之行动,则两国和好之目标当可成功。”日本如果是一个讲信义的国家,那么应该不待美国的“逼使”,自动履行三国同盟的义务;如果它并无履行该项同盟义务的诚意,那么美国如何能信任它对美国所作的空口保证? 
  不幸有一部分美国孤立派的舆论,仍以为美日妥协确有可能,对于这种自乱民治阵线的言论,雅纳尔大将前晚所发表的演说是最有力的驳斥;雅氏说:“美国倘欲保持其自由与民主,必须作战以保卫之,乘中英仍为美国强大同盟国之时,在大西洋太平洋双方实行极有力之现实主义防御政策。” 
 

柏林不耐烦了
(1941年6月13日) 
 
  日本对荷印谈判破裂后,空言的威胁已证明不能生效,实际的行动则尚缺少自信,因是已陷于硬不起来软不下去的窘境中。柏林发言人在此时宣称德政府准备赞助日本对荷印采取“积极步骤”,不仅不能增加日人的勇气,而且反使他们格外窘困,因为日本对于轴心究竟忠诚合作到什么程度,现在已临到严重的试验阶段了。 
  墨索里尼最近曾谓“日本人民之忠诚,当不致对美国进攻轴心国熟视无睹”。我们虽不知所谓“美国进攻轴心国”应作何解,然荷印拒绝以原料供给轴心,既已认为敌对行为,而荷印态度之强硬,又与美国之支持不无关系,则不能视若无睹的日本,采取积极步骤,的确是“今其是矣”! 
 

罗宾慕尔号事件的责任问题
(1941年6月14日) 
 
  罗宾慕尔号被击沉事件,本来大可作为煽动国民战争情结的题目,但美国政府始终力持镇静,一面着手调查出事的真相,一面根据既定程序准备万一。其不愿操切从事,可见一斑。 
  现在美当局已明白认定罗宾慕尔号确被德方潜艇击沉,该船的毁损与船员三十五人的失踪,应由德方负其全责。责任既明,第一个步骤或将用抗议方式,要求德方道歉赔偿,如果德方肯认错,则将如潘纳号事件一样告一段落。但德国本来认定美国迟早必参战,与其待其准备充分后参战,不如在其准备未充分前促令早日参战,故罗宾慕尔号事件之为有意挑衅,已无可疑,希望心高气盛的希特勒俯首认错,更是不可想像的事。因此对德警告或抗议,还不过是手续上应有之文章,而在这警告或抗议背后的,将为进一步使用武力保护美国船只的航行安全,及以事实答复挑衅者美国并不是一个无准备的国家。 
 

叙利亚战事急转直下
(1941年6月14日) 
 
  叙利亚方面的战事,因大马色及贝鲁特陷落在即,大概不久即可告一段落。德国对于此次战役一无动静,而奉命抵抗的法军,也不过聊尽人事,但这并不足以抹杀英国此次胜利的重要;因为有此一胜,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始得有所保障,并使德方东进的如意算盘不得不从头打过。 
  维希方面经由西班牙向英乞和,以为叙利亚境内确无德人,英国应即停战。可是英国对叙利亚行动的目的,不仅是因为“叙利亚境内有德人”,尤其是要防止叙利亚之为德人利用,故只须维希政府能命令它的军队退出叙利亚,则战事自可终止。维希曾经一再对德义对日本低过头,现在如能迅速停止无意义的抵抗,也未必是怎样有失面子的事。 
 

“东亚共荣圈”领袖不易为
(1941年6月15日) 
 
  做一个“东亚共荣圈”的领袖的确不容易,荷印既然在英美“煽动”之下拒绝合作,而日本曾经帮过不少忙的泰国,又已成为英国“阴谋”的目标了。日本的半官报纸这样告诉我们。 
  据说泰国有人意图推翻现政府,“亲日分子”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日本因此“不能漠视”。所谓“不能漠视”者,大概将采进一步的行动,去保护泰国的现政府,换句话说,日本必须格外增强自身在泰国的地位,以阻止英美势力的侵入。 
  照理,泰国对于日本这样关心爱护,自然是应该异常感激的,可是泰国报纸却声称日报所传绝非事实,这未免太辜负友邦的雅意了。 
 

美怎样答复挑衅?
(1941年6月15日) 
 
  德方公然宣称装运“违禁品”赴英的船只,“被吾人击沉者非仅罗宾摩尔号一船”,这种不顾一切向美挑衅的态度,已使美国任何方式的警告或抗议都成为不必要,今后只有积极实施海军护航,才是应付海盗行为的唯一对策。 
  美国目前除了未遣派军舰或士兵助英作战而外,实际上殆已与参战无异。至于遣派海陆军助战,则因英国力量尚足支持,且在伊拉克叙利亚得手以后,中东形势已转有利,故并无此项必要。德国竭力想拖美国下水的用意,原欲借此限制美国的行动自由,及消耗美国的国防实力,但美国并不是容易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的,她自己更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行动。 
 

英美对日联合抗议
(1941年6月17日) 
 
  英美驻日大使克莱琪格鲁二氏因日机轰炸重庆时,英美大使馆财产遭受损害,向日外部联合提出两国政府的严重抗议。我们决不忽视英美二国在此举上所表示的一致的步骤与严正的态度,但我们不禁要问,此项抗议的背后,英美尚有何等准备? 
  日本毁害英美财产不止这一次,英美对日抗议也不止这一次,以过去的经验判断,此次日方的答复,无论为以军事必要的借口推诿责任,或特别客气而作一次空虚的道歉,但其必无实际结果,更不能保证今后不再有同样事件发生,则可断言。如果英美不以有效的行动为抗议的后盾,则无论抗议的措辞怎样严厉,亦必然等于白说。 
 

荷印的严正声明
(1941年6月17日) 
 
  荷印总督宣称荷印为自身利益及国家责任所驱使,决心不惜任何代价阻止以原料资敌,此项政策绝无考虑变更之余地。日本如果尚存万一的希望,以为荷印终于会软化者,从此可以死了心了。 
  荷印非越南,因为有英美支持的荷兰政府,非在德国支持下的维希政府可比。日本认错了对象,自讨没趣自然是活该;同时荷印态度的坚强,也正好是英美对日态度最有力的说明。贪得无厌的侵略者,只有在不妥协的森严壁垒之前,才会接受它的应得的教训。 
 

日本可以放过吗?
(1941年6月18日) 
 
  继荷日谈判停顿以后,美国命令海关阻止美油二十五万加仑运往日本,这虽然尚未能认为禁止油类输日的正式实施,但在“放过日本专心对付德意”的论调甚嚣尘上的此刻,总是令人感到相当快慰的事。 
  日本虽因实力所限而不得不踌躇于南进,但它目前正以极大的关心注视着美德关系的变化,并且热切地期待着美德开战,以便伺隙而动,则为路人皆知的用心。伦敦传德日成立秘密协定,由日本以热带产品交换德国武器,这一项消息,除了充分证明荷印所持态度的确当外,更可为德日的交相利用及日本的包藏祸心下一更有力的注脚。 
  只有愚人才会作“放过日本专心对付德意”的念头,因为美国如抱这样政策,那么当她“专心对付德意”的时候,也就是日本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的时候。只有先解决日本,然后方始有真正专心对付德意的可能。 
  如果德意最近对美公然挑衅的态度与行为,促令美国采取冻结资金封闭领馆等措施,那么就日本在这几年来对美国权益罄竹难书的无理损害事件,再加上它与德意互相朋比的事实而言,我们实在不知道何以美国必须对日宽容的理由。 
  轴心是无分东西的,日本已一再表示过如美德开战,日本决心履行三国盟约义务了。 
 

叙利亚之役的启示
(1941年6月18日) 
 
  英国这次在叙利亚的军事上成就,是一个绝大的启示。当英国尚未决定攻叙之前,颇有人以为此举是一个冒险,也许将影响北非的英军地位。然而现在事实证明德国不但对叙利亚的局势束手无策,即在北非亦迄无寸进,而英国则在一面摧毁叙利亚维希军队的抵抗之际,一面仍有充分的力量在埃及边境索伦区内推动攻势,就近日战报观之,似乎颇有使轴心军队招架为难之概。 
  这一个启示不仅是对英国:不要等待人家攻击后方始还手,只有力争主动,才是取胜之道。 
 

芳泽尚未收拾行囊
(1941年6月19日) 
 
  日荷谈判虽已由双方正式公布无可挽回地决裂了,然而也许因为荷兰民族好客与有礼的天性,竟使日本代表团一再徘徊而不忍去。据我们所知,芳泽早已准备收拾行囊了,然而在谈判决裂以后,照日方所宣布的,芳泽定于六月廿九日返国,然则至少还要作十天的勾留。不特此也,日本一面调动舰队,大有对荷印实施膺惩的神气,一面芳泽再度表示愿与荷印代表作“最后之谈判”,到了黄河,心犹未死,敢为之咏曰:“太平洋水深千尺,不及芳泽惜别情!” 
  荷印会不会被日本这股“温柔”劲儿所缠倒呢?我们相信并希望其不至于。如果荷印愿意曲徇芳泽之请,举行第二次的“最后谈判”,那么我们希望她能以斩钉截铁的答复,给芳泽他们知道威胁的无用与多言的无益。 
 

中缅划界问题解决
(1941年6月20日) 
 
  自上世纪末以来一直争持未决的中缅划界问题,已于前日由中英双方在友好空气中签订换文而圆满解决,英方除慨允将历年来华方所力争的区域共二千万哩划归中国外,并同意中国得在炉房矿区参与开采事宜。 
  我们应该明白,这次划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中国意外的收获,而是四年来艰辛作战所换来的友邦对于中国地位的确认。英国在步武美国宣布准备于战后废弃在华治外特权之后,复有此种对华友好的具体表示,因此而得到的中国人民对她更深一层的友谊,其价值实远过于其所作的让步。在中英亟需加紧合作的现时,这种明智的举措,自然是值得热诚赞美的。 
 

神经尖端的德苏关系
(1941年6月20日) 
 
  德军在十五处向苏联进攻的谣传,无论其是否一无根据,但其足以增强德方神经战的效果,则可无异议。目前除莫斯科方面尚无表示外,柏林方面既不证实,并不否认,其态度至堪玩味。 
  我们虽无理由轻信此种谣言,但除非苏联屈服于纳粹的意志之下,则苏德关系的最后破裂,至少因为德土友好协定的缔约而愈为迫近了。 
  伦敦观察家以为德土协定为对苏的打击,而对英国并无影响,这似乎是过于乐观的论调。日来德军在北非的反攻,及叙利亚维希军队抵抗的加强,也许是希特勒另一动作的前奏,英国与其坐而等候德苏战事的爆发,实应迅速运用最大的能力,解决了叙利亚的问题,俾可充分应付未来的风暴。 
 

轴心国家的各国姿态
(1941年6月21日) 
 
  意大利跟在德国之后,要求美国封闭所有在意领馆,此举在美国引起相当惊异。意大利在美领馆的数目,远过于美国在意领馆的数目,故意国因此举而引起美国报复行为的结果,对于自身实在是不上算的,明知不上算而仍毅然为之,虽然一望而知为在挟持下承顺希特勒的意志,但在表面上看来,总相当保持着同盟的义气。 
  可是三角轴心的东京一角,却至今尚无与盟友同患难的切实表示,而且它正在整个世界大局行将展开新的一页之时,好整以暇地拉了东方奎士林大唱其东亚和平的好戏。 
  然而我们必须指出,美国目前所最须戒备的,尚非德意而正是日本,大言恫吓者是不足畏的,然而当他收敛锋芒,故示模棱的时候,却是最危险的,美国已经决心扫除纳粹第五纵队在美的活动了,可是日本在美的间谍活动也是同样不可忽视,而需要采取同样迅疾的手段对付的。 
 

荷印以油区让日
(1941年6月21日) 
 
  也许是不忍使贵宾过于失望吧,据伦敦传称,荷印虽与日本谈判决裂,但仍然允许以婆罗洲油区近七十万亩归日人开采。 
  这在荷印方面的确是仁至义尽的极大让步,然而我们殊未敢相信日本将因此而心满意足。 
  反之,日本将因此而认为尚有向荷印继续敲榨的余地,也许芳泽返国的日期将再度展延。 
  为荷印计,这是不智的一举。 
 

“不纯正的思想”
(1941年6月22日) 
 
  日本陆军情报部长马渊大佐在向全国广播演辞中,否认汪兆铭来日将提出若何“不满之申诉”或特殊要求,据谓在汪氏头脑中,决不会有此种“不纯正之思想”。 
  这一点我们是和马渊大佐完全同意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相信汪氏除了向他的主子曲意承欢以外,他所处的地位能允许他提出任何申诉或要求。不过在汪氏左右所发表的言论文字中,颇有以婉转曲折的语调,希望日本能在沦陷区物资统制中让他们略分余沥,并容许他们的“号令”能够推及华北华南各处者,这种种大概便是马渊所谓“不纯正之思想”吧? 
  主子既已预定了“不纯正思想”的罪名,汪兆铭如果识趣的话,当然不敢再开口。然而汪氏在欣蒙主子惠赐飞机之后,也未始不可相当自慰,至少在日暮途穷的时候,已经预先获得了三十六着中最上着的出路了。不过那是要看主子是否能真正信任他的“纯正思想”而定,如果“海鹣号”的驾驶员是主子钦派的,自然应当别论。 
 

德日间的矛盾
(1941年6月22日) 
 
  华盛顿传德国向苏联所提要求中的一点,为停止对华援助,俾令日本有余力进攻南洋,此外并要求将苏联舰队让予德国,作太平洋战争之用。即使这一个消息并未证实,但德国亟望将美国海军力量分散,并积极诱令日本在太平洋方面牵制美国,却是无可制疑的一点。 
  然而日本的想法却又不同。他希望美德开战,他希望美国全部海军调往大西洋,好让他在广大的太平洋上大展其巧取豪夺的身手。 
  尽管德日两方各有其互相矛盾的鬼胎,但他们之谋不利于美国则殊途同归,这也是我们所以希望美国应对德日采取同样坚决手腕对付的理由。 
 

白虎星出现
(1941年6月23日) 
 
  白虎星到那里,那里就触霉头,这虽是一句不经之谈,可是在东京又应验了。 
  日本向希特勒求救,希特勒玉成她一纸苏日中立条约,日本得意的了不得。想不到苏德竟会开战。日本于苏德二大国之间,都不敢开罪,弄得大惊失色,莫知所措,而且从此杜绝了他的投机根源。这自然因为日本的外交不能自主,但这样惊人的事件,刚刚发生在白虎星在东京现形的时候,也可谓无巧不成话了。 
 

苏德战争序幕
(1941年6月24日) 
 
  一般人对于苏联的军力,往往怀有不敌德国的成见,也许这种成见是有相当事实根据的,但它的正确性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