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会站着睡觉-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他们发明创作的灵感一样,“我发现了它”的意思是说他的灵感在宁静的氛围里被激活了起来。

  其实不仅是包青天,任何人都有感觉极好的时候,也都有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当感觉好的时候,说什么什么是,做什么什么成,而如果没有感觉的时候,就会终日混混沌沌,碌碌无为,有时这种状态会持续几年甚至很多年,当多年后回首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一路失魂落魄地游荡了过来。有时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会有那样大的区别?一两句话显然是说不清楚的,但能否拥抱安静的时间,像“懒人”一样思考一下比忙碌的现实更为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吧。

  有时,宁静只需要三分钟。美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有一个持续了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他都要先把眼睛闭上两三分钟。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把眼睛闭上之后,我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智慧来源。”他是在等灵感出现。

  酒店业大王康拉德.希尔顿也是一个善用灵感的人。很多年前,他曾决定买下斯蒂文森豪宅,也就是现在的芝加哥希尔顿,为此他的投标额选定在16。5万美元。第二天他一觉醒来,脑海里却深刻着18万美元的数字。一向相信直觉的他果断决定把投标改为18万美元,结果他赢了。在这次秘密投标中,第二高的投标额是17。98万美元,与希尔顿仅差200美元。

  沉思是一种好习惯。很多成功者都有沉思的习惯,他们有时候是通过散步,有时候是通过饮茶、读书,有时候则是通过睡觉来进行沉思。丘吉尔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起来在床上躺着,喝着咖啡、看着报纸,盘算着一天乃至一年的事情,即便是女王也很难让他此时从床上下来。毛泽东的习惯是以看古籍、散步和睡觉的方式放松自己、寻找灵感,在这些时候,是不可以打搅他的。而我的一个主编朋友则更有意思,他有车不开,每天上班坐地铁,他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地铁里,闭上眼睛,一个人想事情。为此,我们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他这叫“大隐隐于市”。

  人是一种很容易自寻烦恼的动物。我们经常以对将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抱憾给自己的思想增加负担,经常用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问题来骚扰自己,又总是用一些连鬼都不相信的话来骗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种意义上,沉思正是医治这种病症的良药。沉思就像一条大河,把此岸与彼岸拦腰截断,通过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解除我们的思想负担。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沉思集中注意力、增强精神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灵感,找回自信。

  做个纯真的懒人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之所以会经常发生错误,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思考能力往往受到个人经验和思维定式的指引,而事实上,这些“故旧”往往正是阻止你的灵感露过来的栅栏。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爱因斯坦多次强调说,一个科学家应该始终有一颗童心,因为童心较少世俗和偏见的束缚。

  玛丽?奥勃莱恩说过,“直觉是智慧的一种能力,它能把杂乱无章的印象汇成对思想、情绪或情境的一种迅速作出的理解。它的姐妹缪斯是想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像力,直觉的翱翔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在直觉面前,是不应该有任何禁区的。许多小孩子之所以计算机玩得出神入化,就在于他的头脑中没有禁区,没有“不可以”和“不可能”,什么他都敢尝试,也都有兴趣尝试。这也是爱因斯坦的“童心论”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只有像孩子一样好奇、乐观、敢想、敢做又不怕失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发明的灵感,取得科学上的突破。

  从心理学上说,灵感喜欢使你兴奋的事情,你对一件事情越有兴趣,灵感就越有可能出现。一般来说,灵感来自生活中令人兴奋的事件,自然、诗歌、爱人、美酒,所有很快使你感到兴奋的事物,都有可能带给你灵感,这也是许多诗人无酒不诗的原因之一。由于灵感是一种最自然的产物,她对那些本性纯真、热爱自然的人情有独钟,而对那些虚伪、浮躁、功利、庸俗的人则敬而远之,在她看来,那些人即便是有所兴奋,也是掺水的兴奋、泡沫的动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成功,仅仅“懒”还不够,还需要有颗童心,有颗清静的心。

  保罗?布鲁顿说得好,“经常接近你神圣的本心,你将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不再成为表象世界的奴隶,而成为大自然的挚友,当你的心焊咏于你内在的心灵世界中时,压抑和混乱的阴霾。立即化为清风吹散在慧日朗照的晴空里。但你并没有忽略问题的存在而逃逸,只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谐,使它能最有效地应付问题。因此你将发现你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安全与神奇。”

  有多久了,你没有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备忘录: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只看外在的表象,很少真正注意到事物真实的内在!若只用自己的心中的那把尺,来衡量别人或处理事情的话,您所看到的可能就会大不相同了。

  有一个人开车到加油站,他停在全套服务区,三个工人快速的迎接他,第一位为他洗窗,第二位为他检查机油,第三位帮他量轮胎气压。他们很快的完成这些工作,收了十加仑油钱后,这个客人就把车开走了。三分钟后,他又开回来了,这三个人又冲出来迎接他,这个人说:“很不好意思,我想知道有没有人为我的车加油了呢?”三人面面相觑,原来匆忙间,大家都忘了帮他加油。在忙乱的生活中,你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呢?在安静中思想一下,什么是眼前更重要的事情?

  美国有一个国家无电视周,始于1995年,现在有5万所学校奉行了这种做法。在那个完全没有电视的星期之后,大多数人都感觉到有了更多交流、读书、锻炼、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想像力了。

  每天至少要有半个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你不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半个小时可以抵过你半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半个小时比你两天工作的效率还要高。

 
 
4 挖好每一口井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成功来到这个世间的人都是生命的奇迹,而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只要他能够挖好自己这口“井”。

  韦尔奇卖鞋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在正式“参加工作”前,曾经有过几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其中最难忘的便是一份卖鞋的工作。15岁时,在一家称作“Thom McAn”的鞋店里,韦尔奇开始了他富有挑战性的商战人生。

  在这个小店里,每天,韦尔奇都会碰见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虽形态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目的——给自己或别人买鞋——这是他们进鞋店的动因,也是鞋能卖出去也应该卖得出去的根本原因。清楚了这点,韦尔奇便有了把鞋卖出去的信心,“我不能让消费者什么也不买就走出商店。”多少年后,韦尔奇感慨地说,“这份工作给我上了一个生意课:一切都是为了卖出去。”

  在卖鞋的过程中,韦尔奇得到了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满足需求,二是创造需求。当一个顾客走进鞋店后,韦尔奇的第一反应是热情接待,耐心讲解,力求满足顾客的需求,使他买到如意的鞋。而一旦顾客犹豫不决或不甚满意时,他就会想办法让顾客了解到其它鞋的特点和好处,使他产生新的购物需求,如果还不行的话,他会让顾客留下想法也即需求,事后及时反馈给厂家,做出这样的鞋来。总之,是要积极地面对来自需求的挑战。

  这种挑战是令人兴奋的。“我开始卖给他们各种各样的鞋,让他们坐下,把鞋穿在他们脚上。如果他们不喜欢这双鞋,我总是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挑最好的一双鞋。”每次顾客乘兴而去,韦尔奇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在他看来,每个人都不一样,每双鞋都不一样,每一天也都不一样,因为每一时每一刻都有着新的挑战。

  在韦尔奇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一种体育精神,那就是,对一个球员来说,每一场球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场球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你唯一可以做的是打好每一个球,打好每一场球。就像打棒球一样,每一次挥起球棒,都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未知的机会,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球会打成什么样子,你只需要努力把它打成你所期望的那个样子就可以了。对热爱棒球和高尔夫球的韦尔奇来说,每次有人走进那个商店,就好象击球的任务来了一样,他会非常兴奋、投入地去迎接那个人,争取把这一棒打好。

  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在年轻时代都曾做过全职和兼职的工作,但像韦尔奇这样充满激情地去做事的人却并不多见,无怪乎后来他在总结成功经验时着重提出,“激情是成功者的标志”。在一次演讲中,韦尔奇说:“对我来说,极大的热情能够一美遮百丑。如果说哪一种品质是成功者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细节因细小而不值得去挥汗,也没有什么大到不可能干好的事。多年来,我一直在我们选择的领导者中发掘工作激情,激情不是浮夸张扬,而是某种内心世界的东西。优秀企业的标志是能够燃起员工的工作激情。”同样的,一个优秀的人也是能够从普通的事情中找到快乐和激情的人,而这些激情则来源于一个简单的认识:做好每一件值得做好的事情。

  四处找井不如挖好一口井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经说过,“归根结底,生活是各种机遇的总和。每个机遇都应运而生并且影响深远。”他本人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感情上,只要有个舞台,他就会力争表演得最好,这也使得他在少年时的“大话”——“迟早有一天,我会入主爱丽舍宫的”——最终成为现实。

  尽管如此,密特朗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他看来,他一生中所遇到的机遇并不比其它人多,不同的只是,他更懂得利用所有的机会。相对于那些四处打井却哪口井也打不好的人,他更倾向于拉罗什福科的见解,那就是,“在重大的事务上,我们应该少用心去创造机会,而更多地注意利用现有的机会。”

  我曾经遇到过两个人,他们都很聪明,也都在努力学习外语。其中的一个为了学好英语,买了一大堆教材,每套教材他都会新鲜几天,但不久就会仍在一边,摇摇头,说“这教材不行”,然后便去找下一套教材或另一种学习方法,结果几年下来,他的英语还是那么几句,而他只是在抱怨“没有英语环境”或者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而另一个人则不同,他只是选定了一套人们普遍认为不错但并不完美的教材,然后便全力以赴地去苦读,听说读写,完全以那套教材为主,最终甚至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结果不出两年,他的英语水平从丑小鸭变成了天鹅,而且还拿了英语大赛的冠军,毕业后被一家大公司派往了国外,现在已经成了地区经理。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感慨地说,30岁的男人其实在体能和智能方面都处在黄金时代,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很难集中起注意力来,也很难投入地“爱一次”,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由于有了太多的信息、机会和选择,一个人便很难聚焦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人身上,注意力也十分容易分散,这也使得人们经常为了“20”而失去“80”,为了琐碎而失去平静,为了许多条不属于自己的船而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船。

  更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常常给予了外界过多关注,却严重地忽视了自己。被忽视的有健康,有生活的乐趣,也有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我们有时会去关心朋友甚至并不亲密的人的冷暖,却很少用心呵护一下自己的一经破损便极难恢复的胃和肝;我们有时会为了让别人心情愉快而去打自己并不喜欢的牌,却很少随心所欲地去做能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我们有时会为了别人的一个眼神而疑惑甚至烦恼上一个星期,却未必会真的在意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不仅如此,许多人都对自身的资源挖掘不够。人们总是很热衷于那些外部的可能会被利用的资源,却忘了一个人最大的资源其实是他自己,只要用心去体察和挖掘,是完全可以创造出奇迹来的。换句话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一口井是他自己,而且这也是最完整、最可靠的一口井,因为这是任何人也夺不走的。只要你不埋掉它,卖掉它或毒害它,它就永远会有机会帮你改变命运、创造奇迹。

  下面的故事就很说明问题。有一个人拥有一幢漂亮的房子,有一个大花园,大片的绿地,有游泳池,总之应有尽有,但他不久便厌倦了,就像很多厌倦了婚姻和工作的人一样,厌倦了。房子漂亮和宽敞与否是无关紧要的,只是因为每天都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就厌倦了。后来,他叫来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告诉他:“我想把房子卖了,我已经厌倦了,房子已经变成了地狱。”

  第二天,一则广告登在了报纸上,经纪人把房子完美地勾勒了出来,就连房子的主人都被吸引住了,他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爱不释手。他立即给经纪人打电话,告诉他,“等等,我不想卖了。你的广告使我深信,也使我知道了,我整个一生都想要这幢房子,我一直寻找的就是这幢房子。”哈哈,好险呀,就差那么一点,他就将因为不能够充分理解房子的真正价值而与之形同陌路了。可生活中呢?有多少人因为不能够理解、不懂得珍惜而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真爱、事业和友情?

  现在问问自己吧: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大房子呢?或者你自己就是一幢大房子?你真的知道自己的“井”里都有什么吗?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有一位钢铁公司的老板一直苦恼于工作效率不高,便找到了管理学家艾比.李。李为他做了如下建议,“首先,在纸上写出你明天所要做的六件事,依顺序编号,放入口袋。第二天,将第一号工作做好。然后,依次进行第二、三、四项工作,直到下班。此间,不要计较每件事是否做得完美,因为你目前做的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先不要想其它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果这种方法都不能将工作全部完成,其它方法大概也没有多大效用。后来,他的这个“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建议成为家喻户晓的管理学原理。

  与此相似的便是“一次只吃一种浓缩食物”的说法。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体的构造使胃无法在同一时刻消化一种以上的浓缩食物(除水果、 蔬菜以外的任何食物都叫“浓缩食物”),故而,人类不应该同时食用两种浓缩食物。这个道理就像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一样简单。可以说,不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是削弱人体消化能力、增加体内毒素的“杀手”,更是造成现代人精力危机的根本原因。我们注意到,野兽之所以强壮,就是因为它们一次只吃一种食物;而那些经常参加酒宴的人消化系统往往有问题,并且极易发胖的原因也是如此:他们太经常在同一时刻消化两种以上的浓缩食物了。就连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很清楚这点,他就曾指出,食物的混合食用会产生化学变化而引起不适之感,这也使得他在工作上特别注意一次只“消化”一件事情。

  事实证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仅有益健康,对提高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凝聚心神、心无旁骛的,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而频繁地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人的身体器官象其它装置一样,一旦停止运转就失去了动力,在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去启动时,就得花时间恢复失去的动力,基于这个道理,管理学家建议人们在工作日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转换,进一步说,就是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做到位,然后再考虑下一件事。而且从心理上说,当一个人了结了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证另一件事做好的必要前提。

  为了做好重要的事情,还要注意不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干扰,不要横生枝节。这就好比你去上网,本来是要找一个重要资料的,可一上网就被花花绿绿的网上世界吸引了,一会儿打开邮箱,回回信,一会儿下载点歌曲、Flash,一会儿看看新闻,从国内到国外、从体育到娱乐,不亦乐乎,一会儿再聊聊天,天南海北,一会儿再贴几个帖子,发发牢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