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纳妾记-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黑压压的饥民中更多人鼓噪起来,秩序顿时大乱。

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仓放粮

    南宫雄将嗓门提到了最大,怒吼道:“煽动抢粮,击毙当场!”

    十多名锦衣卫扯着嗓门喊道:“煽动抢粮,击毙当场!“连喊树遍,声震四方。

    古代老百姓到底还是畏官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如果自己碗中有一碗饭吃,就不会起来造反,只有当你把他最后一碗饭也抢走了,把他活下去的希望全都全都断了,才会起来造反。

    现在大家听到真的要放粮了,心中也就有了希望,又听到煽动抢粮,击毙当场的警告,心中害怕,也就渐渐安静了下来。

    可这时,刚才那喊抢粮的人又在人群中高声叫道:“放屁!骗人的!他们不敢动手,大家冲进去抢粮啊!”接着一些人也跟着鼓噪起来。

    这时候人心动荡,最容易被流言所动,人群顿时又开始乱了起来。

    杨秋池大声吼道:“放箭!”

    “好!”宋芸儿回答,最先叫嚣抢粮那人相距不远,宋芸儿已经认清了他的脸,不容他躲避,抬手就是一箭。

    这一箭流星一般划过人群头顶,准确的命中那人的额头,鲜血飞溅,哼都不哼一声,软软倒下死了。

    人群有些混乱,南宫雄又大声吼道:“煽动抢粮,击毙当场!”众护卫跟着吼道:“煽动抢粮,击毙当场!”

    众饥民眼见不是威胁,而是说话算话,鼓噪抢粮的,已经被当场射死,众人心中惊叹那个娇小的锦衣卫真是百步穿杨,箭法如神,顿时不敢再说话。渐渐安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远处有人躲在人群中喊:“杀人了,官府杀人了!他们不放粮,抢……”

    话未喊完,宋芸儿又是一箭射出,穿过黑夜,透过前面机饥民人头的缝隙,准确地射进了喊话之人的额头,准确地射进了这人顿时毙命当场!

    一连射死两人。众人知道了厉害,顿时都被镇住了,黑压压的人群顿时静若寒蝉。

    这时,一个军官跑上台单膝跪倒向杨秋池禀报:“杨大人,粮食已经运过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将粮食运到台上来,开仓放粮!”

    “遵命!”那军官跑了下去。

    前面的人听到了杨秋池和军官地对答,顿时欢呼道:“放粮了!真的要放粮了!”

    “大家不要乱。大老爷真的要放粮了!”

    “多谢老天爷!”

    “老天啊,这下咱们有救了!”

    ……

    人群沸腾了。这一次的沸腾不在是因为无助、绝望甚至愤怒,而是重生的兴奋,生命的希望被点燃的欢腾。

    紧接着,饥民们看见衙门前已经开始摆设放粮登记的桌椅,从衙门里不断有粮食送出来到了高台,更加肯定了这次放粮是真的了。那种喜悦的欢腾迅速席卷了整个广场上所有的饥民,都在欢呼雀跃,感谢苍天。

    杨秋池眼看着刚才煽动抢粮的人有挤出人群外逃的意思,向南宫雄打了个手势,南宫雄叫道:“煽动谋反之人,哪里走!”腾的一声如大鹏展翅一般落到人群中,周围的人纷纷跌向两边,如同一块石头落如水中,浪花飞溅。

    其余锦衣卫护卫已经得到杨秋池事先的安排,早已认清楚方才叫嚣抢粮地那些人,此刻跟着南宫雄跳下高台,抓人去了。只有宋芸儿站在杨秋池身边,杏眼圆瞪,手持弓箭,警惕的小心戒备着。

    饥民们看见衙门搬出粮食准备放粮,都心下大定,对这种煽动抢粮的人也是纷纷避让,甚至扭着送到冲来地锦衣卫手中,所以,片刻之间,南宫雄等锦衣卫已经将刚才煽动抢粮的那些人缉捕归案,押进了衙门里。

    与此同时,一袋袋大米搬上了高台,人群更是沸腾了,但秩序却没有乱。

    此时,左布政使钱大人已经安排好了赈灾事宜,听到衙役报告说外面局势已经稳定,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心想指挥使特使大人还在外面指挥,自己如果龟缩不出,怎么都说不过去的,这才在众捕快民壮的簇拥下出了衙门口。

    杨秋池向钱政使权招了招手。钱大热门在众护卫簇拥下急步上了高台。

    众饥民一看左布政使的官袍,就知道是朝廷的大官,说话那绝对权威地,顿时都安静了下来。

    前面有杨秋池稳定了局势,钱布政使心中有了底,上前一步高声喊道:“开仓放粮,到成九行,人人都有,决不落空,骚乱者斩!”

    簇拥着的衙役学着杨秋池护卫的样子,也跟着高声重复了数遍,饥民们又都欢呼起来,纷纷开始列队。

    不过数万人众一时半会哪里列得好队伍。好在知道放粮有望,而且承诺人人有份,都是穷苦人家,也都能相互理解,顿时人心稳定,又听说骚乱者斩,心里害怕。

    众饥民眼见高台上那百步穿杨一连射死两人眼都不眨一下的俊俏锦衣卫小伙子,手持弓箭虎视眈眈,如果乱来,她手中的弓箭那可真不是吃素的,再说还有那么多官兵衙役严阵以待,别赈灾粮还没领到,这脑袋先搬家了,所以宁可晚一点领粮,也不敢乱挤,广场上秩序井然,再没有骚乱。

    高台上堆了几十袋大米,仍然有大米不断从衙门里运了出来。数名衙门佐官手拿米斗,上了高台,开始放粮。

    第一波九个领粮的被放进了栅栏,上到高台,九个放粮官员给每人的口袋里盛米,没有口袋的旁边也预备了空的米袋。饿的实在抬不动的还有官兵一旁帮助。

    那九个饥民扛着米袋,激动不已,有的跪在地上一个劲磕头,有的三呼万岁,有的嚎啕大哭。这下字饥民们更是欢喜,掌声雷动,响彻云霄!

    此刻,局势已经稳定,知府衙门的六扇大门全部打开,里面热气腾腾摆满了几十口铁锅在熬粥,左布政使多年赈灾很清楚,饥民在饿极了的时候,连生米都会吃掉,因此被撑死的大有人在,所以,已经在衙门里布置了十多口锅,熬好了粥给饥民们添肚子,每人两大碗,足够将肚子撑的鼓鼓的却不伤人。

    根据杨秋池的知识,放米速度非常快,领了粮进到衙门里领粥,然后从后门离开,都指挥使武大人派兵在后门已经建立了管制通道,专门用来疏散饥民到城外临时营地。今晚武昌不设防,开城门建立专门通道放领了粮的饥民们出城。

    北城门外临时营地已经堆起了数十堆篝火,供饥民们冬夜取暖,同时,这里也设有粥厂放粥赈灾,保证灾民吃饱肚子。另外有官兵担任警戒,维持秩序。天亮之后,灾民就可以各自回乡了。

    杨秋池见到放粮赈灾秩序井然,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左布政使钱大人也是心中大定,连连称赞杨秋池指挥有度,避免了一场即将爆发的重大危难。

    放粮赈灾交由左布政使指挥之后,杨秋池带护卫回到衙门里,要继续审讯这起内外勾结私吞赈灾粮食,煽动抢粮谋反案。

    这时提刑按察使施大人已经带人将米员外押解回来了,其他佳人全部集中扣留在米家里。所有财产也都封存了。

    杨秋池很高兴,不过他还不准备马上提审米员外,吩咐将他先押下去。

    正说话间,锦衣卫罗千户也回到了衙门里,一见杨秋池,便兴奋地说道:“杨大人,我们在权布政使这狗官衙门内宅里,果然发现了大量白银,粗略数了数,共有白银八万多两。我已经根据你的指令,派锦衣卫将内宅整个封锁,所有人员看押起来了,所有财产全部封存。”

    杨秋池大喜:“太好了,这下子这家伙还怎么抵赖。”心中惊叹,明朝受贿铜钱八十贯就要被绞死,这可是八万两白银,那可相当于人民币八千万元哦。贪污受贿八千万元人民币,就算搁在现在也够枪毙好几次的了。

    杨秋池决定先审讯刚才煽动抢粮的。由于大堂用于布政使放粮办公用了,所以,就使用后面的二堂作为公堂。杨秋池让罗千户陪同审讯。由罗千户的锦衣卫充任执堂衙役,金师爷是杨秋池的刑名师爷,搬了张桌子在一旁负责录口供。

    宋芸儿也要跟着凑热闹听审,杨秋池说这不是广德,公堂审案可开不得玩笑,她一个女孩子听审,别人轻的会说闲话,重的恐怕要参自己一本,那就不妙了,宋芸儿也知道这道理,软语恳求让自己躲在屏风后面听,杨秋池拿她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审讯的第一个煽动抢粮的是个大个子,身材魁梧,满脸横肉,两个锦衣卫都有些架不住他,进到公堂里,锦衣卫让他跪下说话,他竟然傲立不跪。杨秋池大怒,先不审讯,吼道:“大胆刁民,煽动抢粮,见到本官居然不跪,给我拖下去先打八十杀威棍!”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围审讯

    杀威棍或者类似的手段是刑事侦查审讯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被审讯者牛皮哄哄的,甚至很傲慢的时候,首先要打掉他的这种神气,后面的审讯才有效果。尤其对于黑社会和流氓犯罪,更是如此。否则,后面的审讯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当然,现代社会里刑侦审讯不能使用这种杀威棍,一般采用精神强制法,比如让对方半蹲着回答问题,对穿奇装异服的小流氓,将对方牛仔裤腿剪烂,剪掉对方爆炸头,扯烂花衬衣等等,必要的时候还打刑讯逼供擦边球,比如铐飞机铐,强灯光照射,单腿站立,罚冻等等。

    当然,这些方法主要是对付那些小流氓或者涉黑犯罪分子,对其他人一般不适合,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对方不堪受辱而自杀的严重后果。

    两个押解的锦衣卫答应了一声,拖着这大汉就往外走,那人使劲挣扎,嘴里还骂骂咧咧的。杨秋池见那两个锦衣卫拖他颇为吃力,向南宫雄使了个眼色。南宫雄点点头,这汉子是他刚才亲手从人群中抓获的,有点功夫,而且身强力壮,一般锦衣卫还不好对付他。

    南宫雄两步上前,叫那两个锦衣卫让开后,棒槌般的铁拳抡起来狠狠一拳打在这人软肋之上。这汉子惨叫一声,跪在了地上。南宫雄又一脚踢在他胃部,那汉子又是一声惨叫,蜷缩在地,哇哇地呕吐了一地,直吐的两眼翻白,差点背过气去。

    南宫雄单手揪住他提起来往腋下一夹。走到公堂外月台上往青石板上一扔,叫道:“行刑!”

    四个锦衣卫上前将他提到长条板凳上按住,另外两个锦衣卫上前,抡起水火棍一顿暴打,直打得这汉子杀猪般不停地长声惨叫。

    八十杀威棍打完,这汉子昏死过去好几次,嘴唇都咬烂了。锦衣卫用冷水将他浇醒,架着拖上大堂,扔在冰冷的青石板地上。

    杨秋池冷冷问道:“你愿意给本官下跪了吗?”

    这八十杀威棍的确打掉了这汉子的威风。低垂着脑袋痛得直哼哼,努力挣扎着翻身跪在了地上:“大人,小地错了,小的愿意下跪。”

    杨秋池问:“好,你是干什么的?为何煽动抢粮?”

    那汉子回答:“小的是武昌城外的灾民,逃荒到了城里,实在饿得不行了,官府又一直不肯放粮,才说抢粮的。”

    “是吗?”杨秋池走下案台。来到那汉子刚才呕吐的地方,蹲下身看了看地上的呕吐物,冷冷一笑:“你今晚碗饭吃的是鱼和猪肉,你逃荒地生活还很不错嘛!”

    那汉子一听,自己的呕吐物揭露了自己的谎言,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杨秋池走回案台,喝道:“大胆刁民。看你油光光的脸就知道你根本不是逃荒饥民,还不从实招来,否则大刑伺候!”

    那汉子连忙道:“我说,我说,我是武昌城里街上游荡的,今晚上听说放粮,挤到饥民堆里想冒充饥民领粮食。好拿去卖的。小的知罪了。”连连磕头。

    “那你为何要鼓噪抢粮?”

    “小的知罪,小的纯粹是想看热闹,听别人喊,也跟着喊,瞎起哄。”

    这倒也符合情理,杨秋池心想,还要再问。就听到屏风后面有嘘嘘地口哨声,扭头一看,看见宋芸儿从屏风后露出半个脸。向他眨眼睛,示意让他过去。

    宋芸儿一直在屏风后面听自己审案子。这时候让自己过去一定有急事。

    杨秋池咳嗽了一声,向罗千户歉意地笑了笑,转身走到屏风后面,问道:“干甚么?”

    “哥,这人可能是大户人家的看家护院。”宋芸儿道。

    杨秋池咦了一声:“你怎么知道的?”

    “刚才他蜷缩在地上的时候,裤腿里露出了一截绑腿,看他样子不像村民,城里人打绑腿的,不是镖师就是护院。”宋芸儿肯定地说道。

    这小丫头从小习武,又是官宦出生,对什么镖师、护院之类的武人很熟悉,一眼就看出来了,才打口哨招呼杨秋池过来。

    杨秋池赞道:“芸儿好聪明,谢谢啦!”转身回到堂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还在狡辩,你里面穿的分明是护院教头地服装,还打着绑腿,哪里是什么小混混,还不老实。来人,给我上夹棍!”

    “是!”两边锦衣卫上来抓住这汉子就要动刑。

    前面那八十杀威棍已经将汉子打得性命丢了大半条,还要动刑的话,可再也受不了了,这汉子惨叫着连连喊道:“别动刑,我招!我招了!”

    “快说!”杨秋池喝道:“告诉你,我只要再发现你在说谎,先用刑再说,听清楚了吗?”

    “听清了,小人招了!”汉子连声道,“小人是米员外家的看家护院教头。”

    杨秋池心中一喜,果然,这米员外有问题,这下好了,不仅内外勾结侵吞赈灾粮,而且还派出看家护院煽动抢粮,企图引发暴乱,自己先前凭谭知府尚未核实的口供,就叫人开米员外家粮仓放粮赈灾,虽说事情紧急,心中不免揣揣,这下子有依据,心中一块石头顿时落了地。

    杨秋池问道:“是谁叫你煽动抢粮的?从实招来!”

    “说!”两边锦衣卫手中水火棍在地上一顿,齐声恐吓。

    那汉子急忙说道:“是,是我们老爷,不,是米员外叫我们来的,他叫我们假装饥民,混进人群中,鼓动抢粮。”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人不知道。”

    “你们一共有多少人参加煽动抢粮?”

    “大部分的护院家丁仆人都参加了,大概有几十个。”

    “刚才被我们放箭射死地那两个煽动抢粮的,是不是你们的人?”

    “是,是米员外家的男仆。”

    杨秋池想了想,又问道:“散布今晚知府衙门要放粮的消息的人,是不是你们?”

    “是,是米员外让我们到处说的。去年发生蝗灾之后,年前饥民一开始逃荒,他就让我们到处散布说只有武昌放粮,其他府县都不会放粮。”

    这下明白了,米员外搞得鬼,故意散布消息才将方圆几百里地数万饥民都招了来。

    按照正常赈灾,朝廷拨发赈灾粮要转发到灾区各府县,当地饥民就近领粮,这样一来方便赈灾,免了百姓奔波之苦,二来避免大量灾民集中一地,出现意外。

    这米员外故意散布消息让饥民汇集武昌城,结合今天的举动,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杨秋池继续提审了其余煽动抢粮的人,除了个别地确是饿极了的饥民之外,其余地都是米员外家的家丁或者仆人。有的一上来就老实交代了,有的还想硬气一点,结果被暴打一顿杀威棍之后,便也老老实实交代了。

    这些人的交代与前面那大汉的能够相互吻合印证。金师爷给他们一一录了口供,有了这些证据,杨秋池心中踏实多了,但这些都还只是外围人物,这件事情的真相远没有被揭开。

    接下来,杨秋池要提审南宫雄等锦衣卫抓回来的那几个在粮仓企图放火的黑衣人。

    根据南宫雄介绍,这些人都身有武功。杨秋池先让刚才提审的那个大汉等米员外家的家丁护院对这几个放火的进行了辨认,结果都不认识,说明不是米员外家的。

    杨秋池首先提审其中最小的一个。这种人一般反侦查、反审讯的经验相对要少一些。

    这少年还不到二十岁,脸色煞白,进来之后哆哆嗦嗦跪下磕头。果然,杨秋池一哄二骗三恐吓,还没用刑,这少年就交代了,他们原来是长沙府一家惨淡经营的镖局的镖师,这少年就是少镖主。

    镖局子经营不下去差不多要解散的时候,来了一个中年人,给了他们五百两银子,让他们来武昌城蒙面放火烧粮仓,许诺事成之后再付五百两。

    一千两银子那可相当于现代的人民币一百万元,对一个小小镖局而言,算是一笔巨款了。少年的爹也就是镖头一时贪财就接下了这一笔生意,带了几个心腹镖师来到武昌,蒙面潜入布政司衙门,烧了衙门的粮仓。

    那中年人果然守信,支付了五百两剩余款,并让他们在武昌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