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儿,他笑呵呵地冲对方拱手,“哎呀!恕老朽眼拙,先前居然没把常掌柜给认出来!要早知道是常掌柜您,老朽肯定让伙计把您带进西厢奉茶了,哪敢让您在这里排队啊!失敬,失敬,小老儿这厢先赔礼了!”

    既不说买,也不立刻拒绝。先拿话将对方圈住,提醒他不要跟普通老百姓一起排队抢购。然后再想办法到厢房私下沟通,看看对方来意到底是什么,再决定如何应付。

    他是头成了精的老狐狸,瀚源分号的常富贵,显然也不是个生瓜。将身体轻轻侧开半尺,就让孙掌柜的长揖行在了空处。然后又以同样的长揖及地而还,同时高声说道:“折杀了,折杀了,您老这么大的岁数,这么大的威望。晚辈怎么敢受您的礼?!刚才实在是看着您老太忙,不想给您老添麻烦,所以就跟着大伙一起排了队。反正贵号生意做得这么大,即便晚辈排在最后,贵号也不至于坐地起价。您老说是不是?”

    这话,可是绵里藏着针。令孙掌柜刚刚放松一点儿的心神,立刻就又如弓弦半绷得紧紧。就在两分钟之前,他的确打的是等这波人流一断,就立刻涂改水牌,坐地起价的主意。而两万斤的订单摆在了柜台上,他即便现在就改,又能挽回多少损失?!零散客人再来上几波,难道还能买走比两万更多了去?

    “各位乡亲,刚才常某着急了些,没考虑到各位还在等米下锅,常某这厢赔礼了!”一针戳破了孙掌柜的歪心思,常富贵继续冲着周围的客人拱手,“这样,常某排在大伙最后,等大伙都买完了,常某再买。反正孙掌柜这里囤货充足,不至于因为卖给了诸位,就短了常某的!”

    话音落下,先前还怒气冲冲的街坊邻居们,立刻都涨红了脸。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人家常掌柜有钱,孙掌柜手里有货,本来就不关大伙的事情。大伙先前是担心铺子里的米粮被买空了,短缺了自家那份,所以才口不择言。而常掌柜非但不跟大伙争竞,还主动把前排位置让出来,大伙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纠缠不清?

    当即,便有人带头说道:“没事,没事儿。我们也是见识短,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手笔,所以才被吓了一跳。您先,还是您先,我们几个等等就是!”

    “是啊,常掌柜,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您买吧,我们继续等等。真的让您把这里包了圆,我们就去下一家。反正也就是两条街的路程!!”

    “不客气,不客气。常掌柜,您先请!”

    “。。。。。”

    众人在这里你谦我让,可把孙掌柜心里给急开了锅。立刻关门停业,肯定就砸了自家招牌。而按照现在水牌上的价格出货两万余斤,则跟自己头上的东家没法交代。翻来覆去琢磨了好半晌,咬了咬牙,笑着说道:“有货,有货,开粮店的不怕大肚子汉,各位乡邻只要不是买了去转手,我今天就敞开了卖!但是。。。”

    猛地把笑容一收,他迅速把目光转向常富贵,盯着对方的眼睛问道:“小老儿就是有点儿不明白?常掌柜你不是从南边来的么?怎么还会担心没粮食吃。按理儿,打起仗来,您带着伙计拔腿就走便是,何必非要蹲在这里跟大伙一道等死呢?”

    “唉,您老有所不知!”明明听出对方话里藏着一把刀,常富贵却非常坦诚地叹气,“我和伙计们是奉东家之命前来开分号的,个个身不由己啊!甭说打仗,即便天上下了刀子,我们也必须钉在这里。。否则,白拿了东家的工钱跑路,即便过后东家不让我们退赔,至少常某这辈子,也没人敢再用了!”

    “唉!”有人低低的以叹息声回应。

    这年头,生意场上,特别讲究一个“信”字。掌柜跟了一个东家,往往就是一辈子。哪怕中途分道扬镳,通常也是好聚好散,彼此不能毁了对方的声誉。而一旦掌柜的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则损失的不止是金钱。传扬出去,任何行业都轻易不敢再雇佣此人,下半辈子彻底与生意场无缘!

    “而还有一点,我们这些外乡人还不如大伙!”先用三言两语让孙掌柜的挑拨离间落了空,常富贵拱了拱手,继续补充,“真的到了打起来的那一天,大伙还能带着老婆孩子到乡下投奔亲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地里头能挖到野菜,山上能打到兔子,就不至于把人活活饿死。我我们这些外乡人呢,能往哪里躲。到乡下?乡下的父老们自己还吃不饱饭呢,凭啥收留我们外来户?所以啊,听到要打仗,我比你们都着急。十几个从南边带来的伙计,还有二十好几个刚刚招来的当地人,哪个不是正能吃的时候。我这个当掌柜的,能自己吃干饭,给他们喝稀粥么?”

    “这倒也是!”众人闻听,继续频频点头。心中却暗中决定,一旦到了城里米价无法忍受的那一天,就赶紧带着老婆孩子去乡下投靠亲友。虽然亲友的脸色肯定不会好看,但念在血浓于水的份上,一起吃野草,抓田鸡,也不至于让全家老少活活饿死。

    “还有!”常富贵迅速向四下看了看,满脸神秘的补充,“我们不能跑,是因为不能辜负东家。可你们大伙却没这问题。我们东家远在扬州,我这边挨不挨饿,他根本感觉不到。而你们大伙的东家,可都在城里。真的到了缺粮那一天,他肯定也早就把铺子关了跑反去了。而你们大伙,届时只要带上十来天的干粮,一直往南。。。。。”

    又朝外边看了看,他将声音压得更低:“朱屠户就这点儿好,自己有口饭吃,就不会看着百姓挨饿。张明鉴火烧扬州时,他把军粮拿出来接济百姓。脱脱水淹睢徐时,他又一次拿出了军粮。所以,大伙只要跑到淮安军的地盘上,无论是哪,我保证,淮安军上下,没人敢眼睁睁地看着大伙饿死!”

第五十二章 春归

    第五十二章 春归 (上)

    “粮价高起来不用慌,先把老婆孩子送乡下去。一则能躲躲兵灾,二来乡下吃食多,随便捋把榆树钱也能对付饱肚子!”

    “实在没办法了,就赶紧往南跑。朱佛子是菩萨心肠,当年救过扬州百姓,后来又救了睢阳和徐州的灾民,只要大伙到了淮安军的地头上,他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伙饿死!”

    立春后,有两条流言在运河两岸不胫而走。

    第一条,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常识。只要不是天灾,开春后乡野间找一口吃食肯定比城里头容易。篓蒿,芦芽,荠菜,竹笋都是不错的时鲜,能顶一半儿饭吃。而着急的时候,榆钱、树皮、松针、柳叶,都可以用来果腹。反正只要熬到地里的夏粮成熟就能有喘息之机,不至于活活饿死!

    第二条,则有以往的事实为证。朱屠户的口碑虽然在读书人和士大夫嘴里不怎么样,可他当年义救扬州百万黎庶,又收留了睢徐近两百万灾民的壮举,天底下却有目共睹。蒙元官府和忠于大元的读书人们即便换着法子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于是乎,黄河以北,临近运河的一些城市,开春后就出现了一股极其怪异的景象。大批大批的市井小民,带着老婆孩子,偷偷地沿着尚未解冻的河道向南移动。开始还是零星几波,手里好歹还拿着官方开具,或者自己伪造的路引,以应付沿途哨卡的检查。转眼间就彻底失了控,很多胆大包天的家伙,非但不肯拿出路引或者铜钱打点官差,稍有不如意,就暴起冲关,将试图在鹭鸶腿上劈精肉的差役和帮闲们打得头破血流。

    “这,这粮价不才涨了,涨了两倍多一点儿么?”本以为可以休完整个正月的地方官员们气急败坏,大骂治下的刁民无赖。除了去年之外,平素哪年春天粮价不翻倍?如果春天时粮价总是跟秋收时一样,那些粮铺东家赚谁的钱去?

    然而常识是这个常识,当官的却没法解释给治下百姓听。在那些“刁顽之徒”眼睛里头,大元朝的官府信誉是反的。官府不解释,他们乱上一阵子也许还会自己恢复安定。官府一出面解释,往往就是越描越黑,原本没有打算逃难的百姓,都会立刻卷铺盖走人了!

    可听之任之,继续任由治下百姓南逃,也肯定不是办法。那些靠近黄河的城市还好办,反正淮安军马上就要打过来的,地方官员们到时候将府库一封,捧着金印和户口册子投降便是。大都城的那个皇上,肯定也没精力追究他们最后一刻是否怠工。而陵州、南皮、沧州、清州这些地方就不成了。这些地方距离大都城比距离黄河还近,朝廷的兵马到时候肯定要沿着运河往前顶。万一到了地头上,需要就地征集百姓服役,结果领兵的主帅一看城里的百姓已经逃散殆尽。挥出的第一刀,恐怕就砍在地方官员的脑袋上了。

    “来人,给我下发告示。从即日起,各家粮铺的米面价格不准再往上涨。有顶风涨价,或者囤积居奇者,皆以通淮罪论处!”官老爷们儿发现自己的脑袋收到威胁的时候,做事的顾忌就立刻少了许多。第一记狠招,就用在了平素来往颇为频繁的豪商身上。

    能开得起粮铺的,肯定不是普通人。平素他们怎么大斗入,小斗出,怎么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只要没祸害到官老爷头上,地方官员们念着他们四季孝敬不断的情分,就会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要紧时刻,你还光顾着自己发财,却不管官老爷的死活,那就别怪官老爷们手段狠了。大不了,大伙互相拉着一起去死。谁也别指望自己站在别人尸体旁数金子!

    “来人,明日起,各班衙役、差员带着门下弟子巡视地方,凡家里没人,而坊长里正不能替其担保者,宅院与家产一律查封。除非户主在十日内,自己主动上衙门来解释清楚。否则,最多半个月后,就抄没充公!”

    第二记狠招,则砍向了当地那些正在摇摆不定的普通人。你不是想跑路吗,没关系,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官府正愁没钱应付朝廷的大军呢,刚好卖了你的家产去顶账。你要是没穷到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就冷静下来自己思量思量,自己听了几句流言就把家产尽数丢光,到底值不值得!

    “来人,给张老爷,王老爷,李老爷、孙老爷,还有包老爷、色目马老爷发请帖。就说本官最近见园子里的梅花欲开,想请他们到衙门来一道喝酒赏梅!”第三记狠招,看起来就文雅了许多,针对性也更为清楚。

    能跟地方大员平辈论交的,不是一等一的大户,就是家里有人正在,或者曾经为官。这些人不好得罪得太狠了,所以,将他们请到衙门里头仔细沟通一下,是必须的过程。无论平抑粮价,还是将那些躲到乡下的胆小鬼逼回城,也都离不开他们的点头与支持。而淮安军万一兵临城下,地方上是守还是降,更需要跟他们提前打个商量。

    。。。。。。

    一番鸡飞狗跳的折腾,到了正月底,这股突如其来的“逃荒”潮,总算得到了遏制。但是粮价,却没如地方官员所愿,被牢牢地冻结在一个不至于饿死人的平衡点上。在开集后短短二十余日内,竟然每天都在冲击新的高度。转眼就从平素的两到三倍,跳到了十倍以上。并且还翻着筋斗,继续朝更高的云端攀升。

    那些地方上的豪商和士绅们当面答应的都不错,过后,却非但没有拿出和官府一道对付老百姓的力气来对付粮价,反而想尽一切办法抢购或者惜售,人为地制造恐慌。哪怕有官员狠下心来,在自己治下抓了几个不开眼且根子不够硬的家伙砍脑袋。过后,粮价依旧是涨起来没商量。

    根子硬到连官府也轻易不敢下手的人家,在每路每州都不算多,两、三户而已。可这两三户人家所制造的口子,却足以令地方官员最后的努力,付之东流。在他们疯狂的逐利行为下,非但粮价在飙升,布匹、绸缎、瓷器、牲口、木器,也都开始跟风而起。甚至连乡下随便就可以挖到的荠菜,只要进了城,身价也扶摇直上。对此,卖菜的商贩也自有一番说辞。忙碌上一整天,好歹也得自己换回两个干馒头来果腹。否则,明天早晨饿得头晕眼花,哪还有力气再挑着担子出城?

    “淮安军早点儿打过来就好了。只要淮安军一到,那些囤积粮食不让大伙吃饱饭的狗大户,谁都跑不了!”因为舍不得家产,被官府硬生生绑在了城里的百姓,很快就找到了罪魁祸首。私底下,悄悄地抱怨。

    “官老爷是存心想把大伙给饿死在城里。大伙偏不如他的愿。先挖野菜吃糠对付今天,等淮安军一到,大伙立刻想办法献城!”有一些胆子大的,则想出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打仗时没饭吃,让仗早点儿结束便是。只要有一方能赢,不管是哪一方,大伙自然就得到了解脱。

    。。。。。。

    当一座城市里大部分人都吃不饱饭时,整座城市就变成了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无论当地驻扎着多少官兵,无论城墙上挂着多少颗血淋淋的脑袋。

    “打开大门迎吴王,吴王来了就放粮!”

    “北风尽,南风归。看朱成碧非心乱,五德相生复相克!”

    “火生土,土生金,金光散尽火重来,寒意退去春始归!”

    。。。。。。

    如果说老百姓的抱怨,只是停留于发泄层面,对大元朝的地方官府构不成实际威胁。暗中传播的民谣,则径直开始对士大夫们诛心了。

    尽管朱重九自己,对鬼神命理嗤之以鼻。尽管从刚刚建立那一刻开始,淮扬大总管府就公然否定了五德轮回之说。但黄河以北,却不归他的管辖。黄河以北的绝大多数读书人,却依旧对五德之说深信不疑。

    按照王莽篡汉后的官方修订的说法,五德相生。是以虞为土德,生金德夏。金德夏,又生水德商。以此类推,火德宋之后,自然该是土德金,然后便轮到了金德的大元。

    但官方归官方,民间却一直流传有,五德不但会相生,而且会相克的公论。朱屠户以杀戮为修行,杀了一万口猪,才重开了灵智。随后又更改火药配方,制造火炮火铳,因此,他江山必然为火德。按照五行相克的论断,金德的大元,注定要被火德的大吴所融炼。携北方寒气而来的蒙古骑兵,也注定要败在戴着南方春暖而归的淮安军之手。

    与对待老百姓的抱怨不同,无论官员还是地方士绅,听了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民谣后,都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这东西太邪门儿了。从商周交替,一直到隋唐易鼎,周宋相继,华夏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有相应的民谣抢先给出暗示。昔日一句“桃李子,皇后下扬州。。。。。。”,导致隋炀帝杨广用疯狂的手段诛杀一切可疑的李姓将军。最终,却仍然免不了杨家江山被太原李氏所取代。如今,民谣里头都指明的朱屠户这个火德,要取代金德的大元了。作为凡夫俗子,还敢逆天而行么?

第五十三章 春归 (下)

    第五十三章 春归 (下)

    “还好,他们没说吴王来了不纳粮!”朱重九将军情处从北方发来的密报翻了翻,有些郁闷地丢在了桌案上。

    因为今年凌汛来得稍晚了些,以及其他一些内部原因,淮安军主力至今还没渡河。只是派出小股部队,在北岸建立了几个前哨。从敌军的抵抗激烈程度以及手头所掌握的情报来分析,妥欢帖木儿明显没准备把主战场放在黄河岸边。淮安军接下来的渡河工作,基本不会受到太多干扰。二月中旬将主力推进到济州一线的目标,也不会出现什么悬念。更让人兴奋莫名的是,原本预料中会给淮安军制造麻烦的北地士绅豪强,居然纷纷开始转变态度。很多人家冒着被蒙元官府抄家灭族的风险,不断派遣嫡系子侄赶赴徐州投效。仿佛先前出钱出人支持察罕贴木儿与李思齐的家伙,跟他们半点儿瓜葛也没有一般。

    套用朱大鹏那个时空一句流行的话说,眼前形势一片大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好到出乎意料。但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却有些细枝末节方面的东西,让朱重九感到很是无语。仿佛吃一道国宴级大餐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了里边藏着一碟子油炸臭豆腐般。

    “其实加上一条吴王来了不纳粮也没错!”对于军情处在北方隐蔽战线的动作,刘伯温的评价与朱重九大相径庭。“反正新光复之地,今明两年的粮赋肯定征收不上来。而主公今后的国库所需,亦不会仰仗于地方上那些粮赋!所以,不如主公干脆主动做过顺水人情!”

    “可毕竟早晚还是要收!并且,你知道我担忧的不止是这个!”朱重九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

    很显然,刘伯温在故意打岔。不想让自己在这些小事上面分心。毕竟,到现在为止,有关北伐的一切事项,都在按照总参谋部的预定计划在进行,不疾不徐,有条不紊。完美得几乎像一座刚刚出场的座钟,每一声嘀嗒都毫厘不差。只是,里边钢铁的冰冷气息多了些,缺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