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打算先下手为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921章 家徽 感谢墨翠党盟主万赏

    “朕御驾亲征,你做行军元帅,朕再调叔宝和敬德为左右先锋。”

    李世民站在殿中,手里端着茶杯,很是兴奋。一想到这次趁着统叶护的病,直接要他命,灭了统叶护,拿下西域,恢复汉时之西域都护府,李世民就不由的激动万分。

    “陛下,臣不反对西征,但不应当是此时西征,陛下更不应当亲征。”

    李超在旁边很不合时宜的出声反对。

    “什么?”李世民以为自己听错了,转过身来,盯着李超。

    “陛下,臣反对陛下此时亲征西域。”

    “突厥一直为中原心腹大患,眼下大唐有机会扫平突厥,为何不打?”

    “臣说了,不反对西征,但眼下并不用亲征,甚至都不用大唐此时西征。统叶护虽然击败了莫贺咄,但他自己也元气大损,尤其是漠南已经为大唐所有,漠北又为夷男扫荡,统叶护连个漠西都还没能彻底扫平,他拿什么跟大唐斗?”

    李超明白李世民迫切想灭掉突厥的想法,毕竟突厥压在大唐头上这么久了。可是并不是这么个打法,上兵代谋,整体战略上来说,唐军大举西征,其实并没有准备好。

    打一场仗,尤其是那种大战役,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动员的兵少了,那么远征可能失败,动员的兵多了,各项准备需求太多,而且兵越多,行军越难,补给更难。

    杨广三征辽东前车之鉴不远呢。

    再说了,其实大唐这几年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大唐的实力并没有强到已经无敌的份上。更多的还是巧妙的借势利势。

    去年河东拒突厥,然后今年打高句丽,再破突厥,都打的很艰难。

    若不是薛延陀漠北叛乱,加上漠西的莫贺咄被策反,以及突利和郁射设的先后轻敌大败,唐的实力其实还在突厥之后的。

    现在要跑到西域去,跑统叶护老家去打,李超认为时机不对。

    “陛下,其实征讨统叶护,不需要大唐亲自出兵,檄调吐谷浑、薛延陀以及契丹、奚、室韦诸部一起去打统叶护就好,甚至我们还可以调吐蕃去打。”

    在李超看来,这些藩国,虽然表面臣服了大唐,但他们的实力都很强,大唐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老实,万一大唐遇到大败,实力大损的时候,难保他们不会再反噬。

    大唐择一上将军去做主帅,顺便出个万八千的兵就够了,组建一支联军,然后西征。甚至还可以联络一下波斯萨珊王朝,甚至是联络下拜占庭帝国,让他们也一起干统叶护。

    嗯,西域的诸国,如高昌等,这些臣服于西突厥的小国,也可以策反他们。

    总之,先多拉点人,把统叶护灭了再说,哪怕暂时扶持莫贺咄等起来,先保留下西突厥都不怕。总之,一步步来。

    先把统叶护这个当过突厥大汗的家伙干死,接下来就好操作了。

    上次打吐蕃,李超也是这样的建议。

    当时李世民没有听,但后来也还是弄了个联军,结果并没有太好结果。现在李超又说搞联军,李世民不满的皱眉。

    “灭突厥,还得大唐,指望外人是靠不住的。”

    “陛下,就算要打,也不急啊。先让联军上,既消耗诸藩实力,也打击统叶护,若是能打下最好。若打不下,到时朝廷再出军,也有足够的准备,并且正好摘桃子。”

    “你说的有些道理。”李世民冷静下来,也觉得这样做确实更稳妥,“那就让你来挂帅统领西征。”

    李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陛下,臣刚从河北回来。”

    东征西讨的李超也烦了,况且,他也不认为大唐就他一个人能打。

    “你再劳累一趟。”

    “陛下,臣拒绝。”李超很不客气了,既然李世民不体恤,他也不用客气。

    李世民被噎住了,李超如此拒绝,让他很意外。

    “陛下,臣身体有些不适,需要调养。”

    抛下有些上脾气的李世民,拒绝了留在宫中用膳的挽留,李超直接出宫回家。

    一离家又是大半年,家里都添了五个孩子。

    他只在信中知道这些儿女们的消息,连面都没见过一个呢。

    鱼梁洲对面的码头,家里的马车已经过来等候了。

    “相爷。”老李管家笑着上前行礼。

    “李伯不用客气,走吧,回家。”

    镶着灞上李家徽的四轮马车启动,缓缓前行,李超拉着管家一起坐在车厢,询问家里的近况。

    马车驰过,四周是李家的的家丁护卫,全都骑着高头大马,为首的就是李超的那些学生们。

    五位开国侯四位开国伯再加一位开国子,除了苏烈,李超的十位武官弟子策马开路,这份气势也是没有别人了。

    王玄策四个,几年来立功不少,这次凯旋入京之前,就已经得到朝廷的授勋封爵,俱封开国县伯,虽然还不是实封,没有领地,可这毕竟是伯爵。连最晚入门的祝屠,都因彪悍战绩,得封了一个开国子。

    队伍驶入襄阳城,路边行人纷纷侧目。

    “李令公的马车。”

    “李令公武威,连门下弟子也都威武不凡啊。”

    “可不,令公门下十一位兵法传人,一个县公五个县侯还有四位县伯再加一个县子,一门忠武啊!”

    有人对李家马车上的家徽很感兴趣。

    “这上面画的是啥啊?”

    中国古代,并没有家徽的传统。往早了说,那时的古代华夏部族时代,各部落崇尚图腾。原始氏族部落,选用一种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特殊标记,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

    人们将图腾刻在洞穴和工具上,并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

    由族旗、族徽演变成国旗、国徽,成为区分等级、自我存在的标志。

    《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龙图腾氏族基本在南方;鸟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蛇图腾氏族在山西的北部和中部;马、牛、羊图腾氏族在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豕类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南部、北部和河北省的南部。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家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就停止了。

    帝王有十二纹章,但每个朝代的帝王都是这套,因此也算不得单独的家徽。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主要还是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时代,秦废封建分郡县,朝廷任命官员。

    其实不管是欧洲的家族纹章,还是日本的武士家徽,其实都是分封制下的产物,而中国古代从秦开始,已经不算是真正的分封制了。

    不过现在,大唐又开始有了家徽。

    这也是灞上李开始引领的一种新时尚,当然,也不是每个家族都有资格弄家徽的。必须得是分封的领地诸侯,才有这个资格。

    需要在朝廷的礼部注册登记的,每个实封诸侯的家徽都不一样,以示区别。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家徽,其实跟诸侯们的爵位前的开国两字意思差不多,也是一种荣耀。

    封爵前加开国,并不是真正的让你开一个国家,而仅是个荣耀,和官员前的开府一样。现在朝廷让封侯们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家徽,其实也是一种荣耀。

    李氏姓,是九黎之一的氏族族氏。

    按古书记载,皋陶是李姓的始祖,黎就是虎,又可写作狸、理,通假谐音皆作李。

    因此在上古时期,李姓图腾是由虎、木、子三部份组成。虎代表的是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

    史载皋陶为大理;又传皋陶裔理征因谏商纣王被追杀、食李果充饥得救,因得“李”姓。一獬豸作吞势,倾向为伏獬豸之士,为公断之族。

    朝廷设立家徽之后,皇族的李家,选的是龙和虎。

    龙自然代表的皇家,虎则是李氏图腾,龙虎之间是一颗李树。这是皇家家徽,李超是赐姓,并列入族谱的,也算是皇家人。

    但李超毕竟也是灞上李家,算是皇家分支。

    因此灞上李家的家徽,也一只勐虎,还有两条李树枝叶交叉。

    在这两条李树枝叶的中间,是一只白虎和一只玄鸟。

    玄鸟,形似燕子,是一种上古传说中的神鸟,也是李氏图腾中的竞价之一。

    灞上李和皇族李的家徽区别不算大,皇族是金龙和白虎加李树,而灞上李是白虎、玄鸟加李树枝。

    李家家大业大,各种产业遍天下,自打李超选中了这个家徽之后,李记的所有产业,都开始加上了这白虎玄鸟李树枝的家徽。

    李超现在回家,坐的马车上,旁边家将们打的旗帜,甚至他们穿的衣服上,都绣着白虎玄鸟李树枝的家徽。

    这就是封建诸侯们的耀眼标识,能得到一个家徽,必然是大唐的分封诸侯。

    如今有资格拥有家徽的家族,不过百。

    没有实封领地,哪怕你是宰相,都没资格得到一个家徽,私设家徽,却是犯罪的。

    “这白虎玄鸟李树枝徽真好看。”不少人感叹。

    “当然好看了,你以为一般人能用白虎和李树枝?能用白虎的,必须得是皇族宗室分枝,能用李树枝的,也必须是李氏家族的。至于龙,那只能是皇族才能用。”

    长孙家族和独孤家族以及窦氏家族,这三大家族,则分别有凤凰、青鸾、朱雀三种神鸟在内。用这三种神鸟,也是有讲究的,说明的是他们家族出过皇后。

    大唐太上皇的母亲是独孤氏,妻子是窦氏,而当今皇后是长孙氏,太子孙则是李氏。

    因此这三大家族的凤凰、青鸾、朱雀加上李家的玄鸟,其实都是极有讲究的,表明他们是后族。

    “原来灞上李家徽中的玄鸟,还有这个意思啊。”

    “当然啊,李相的嫡长女,可是太子妃啊,将来不就是皇后娘娘了嘛。”

    “这样啊,那灞上李家这家徽也太牛了啊。又是皇家的白虎又是后族的玄鸟!”

    “可不,你也不看看灞上李的家势,贞观八贵第一啊!”

    “灞上李今日之家势,那可都是李相一刀一枪挣下来的。论功绩,李相就是封王都早够了!”

    不少人纷纷点头,还有人说,给那些异族首领封王,还真不如给李相封个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922章 求月票!

    李府。

    中门大开,府中上下都出门来迎接家主回家。

    “相爷好!”

    “夫君好!”

    “爹爹!”

    一下马车,立即各式各样的称唿袭来,大的几个孩子都已经三岁多了,一路小跑着过来,抱腿的抱腿,拉袖子的拉袖子,稚嫩的声音喊着爹。

    李超心里一下子相当的舒坦,半年多不见,几个小家伙都已经又长高一截了。

    “大郎哥儿,嗯,长高了,哟,别往你爹袍子上擦鼻涕!”

    “哎,二郎珲哥儿,扶着点你妹妹啊。”

    李李珲还有李李珠四个儿子都三岁多了,大女儿夏花也三岁多了,穿着漂亮的衣服,粉雕玉琢的,瓷娃娃似的,一看就让人喜欢的不行。

    另三个儿子李珂李琏李则要小些,站在一边似乎对李超这个老爹有些陌生,不太敢过来。

    李超走过去,一个脸上掐了一下,结果最小的老七李一下子哭了起来。

    崔莺莺过来哄了几句,老七才算安静下来。

    “一回来就把孩子弄哭。”

    李超望着老七道,“这孩子太娇气了,我们李家的孩子不能这么娇生惯养的,尤其是男孩子,一定不能这样。这小子,碰一下就哭,跟个女人一样,这怎么行呢,回头就让他开始学武。”

    老七李是崔莺莺的第四个儿子,也是第二胎,虽然她如今又生了一个老十,但这老七也还宝贝着。闻言立即道,“孩子才两岁呢,学什么武?”

    “两岁怎么就不能学武了,学武就得打小开始练。先练练马步,把底子打好。其它的也都一样,两岁,就得开始蹲马步、跑步了。女孩子嘛,三岁开始,也得练,练练跑步和舞蹈,姑娘家的,也不能弱不禁风,身体得好。”

    崔莺莺也不跟李超争,知道丈夫向来主意正,有一出是一出的,也干涉不了,说两句也就算了。其实她倒也挺赞成丈夫的一些主意,儿女确实得打小严格要求。

    想她出身清河崔氏,虽说不是正支,属于是清河崔郑州房里的支房,可打小也一样是接受严格家教的,不论男女都家规极严。

    男女从小都得读书,就算长大了,可只要女未嫁男未仕,都别想夜不归宿,也不得随意外出。

    “夫君,八郎九郎十郎还没取名字呢,两姑娘也还没取名。”崔莺莺提醒着李超。

    给儿子取名这么大的事情,家里也就李超和老铁枪两人有资格,女人是没资格的。老铁枪去了燕北封地,李超又在外,便只能等他回来。

    如今家里都还只是按排行叫他们八郎九郎十郎。

    回来的路上,李超早就在琢磨着儿子的名字了。李家这一代,取名都是单字,取的是王字旁,都是取美玉之意。

    之前七个都是这样取的。

    “八郎叫李、九郎叫李、十郎叫李琅,十一郎叫李琮。”

    崔莺莺听李超把十一郎的名字都取了,只是笑笑。十一郎,自然就是丈夫跟平阳在外生的私生子了,他知道这孩子肯定是要回来的,这种事情阻止不了。她也不能阻止,不然,名声不好听。

    她早料到会有这样的一天。

    “十一郎什么时候接回来?”崔莺莺平淡的问。

    李超心虚的笑了笑。

    “他还不满月,现在还在幽州,等满了周岁之后再接回来吧。”

    崔莺莺点了点头,见李超不想多说,也就不再多提。

    两个姑娘的名字,李超也取好了,一个叫澹雅,意为淡泊高雅。“夫画者澹雅之事。”

    另一个叫瑾瑜、比喻美德贤才。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前面三个女儿的闺名则是若华、芳华、歆瑶。

    十一子五女,算是枝繁叶茂了。

    拥着一堆妻妾儿女入府,管事指挥着家丁在门口燃放烟花。

    李记的烟花如今非常有名,有钱的人家或者商家,早用烟花取代了爆竿,既好看还声响。

    一进府。

    七娘就开始迫不急待的问起老爹的情况。

    “爹在封地很好呢,现在封地的城堡也已经建好了,上次爹率领志愿兵立下大功,陛下已经下旨晋升爹的爵位为洛国公,虽然封地大小没变,但这爵位是已经到顶级了。”

    “城堡既然已经建好了,那我们娘几个也干脆过去吧,省的你爹一人在那边没人照顾。”七娘说道。

    “好,我回头就安排,等过些天派人护你们过去。”

    李超也知道七娘肯定还是跟老爹住一块舒心,另外也许还会有些私心,毕竟老爹爵位是个国公了,七娘又跟老爹生了个幼子,想早点带着儿子到领地去,这李超能理解,虽然他根本就看不上那块封地或者那点爵位。

    “不过大妹妹就留下吧,她也差不多该成亲了,就不再折腾的去燕北领地。”

    大妹妹莲儿跟魏征长子魏叔玉早订了婚,这年头唐人流行早婚,尤其是隋乱之后开国之初,朝廷更提倡早婚,男十五女十三都能结婚了。

    李超不愿意两妹妹太早结婚,但也得顾虑魏家的态度,太晚了也不好。

    二妹兰儿还小,一时倒不急的。

    七娘想了想,也答应了。

    “等大丫头成亲,我们再回来。”

    李超给两妹妹都带了些礼物,也给七娘还有妻妾们也带了礼物,儿女们自然也少不了。大家拿了礼物,都挺高兴的。

    晚饭。

    秋月和冬晴两丫头亲自掌厨子,收拾了一桌好菜。

    这两丫头如今是府里的厨娘管事了,平时管着内厨房,专门做家中主人的饭菜。上菜的时候,李超看到两丫头长丰腴了许多,一问才知道,两丫头成亲了。

    嫁的还是府里人,本来李超原来给她们安排了柱子两个,结果两丫头最后却没嫁他们,反而嫁了两个府里的下人。虽然两人也都获了自由身,但比起已经是五品武官的柱子他们差远了。

    不过人各有选择,李超并不去干涉她们。也许这两丫头觉得配不了柱子他们,或者她们不愿意离开李家的厨房,或者愿意过更普通的生活,这谁也说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