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7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我们的最终目的,那都是好的。”

    帝国对于那遥远的地中海、波斯湾,没有什么领土要求,太远了。顶多占几个港口,做成商港就好。帝国在那边最大的利益诉求,就是保证帝国的外贸。

    贸易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庞大的税收,以及巨大的贸易顺差,都为大唐在持续输血。有人说,中原什么都不缺,还跟他们贸易什么呢?

    这话当然不对,中原什么都不缺吗?

    错,中原缺金缺银缺铜,甚至缺奴隶。许许多多的原材料当然也缺,从海外进口那些原材料,然后加工成商品,提升附加值再卖出去,这不就赚了许多。从海外赚回来的金银铜,缓解中原的货币紧缺。

    从海外输入的奴隶,也能帮助帝国在周边的殖民开拓。

    从长远的战略上来说,大唐在海外搞贸易,在周边搞吞并统一。

    现在中原百姓日子过的较好,生活成本低,其实正是享受着这些红利。朝廷早年征服了吐谷浑、突厥,不但北方边疆不受袭扰,而且牛羊马匹等也是大量输入中原,价格不断下跌。

    过去一匹马得几十贯,一头牛都得十几二十贯钱。而如今呢,一头壮牛,不过四五贯钱,一匹马不过十贯左右。

    过去大量的百姓都买不起牛,靠人手挖脚铲,而现在种地基本上都有牛马,甚至家里还有拉车的骡子,代步的驴。以前优良的马都是军用战马,许多府兵都只能买骡或驴来驮物资,但现在,马到处都是。

    甚至许多寻常百姓商人,都拥有雄俊的高头大马。

    过去禁止私宰耕牛,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牛肉。而现在,随便到哪个地方,会没有牛肉买呢,在哪个酒楼会吃不到牛肉?

    甚至是毛衣、皮衣,这些如今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以前妇人天天织布纺丝,而现在不少人在冬天里也开始拿着毛衣针坐在火炉前打毛衣。

    一件羊毛织成的毛衣,可是能当的上过去好几件衣服,还更保暖。

    甚至西北的棉花,如今也进入千家万户,厚实的棉被,能让人舒舒服服的一觉睡到天亮。这棉花被可比丝绵被既暖和又便宜,过去一床被子得一两贯,还没这么暖和。

    如今这几年棉花越来越多,每年输入中原,可是让人交口称赞。

    交州、琉求的糖、西北的棉、信度的麻布、草原的牛马、还有毛衣皮鞋,甚至是东南的盐、南方的茶、北方的煤、广州的锅

    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价格却反而越来越便宜。

    过去能吃饱饭就是好日子,现在大家不但能吃饱还能穿暖,甚至努力干几年还能起栋大房子。

    衣服穿的越来越体面,许多人都不穿补丁衣服了。而过去,谁家衣服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兄弟姐妹多的,更是大的穿完给小的穿。

    未来几年,朝廷对外重中重中,还是在于东海三国。

    相比什么遥远的红海、波斯湾、印度洋,东海三国无疑对于大唐来说更重要一些。甚至连东南亚都比不上东海三国。

    东海三国与中原一衣带水,受中原影响较重。而且这三国离中原既近,又人口重多,而且朝鲜半岛的南部,那可是很肥沃的平原,这可不是什么塞上不能耕种的旱区,也不是寒冷的东北,这可是富饶的平原啊。

    倭国虽是岛国,但他们的土地多是那种火山灰的肥沃土地。

    这几地过去有大海相隔,对于中原来说,确实有些鞭长莫及。过去中原对朝鲜,只能是沿着海岸线过去为主,路途太过遥远漫长,一有些动乱也反应不及。特别是在中原内乱之时,更是控制不了。

    但现在不同了,以大唐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术,还有强大的海军,这三个小国攻灭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灭这三国,大唐能得到很多土地,还能得到大量人口。

    如果吞灭这三国,大唐的人口就能突破一个亿。

    在这个时代,人口永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

    人多,确实力量大。

    高句丽都灭了,这三国不可能不留。

    也许在倭国发现特大银铜矿之前,朝中会有些人认为攻灭百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就收兵了。

    但是现在,就算张超不坚持,那些大臣将帅们也会坚持要灭倭的。

    敌人有三个,但不一定就要三个一起打。

    秦琼做为枢密使,向张超提议,先派兵攻占朝鲜与倭国之间的对马岛,这样就能切断倭国与朝鲜的联合,同时,也是威胁新罗。

    然后朝廷以大军进攻朝鲜西南沿岸的百济。

    “直攻百济王都百济城,破其国都,擒其国王,则百济群龙无首,一战可定。”

    秦琼的作战方案很简单,却也非常犀利。

    先派一支舰队攻占对马岛,把倭人先给拦在倭岛上。

    同时呢,这支舰队又正好处于新罗的屁股后边,让他们不敢轻易派大军去增援百济。

    如此一来,唐军就只要对付一个百济就好了。

    而百济的国都偏偏就是在海边不远,这可是最利于唐军从海上进攻,抢滩登陆,直捣王城的啊。

    无可挑剔的一个作战计划。

    先灭百济,再破新罗,然后渡海南下征倭。

    各个击破。

    张超认可这个作战计划。

    紧接着,白虎堂上,一众元帅将军们个个都呼吸粗重起来了。

    既然作战方案已定,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统兵将帅人选了。

    谁都知道,这次张超灭东海三国的决心坚定,也都知道,以帝国实力,灭这三国会很轻松,会比当年灭高句丽还轻松。

    既然这是一场能在短期内打赢,并且包赢的战争,那谁去领兵就是谁捡功劳啊。

    谁不想去?

    这前朝鲜那边一直是在备战状态,主将是海军元帅张仲坚,副将是北海舰队大将军刘仁轨。

    不过苏烈他们都盯着,谁愿意袖手旁观呢。

    “摄政,某愿请缨前往朝鲜!”

    苏烈第一个忍不住请战。

    然后多员将帅都纷纷请战,哪个也不愿意落于人后。

    张超想了一想,这征东海三国,就跟当年隋平南陈一样,明摆着手到擒来的功劳。

    张超确实是员猛将,不过他是员骑将,陆上作战,不弱于李绩,擅长大兵团作战。但说到打新罗百济这样的海上国家,只怕有些外行。

    当然,还有一点,苏烈这几年功绩确实很高,甚至让他有点飘。

    他刚灭三国擒三王,若再让他灭东海三国,那就真的有些让人头疼,会功高难赏。

    这对他并不是好事。

    “此次用兵东海,关于统兵元帅,某心里倒有个人选。”

    张超斟酌着说出一个名字。

    “某拟由琉求国公张担任东征元帅,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这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提名。

    苏烈怔了一下,然后不由的笑了。

    张是张超嫡长子,现在是琉求国公,马上就将成为帝国的皇太子。这个时候,张超要让张来当这个征东元帅,确实很合情合理。

    谁都能看出张超的用意,这是要给张一些耀眼的资历,要给他镀镀金。但从另一面来说,张也不是那种什么世面都没见过的,他在琉求两年,也扫灭了几十万山夷,可以说,还是显露出很不平凡的。

    再说了,用皇子或宗室为帅,这也是历来的传统。

    这下,谁也不好再去争这元帅之位了。

    但张只是挂衔,下面的大将位置还是能争的。

    “以琉求国公、镇东节度使张为征东元帅。”

    “以海军元帅张仲坚为征军行军长史!”

    行军长史,这相当于参谋长了,也算是军中二把手。

    这个任命大家倒也能接受,毕竟张仲坚为了这一战,都筹备了两年,总不能这个时候把他弄一边去。

    “以牛进达为行军司马!”

    这是三把手。

    牛进达的爵位、资历、威望,都足以担任此职。牛进达现在是右军大都督,驻东都登州。

    毗邻朝鲜,调他入朝,各方面都不错。

    从张超的角度来说,牛进达既是个老资历的大将,又足够忠心,打仗也挺有本事,另一方面,牛进达相比起秦琼程咬金李靖苏烈他们来说,又还差了一些资历威望,就算这次平灭东海三国,也不用担心功高难赏。

    “以北海舰队大将军刘仁轨为第一军团司令,目标攻夺对马岛和巨济岛,负责拦截倭国对朝鲜增援,以及牵制新罗之兵。”

    “以薛仁贵为第二军团司令,目标百济王都。”

    “以高侃为第三军团司令,负责进攻百济王都外围。”

    张超将朝鲜战场上的兵马增至十万,混编为五个军团。

    儿子张为元帅,张仲坚和牛进达担任长史和司马。

    而下面的五个军团,则分别由张超的五个门生担任司令,各统兵两万。分别为刘仁轨、薛仁贵、高侃、上官仪、牛见虎五人。

    苏烈等名宿大将,都没得到任命。

    听到最后,不免有些失望。

    “诸位元帅将军们,如何?”张超笑问。

    诸将都打起笑脸表示赞成。

    于是,此事就此议定。

第1414章 光荣属于大唐,伟大归于中华

    距离八月八越来越近,大唐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少了。这个创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帝国,终将逝去。

    翰林院最近接到了一个任务,摄政张超给他们的任务。

    为这个即将逝去的帝国修史。

    历代以来,都是后一朝为前朝修史。

    修史,也算是对一个王朝,对那王朝的帝王做一个盖棺论定。

    房玄龄是翰林院学士旨承,也是翰林院长,这次修史,他将是主编。大唐立国不过二十余年,他又是个亲身经历者,对于大唐十分熟悉,甚至大唐的三代君王他亦非常了解。

    可是当他打开卷轴,提起了笔,却又不知道从何下笔了。

    他该如何为这个帝国评价呢?

    “光荣属于大唐,伟大归于中华。”

    这是他在请求张超之后,摄政张超对于他的答复,这也将是这本唐史的基调。身为代唐的新朝君主,张超并没有要求他攻击诋毁大唐。

    开国皇帝李渊的高瞻远瞩他的韬光养晦,都是充满着战略眼光的,这是一位相当了得的皇帝,如果不是他,隋末乱世将延续更久。是这位皇帝迅速的结束了隋末动乱,稳定了天下。

    而李世民当然更有功绩,他推行分封、大兴工商、改革科举等等新政,让中原迅速的从隋末乱世里恢复过来,并且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开疆拓土无数,这是一位了不得的君主。

    就算是承乾,他也有护法之功,对华夏功不可没。

    张超对于这本唐史,唯一的要求,就是真实,要全面,不能失于偏颇。唐虽短暂,但却如秦如隋一样的了得,他们是伟大的王朝。

    虽然三位皇帝各有各的缺点,如李渊过于追求平衡,不但在朝中玩平衡,在几个儿子中也玩平衡,最终却亲手造成了儿子们的喋血玄武门,自己也只能黯然退位。在事隔数年后的复辟,更是让他的名声扫地。

    李世民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虽也是武力篡位,但继位之后能够纳谏,十分开明,坚持推行新政,以分封制激励将士们开疆拓土,让大唐横扫周边,拓地数千里。

    帝国强盛而又繁华,百姓过上富庶日子。

    只不过后来却迷上丹石长生之术,思想转变,倒行逆施,为天下所不容,在护法战争中一败到底,最终被流放美洲。

    承乾也是个年轻有为的皇帝,可一心想要集权。

    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伟大之处,也有他们的眼光不足之处。他们的伟大,造就了大唐的光荣。

    光荣、伟大。

    再多的谥美之词,对于大唐来说,都不为多。

    可最终,这么强大的帝国,没有毁于外族之手,却是在这不流血的政变中被取代了。

    再过几天,中华帝国就要代唐建立,摄政张超也将成为帝国的开国皇帝,他房玄龄,也将成为这新帝国的大学士。

    其实,除了换了一个皇帝,这新帝国依然是唐的延续。

    就如当年唐是隋的延续一样。

    甚至中华帝国代唐,更加简单更加轻松,除了长孙无忌等与皇帝一起流放海外,甚至都没有流一滴血。

    太上皇李世民曾经看到过分封制导致的危险,会有诸侯拥有挑战朝廷的实力,他想要废分封,再集权。但诸侯已经不肯,他想要抑制工商,打压那些实力强大的资本家,可那些人也不肯。

    他本以为,他能够击败他们,但最后被击败的却是他自己,甚至那个扛旗的人还是他的太子。

    曾经也曾意识到皇权受到威胁,他想要集权亲政,可那些元老们却不肯交权。他想要抗争,但最后丢了皇位。

    实力最强,且一直深得人心的张超,最终果然还是走到了最前面,代唐自立。可李世民李承乾父子都不愿意放手的权力,张超却主动放弃了不少。

    愿意约法、立宪,限制皇权。

    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现在张超虽然还未称帝,但确实深得人心。百姓们心里确实也记念着大唐的好,但大家却也更期待欢迎张超的新朝。

    这真是一个让人惊叹的结果。

    编写唐史,二十余年的历史。

    这么短短几十年的历史,要如何将他的伟大和光荣体现出来,又要如何把他强大无比却又轰然倒塌的原因写下来,让后人反省警惕呢?

    这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而在这历史之中,他房玄龄,大唐的开国功臣,却又三次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如今又将成为新朝重臣,他要如何在这历史里定位?

    还有张超?

    这个大唐兴盛强大的功臣,最后又成了大唐的掘墓人,他一手推动大唐荣耀无双,却又将大唐随他的荣光一起葬送。

    对这位皇帝,又该如何在史书中书写。

    还有那些被流放的,以及留下来的。

    这些在唐帝国史书上必然要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又将如何书写。

    公正。

    摄政张超的要求很简单直接,可房玄龄却觉得很难。

    内阁。

    次相马周将一份奏章递到张超面前。

    “这是关于倭国两矿开发计划书。”

    “这事情不是已经定好了吗?”张超接过,一边翻看一边问。

    之前确实已经定好了,甚至这个两矿开发,还成了皇帝下台,大唐灭亡的引火索。

    当时在议会上,挫败了皇帝的计划,他们的计划得到议会支持。

    不过还没来的及进行招募股东,张超就回来了。

    现在,这个事情,他想问问张超的意思。

    张超翻看了一遍,计划与原来的已经大改。原来是矿归朝廷,再由朝廷出让承包,由大唐的勋贵官员议员们出资认购股份。

    而现在,议会提出,两矿是由张超堪探发现的,所以矿产权归属于张家。

    “其实没有必要,既然这件事情已经在议会上公开表决并通过了方案,我认为原来的方案就挺好。”张超合上这份计划书,摇了摇头,轻笑道。

    他明白许多人的想法,他张超马上就将成为新朝皇帝,他张超不是承乾。同样是皇帝,但手里的权力却天差地别。

    而这矿确实是张家发现的,所以他们认为可以还给张家。

    不过张超不是那种吃独食的人,他是皇帝,又不缺这点钱。

    皇帝的权力也是来自于下面的人支持,每一次得罪下面的人,他的支持就少一分。就如李世民或承乾,早晚有一天,他们的支持率掉光,然后他们就成了孤家寡人。

    “我的意思还是不变的,矿产权归朝廷所有,然后朝廷公开招标。大家可以竞标承包权,两个矿分开来。不论是贵族还是议员还是普通的商人,只要有实力都可以参加竞拍,设立一个最低保证金,只要能交纳保证金的,就都可以取得竞拍权。”

    “最后价高者得。”

    这是张超愿意接受的一些修改,不再说只让议员们有资格竞拍,而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让所有人都有权竞拍。

    当然,竞拍到的人,也可以再发股招募合伙人,一起经营。

    朝廷只负责监管、收税,其余的就按照市场规则。

    “这会不会太简单了一些,而且对张家也不太公平。”

    “这也简单,按朝廷的规矩,张家发现了这两大矿产,可以获得朝廷的一笔赏赐。张家也可以参加竞标的嘛,一切公平公正公开就好。”

    “不过有一点你说的也有道理,朝廷的利益也得考虑到。因此,拍下的人,得保证铜、银的产量,每年得达到一定的产量,否则将要罚款,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