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车-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军步兵师又继续前进了,但已被一辆苏军重型坦克整整拦截了两天两夜。
    这场战斗结束后,德军坦克专家对这辆苏军坦克进行了检查,发现它共被击中
100 多次,但大多数炮弹只是轻轻地将它的表面擦伤,只是最后几发穿甲弹才击穿
了它的装甲。
    这次战斗后,苏德双方武器部门对反坦克武器和重型坦克有了新的认识。德国
和苏联军方都认为,过去的反坦克炮口径大小,火力太弱,于是对反坦克炮进行改
进,一批大口径的反坦克炮相继问世:1943年,德国研制成功新式88毫米反坦克炮
21944 年,苏联研制成功了100 毫米反坦克炮,这些反坦克炮都能穿透较厚的装甲,
对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产生了极大威胁。战后,各国更是注重反坦克炮的研制
工作,各国诞生了一批反坦克炮。苏联从这次战斗中看出了重型坦克的威力,他们
在二战后期又研制和装备了一种威力更大的重型坦克——NC—2 重型坦克,其战斗
全重46.3 吨,装甲厚132 毫米,配1 门122 毫米主炮,3 挺7 .62毫米重机枪和
1 挺12.7 毫米高射机枪。1944年2 月后,大约有2000多辆NC—2 重型坦克投入战
场,当时所有的德军坦克全不是它的对手,为此,德军统帅部发出命令,要求德军
坦克要避免与NC—2 重型坦克正面交战,只能从设伏中或掩蔽工事中实施射击。
             战车王国里的“恐龙”
    1943年夏,在苏联库尔斯克地区,苏军与德国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坦克大战。
在这次战斗中,双方先后投入的坦克达1 .3 万辆,一次战斗就有上千辆坦克参战。
在德国众多的坦克队伍中,有一种新型坦克首次出现,它的绰号叫“黑豹”。
    “黑豹”是德国人模仿苏联T —34坦克生产的一种新型坦克,增强了火炮威力
和装甲防护能力,部分战斗性能超过T —34,共生产5000多辆。在库尔斯克会战初
期,“黑豹”在与T —34的较量中,一度占了上风,但好景不长,因为苏联人很快
就研制生产了T —34坦克的改进型,新换装的85毫米口径坦克炮可在1000米距离处
击穿“黑豹”的装甲,再次使德军在坦克战中连吃败仗。
    为扭转坦克性能落后于苏联的被动局面,德国专门成立了“坦克委员会”,由
斐迪南·波尔舍博士负责,主要从事重型和超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很快,一种绰
号为“虎”的重型坦克研制成功。“虎”是一种战斗全重超过50吨的坦克,其配装
88毫米主炮,威力居各种坦克炮之首。但是,“虎”式坦克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它的机动性太差了,最快时能跑38千米,最大行程仅100 千米。这种坦克共生
产了1350辆,曾经在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使用,但战绩不好,很快就停止了生产。
    “虎”式坦克停止生产后,德国“坦克委员会”又在“虎”式坦克的基础上,
研制出一种绰号“虎王”的坦克。这种坦克战斗全重69.7 吨,火力和防护力比
“虎”要强得多,但是,“虎”式坦克的致命弱点——机动性能差仍没有任何改变,
所以,这种坦克总共只生产了480 辆,就停止生产了。
    尽管如此,“虎王”在坦克的历史上,曾写下过极其“辉煌”的一页。那是1944
年冬天,从诺曼底登陆的美军直向德国本土扑去,希特勒不甘心就此失败,在阿登
地区集中了20多万军队,以新研制的“虎王”坦克打头阵,企图将美军拦截在此。
    当时,由于对德军的反攻能力估计不足,在阿登地区长达115 千米的正面上,
美军只部署了5 个师,美军装甲部队仅装备了240 多辆M3、M4中型坦克。交战中,
德国“虎王”坦克威风凛凛,击毁了大批美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等装备。
    面对“虎王”,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连忙紧急调整部署,增调大批援
军,以抗击以“虎王”坦克为首的德军的疯狂反攻。
    由于艾森豪威尔处置果断,阿登战役最后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数十辆“虎王”
坦克成了美军的战利品。不过,这次战役使“虎王”威名大震,美军士兵把它叫做
“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
    为了挽回战争败局,“坦克委员会”负责人波尔舍博士晋见希特勒,建议发展
超重型坦克。由于波尔舍博士的建议与希特勒主张发展一种能称霸战场的“无敌坦
克”的设想不谋而合,当天,希特勒就下令任命波尔舍为总设计师。当时,波尔舍
计划研制两种重型坦克,一种是在V K4501 (P )的基础上研制出装备 88 毫米火
炮的坦克歼击车,它就是后来的“象”式坦克歼击车,另一种是装128 毫米或150 
毫米火炮的超重型坦克,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鼠”式坦克。
    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波尔舍博士可以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发展超重型坦克。当
时,波尔舍博士主张装风冷式柴油机,但是,军需大臣肖佩亚以“没有研制时间” 
为由,否定了波尔舍的意见,最后采用戴姆勒一本茨航空用汽油机为动力装置。
    1943年1 月4 日,波尔舍博士到柏林向希特勒展示了他的超重型坦克的模型,
希特勒看后,大喜过望,在连声赞许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1 月12日,
陆军兵器局召集各有关厂家下达研制任务,参加研制的厂家有克虏伯公司、西门子
公司、戴姆勒一本茨公司、斯可达公司。阿尔凯特公司等,由阿尔凯特公司负责总
装任务。
    1943年5 月14日,希特勒参观了“鼠”式坦克的全尺寸木制模型,一直对这一
工作好评有加的希特勒这一次却发了一次火,他对木制模型的 128毫米火炮很不满
意,吼叫着说:“这是小孩子的玩具。”随即命令克虏伯公司研制装150 毫米火炮
的炮塔。不过,这个命令到最终也未实现,因为,直到希特勒战败,150 毫米火炮
的炮塔也未研制成功。
    “鼠”式坦克的第一辆样车,于1943年8 月1 日开始组装,但是,克虏伯公司
直到9 月中旬才造出了车体,所采用的动力装置为航空发动机改装的DB509 柴油机,
到12月中旬,整个车体组装完成。12月23日,在阿尔凯特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进行了
“鼠”1 式坦克的行驶试验,取得了成功。有趣的是,由于当时还没有研制成功150
毫米火炮炮塔,所以特意浇铸了一个55吨重的混凝土炮塔作为代用品。
    不久,又一辆样车“鼠”2 式坦克制造出来,不过,“鼠”1 式装的是汽油机,
“鼠”2 式装的是柴油机。1944年10月,两辆样车奉命到试验场进行试验,试验初
期的结果表明,柴油机的性能比汽油机要好得多,但是,试验不久,“鼠”2 样车
的柴油机就发生了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其原因是发动机和发电机轴的匹配不当。
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年3 月才运到,组装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是,还没有
等到进行试验,德国就战败了。
    “鼠”式超重坦克只完成了两辆样车,另有9 辆正在生产过程中,原计划生产
150 辆的计划也由于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迅速灭亡而夭折。与传统坦克相比,它有两
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形体庞大,其二是采用电传动装置。它战斗全重188 吨,车长
12.66米,车体长9 .034 米,乘员6 人,主炮口径128 毫米(15毫米口径主炮未
研制成功),发动机功率 1080 马力(78千瓦),最大速度为 22 千米/小时,最
大行程186 千米。
    采用电传动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无级变速,操纵性能好,不易出故障。而且,
电传动装置可以实现电动机和发电机分开布置,靠电缆传输电能,有利于合理进行
总布置。不过,电传动装置的最大缺点是发电机体积大大,这也是迄今为止坦克上
仍很少采用电传动装置的主要原因。
    “鼠”式坦克的行动部分采用了平衡式悬挂装置和交替排列式负重轮,这种结
构在二战中的德国坦克上经常采用。其履带板的宽度为1100毫米,履带接地长为 5880
毫米,即便如此,整车的单位压力也高达12.8 兆帕,比一般的坦克高得多,车底
距地高为570 毫米,越壕宽为4 .5 米,最大爬坡度30度,最大行程186 千米。
    尽管希特勒不满意,但“鼠”式超重型坦克的火力在当时的坦克中仍是较为强
大的,128 毫米口径主炮身,管长为55借口径,其发射穿甲弹的初速为860 米/ 秒,
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击穿30”倾角143 毫米厚的钢装甲,在2000米距离上可
以击穿同样倾角的117 毫米厚的装甲,弹药基数为32发。该坦克副炮的口径为75毫
米,位于主炮的右侧,弹药基数为200 发,另有一挺7 .92毫米机枪。
    从火力性能上看,“鼠”式坦克上采用的技术较为先进,火力也相当强,但由
于火炮口径大,炮弹重,发射速度较低,其炮塔重量高达50.5 吨,靠炮塔电动机
带动旋转,可以在1 .6 秒内旋转360 度,炮塔尾部还有一个小舱门,用来补充弹
药。
    “鼠”式坦克重达188 吨,不仅车体尺寸大,其装甲也厚得出奇,主要部位的
装甲厚度都在200 毫米以上,炮塔正面的装甲最厚,为215 毫米,车体正面的装甲
厚为205 毫米,即使是最薄的底装甲也有50毫米厚。引人注意的是,履带上部的侧
面也有90毫米厚的装甲。
    不过,尽管“鼠”式坦克在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但是,由于它拥有类似恐
龙那样庞大的体型,注定要与恐龙一样走向灭亡,所不同的是,恐龙还曾经显赫一
时,而“鼠”式坦克只造出了样车,便寿终正寝了。
    专家们认为,“鼠”式坦克的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差,行动不便。为了使它能在
铁路线上运输,要建造专门的平板运输车,一般的桥梁也无法承受其巨大的重量,
尽管设计者考虑了潜渡的措施,专门准备了两根潜渡用的通气管,而且据说它能潜
渡6 米~8 米深的江河。然而,这样笨重的坦克,一般的河床也承受不了。此外,
由于它太重,即使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大,但单位压力仍较大,所以它通过软地
面的性能极差。再加上它履带板太宽,车体长,所以转向性能极差。有这么多的缺
点,“鼠”式坦克像恐龙一般昙花一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缺油少水让“沙漠之狐”无力回天
    1942年8 月,德国的非洲军总司令、人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元帅指挥进攻
计划失败后,无可奈何地转攻为守,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了,危机的征兆已经显露
出来,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动摇。为了能够扭转战局,隆美尔于10月二日到柏林元首
官邸,晋见希特勒,提出补给计划,隆美尔对希特勒说,德国空军在地中海地区必
须立刻发动攻势,必须保证每月提供3 万吨补给品。隆美尔最后强调说:“我非常
理解,要确保对非洲的供应,就当前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对比而言,还必须做最大的
努力。因此要对德国和意大利的运输补给系统提出严格要求,并增加运输船只,但
这些都只是德军在非洲战场,对英帝国素质优良的军队坚持战斗的条件,在非洲的
主要作战任务是由德国的部队承担的。”
    对隆美尔的要求,希特勒装聋作哑,只是答应给在非洲的德军运去“虎”式坦
克、反坦克火箭筒。希特勒已感到力不从心,他比墨索里尼更清楚地看到,现在在
北非该轮到英国人大干一场了。
    当时,英军正准备在阿拉曼转人进攻,性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再催促亚历山
大和蒙哥马利发起进攻,因为美国人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决定先打败德国,
再回头收拾小日本。英美在法属北非联合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确定在 1942 
年 11 月初进行,如果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在阿拉曼能大败隆美尔,就会减轻进行
“火炬”行动的登陆部队的压力,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也会最终断了与德意合作的
念头,并拒绝德军进入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从而在战略上大大有利于盟国。
    9 月23日,丘吉尔同意了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提出的于10月23日夜发起对德意
联军进攻的计划。当时,蒙哥马利准备同时进攻德意军队的两翼,由第30军在北面
主攻,以通过敌防线与布雷区打开两条走廊,通过这些走廊后,在敌补给线两侧的
重要地带布下阵地。第13军则在南面攻入敌阵地,与第7 装甲师一起将敌装甲部队
吸引过来,这个计划是以消灭隆美尔的装甲部队为主要目的的。但由于第8 集团军
训练水平较差,指挥官能力较弱,蒙哥马利于10月初改变了计划;在打跨敌防守体
系的步兵师的过程中,阻止或牵制敌装甲部队。为了保证进攻取得成功,蒙哥马利
实施了一系列诈敌行动:在北方尽量不暴露真正意图和实际行动,设置了大量的假
卡车、假大炮,直到进攻发起前一夜才换上真家伙;在南面,则有意识地显示出正
在扎扎实实准备进攻的假象,设置了假油泵房、假输油管道等,使敌人相信主攻将
在这边开始。
    交战双方各有8 个步兵师和4 个装甲师,但德意部队的兵员远远不足额。隆美
尔的8 .2 万人中有1 万余人因病失去了战斗力,只有约7 万人可以作战。蒙哥马
利的军队则多达19.5 万人。隆美尔只有550 辆坦克,其中320 辆是意军的;蒙哥
马利拥有坦克1229辆,其中500 多辆是美制格兰特式和更新更高级的谢尔曼式。德
意方面在非洲的作战飞机是350 架,英军是1500多架,英空军和海军潜艇协同还有
效破坏着德意军的海上补给线。
    10月23日晚10时,英军对德军的进攻打响了,当时,隆美尔不在非洲前线,在
希特勒的命令下,于25日清晨7 点50分起飞飞往前线。25日下午2 点45分,隆美尔
飞抵克里特岛,一辆刚加足油的坦克正停在机场外。指挥空军第10军的冯·瓦尔道
将军在跑道上等候着他,满脸愁色地将一份阿拉曼战线的最新报告呈递给隆美尔。
报告上说,战线的北部和南部地段同时遭到英军坦克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立即改
乘轰炸机飞往埃及,天黑时乘专车回到装甲集团军司令部。
    10月26日,越过布雷区的英军向前推进的企图受到阻遏,大规模展开楔形攻势
的装甲部队陷入德军反坦克强大的火力网之中,损失惨重。
    10月26日下午,隆美尔将包括第21装甲师和炮兵主力部队在内的后备队从南部
调过来。27日,在挫败了英军每一次突破的企图后,隆美尔于当日下午3 点投入装
甲主力和步兵向28号高地发起反攻,但未能得手,在无法隐蔽的地段上,德军反攻
部队遭到英军的狂轰滥炸。
    10月28日晚9 时,盟军与德意军队之间主力部队的较量打响了。突击28号高地
北部的盟军部队是澳大利亚第9 师和第23装甲旅一部。扼守这一地段的是德军第125
团第2 营,隆美尔还在这一地段设置了强有力的反坦克障碍。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0
月29日凌晨6 点,德军终于遏止了澳大利亚师的进攻。
    10月 29 日上午10点,载油1459吨的“路易斯安娜”号油轮被盟军的空投鱼雷
击沉,这之前,给隆美尔运送油料的油船已多次被盟军击沉,燃料严重短缺的隆美
尔受到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现实把隆美尔推上了绝路。29日,隆美尔在写给妻子的
信中说:“我已经不存什么希望了。晚上,我睁大眼睛无法入睡,因为我双肩挑有
重担。白天我疲乏得要死。如果这里出了毛病,那么会怎样呢?这种想法日日夜夜
折磨着我。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无法对付。”
    人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再也不能将一堆没有汽油的
废铜烂铁重新变成驰骋沙场的钢铁堡垒了。隆美尔曾几次向希特勒提出请求,让非
洲军撤退,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但得到的只是“补给马上就到”的空口许诺。然而,
补给船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炸,隆美尔感到越来越没有打赢的可能,于是,他再次请
求希特勒让他撤退。但是,希特勒的一封电报让他凉透了心。
    希特勒的电报这样说:“隆美尔元帅:我和德国人民正注视着在埃及进行的英
勇保卫战,并完全信赖你的领导才能和在你指挥下的德、意军队的勇敢。在你目前
所处的情况下,你不能有别的考虑,只能坚守阵地,绝不可后退一步,要把每一支
枪和每一个士兵都用于战斗。强大的空军将于近日内调归南线总司令指挥。……你
只能领导你的部队走向胜利或走向死亡,别无他路。”
    看完希特勒的电报,隆美尔无可奈何,只得服从命令,遂一面派一名通讯员去
汇报战场情况,一面重新组织战斗。
    没有油水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