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政治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各省督府代表会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2/3以上者当选。临时大总统的 

职权为统治全国和统率陆海军,有宣战、媾和、缔约、用人、制定官制、官 

规等权力。行使上述权力时,须得临时参议院同意,并要向临时参议院进行 

交议和咨询,对于参议院的议决如不同意,得行使复议权。临时大总统府置 

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其他直属高级职员有枢密顾问、法律顾问、政治顾 

问、议和参赞等。 

     临时参议院为最高立法机关。由各省都督府分别派参议员3人组成,每 

个参议员有一表决权。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各省 

参议员到会者40余人,革命派占了3/4以上。会议推举同盟会会员林森为 

参议院议长,王正廷为副议长;设全院委员会、常任委员会和特别委员会, 

分别负责审查有关事件。临时参议院职权有立法权、选举权、同意权、财政 

权、答复政府咨询权等。4月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迁往北京。 

     行政各部有陆军、海军、外交、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实业、交通 

等9部。各部设总长、次长各1人。总长由临时大总统提名,各省都督府代 

表会同意。次长由临时大总统简任。9部之外的中央重要行政机关,还有参 

谋部、大本营、卫戍总督府等军事机关,及法制局、印铸局、公报局、铨叙 

局、稽勋局等。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包括了一部分立宪派和旧官僚,但它的领导权掌握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同盟会领导人在临时政府中担任了重 

要职务,黄兴、王宠惠和蔡元培分别任陆军、外交和教育总长,宋教仁任法 

制局局长,各部次长也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存在3个月,但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在政治和社 

会方面有:建元改历、限期剪辫、劝禁缠足、禁止刑讯、保障人权、禁止买 

卖人口、禁绝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严禁鸦片、改变称呼、废止跪拜、禁止 

赌博。这个政府还提倡廉洁奉公、任人唯贤等。此外,在经济、教育、新闻 

等方面也作了许多重大改革。这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 

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任何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反而对农民的自发 


… Page 88…

斗争采取敌视的态度,这成为导致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 

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 

日公布施行。计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 

附则等7章,共56条。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 

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 

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 

有纳税、服役等义务,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在政府的组织形式 

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 

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临时约法否定了集大权 

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外,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 

由”,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①。为了限制即将掌权的袁世凯,《约 

法》规定实行内阁制。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成果,具有历史进步 

性。1914年5月被废除,由《中华民国约法》取代。 

      (3)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 

迫使革命势力妥协。革命派自身弱点也暴露出来。章炳麟宣传“革命军起, 

革命党消”。孙中山也主张革命党人专门从事实业活动。帝国主义列强拒不 

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北京公使团决定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汇解上海,分存 

于汇丰、德华、华俄、道胜等外国银行。身任两淮盐政总理的临时政府实业 

部长张謇坚决反对孙中山“挪用”盐税。临时政府可能得到的财源被堵死。 

向日、美、德、俄的财团接洽贷款,大多没有结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孙中山被迫退位。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 

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月13日,袁世凯 

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日,临时参议 

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拒绝南下就职,并指使亲信在北京、天津、 

保定制造兵变。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 

临时大总统。25日,唐绍仪到南京接收临时政府,组织新内阁。该内阁中内 

政、陆军、海军、财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凯的亲信或拥护者担任,同盟会 

只分配到教育、农业、工商等几个席位。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 

总统职务。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至此,辛亥革 

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同盟会组织涣散,未能成为一个坚强统一的战斗 

司令部;军事上没有一支由自己掌握的部队;政治上,对立宪派和旧官僚特 


… Page 89…

别是袁世凯丧失警惕;阶级关系上,未能发动农民。历史证明,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3。北洋军阀的统治 



      (1)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 

洋军阀统治的开始。袁世凯上台后,临时政府进行改组,唐绍仪首任内阁总 

理,不少北洋官僚入阁。唐绍仪虽然是袁世凯的老朋友,但是因为他要求行 

使责任内阁的权力,不为袁世凯所容。唐绍仪的内阁只存在了两个多月就被 

迫下台了。在唐绍仪辞职时,同盟会的4个阁员也同时辞职。6月底,袁世 

凯任命他所更信得过的原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内阁总理。到了9月里,内阁总 

理又改由袁世凯的心腹原任内务总长的赵秉钧担任。 

     同盟会的领袖人物之一宋教仁,特别醉心于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他主 

张改组同盟会,扩大其组织,以求在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在黄兴的赞同下, 

1912年8月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仍奉孙中山为领袖,但以宋教 

仁为核心人物。宋教仁为了在选举中取得多数,把大批的政客和封建余孽拉 

入党内,并删除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内容。这样,同盟会就从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党变成以争取议会席位为唯一宗旨的国民党。1912年底,各省开始进行 

正式国会的议员选举。经过用各种方法竞争,国民党获得了国会议席中的大 

多数。宋教仁认为大局已定,可以成立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的内阁。但是,1913 

年3月20日,他被内阁总理赵秉钧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暗杀,伤重致死。 

    在刺杀宋教仁的同时,袁世凯同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团进行借款谈判, 

取得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6月间,他下令罢免国民党的3个都督 (江 

西的李烈钧、广东的胡汉民和安徽的柏文蔚),并且出动军队南下。在上海 

的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力量,起来反对袁世凯。不到两个月,这次“二 

次革命”就失败了。孙中山、黄兴等人被通缉,不得不再次出国流亡。 

     1913年7月底,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内阁总理。袁世凯的亲信把持内阁 

中的外交、内务、陆军、海军、交通等部。其余几个部的总长由进步党(同 

年5月由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而成)人担任。 

     1913年10月6日,在袁世凯的控制下,国会进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 

在一天中连续3次投票,袁世凯才得到了法定当选的票数。黎元洪仍被选为 

副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把隶属于国民党的议员资格 

全部取消,以至国会无法召开会议。袁世凯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 

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 

     1914年5月1日,由袁世凯一手操纵的“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 

约法》公布,以代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分10章68 

条,以确认袁世凯专制独裁制度为基本特征,取消了国会制。它把总统的权 


… Page 90…

力提高到如同封建皇帝一样。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行 

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大总统有权制定官制、官规、 

任免文武职官、宣战、媾和,“发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教令”等。否定“三 

权分立”原则,把制宪大权集中于大总统。参议院的职能改为“应大总统之 

咨询,审议重要政务”。宪法草案经参议院审定后,“由大总统提出,于国 

民会议决定之”。“国民会议由大总统召集并解散之”。该法对人民权利都 

附加了“于法律范围内”的限制条件。袁世凯企图利用这个约法,为复辟封 

建帝制作准备,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1915年1月1日,又公布了大总统选举法。按照这个选举法,大总统任 

期10年,并可连任。选举大总统是由参政院和立法院各推50人来进行,而 

且参政院“认为政治上有必要时”,可以“议决现任大总统留任”而不用进 

行选举。再有一项奇特的规定是,继任大总统的候选名单由现任大总统预先 

确定,写在“嘉禾金简”上,密藏于“金匮石室”中;到选举时,打开石室, 

取出金简,人们只能照单“选举”①。这就意味着袁世凯不但有了终身任总 

统的保证,而且可以将大总统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袁世凯不满足于大总统的职位,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日帝国主 

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同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实行帝 

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规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袁世凯对外承 

认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与日本订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 

条”,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不满。他恢复帝制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强烈的 

反对。 

     孙中山于1914年7月8日成立了中华革命党。这个党是秘密团体。孙 

中山在成立该党时提出划分“军政”、“训政”、“宪政”这3个时期的说 

法。该党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孙中山所建立的这个党以 

是否绝对服从领袖个人作为党员的唯一标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孙中山为 

总理,而黄兴拒绝担任协理。一些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国民党人成立了欧 

事研究会。在1916年反袁世凯的斗争高潮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没有能够站在领导地位。 

     反对袁氏帝制运动的领导权被进步党夺走。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 

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唐继尧向全国发布声讨袁世凯的通电,云南宣告 

独立。接着,贵州、广西也宣布独立。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 

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这场反对帝制、维护共和 

的战争具有革命性。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忧愤中因病死去。黎元洪就 

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内阁总理。10月,冯国璋任副总统。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自1916年袁世凯死至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京政府基本上为皖系军 

阀段祺瑞把持。袁世凯死后,被他废除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了,被 

袁解散的国会也重新召集了。在国会中有国民党的议员,也有进步党的议 


… Page 91…

员。但这时他们已不自称为国民党和进步党。国民党议员组成为宪政商榷 

会;进步党人组成为宪法研究会,由此这一派被称为研究系,梁启超是宪法 

研究会的主要领袖人物。 

     1917年,黎元洪与段祺瑞发生了要不要参加欧洲战争的争执。段祺瑞在 

研究系议员们的支持下主张参战,黎元洪在研究系以外的多数议员支持下反 

对参战,南京的冯国璋也不赞成参战。5月里,黎元洪下令免除段祺瑞的内 

阁总理职务。段祺瑞也不示弱,他唆使安徽、奉天、山东、福建等8省军阀 

宣告“独立”。他自己则到天津,组成各省总参谋处,进行反黎元洪的活动。 

黎元洪求助于驻在徐州的军阀张勋。 

     张勋(1854—1923)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 

仍然留着发辫,表示效忠清室。当黎元洪求救于他时,他认为复辟的机会来 

了。于是,张勋以调解黎、段冲突为名,带领3000名辫子军于6月14日入 

京。他让黎元洪下令解散了国会,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 

决定恢复清帝国。深夜,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同时派人劝 

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领康有 

为等人,拥12岁的溥仪重新登极。当天发布8道上谕,把民国六年改为宣 

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恢复清末官制。张勋自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 

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复辟消息一传出,全国舆论哗然。孙中山在上海 

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黎元洪拒绝与复辟派合作, 

逃入日本使馆避难。段祺瑞在张勋进京路过天津时,曾与之会谈,对张勋的 

复辟计划并未表示反对。他是想借张勋之力来解散国会,并把黎元洪赶下 

台,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在复辟丑剧上演时,段祺瑞于7月3日在马厂 

宣布讨伐张勋。7月14日,段祺瑞的军队进入北京,张勋、康有为等复辟派 

抱头鼠窜。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重掌政府大权。史称张勋复辟的闹剧, 

不到半个月,就收场了。 

     段祺瑞把自己打扮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黎元洪只能宣告辞去大总 

统职务。冯国璋以副总统资格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仍为内阁总理。在段祺瑞 

重新组织的内阁中,外交、内务、财政、司法、农商、教育各部都由研究系 

的政客担任,梁启超出任财政总长。由于南方几个省的地方军阀与北洋军阀 

的矛盾,段祺瑞的内阁只存在4个月就下台了。1918年3月,段祺瑞再任内 

阁总理。段祺瑞以他所更加亲信的官僚政客组成安福俱乐部,并在同年8月 

制造了一个国会,被称为安福国会。受段祺瑞的逼迫,冯国璋辞职退位。9 

月,安福国会另选前清老官僚徐世昌为大总统。段祺瑞则专任参战督办,直 

接掌握几个师的军队。 

     段祺瑞在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为此,孙中山 

号召全国进行护法斗争。1917年7月中旬,他同廖仲恺、章炳麟等到广州, 

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8月25日,原国会的一部分议 

员在广州集会,因为人数不足,叫做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 


… Page 92…

组织大纲》,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通电否认冯国璋为总统、段祺 

瑞为国务总理的北京政府,号召北伐。护法军政府所统辖及响应护法的军队 

约15万人,组成联军,10月在湖南与北洋军接战,开始了护法战争。11月 

下旬,陆荣廷等暗中与直系军阀谋和,并拉拢一些国会议员,用内部改组的 

方法,剥夺孙中山的领导权。1918年5月,桂系操纵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修 

正军政府组织法》,用总裁会议制代替大元帅制。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 

务,离广州去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 

     1920年11月,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