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川家光见到了那些被明军俘虏并且送还的海盗,经过盘问发现他们真的都是日本人,只不过大部分都是以前在军阀混战中打散的那些大名的麾下,其实不关他的事,可是这无法对大明解释啊!

    他现在代表日本政府,总不能承认自己还没有达到控制整个日本国的地步,这些日本人的行为与己无关。

    大明来要个说法,他们的底线在哪里?他们兴师动众来了,他们的武力值日本方面也看到了,总不可能什么事都没办就打道回府吧?

    他们要攻取海盗盘踞的岛屿并且驻军,这个条件不能接受,那些岛屿是日本领土,岂能让大明把军队驻扎到自己国家领土上。

    德川家光无可奈何,派出代表团和大明英国公的代表团接洽,希望能够获知大明的意图。

    日本代表团里有许多大名熟悉李国助,见这位大海商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官员还是谈判代表里的一员。

    他们很高兴,终于找到了可以交流之对象了,都主动来和李国助套近乎,经过几次攀谈,得知了大明的意图,那些大名都很高兴,一致赞同从李国助口里泄露的大明提案。

    大明是为了和平而来,是为了自由贸易而来,是为了确保航线安全而来,他们不是来兴师问罪,而是来谋求合作共赢啊!

    这些大名都兴奋异常,大明如此做派貌似有利于自己有利于日本啊!以后卖大明货物发财肯定还是咱们这些人啊!

    大明的提案通过私人渠道透露出来了,德川家光接见了几个大名知道了情况,原来大明没有得理不让人,没有要求日本政府赔偿英国公家几十万两银子的损失。

    而是要求两国联手打击海盗保护来往商船,要求直接由大明英国公跟日本征夷大将军交易互通有无就在江户交货,达成协议以后每年贸易一次,都是如此照章办理。

    这好像不是什么坏事啊!德川家光根本不反对跟大明贸易,他是害怕西洋人对日本的渗透,特别忌惮日本人信奉天主教,之所以闭关锁国就是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

    日本大名去跟征夷大将军商议谈判底线时,李国助可没闲着,他动用了所有关系网,甚至派出他麾下的日本人走街串巷广而告之江户老百姓。

    “征夷大将军抓住了一千多活跃在五岛列岛海域的海盗,大家来看看有没有屠杀过自己亲人的海盗落网。”

    江户城老百姓一时间奔走相告,每天都有许多有亲人在海上遇海盗袭击而罹难的江户居民来到征夷大将军官署,他们一致要求把海盗带出来让大家指认凶手。

    这还不算完,逮了一千多海盗的风声穿到了附近的城市,有许多老百姓也往江户赶,他们希望得知因为跑海而失踪亲人们的消息。

    征夷大将军官署每天都被来等消息和瞧热闹的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不得已,德川家康只好把海盗绑成一串游街,让老百姓指认。

    德川家康头都大了,大明水师几百艘海船在江户湾耀武扬威让自己太被动了,他决定速战速决火速安排双方代表团开始洽谈。

    德川家康为了试探大明的诚意,派出了长期经营大明货物的内行,谈判的结果让他松了一口气放心了。

    这一次大明虽然付出了高昂的运输成本,出动一百几十艘战船护送商船跑长途,可是人家没有坐地起价,还是按照以前的价格交货,购买日本的货物也是出价公道。

    贸易协议上一一给日本国的产品定了价,比如铜锭按照一两官银十六斤计价,一石日本精米按照七钱银子。

    这样的价格太实惠了,日本大名可以花五钱银子不到就能够收上来大米,铜锭给大明供货后完全可以让矿山开足马力生产。

    双方达成的协议到了德川家光那里有异议了,他不是对交易货物的价格和品种不满意,而是不能忍受以后每年在江户湾交割。

    征夷大将军从他的统治利益出发,认为大明万一每一次都是兴师动众而来,如此多的战船虎视眈眈在江户湾港口,万一他们动了歪心思发动突然袭击如何是好?

    经过再次磋商,大明方面要求日本政府拿出打击海盗的诚意,谈判的日本代表答应绝不姑息任何海盗,最后大明让了步,交易地点放在鹿儿岛。

    这对于大明来的商船反而是好事能够少跑四天的海路呢。

    协议达成,日本方面为了表示诚意,公开处决被大明交还的海盗三百八十人,处决人犯的当天江户百姓如同过节一样。

    原来被德川幕府决定处决的三百八十海盗就是被许多证人指认参加过某一次袭击,因为有许多证人是海盗收了赎金被放还的商人,到了报仇雪恨的时候他们都咬牙切齿把他看到过的海盗揪了出来。

    那些被游街的海盗被砸了满头满脸的臭鸡蛋和烂菜叶,最后一个个身首异处了,这可不是明军背信弃义,明军可信守承诺没有杀他们,是他们的祖国认为海盗该死。

    后来史学家把天启六年秋天的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关贸协定称为‘三八条约’。

    纸面上的文章都做了,下一步就是交货、发货了,大明在价格上没有搞什么动作,可是货物的质量如何呢?

    在交货的当天,江户湾来了许多各大名的分销商,他们对到手的配额仔细查验,最后一致公认大明这一次的货品质量上乘,还有许多东西简直就是奇货可居。

    黄胜回航可不愿意带大量的银子,自己卖出的是产品是资源,如果都是带没有什么意义的银子回去长期以往就会使大明通货膨胀,物价居高不下。

    所以尽可能买东西,第一就是资源,铜锭买了五百万斤花了三十一万多两银子,其它如铅、硫磺、硝之类物资也买了近十万两银子。

    黄胜还做了一件让李国助和李二大惑不解之事,黄大人以七钱银子一石的高价大量收购日本大米。

    黄胜有意出高价买粮食就是让日本人觉得有利可图,说不定日本农民也会提高种粮积极性呢,这个民族也是最勤劳的民族之一,种粮的利润大了就会鼓励更多人开荒种地,现在日本人口少得很,可耕种土地完全能够养活三倍的人口。

    最关键他们的内战已经到了尾声,老百姓可以获得安宁自然会发动生产。

    大明的土地不是养活不了一亿两千万人口,而是后来出现了一个‘不纳粮’专门‘抢粮’的李自成。

    其实只要稍微有思想的人就应该对这位‘嫁衣王’嗤之以鼻,‘不纳粮’他吃什么?把他树立为正面形象的人内心一定是阴暗的肮脏的。

    这个蠢货杀鸡取卵,像蝗虫一样在华夏大地蔓延,他经过的地方本来就脆弱的平衡立刻被摧毁了,他的丰功伟业就是创造出成千万的赤贫者,打烂了最后的汉文明,最后便宜了野蛮人。

    被他肆掠的地方几年都无法自给自足,土地大面积抛荒,带来的恶性循环是无法估量的。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乐翻天了

    黄胜在自己没有粮食基地的情况下,先进口粮食备用,宁可多花成本也在所不惜,在几个岛屿大量修建新式粮库就是准备尽可能多储备粮食,以后才有能力救活面临饿死的汉民。

    黄胜买大米花又去了二十一万两白银,买了三十万石,黄胜的七万两和李家几个合伙人的份额可以到手十四万两银子。

    自己带了十五万两银子本钱的瓷器、松江布、香皂礼盒、西洋镜可以回笼银子六十几万两,如此大手笔进货后能够带回去的现银不过十多万两而已。

    李二见如此精明的黄大人做傻事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都买了货物回去认为不值得,劝告道:

    “黄大人,小的以为千里不贩运价格低廉之物,一石大米在南直隶购买也不过如此价格,路途要比从日本购买近一半,这样的生意都没什么人肯做,这是为何?”

    黄胜花银子当然大方,捡来的儿子当兵不吃力啊!抢海盗的物资都交给李国助销赃,这小子把在江户出货得到的现银一大半都给了自己。

    黄家一下子就得了六十几万两银子呢,连从海盗老巢缴获的现银这一次回去有近一百万两银子带回去,黄家好几年都不用担心投入的费用喽。

    黄胜笑道:“那还用你说,太麻烦耗损大没有什么利润而已。”

    李国助更加不明白黄大人的目的了,问道:“大人既然已知长途贩运米粮根本不挣银子,为何还要从更加遥远的日本购买啊?”

    “第一是因为本官回去时顺带而已,又不是专门来运粮食,运费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个原因是本官有空闲的粮库,仓储成本有限,损耗也不大。最后一个原因最重要,本官多些麻烦不要紧大明可以多出许多粮食矣!”

    李国助和李二刚才是在商言商,此时若有所悟在思考黄胜的话。

    其实黄胜也计算过,运费加上短驳的劳力费和一定的仓储损耗,肯定没有利润,说不定还要倒贴,问题是大明以后天灾不断,多出三十万石大米就可以把几十万人从饿死的边缘拉回来。

    至于日本少了如此多的粮食会导致多少老百姓饿肚子黄胜管不着,反正他们会捕鱼吃,应该想到办法,明年再加大播种面积就行了。

    回头货的总吨位达到三万吨,黄家的战船货船都满载本来也装不下,这要感谢海盗提供了十一艘二号福船级战船和几十艘如马船大小的船只。

    由此可见干什么的利润也没有干强盗来得快啊!怪不得汉人戏称打劫是没本钱的买卖呢!

    李二想明白了黄大人的话对他施礼道:“黄大人宅心仁厚,小的敬佩,以后咱们李家也可以在来往的商船有余力的情况下带些粮食。”

    黄胜对李国助道:“本官之所以不压那些大名卖出的粮价,就是让他们有利可图,李公子也要在私港修建粮库帮着本官收购粮食,本官每年都会在秋收时跑一趟,你不能低于交付本官三十万石,本官不管你能够拿到多么便宜的价格,本官都按照七钱银子一石跟你结算。”

    李国助大喜,他眼睁睁看见好赚的铜锭已经不用他经手,人家直接跟征夷大将军签了供货合同。

    这一次由于德川家光控制铜锭贸易多年,手里货源太多的缘故,又由于日本方面理亏,被大明打脸了,谈判时不太坚持。

    黄胜派的谈判代表尚慕明和边之名得到家主指示,谈判的重点就是要大量购进铜锭有多少要多少,价格也是谈判的主要内容。

    日本方面本着送瘟神的态度,也有补偿英国公被抢太多商船的缘故,咬着牙给了五百万斤。

    日本人知道在大明,铜就是钱,日本也用铜钱,他们之所以控制铜的流出就是这个原因,以后的长期合作就不会还有这么多,他们也确实拿不出,合同敲定的是每年秋天交付一百万斤,价格还是一两银子十六斤。

    李国助接了替黄家代理购买粮食的生意,以他在日本的关系网能够大量买到大米的地方太多了,鹿儿岛就能够收购不少,而且还是粮食最便宜的秋收时交货当然有利可图,至于能够赚两成还是更多就看明年日本大米的产量喽。

    黄胜带着人马在日本发财,根本不知道大明京师已经被一个接着一个喜事乐翻天了。

    天启六年八月初九,张之极、朱大成和高智谋的三千多人就来到了天津卫,早已得到消息的天津卫各级文武都来码头迎接。

    张之极他们自然又在码头一番表演,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臭烘烘的建奴首级,没办法不臭,毕竟是**月份气温太高,虽然都经过硝制了,那个中人欲呕的恶臭还是无法掩盖。

    可是围观的文武和军民都不觉得臭,他们看着那些龇牙咧嘴的首级说不出痛快,恨不能拿几个当球踢。

    勋贵代表团一路敲锣打鼓给沿途军民展示斩获,如此有意义的政治宣传也迎合了天启皇帝的意思,许多官员也帮着造势,一路风风光光好不热闹。

    短短的路程勋贵们走了五天才到达京师,满朝文武迎出十里,连九千岁和英国公都来了,阁老也一个不少。

    刚刚从王恭厂大爆炸的恐惧中恢复过来的京师老百姓,见那个机缘巧合在五月六日主持搏戏引领大家出京师城的英国公家小公爷,去辽东袭杀建奴得胜回朝都奔走相告来瞧热闹。

    衣甲鲜明的勋贵们昂首挺胸从德胜门进入内城,在午门献上诸多斩获,天启皇帝龙颜大悦让内阁议封赏。

    大明京师文武包括皇帝都快快乐乐过了一个中秋节,谁知好事连连,八月底辽东传来好消息,老奴翘辫子了,满朝文武又高唿天佑大明,野猪皮一死辽东无忧矣!

    这时候他们谁也想不到大明的梦魇就会来了,那个阴险的战略家红歹是比他那个杀人狂魔老子厉害多了。

    已经习惯了工作的楚儿姑娘见哥哥风风光光回来了,缠着他打听心上人的消息,可惜张之极这一次根本没见着准妹夫,对他的行踪一无所知,只知道黄家人马又奇袭复州得手,没听说家主受伤。

    英国公自然老怀大慰,一个多月摆了不知多少宴席,请了不知多少官宦,他在朝中的威信与日俱增,在公开场合都承认黄胜大人是他家的乘龙快婿了。

    老夫人心里早就没了疙瘩,还陪着楚儿去庙里上香,见女儿喃喃自语都是保佑大才子平平安安也不以为意,平时跟女儿拉家常都是教她如何管好内宅,不能做妒妇等等。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六章:复州再捷

    朝廷由于好事连连,办事效率也高了许多,也可能这一次牵扯到许多勋贵的封赏吧,还没有到一个月‘复州再捷’的恩赏下来了。

    自然有许多勋贵乐不可支,这不关黄家的事,跟黄家有关的就是因为协同勋贵作战,黄明理、黄明道以及麾下武官都升一级。

    黄家两个家生子终于够到将军的级别了,黄明理加了从三品盖州卫指挥使虚,实授觉华岛驻防千总,麾下可以拥有一个骑兵把总,两个步兵把总,一共有一千二百多人马和胥吏。

    黄明道加从三品复州卫指挥使,实授觉华岛水营千总,从龙江船厂调拨三号福船也就是草撇船四艘,四号福船也就是海沧船六艘,一共十艘战船。

    由登莱水师提供二十艘马船,会同原来觉华岛水营的剩余船只组建一支拥有一千二百将士,一次性可以投放五百人马登陆作战的水营千总部。

    这一切还是高第大人趁着‘复州再捷’的东风不遗余力给黄大人积攒实力,他知道自己想要在辽东这个烂摊子混得好,没有黄家人马是做不到的,况且他现在手上有一百多海船跑漕粮,光夹带就让高家赚翻了。

    这一切也是黄大人孝敬的,高智谋已经升一级得到了正七品官位,高第还让他跟着黄胜混赞画将军,候缺的高智勇也得了肥缺去南直隶一个下县苏阳任从七品县太爷去了。

    高第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也要扶植如黄大人这样知情识趣还有勇有谋的俊杰啊!

    两个儿子已经入朝为官,他家大事已了,高第不想在辽东干了,他已经推脱自己年纪大了受不了辽东的苦寒要求回京师。

    一个要走的人自然不会慢慢来,这跟国朝干部五十九岁现象如出一辙,高第大人拉下老脸扩充黄胜大人直领的觉华岛人马。

    他不但给足额军饷、军需还滞留其他营头的物资补充给黄家,麾下敢怒不敢言。

    高第可不管其他人的态度,依旧我行我素,他不要看武官脸色也不需要他们保驾护航,因为他根本不离开山海关,况且那些军头什么时候真的把他看做辽东最高长官了?

    这种自保无虞的办法,当然是知道辽东局势发展方向的黄胜给刚刚来辽东时愁肠百结的高第老大人出的主意。

    山海关在整个明朝都没有被谁攻破,最后是吴三桂那个汉奸送给建奴的见面礼。因此在山海关可以安全过一辈子,即便到了建奴手里也是和平演变,没有大屠杀存在。

    这个厄守辽西走廊的雄关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关,黄胜对这里也垂延三尺呢!这巍巍雄关可是几代名将的心血,几百年不断完善的杰作。

    占领了这个地方,往北可攻取辽西走廊把东北大平原收人囊中,往南又可以直指华北平原,坚守山海关以黄胜的能力和实力,没有谁有这个本事打下来,古斯塔夫带着他的瑞典方阵来了都不行。

    黄家有水师,敌人无法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况且也没办发包围山海关,只有在关前对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