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跃留在禹州北八十里一个大屯堡里就地驻守,这是一个当地宗族的聚居地,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族长本来还带着族中壮丁跟马跃、郭三喜的一千六百人马对峙,后来知道他们是从归德府赶来的“战神”家丁,族长改变了态度迎接他们进入屯堡。

    族长姓李字君培在这个屯堡里颇有威望,李姓是这里的望族,有七成人家都是宗族子弟。

    李君培早就耳闻“战神”这些年的义举,前些日子又得知黄家人在归德府收留难民开设粥厂。

    今日见到了一千多穿戴整齐的人马,见识不凡的李君培感觉到了凛然正气,选择了无条件相信许四九等人,把他们请进了屯堡。

    因为他见识过山贼、流寇,知道那些队伍和老百姓差不离,他也见到过大明卫所军和营兵,那些将士十有**都萎靡不振。

    而出现在屯堡外的队伍截然不同,一个个军容整齐精神抖擞应该是强军,他们自报家门“战神”麾下,应该实至名归,拥有如此精气神的队伍在内地可不多见。

    很快李君培就发现自己的决定是英明的,这些人推来的每一辆独轮车上足装了四石大米,据说这些大米是南国公从遥远的交趾运来。

    李君培是个不第秀才,当然知道故土交趾,听说南国公从如此遥远的地方买粮食就是为了救人于水火大为感动,他当场表态会带着全族投奔南国公。

    作为当家人,这位族长可不是心血来潮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眼看着流年不利地方上盗匪猖獗,而田地里的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也有流寇。山贼不时下山盗割屯堡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麦子导致直接减产。

    虽然目前遇到的流寇、山贼的力量不足以攻破屯堡,但是李族长每日胆战心惊,他要对整个屯堡里的近两千人负责。

    李家堡得以保全完全是靠运气,来这里的都不是大股贼人,他们只能祸害堡外的庄稼,没有能力攻击堡垒,可是刘家堡的青壮也无力冲出堡垒驱赶流贼。

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烂

    李族长早就听说有大一些的流寇连县城都能够打下,如果来攻打李家屯堡恐怕这里的上千族人都会死于非命,自己就万死莫赎了。

    他想带着族人寻觅可能安全的地方,可是又不知何处能够容身,正在左右为难去留不定之时,救苦救难的南国公人马出现在眼前,这样的机会他如何能够错过?

    许四九和这位落第秀才聊了一个时辰,给他介绍了黄家的基本情况。

    李族长得知故土交趾已然成为黄家领地激动不已,知道那里有大量的田亩急需老百姓屯垦,去了那里的老百姓每一户就会获得五亩私田,连税赋都不用缴纳。

    族人拖家带口南下时,一路上的吃用谈不上好也肯定能够让每一位老百姓吃饱穿暖,如此好的移民条件更加坚定了李族长带领全族南迁的信心。

    接下来“战神”的家丁居然还要往东,他们还要接近战区竭尽所能救出更多的老百姓。

    李族长被感召了,他派了族中八个从小练武的汉子陪同,因为这几个人熟悉地形能够当好向导。

    许四九、郭三喜带着八百人马,推着四百辆独轮车装载着一千六百石粮食继续向西前进。

    队伍里有李义勇、李义全等等八个当地人骑马同行。李族长以防不测给八个汉子装备了皮甲和猎弓,所以他们都有一定的战斗力和防御力。

    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一,许四九、郭三喜的队伍接近到了伊阳县城东大概五十里时前方探报,有大股流寇在围攻县城。

    负责哨马的是亲兵队出身的祝国兵总旗官,还有六人也是总旗官同样来自亲兵队,另外二十九人是在河南招募的骑手,算不上骑兵。

    他们每组十八人和李家堡四个武术家轮番前进哨探,经常登高用携带的千里镜观察官道周围的情况,遇到险要地形会来回探查至少三遍。

    祝国兵知道独轮车上的粮食会引来太多盗寇觊觎,如果由于疏忽大意被贼兵夺取粮食,会活了坏人饿死太多好人,责任重大半点马虎不得。

    乘着黄河封冻跳出官兵巨大的包围圈的各路流寇再次如同蝗虫般蔓延开来,本来就灾害连年难以为继的河南再被这些贼人烧杀抢掠一番如何受到了?中原糜烂已成定局。

    流贼肆掠过后简直是片瓦不存,其凶残程度不亚于建奴,由于大量裹挟老百姓,流贼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紫金梁王自用被三十六营反骨仔推为盟主,贼胆养肥了的流寇进入豫西北一带为了摆脱尾随的追兵分分合合,他们已经具备了攻击县城的实力。

    经过几次攻打县城得手,反骨仔们得到了武器和粮食的补充,对自己有了信心,手下的贼子都乐于追随当家的攻打县城。

    因为每一次破城这些贼骨头都会抢到太多金银财宝和美女,城池里的官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粮食,流贼把附近的粮食全部收罗一空,掌握在手里。

    不想从贼的老百姓除非选择自杀或者饿死,如果想苟且偷生就不得不跟着贼兵继续祸害下一个城池。

    贼兵很残忍,他们驱使刚刚被迫跟随的老百姓扛着木板、梯子、沙袋等等简陋的攻城物资往城头冲锋做炮灰。

    有时候守城军民战斗意志相当坚决,战况比较惨烈,城下的老百姓的尸体堆积如山,流寇的中坚力量就可以踏着老百姓尸体冲上城头。

    流寇们称呼自己的生力军为老营兄弟,顾名思义都是一些积年老匪。

    三十六营的流寇组织混乱,他们或单干或者合伙劫掠,紫金梁部几个大当家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纠结了两万余众准备围攻伊阳县城。

    伊阳知县金会嘉密切注意流贼动向,他已经得知几个县城被贼兵攻破县太爷连同一家老小都死于非命,有些士大夫居然被流寇百般荼毒后才在痛苦中死去。

    金知县把从老家带来一直跟在身边的四个家丁,都派出去打探流贼消息,这几个家丁都是宗族子弟,忠诚度毋庸置疑。

    他们发现漫山遍野涌来了大股流寇,意识到势头不对连忙赶回来报告家主,金知县很果断决定立刻弃城逃跑。

    伊阳县城里居住着一位在乡官员李中正,他曾经出任过兵部车驾清吏司正六品主事。

    他家是伊阳县望族,此人有血性,不但没有逃之夭夭,而且拿出私产、粮食集结家丁招募城中壮士准备坚守城池。

    还有一位叫做常省身的生员也是伊阳县殷实之家,他动员了宗族里的子弟二百余人主动协助李中正守城,还有许许多多官吏和老百姓都纷纷响应,收集五花八门的器械追随。

    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虽然聚众两万余,其实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刚刚被裹挟的河南老百姓,属于乌合之众,有战斗力的不过两三千老营惯匪而已。

    即便如此,两万余人马铺天盖地而来,那气势还是让伊阳县坚守的军民不寒而栗。

    丧心病狂的流寇驱赶着老百姓扛着梯子、门板、巨木乱糟糟的攻城。

    他们没有统一指挥,也没有选择什么重点突破口,就是靠人多,拿老百姓的命去消耗伊阳城头守军的滚木石和箭矢。

    摧山虎等等头目带着老营的惯匪压阵,发现被驱赶的老百姓调头立刻挥刀砍杀,可怜的无辜百姓进退都是一死,伊阳城下哭声震天。

    骨肉相残,山河为之变色,城头的军民心里也是无比悲苦,被打死在城下的就有许多他们认识,都是附近四乡八里的乡亲啊!

    李中正红着眼对着城下大喊大叫:“乡亲们,别再上来,拿起武器去砍杀后面那些贼人啊!在城下死了那是从贼附逆被击毙,回头攻击贼子即便死了也是烈士啊!”

    李中正知道此战可能凶多吉少,他准备带着族人舍身取义,也号召乡亲们不要附逆,可惜任他喊哑了嗓子也无济于事。

    被裹挟的老百姓连跑得慢一点都会不断被督战的贼子斩杀,他们不敢面对贼子的刀矛只能选择硬着头皮一次次的冲击城池。

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

    战斗在持续,双方都不断有人倒下,摧山虎不急着动用老营的惯匪发动总攻,他认为经过这一战,就可以挑选活下来的强壮老百姓加入老营给他们饱食。

    那些炮灰死了算什么?粮食根本不够吃,多死一些无用之人会少了许多要吃食的嘴呢。

    流寇大举裹挟老百姓的用心极度歹毒,不仅仅让他们在战时成为炮灰,在粮食告罄之时被裹挟老百姓中的妇孺就成为两脚羊,变成这些丧心病狂贼寇的食物。

    得知大股流寇攻打伊阳县城,郭三喜没有退却,他继续带领队伍加速前进,很快祝国兵的斥候就发现了从伊阳县方向疾驰而来的一辆四轮马车。

    这车居然是黄家产品,郭三喜没有骑兵,三十六个斥候里只有七个家主亲兵队出身的军官能够骑战,另外二十几人骑术无可挑剔,骑战还需多多练习。

    这些人是黄家招募的前大明驿卒,他们和李独眼的遭遇相同,都是邮局下岗后的失业青壮年。

    斥候见到了来自伊阳县的马车当然要拦截下来打听情况,祝国兵等十八个骑士和四个李家堡武术家包围了马车,车上的人面对火铳和明晃晃的斧子不敢反抗,他们也发现了这些骑士大部分都是身穿明军鸳鸯战袄。

    被拦截下的是仓皇出逃的伊阳知县金会嘉,他见到了着装整齐的明军骑兵,以为是来了援兵,不肯流露自己是弃城而逃,不回答骑士们的问题,只是追问他们是哪一部人马一共来了多少。

    沿着官道加快速度前进的许四九和郭三喜见到了金会嘉,他们两人身穿从五品、正五品大明武官服饰出现,身后又有几百兵丁,金会嘉认为这两人应该是明军主将。

    他立刻表明身份,并且告知许四九流寇应该有几万,伊阳城小兵弱无法坚守,他就是火速出城般救兵。

    许四九这段日子在中原大地跑了许多地方,早就看出来这个金知县是弃城而逃,但是他不点破,就当做县太爷真的是为求援而出城。

    许四九和郭三喜当即决定加速前进尽快攻击流寇,即便贼人已经破城也不可能迅速控制局势,只要把火速他们打出去,就会保全太多家庭,能够救太多老百姓。

    就在摧山虎几个发现伊阳城头的滚木石已经告罄,他们发动老营生力军进行总攻击,并且多次冲上城头,伊阳城岌岌可危之时,西边一阵大乱,传来“、、……。”的火铳声。

    带着军民开始和冲上城头的流寇肉搏的李中正听见了火铳声大喊大叫:“乡亲们,一定是救援的官军来了,咱们有救了,快把贼人打下去!”

    许多守城青壮也听见了火铳声,霎时间伊阳城头的军民士气大振。

    他们有的端着长枪刺,有的用大刀砍,有些人只有木棍,此时也是抡圆了砸,已经军心动摇的贼子们一时间不能抵挡丢下两三百具尸体落荒而逃。

    郭三喜自己的武力值恐怖,他长得牛高马大,临战时在缠绕软甲和棉甲外又穿上全钢胸甲,这八百人里有黄家私兵出身的军官六十六人,其余人也是五千乡勇里的佼佼者。

    因为越接近战场面临遭遇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路上留下的都是技能或者体力稍逊之人,最后的七百余乡勇当然都是好汉。

    虽然这些乡勇没有胸甲和缠绕软甲,但是都有黄家独家生产的帆布材质内衬钢丝的棉甲。

    这种战甲轻便保暖,防护力足以抵挡流寇的弓箭,即便被明军制式步弓直射在四五十步左右也能够抵挡。

    因为这是冬天,厚厚的棉衣也起到保护作用,流寇的射箭水平比建奴差远了,况且他们没有多少步弓。

    郭三喜的队伍里骑兵太少,只有七个军官能够骑战算得上骑兵,其他人只能算骑马步兵,加上李家堡的八个武术家也不能冲击敌军。

    处理日常事务是职位略高的许四九说了算,打仗就是郭三喜这个军事主官做主,黄家的作战条例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郭三喜安排许四九带着一百乡勇和九个宣传队辅兵断后,自己和六十六个军官顶盔掼甲率先冲阵,身后尾随攻击的是二百使用木杆长枪的乡勇。

    骑马的三十九人在七个骑兵军官带领下,发现敌人溃逃在后面掩杀争取扩大战果。骑兵后面是四百乡勇推着装满粮食的独轮车。

    再后面是伊阳知县和四个家丁依旧乘坐四轮马车随行。

    已经接近战场,粮食就是命,如果打赢了仗丢了粮食,说不定连黄家私兵都会饿肚子,救人那简直是笑话,不赶紧回刘家堡,大家都有可能饿死,哪里有余力管嗷嗷待哺的饥民?

    流寇的队伍乱糟糟,他们的哨马放得根本不远,再加上纪律松弛,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哨马已经得知伊阳县城被攻破就在眼前,他们都幻想着早一刻入城抢金银财宝睡美女,都往伊阳城下去了。

    郭三喜带着队伍出现时正好对着伊阳城东流寇队伍的后队下手,接战前郭三喜告知大家对着穿得光鲜武器好的流寇下手,这些人十之**是惯匪或者头目。

    衣服破破烂烂拿着棍棒的只要不主动攻击咱们就可以放过他们。

    确实如此,刚刚被裹挟的流民有好衣服也会被惯匪霸占去,有铠甲、兵器更加轮不到他们使用,只对准装备好一些的敌人下手效果一定不错。

    大踏步前进的六十七个黄家私兵接近流寇果断打响燧发枪或者双管短铳,立刻有许多流寇头目命丧当场,蓦然被攻击的伊阳城东流寇瞬间崩溃。

    高大威猛的郭三喜插好打空的双管短铳,左手轻钢圆盾,右手挥舞单手战斧,如同杀神一般挡者披靡。

    他全副武装,防护力足够,贼兵射出的箭矢轻飘飘的,郭三喜都懒得用轻钢圆盾去格挡,他把钢盾也当做攻击武器劈头盖脸对着敌人招呼。

    郭三喜左右手双击,面前血肉横飞,根本没有一个贼兵能够在他面前使出一招。

第六百一十五章:追杀流寇

    黄家私兵如虎入羊群,贼兵哪里有一丝战斗意志,接下来就撒丫子抱头鼠窜,后来完全是一场掩杀。

    几十个有马的贼子看见危险逼近打马就跑,七个骑士知道贼兵里骑马的即便不是大头目也一定是流寇精锐。

    因为马对于流寇来说可是精贵无比,在每天都有人活活饿死的情况下,一匹马吃用的草料可以让几个饥民能够活下来。

    在流寇队伍里拥有马匹当然是绝对的奢侈,没有两下子肯定不可能骑马。

    祝国兵和六个兄弟发现了流寇马贼开始逃跑立刻打马急追,不会骑战的几十人也催马追下去了。

    不会骑战不要紧,又不是骑兵对冲砍杀,只要追上逃跑的马贼腾出手挥舞马刀对准敌人后背划拉一下就完事大吉。

    那些奔逃的流寇马贼也十有**不是骑兵,说不定骑术还不咋地呢。

    郭三喜浑身浴血模样恐怖如同杀神般,更加没有贼兵敢在他面前晃悠,黄家军官组建的冲锋队都杀到伊阳城下了也没有遭遇像样的反击。

    这不是吹嘘,此时的流寇还没有什么战斗力,历史上曹文诏只带了一千辽东铁骑入关讨贼,简直是一路平推,所有的贼兵都是望风披靡。

    黄家私兵的战斗力和装备远胜辽东边军,敢战的勇气无与伦比。郭三喜集中力量冲击伊阳县城东门部署的流寇,这里只不过是几百老营贼子裹挟的几千流民而已,当然如同砍瓜切菜。

    郭三喜跟建奴打仗已经习惯了,从来没有发现如此怂包的对手,貌似这些人还不如大越国的军队呢。

    本来郭三喜准备一个突击杀进伊阳城再作计较,现在发现贼兵如此好打决定乘着他们崩溃之时在后面掩杀扩大战果。

    他来到伊阳县东门根本不在城下停留,高声喝道:“兄弟们,流寇一个个都是怂包,今天咱们让这些贼子见识一下‘战神’军队的威风。”

    跟随的六十几个黄家见习军官也一个个如同血人没有折损一人,连受到重创的都没有,他们齐声吼道:“接着杀,杀得这些只会欺负老百姓的混账从今往后不敢胡作非为。”

    由于郭三喜和六十六个军官杀开血路,后面的二百使用长枪的乡勇几乎没有遭遇攻击,他们拾遗补漏一直在不断刺杀,也没有倒下一个,见了血的乡勇此时此刻士气如虹。

    他们声嘶力竭大吼道:“杀流寇啊,杀死这些吃人的畜生!”

    郭三喜道:“好样的,兄弟们跑快些,随本官杀……。”他一刻也不停留直接带着二百多人往南追杀而去。

    没多久,推车的乡勇和断后的许四九来到城下,看见漫山遍野都是奔逃的流寇,看见郭三喜带着人往南追杀而去。

    许四九当机立断让推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