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贼骨头都知道这一次明军是动真格了,来势凶猛,恐怕接下来日子不好过,一群贼骨头乱哄哄叫嚷最好是快跑,早跑,跑到山里猫一阵子再做打算。

    在场匪首大都赞成这个意见。这时,一人黄脸大汉大喝而起:“怯懦诸辈!”说话的人,是张献忠。

    张献忠,陕西延安府人,万历三十四年出生。这混蛋就是为了祸害大明而生的。

    他在老家日子过得去,相当于水浒传里宋江的角色,拿着朝廷的工资背地里结交山匪、盗贼黑白通吃,最后主动带着一帮人跟着王嘉胤打家劫舍。

    为什么?因为这个坏胚子背地里干坏事需要低调做人藏着掖着,这已经不足以让他爽,明目张胆打家劫舍、虐杀妇女才会让他亢奋。

    张献忠号召大家别跑,如今聚众三十余万,只要人人敢拼命,十万官军算什么,照打不误。

    马上就有同道中人,那个下岗的邮差李自成也跳起来叫嚣,“一夫犹奋,况数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

    这个更是专门为了灭亡大明而生的“嫁衣王”,属于跟大明怎么打都不死小强般的存在,跟建奴一干上就死翘翘的白开心。

    李自成略微比张献忠好一些,对待老百姓也不算最恶毒,而且能忽悠,如果他有机会读到某党的革命书籍有可能成功。

    据说后来的某位成功者就是深入研究了李自成,刚刚得天下时不把地主、资本家一把抢光,等局势稳定了才拷饷,而且很文明,用无休止的群众运动逼得他们就范。

    只不过李自成还不够腹黑属于烂泥糊不上墙,半壁江山还没到手,刚刚得了大明京师强盗嘴脸就昭然若揭,逼得大明既得利益者宁可留着猪尾巴做满清奴才,也要跟李自成血战到底,吴三桂就是这个案例。

    而且李自成有可能性无能,几任老婆都偷人,根本没有子嗣,封建王朝连个继承人都没有,也不知道他瞎折腾个什么劲。

    现在流寇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即将被重重包围,河南马上会有大批官兵汇集如果赖着不走死路一条。

    去陕西?官兵张网以待,还是凶多吉少。去山西?从宣大过来的边军就是出山西难道去自投罗网?哪里还有路?

    有的,还有一条。李自成不愧是第一反骨仔,他这时彰显了造反天赋,他让所有人不要畏惧齐心协力攻击南直隶凤阳府。

    南直隶凤阳府,是大明中都,是朱元璋的老家,非常穷,打下这里,流寇们会制造出大量无产者逼迫他们加入造反大军。

    而且攻击没有被掳掠过的地区,获得的财富和粮食不知凡几,有了人和物质、粮食,人马倍增不是梦想。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四十八章:祸兮福兮

    李自成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得到了大多数反骨仔支持,但是流寇面临一个情况,明军合围之势已成,有的营头去打凤阳,就得有其他营头去挡住明军的攻击前进。

    反骨仔们都不想吃亏,回头阻挡明军进攻那是消耗战,进攻新地盘钱粮、物资、兵源、美女那是大大的,匪首都争着去南直隶没人肯留下跟官军死磕。

    会议开了几天,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无法忽悠别人留下,大家都想去打凤阳。

    最后,盟主高迎祥采取最公平的手段解决了困扰匪首好几天的难题,抓阄。

    抓到谁就是谁,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自己服气,大家服气。谁胆敢不服气大家群殴之!

    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率,不到一刻结果出来了,是兵分三路,一路往山西,一路往湖广,一路往凤阳。

    抓到去凤阳的,恰好是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由此可见这一次抓阄有猫腻,貌似公平的新盟主良心大大的坏。

    抓到好阄的一干人等,喜滋滋向凤阳进发,几天之后,他们将破袭大明中都震惊天下。

    此时大明紫禁城西暖阁内,崇祯一脸茫然,老丈人周奎一头大汗。

    崇祯盯着老丈人的脸一字一顿道:“琼崖郡王居然准备再次迎娶王侧妃?居然是秦夫人的幼女马香菱?嘉定伯居然出面保媒?”

    周奎擦了擦汗结结巴巴道:“老臣昏聩,陛下以为不妥,老臣推脱了便是。”

    沉默良久,崇祯又开口问道:“嘉定伯,琼崖郡王真的在南海外打下了一个比中原还要大的领地?”

    “确确实实,老臣亲眼所见,还在那里呆了小一个月,那里真的不错,十二月都不用穿寒衣,地里照样长庄稼。”

    “不可思议,琼崖郡王海外用兵靡费不知凡几,怪不得要用‘华夏发展’来骗大家的银子。”

    周奎其实不认可女婿的话,但是他根本不敢分辨,低着头一声不吭。

    崇祯忽然威严起来,直视周奎的眼睛,逼问道:“嘉定伯去了几个月可曾发现琼崖郡王有不臣之心?”

    周奎道:“琼崖郡王是何居心老臣无法得知,只不过老臣见到琼崖郡王自己攻占的领地都是打大明旗号,所有的文武都沿用明制。”

    崇祯皇帝的目光黯淡了,疲惫和无助再次袭扰心头。

    他摆摆手叹道:“唉?祸兮福兮?罢了,嘉定伯既然答应为琼崖郡王保媒,就成人之美吧,他真的只想海外称王也只能由得他了。”

    周奎出了乾清宫,被寒风一吹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这才发现浑身已经湿透了。

    崇祯皇帝早就得到锦衣卫、东厂和一些文武汇报了“华夏发展”投资之旅的所见所闻,知道琼崖郡王的实力非同小可,只不过黄胜远在万里用兵,所需钱粮、兵马不知凡几。

    崇祯虽然不是军事家,但是自从继位以来逼不得已每天面对军事行动,他当然知道打仗是如何靡费,琼崖郡王去消灭一个国土堪比中原的国家,令崇祯咂舌不已。

    皇帝笃定地认为,黄胜应该是被钱粮困扰故而出此下策利用“华夏发展”圈大家的银子。

    他此时感到茫然,内心很纠结,他知道那里曾经是大明故土旧港宣慰司所在地。

    他希望黄胜能够成功夺取完全占领那个被命名为“南华岛”的地方,又希望黄胜不能如愿被拖在那里。

    胸有大志的崇祯一脸寂寥,他背着手来到门前,仰望苍穹口中喃喃道:“为何是琼崖郡王在海外开疆拓土,为何不是朕?……。”

    一直紧跟着皇帝的王承恩听在耳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很想劝慰陛下又不敢开口,他无比敬佩黄胜,又必须忠于皇家,此刻这位太监也是无比纠结。

    正月十六,周奎和吴襄再次乘船出海,到南通州换江船去四川石柱。他们安全第一,当然不敢走陆路,选择江海联运。

    吴襄早就认准了黄胜,他这一次主动跑去四川保媒又会和琼崖郡王亲近不少,一路上兴致勃勃。

    周奎实在不知道是祸是福,有些心神不定,和吴襄聊天时老是走神。

    果不其然,参加投资之旅的股东们回到大明,上层建筑都知道了琼崖郡王的实力,知道了黄胜拥有的领地已经接近大明领土的两成。

    “华夏发展”的股票还没过正月十五就宣告售罄,行动慢了一拍的富贾豪商都扼腕叹息,只恨自己判断力太差,失了好财源。

    就在这时“华夏大钱庄”出怪事了,有了一个办公室挂出股票交易所的牌子,暂时没有股票销售,而是收购股票。

    如今一票难求谁肯卖啊?没人卖不要紧,咱们加价买!

    本来一百块华夏通宝银币的“华夏发展”股票,收购价变成一百零三块,还是售着寥寥,接下来一百零四块,在接下来一百……,正月底股价已经飙升了一成,价格一百一十块。

    晕了,大明的商贾都晕了,手里没有股票的更是后悔不迭,气得直接撞墙者也不老少,貌似第一时间买了股票一个月就能够轻飘飘牟利一成啊!

    随后小道消息满天飞,一百一十块不贵,还得涨,至于最后涨到多少,一句话概括“心又多大,股票的价钱就有多高。”

    这当然是黄胜刻意为之,手上多了打劫亚齐王国的三千余万两银子,投资路桥又做不到一次性,必须分一期工程、二三期工程……。

    资金留在手上岂不是浪费?拿出去生利才是搞活经济。因此黄胜安排白牡丹、白芙蓉和蓝媚眉三人牵头组建团队,授意“华夏大钱庄”进行股票交易。

    一般情况下,黄胜留下的管理者都采用三人为组合,因为这样比较合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权力相当的人很难保守秘密,还能基本杜绝一言堂。

    交易股票当然是买进卖出,但是今年上半年价格高于一百一十银币就不在抬价,十月份过后一百二十块之内都可以买进。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四十九章:看不懂

    白牡丹、蓝媚眉她们智商值不低,慢慢的摸清了门道,大有操盘手的觉悟。

    由于她们可以调用一千几百万块银币,只要有人愿意低于一百一十块卖出就吃进,高于此价就考虑卖出,倒也赚得不亦乐乎。

    王承恩乐晕了。

    他派人购买了五千股“华夏发展”股票回禀崇祯,谁知多变的皇帝认为有可能上当了,琼崖郡王那是缺钱玩空手套白狼。

    本来邀功的王承恩,讨了一个黑脸,心里太不是滋味。

    如今把五千股卖掉,马上就可以替皇上赚五万个银币多好的事啊!

    王承恩不敢擅专,请示皇帝。

    崇祯头都大了,黄胜又出幺蛾子,思维跟不上形势变化啊!

    “王伴伴,朕已经看不明白了,琼崖郡王他是吃饱了撑的?大家都把股票卖给‘华夏大钱庄’,他岂不是要倒贴几百万两银子?”

    “据奴婢所知,没有一个大股东愿意售出股票,‘华夏大钱庄’也不是全部买进,有人出高价,他们也卖出。”

    “嘶!”崇祯皇帝莫不是也牙疼?“买卖股票?是不是如同做生意般低进高出?”

    “是的,哪怕只赚一个银币也是差价,每天股票的流水不少,琼崖郡王不但不吃亏还有得赚。而且做这样的生意太轻松了,根本没有货物和现银往来,就着大钱庄办理结算利润就到手”

    崇祯一直被艰难的财政困扰,他不懂经济根本不会赚银子,只能够苦自己拼命节省,把个人人羡慕的皇帝工作岗位干的苦哈哈。

    其实崇祯什么都不懂,政治、军事也搞得一塌糊涂,大明越来越虚弱。

    他认为黄胜还是在玩空手道,目的就是骗银子,他心里五味杂陈羡慕嫉妒恨应该有,道:“行,让他赚,卖给他。”

    “奴婢遵旨。”看着退到御书房门口准备转身离去的王承恩,崇祯又叫住了他。道:“王伴伴,先卖一半后看看再说。”

    王承恩讶异地抬头看了看皇帝,又低头应道:“奴婢遵旨!”

    崇祯现在还有心情理会这些杂事,马上就不可能喽,因为贼骨头下一步有大动作。

    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带着流寇抵达凤阳的时候,正逢元宵佳节。

    根据惯例,这一天凤阳城内要放花灯,许多人都涌出来看热闹,防守十分松懈。

    就这样,数万流寇在夜色的掩护下,连夺取凤阳城门都不需要,直接大摇大摆地进了凤阳城。

    那是因为凤阳不是一座城池,所以没有城墙当然没有城门,风水之说在古代很重要,因为据说凤阳修了城墙,就会破坏皇陵的风水。

    就这样,连墙都没爬,流寇顺利地进入了凤阳,进入了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

    带军进入凤阳的,是杀人恶魔张献忠,这小子无比恶毒。守卫凤阳的几千明军全军覆没,数万间民房,连同所有的官衙、府邸,全部被付之一炬。

    张献忠居然把朱家的祖坟给刨了,当然那祖坟不是朱家皇帝的,是几个农民的而已。

    因为朱元璋是绝对的三代贫农,他老子跟爷爷当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叫做朱五四、朱初一。

    张献忠不但刨了朱家祖坟,还把朱元璋皇帝出家的寺庙也给烧了。

    此外,张献忠还在朱家祖坟上,树了个旗帜,大书六个大字:“古元真龙皇帝”

    就这样,张献忠在朱元璋的祖坟上逍遥了三天,大吃大喝,然后逍遥而去。

    太恶毒了。从古至今,在汉人骂人的话里,总有这么一句:掘你家祖坟。一般情况下,若然不想玩命,真去挖人祖坟的恐怕没有几个。

    皇家的祖坟很有讲究,通俗说法叫做龙脉,一旦被人挖断,后果很严重,张献忠那是找死,历史上他很逍遥,如今没那么便宜。

    因为黄胜的方略就是重点打击张献忠这个杀人狂,原因就是他在历史上屠戮天府之国造成十室九空。

    早几年逮住张献忠正法会活民无数,等他寿终正寝还有十年,死在他手上的冤魂会不计其数。

    皇帝家的祖坟被流寇刨了,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嚎啕大哭,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这个王朝被欺负成什么样子了,皇帝的祖坟都被敌人刨了,主辱臣死也没见着哪个大臣羞愤自杀,他们依旧在推诿扯皮使绊子,照样玩命捞好处。

    首辅大臣温体仁是一个专门整人的阴谋家,他不捞银子捞政治资本,很得崇祯信赖,因为温体仁属于大奸似忠的高手,他不结党以孤臣自居。

    崇祯最是忌惮党争,用温体仁的首要原因就是认为他无党。温体仁还拒腐蚀永不沾,相当清廉,和琼崖郡王没有半点关系。

    崇祯更加看中这一点,因此崇祯朝内阁大臣如同走马灯,担任首辅时间最长的就是温体仁。

    明末大臣的脸皮和他们的官位成正比,一切为了私利,国家算个屁,封疆大吏老脸皮厚堪比城墙。

    今年,建奴倒是没有来大明打草谷,因为他们比较忙。

    建奴在忙着征服蒙古,豪格贝勒与岳托等后金将领带领一万余骑兵渡过黄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部落。

    因为后金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林丹汗在青海挂了,手下星鸟兽散,建奴乘人病要人命,一万余铁骑打上门。

    林丹汗已死,妻子和儿子哪有什么兵马,他们选择服软,归降后金,交出可汗印信。

    后金军骑兵转了几千里,一盘散沙的漠南蒙古望风而降,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蒙古帝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曾经的蒙古帝国,永远的消失在历史舞台。

    红歹是在“新京”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迎接凯旋而归的儿子豪格和岳拓等人。

    豪格喜滋滋跪下双手捧着蒙古帝国的传国玉玺举过头顶,道:“汗阿玛,儿臣献上传国玉玺,我大金受命于天,儿臣肯请汉阿玛早登大宝。”

    这一刻红歹是颇为激动,他接过玉玺朗声道:“天意如此,我大金如今一统蒙古,明国再也难敌。”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五十章:讨要公道

    汉奸们反映最快,范文程、鲍成先、周红模等等立刻跪下凑趣道:“臣恭贺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这时一众大小贝勒和军事贵族反映过来,也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有两个人特别惹眼,因为他们比别人高了半截,那当然是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

    代善犹豫了片刻,终于矮下身子,也不知道是跪下还是蹲下了,这不重要,只要有觉悟就行。

    可惜莽古尔泰没有这样的觉悟,他还是一人站立原地。

    由于阿敏被黄胜宰了,后金国被打得一塌糊涂,红歹是为了维持稳定团结没有过早下手对付莽古尔泰,因此本该前年就莫名其妙死了还被清算的他如今还活得滋润。

    这小子今天又惹祸了,红歹是很满意汉奸的表现,也认可代善的服软,莽古尔泰已经成为眼中钉肉中刺。

    此事过后,莽古尔泰的日子开始不好过。

    他被以大不敬之罪被红歹是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因为莽古尔泰曾经手握刀和红歹是理论。

    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被削减了五个牛录让七旗瓜分,另外被罚一万两银子和甲胄、雕鞍马、素鞍马等等。

    红歹是摆明了削弱正蓝旗的态度,还假惺惺以示公允,让七旗瓜分罚没的牛录。

    其他的旗主见莽古尔泰狼狈如斯,哪敢染指,五个正蓝旗牛录变成了豪格的镶黄旗人马。

    莽古尔泰暴怒又无计可施,红歹是已经到达大金国权力巅峰,他都不能保证正蓝旗都听命于他,如何反抗?

    莽古尔泰是个莽夫,他可不管什么后果依然决定反抗。

    莽古尔泰联络同胞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和正蓝旗两位亲信主将屯布禄、爱巴礼,还有莽古济的亲信冷僧机七人歃血盟誓预备抢班夺权。

    莽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