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相-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两字而已,我努力的去做,虽然结果不敢保证,但态度确乎是尽力了。

    一本书这么多人看,众口难调是必然的,对此我很遗憾,也很无奈,希望有不满意的书友能体谅些个,写书这活儿真心不好干哪!

    第一卷其实主要是写了三个人:

    穿越者唐松因为后世过劳死的缘故,穿越过来之后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比较被动的,直到昨天那章才觉醒过来。其实这种觉醒,我想表达是唐松心态的变化,从一个看客到正式融入唐朝的心态的变化。是由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至于他的性格,相信书友们已经有了基本认知,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第二个人物自然是柳眉,这是一个善良、外表娇艳柔弱但内心却倔强刚烈的三丫髻小丫头,总之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坚持的小丫头,这个人物大家喜不喜欢,还是见仁见智吧,欢迎书友就此发表评论。关于柳眉的故事后面自然会有交代。

    第三个人物是月夜鸣琴的“那位”,第一卷的十三万字中她正面出现的只有一句话“我想看看他”,其他都是作为一个背影存在,很忐忑,不知道大家对这么一个背影是个什么感觉。欢迎书友就此发表评论,到第二卷的时候,这个背影就会卸去朦胧的面纱,很希望我能把她写的让大家喜欢。

    一本书,终究是要通过情节来表现人物。最大期盼便是随后的第二卷能把情节写好,能把人物写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还是那句话,这本书咱不急,慢慢的来,稳稳当当的写!说实话我真心不想写唐朝了,之所以一直折腾,是因为有点轻微的强迫症,总是感觉以前所写的唐穿不能让自己安心。希望这本能正式终结水叶子的唐穿之旅,迫不及待想去祸害宋朝了!

    最后,今晚那一章的更新恐怕不会有了,我需要一些时间来仔细的审视一下整个第一卷,再对第二卷要写的唐松从进京到科举完毕的内容做一个更细致的规划。明天正式恢复两更。敬请书友们理解!

    最后,感谢书友们对本书的支持,并恳请大家能继续支持本书,书火不火由不得我,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在大家的支持下把这本写好,力争写成属于水叶子的唐穿精品。

    一路有你,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五十章 洛阳,真神都也!

    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

    神都洛阳,北据邙山,南望嵩岳,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其势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襄荆,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传洛阳乃天下龙脉集结之所,所以历来均为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大唐定鼎,设天下三城为三都。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再加一个龙兴之地的北都晋阳。陪都洛阳经数十年承平发展,虽不能与长安争雄,却是此时仅次于西京的天下风流荟萃之地。

    尤其是圣神皇帝武则天改唐为周,定洛阳为国都并改名“神都”前后。流水般的钱粮夫役汇集于此,大修宫室,只让本就风流富丽的洛阳城益发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般鼎盛到了极处。

    这日上午,唐松经由上东门进入洛阳城。而后一路探问着走过积德、景行、归义诸坊后折而向南,过承福坊到达穿城而过的洛水边。过新中桥进入洛阳南城,经道德、择善两坊后,终于来到了思顺坊。

    入城后并不曾乘车,这一路走来,唐松一时竟有些眼睛不够用了的感觉。

    市坊林立,游人如织,眼前场景真个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其间自然有许多士子之类的人物,迈着八字步,端颜紧肃的走过;也有那鲜衣怒马的豪室子弟,带着大群的仆从呼啸而去,引得路人纷纷侧目;间中夹杂着身着轻皮裘,辫发,脚穿乌皮**靴的突厥人;戴耳环,披肩布的五天竺人;以及身穿小袖袍、皮帽上绣着花纹镶上丝网的中亚胡人昂然而过,而行人毫无惊奇之色。短短的时间里,唐松已经见到了来自数十个不同国家的人,在这洛阳街头来去。

    仅从这些路客身上,此时洛阳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已尽显无遗。至于沿途中那些个靓装露面女子们穿着打扮之开放,更是到了能让襄州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洛阳,真神都也!

    进入思顺坊,唐松很顺利的找到了庄海山与柳叶在洛阳城中的家宅。叩开门扉,出来应门的是个粗手粗脚的黄毛大丫头,年纪虽已是十三四岁模样,脸上还带着迷迷糊糊的神气。

    问过之后才知道庄海山两人并不在家,而是在旁边的南市酒肆里照顾生意。

    唐松闻言,转身欲往南市去寻时,这迷糊丫头终于想起要问他的来历。

    莞尔一笑,唐松告知之后,却不曾想这迷糊丫头顿时就瞪大了眼睛直愣愣的盯着他,随后更是噗通一声拜倒于地,咚咚咚的连磕了三个再实诚不过的响头。

    随后她便翻身而起,一把将手中拿着的扫笤扔进院门,反手锁了门户后便当先带着唐松前往与思顺坊紧邻的洛阳南市。

    作为洛阳南城最集中的贸易商贾之地,南市内的热闹已无需赘言。唐松跟着那迷糊丫头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后,终于到了一家中小规模的酒肆前。

    这家酒肆门脸儿虽然并不大,但地头儿却实在不错,收拾的也雅致整洁,门前还站着一位扎胡辫,金发妖娆的波斯胡女做活店招。

    风吹槐花满店香,胡姬压酒劝客尝。

    彼时大唐酒肆好以胡姬充为活店招,那胡女见人群中的唐松着装清雅,人物风流,顿时笑颜如花,招手频频。

    便在这时,那先一步的迷糊黄毛丫头已自酒肆中走出,跟在他后面的正是有了些许珠圆玉润气象的柳叶。

    满脸欢喜的柳叶乍一见唐松,还没开口,眼圈先自红了起来。正在这时就听一阵儿急促的脚步声从那酒肆里传出,随即就见庄海山从酒肆里冲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柄斩鱼鱠的刀。

    襄州一别后的这次神都重逢真是热闹到了极点。柳叶当即就收了酒牌,除已有酒客外再不接纳新客。那些个坐进来的酒客见此模样也都没再多做逗留,很快酒肆便是一空。;

    将唐松请进楼上雅阁,柳叶亲自照看着厨子置办了一桌精致酒食后,索性一并给酒肆中的帮佣都放了假。随后关了店门,三人安坐叙话。

    庄海山两人的经历倒也简单,到了洛阳就着南市买了一处两进的小宅子后便开始思谋长久营生,最终开起了这家仅有两个雅阁的小酒肆。前些时生意颇是惨淡,最近才慢慢好起来。

    唐松静静听完,笑着道:“万事开头难嘛,能有现在这个样子就已不错。这不,胡姬活店招都用上了,这在襄州可是只有万客来才用得起的”

    柳叶还是一副爽朗脾性,笑起来依旧是脆生生的,“这怎么敢比?万客来那胡姬是自己养的,我们这可是每天三百文雇来的。再者洛阳波斯胡多着呢,比不得襄州见着一个都稀罕”

    庄海山两人叙了别情,便问起唐松进京的缘故。

    事情终究是瞒不住的,唐松也就说了柳眉征召进宫之事,以及自己来京后的打算。少不得引来柳叶伤心落泪。

    这一切说完之后,唐松开口道:“此来见你们夫妻安谐,生业有成我也就放心了。只是我对神都一无所知,还要劳烦你夫妻二人帮我赁一处宅子住下”

    一听这话,庄海山顿时就急了,“少爷既来了神都,还要住在别处不成?这成个什么话?”

    唐松摆摆手,按着庄海山重新坐下去之后才道:“我没有见外的意思,只是你们那宅子距离南市太近,委实太吵了些,不适合科举之用啊”

    一边的柳叶也跟着说道:“似少爷这样的读书人,又是要参加科举的,终究还是住在北城好些”。

    一听这话,庄海山反倒说不出什么了。

    此时的神都洛阳以穿城而过的洛水为界被分为南北两城。南城坊市众多,住的人却是鱼龙混杂。北城有一半都被天子所居的宫城占据,除宫城之外便仅有二十九坊。

    相对于南城的喧闹,北城更齐整也跟安静些。基本上凡神都上得了台面的权贵与豪商都是居于北城,那些个功成名就的读书人同样如此。

    是以每岁来京应试的乡贡生们只要家境尚可的,都会尽力选择于北城赁房而居,一来是自矜身份,二者也确实更方便行卷交游什么的。

    当日唐松便暂居在了庄海山与柳叶的小宅中,随后几日庄海山都没再去照顾酒肆生意,而是放下一切去北城寻觅合适的房子。

    见房牙子,看房,询价,庄海山滴溜溜忙了数日却总没找着合适的地方。说来也怪他太尽心,到洛阳后又是眼界大开,这就总觉着看到的房子都不够好,少爷住着难免委屈。

    如此以来却把房牙子折腾苦了,那汉子最后发了急。庄海山请他吃了一顿酒,又实实在在给了些辛苦钱后,那厮才说说有一处所在必定能让你那读书人出身的主子满意。只是那房屋主人脾气古怪,而且并不曾对外赁房。他也是偶然知道这家颇有几间空房,要想赁下来只能自己去碰运气了。

    其时天色已晚,吃完酒庄海山问明地处后也就不曾去,回到家中闲话着把这事说了出来。

    这几日住在这里,柳叶委实太过于殷勤,又耽搁着庄海山没法生业。唐松这自在随意性子的人实在有些不惯。听见此事,便说明日一早同去看房。

    第二日起了早,两人经由新中桥过了洛水,入北城直接到了立行坊。找到那户人家叩门良久却无人来应。

    庄海山便要再等,身负琴匣的唐松却上前一步推了推,门户应声而开。

    “有人吗?”,探问声中,唐松已迈步直入其中。

第五十一章 两个怪人

    这是一院极雅致的房舍,只是太冷清了些。唐松探问着已然走到二进院子的门口处时依旧没见着一个人,直到过了那圆形月门,才见着一个身穿月白道衣的中年躬身在一口硕大的花缸前。

    这中年显然是赏玩花缸中的芙蓉及游鱼入了神,是以没听到两人进来。

    唐松停下脚步再一探问,中年站起身来眉头微微一蹙,甚是不快的样子。

    这月白道衣的中年大约四旬左右年纪,身形瘦削,面目清朗,再配上颌下三绺长须,真是好一副儒雅气度。只是不知为何,这人眉眼之间似是郁结着一股不甘不平之气。

    唐松道明来意,那中年听完之后也不思量,便自挥手让去,明显是不愿赁房的。

    进来的过程中唐松已仔细打量过这处宅子,雅致、清静、处于北城之中的地段也好,实是再满意不过的赁房所在,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明显人少房多,不存在无房可赁的问题。

    唐松心下实已满意此处,眼见那中年不肯,难免就要多说上几句,甚或把赁房的价格抬到了市价的两倍。

    那中年显然是不惯于这些个钱财及琐细之事的,摇头只是不肯。正在两人僵持的时候,月门外又走进一个人来。

    来者是个须发皆白的缁衣老者,瘦脸尖嘴,面相奇古。

    这人知道唐松的来意后,张口就是一句:“本家不赁房”,此人音色怪异有金石声,加之语气极其生硬,这张口说出来的话就份外难听,简直是能扔死人的那种。

    见这两人都是这等态度,唐松也不愿再跟他们废话,转身便走。走不几步,却听那面貌奇古老人的声音自后方传来,“等等”

    唐松停步转身,那老人几步走了过来,却丝毫没提赁房这事儿的茬儿。只用枯瘦的手指指着那琴匣道:“这琴匣倒也精致,只是湿气未能尽除,以此物盛琴,若是俗物也就罢了,若是好琴……且打开让我看看”

    唐松本不想理这神经病一般张嘴打死人,一点礼貌都不讲的老货,只是听他说到琴,又说什么琴匣湿气未能除尽什么的,因是担心那琴,遂也就解下了肩负的琴匣轻轻打开来。

    琴匣一开,老者方一看到这琴,便微不可闻的发出了一声轻“咦”

    此时那月白中年也已踱步过来,往琴匣中瞅了一眼后,脸色也随之端肃起来。此后再细看良久,脸上竟有了些掩饰不住的兴奋之色,扭头看着那老人道:“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太古遗音’琴?”

    老人点点头,深深的看了唐松一眼,“你既要赁房而居,必不是洛阳人氏,从何方而来?”

    此时琴都不曾出匣,仅仅只露出个正面。根本不可能看到背面龙池上方篆刻的“太古遗音”四字,但这两人居然一口就能叫出它的名字,尤其是那老人一瞥之间就能确定,这份眼力实让唐松叹服,当下也没再计较老人的态度,答话道:“襄州”

    闻言,老人神色一动。

    “那就住下吧”,老人突然莫名其妙的撂出这句话后,也不理会有些傻眼的唐松,直接伸出枯瘦却比常人要长出半个指节的手从匣中捧出了那具“太古遗音”

    这老人对人说话时语气生硬的不得了,但捧琴时的姿势却是轻柔到了极处,脸上甚至还有了痛惜的神色,“如此佳物,却遭庸手荼毒,岂不痛哉,痛哉!”

    口中说着,这老头儿居然就这么抱着琴……走了

    后世今生那儿见过这么不可理喻的人,唐松正要拔脚去追,却被那月白道衣的中年给止住了。

    “琴之为物最重音质,音质源于材质。这太古遗音素以音质高古松透、清越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声著称。材质稍有变化,音质难免受损。你将琴置于此匣多日,琴匣湿气未能除尽,内中所置之琴难免会受浸染。丈人这是给琴除湿潮去了,稍后自会还你,无妨的”

    “丈人”是初盛唐时对老者的尊称,唐松听后放下心来。;

    “既是丈人让你住下,那你就住下吧。这处宅院中空房甚多,你且自择满意处便是。只是本宅尚清静,还望小友莫要呼朋引伴的好”

    月白道衣中年说完,转身要走时复又停下步子,颇带好奇的问道:“你与丈人可有渊源?”

    这话问的唐松莫名其妙,“不曾”

    “这倒是奇了!”,那中年摇头笑道:“丈人爱琴成痴,却又性情刚直。寻常时若是见到你这荼毒名琴之事,必要将你批的体无完肤才肯罢休。今日却轻轻放过,若非有旧,焉能如此?真是怪哉”

    月白中年说完也不等唐松答话,便一边叹着“怪哉”一边踱步远去。

    自始至终,这两人没谁提到一句赁钱的事儿,赁房却就这么定下了。只把为赁房之事跑断了腿,为赁房价格磨烂了嘴的庄海山看的一愣一愣,恍然不明所以。

    “少爷,这两人看着真是古怪”,庄海山跟在唐松身后,叨咕着憋了一会儿后道:“怕是都有大本事的奇人”

    唐松哈哈一笑,“是不简单”

    唐松带着庄海山将这院宅子前前后后走了一遍。宅子共三进,须发皆白的老人带着两个童子模样的人住了第二进。月白中年身边一个长随一个丫头占着第三进。

    目前宅子里就这六个人,虽然二进和三进院子里都有不少空房,但看那两人的模样脾性断不是喜欢与人合住的。是以唐松也就没想这两处的事儿。

    二三进之外,便只有第一进和最后那个小花园了。第一进临街又是进进出出之地,唐松也不喜欢。幸好那小花园中有两间相联的瓦顶精舍,虽然房屋少了些,若是带着小厮丫头必不够住,但对唐松这孤身人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唐时房屋尚宽大,不管是官衙还是民间住宅都是如此。譬如中唐时白居易晚年退隐洛阳,置了一套十亩方圆的宅子犹自感叹房子太小。

    眼下这宅子也是如此,虽说是个小花园,占地也有三四亩大小。虽然因为唐时建造园林的技术尚很粗疏而显得并不太精致,但胜在生机野趣。

    两人将这瓦顶精舍收拾齐备后,唐松看着窗外小花园中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甚是快意。入神都以来,至少这第一步赁房安顿总还算顺心,只盼着后面的事情也能一帆风顺才好。

    此宅从第二进院子起,右手边便不曾像时下大多数宅院那样建造厢房,而是大手笔的将整个二进三进右厢之地全部空出后建造了一个抄手游廊,这样一来,进出小花园便不需经过二进三进院子,对于唐松来说真是极方便了。

    收拾好精舍,唐松又与庄海山去北市置办了卧具等一应必须之物,此后两人又在赁房处左近的一家小酒肆吃了饭后,庄海山这才告辞离去。

    这一晚睡的甚是安然,第二天一早,唐松起身梳洗罢便出了门,随身袖着的是那封方公南给御史台刘中丞的私信,也是为其谋取礼部特贡生的敲门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