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着名将领-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四平攻坚战中,解放军纵队一级的指挥机关在部署和战术上,也存在一些,如集中兵力、火力不够,阻击援兵不力等。但在战后民主联军总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林彪却把责任完全承担下来。他先后站起来三次做检讨,替部下解除压力:
  “这次四平没有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任,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攻城,以围城打援为最好。先消灭敌人的援军再攻城,就肯定能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还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战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
  林彪的检讨,果然对恢复部队士气起了重要作用。各纵队领导回去之后,也都做了自我批评,对四平攻坚的战术的做了认真的检讨和研究。林彪经过对攻坚战术的研究,总结出以“四快一慢”“四组一队”战术为基础的一整套攻坚战术,在后来解放战争的城市攻坚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可以算是因祸得福了。
  后来,林彪手下的骁将如李天佑登,皆评价陈明仁“是员悍将,是头狮子”。
  能得到敌手敬重,实属不易。
  四平防卫战之后,蒋介石把陈明仁召到北平,亲手为他胸前佩带上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国民党政府最高级别的勋章。加官晋爵也是少不了的。从71军军长到7兵团司令官的宝座,非他莫属。
  俘获陈明信,并没有雪林彪四平攻坚战失利之辱。
  据说,在前一次的四平街之战的时候,平时无话、喜怒不形于色的林彪,当着总部参谋的面,突然说出一句:“都说陈明仁是员虎将,我就是不信这个邪,早晚要报这一役之仇!”
  从此,四野上下,心中莫不有陈明仁的影子。史传四平攻坚战失利之后,使战区指挥员林彪头脑中,以及一部分指挥员心理上,产生了对大城市攻坚仍有顾虑的想法。后来,林彪提出打长春但又不敢真打长春,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打长春会出现攻四平那种被动结局。
  但林彪毕竟是林彪。几个月后,林彪致电毛泽东,提议再次攻取四平。
  毛泽东对71军仍有顾虑,对周恩来说:“如果能拿下四平的话,既可以控制东北的交通枢纽,扼住北满的门户,又对坚守北满、经略南满十分有利。如果林彪能将第71军引出四平,将其歼灭于外围应为上策。”
  林彪雪耻心切,并没有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去做,还是决定攻坚。1948年3月5日,经过充足的准备,林彪指挥麾下3个主力纵队,一个独立师和炮兵纵队从沈阳地区北上,包围四平。林彪下达总攻命令后,攻城部队足足用16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向城内轰击了40分钟,然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采用多路突破,向心攻击的战术,在23小时之内攻占四平。
  可惜,此时陈明仁早已被蒋介石免职,赋闲到了南京。难怪被林彪俘虏的71军将领不服气,他们嘀咕说:“要是陈明仁军长还在,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
孙明仁的“黄豆防线”
  四平之战,军人的鲜血染红了陈明仁的顶戴。陈明仁颇为荣耀了一阵子。
  四平解围后,蒋介石亲自在南京总统府召见陈明仁夫妇,第一句话就是:“有功之将,殊堪嘉奖,不愧为黄埔楷模。”并对手下感慨到:“四平大捷,陈司令创造了人间奇迹,不愧为难得将才!”并请他们夫妇游了玄武湖。
  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也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将陈明仁吹的神乎其神,甚至陈明仁在四平构筑的工事,也成了一条令国民党军群起效仿的“陈明仁防线”。
  有的说,陈明仁在防御四平的时候,利用在东北天寒地冻的天气,叫士兵在工事上浇水,三九天工事很快就冻住了,子弹打不进去,炮弹也炸不开,林彪也无可奈何。这种说法明显不成立,因为四平攻坚战发生在夏天。
  军中更传出了陈明仁“撒豆成兵”的神话。“撒豆成兵”原是民间对隋唐时期的传奇人物李靖用兵的一种传说,近似巫术之流,何时陈明仁学会了妖法?
  原来,东北盛产大豆,籽粒饱满,个个滚圆。眼见林彪兵临城下,陈明仁心生一计,准备了很多麻袋的大豆,待民主联军攻城时,他命令士兵把大豆倒在街道上,让冲锋的民主联军战士踩在大豆上滑倒,从而遭受到重大伤亡。
  这种说法也颇有疑点。首先,这种方法受地形的限制比较大,地面必须光滑,地上的黄豆才能发挥作用;而当时四平炮火连天,街道上遍地瓦砾,当街撒黄豆,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其次,两军进行的是巷战,兵力呈胶着状态,且不云事先撒黄豆会滑倒自己人,而且也势必会被对方发现。
  “撒豆成兵”确有其事,只不过作用不像国民党吹嘘的那样罢了。
  那是在民主联军向四平市中心水塔发起进攻的时候。
  水塔是城里的制高点,陈明仁自然派精兵把守。
  民主联军也动用了一个主力团的兵力。
  攻占水塔,过街天桥是必经之路。在天桥上,守军预先堆放了两大麻袋黄豆,拴麻袋口的绳子由水塔里的人控制着,随时可以拉开。
  进攻的民主联军起初并没有把这两麻袋黄豆当事,这样的麻袋见得多了,在四平的街垒中到处都是。怎料在冲锋的途中,接近过街天桥得时候,水塔内的守军突然同时拉开了拴麻袋的绳子,数百斤黄豆从麻袋奔涌而出,顺着桥面立刻铺满了街道,冲锋的战士踩在上面,站不住,一个个都猝不及防地摔了下去,就连手中的武器也摔得老远。
  此时,水塔的守军轻重机枪、冲锋枪乘机突然开火,冲锋者立刻倒下一大片,街道上的黄豆被鲜血浸泡,民主联军的攻势受挫。
  陈诚指挥东北的战局之后,就是根据四平防御工事情况,提出“重点坚强工事主义”。直到1949年5月,蒋介石亲临上海布置淞沪战役时,上海的防御工事仍然可以看出摹仿四平的痕迹:阵地前沿遍布地雷、铁丝网、拒马、鹿砦;阵地与阵地间有盖沟、交通;由钢筋水泥筑成主堡,主堡之间有地道相通;主要工事里储满了粮草弹药。
  但此时国民党大势已去,四平的好戏未再上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明仁能功善守,声誉茂隆,因此也遭到不少人的嫉妒。
  四平战役不久,蒋介石的亲信陈诚组织参观团到四平阵地视察,参观团的美国顾问看到阵地上不少工事是用美国的面粉、大米垒成,当场提出抗议。从南京来的一些国民党要员,看到这么好的黄豆被用来修工事,也觉得过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陈诚的江浙同乡刘翰东,乘机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陈诚素与陈明仁不睦,正愁没有机会,于是当日便请求蒋介石查办陈明仁。蒋介石念其有功,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总统府任中将参军的闲职。真是成也黄豆,败也黄豆。
  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由于作战勇敢,本来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后来蒋介石认为他性情刚强,飞扬跋扈,不好驾驭,故不予重用,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一直在第71军任副军长和军长,直到固守四平街有功,才晋升第7兵团司令官。
  由于陈明仁的资格较老,加上敢做敢为,团以上的军官多为他亲自提拔,下属认为跟着他不会吃亏。陈明仁治军比较严格,他选择军官的条件比较简单实用:一要不怕死,二要未结婚,三要熟读兵书操典,四要枪法好,因此他的部下作战顽强,较有战斗力。
  惜在蒋介石手下不得其用。
即使你一个人起义,也是成功之举
  辽沈战役前,陈明仁被调到武汉,任华中“剿总”副司令。此时,他受到程潜的影响,倾向和平。陈明仁和程潜是醴陵同乡,还是程潜的学生,所以程、陈两人得以合作。
  章世钊先生写信给陈明仁,要他看清局势,认清前途,投靠人民。他在信中还特别引用了毛泽东对陈明仁评价的话──“当年,陈明仁是坐在他(指蒋介石)的船上,各划各的桨,都想划赢,各为其主嘛,我们会谅解他,只要他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其实,早在陈明仁闲居南京期间,原71军的高级将领致信陈明仁不能再为蒋介石、 陈诚卖命。在四平被俘的胞弟陈明信从东北释放回到南京,向他转告了同乡李立三的寄语,叙说了优待俘虏的事实。一些好友也鼓励他抓一点实力做〃资本〃, 以图东山再起,另谋生路。这一切对陈明仁触动很大。
  陈明仁是胸怀大略的人,虽然决定起义,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为迷惑蒋介石,他甚至以反共的面目出现。陈明仁召集市政府的官员讲话,声称要与共军打到底,坚决按国民党政府的指意从事。可私下,他对身边人说,我保证长沙听不到枪声炮声。
  曾与陈明仁在四平血战的四野部队,此时也捐弃前嫌,派出和谈代表到湖南平江县,与程潜、陈明仁的代表和平谈判,相互协商有关长沙起义的具体事宜。1949年8月2日至6日,毛泽东三次电告林彪等人,要妥善对待陈明仁。
  蒋介石到底是不放心陈明仁,直到陈明仁长沙起义的前几天,蒋介石还派亲信黄杰、邓文仪带来的亲笔信和大笔现款、武器,信中言道:
  “弟一生光荣史迹当自珍惜,为中正所深信也,对卖身投靠分子,应羞于为伍,必要时,不惜大义灭亲将之明正典刑,然后退守湘西,事将来四川为尔后盾……”
  程潜决定在8月1日通电起义,文稿都拟好了。陈明仁还分别召见了各军、师长,谈到时局日益紧张,湖南不能再打仗了,必须准备应变。
  白崇禧认为陈明仁能打仗,极力提拔他,拉拢他,让他替桂系卖命。陈明仁在表面上和白崇禧联系很密切,起义前,他每天和在衡阳的白崇禧通电话汇报情况,白崇禧深信不疑。当起义通电发出的那一天,白崇禧还不断打电话找陈明仁,陈明仁干脆不接,使“小诸葛”困惑不解,莫明究竟。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湖南和平解放。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两个月,程潜和陈明仁的和平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厚礼,特别是迅速解放西南和华南,有着重大意义。
  程潜和陈明仁的起义,使毛泽东的家乡免遭战火涂炭。毛泽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和朱总司令在回复程潜和陈明仁的电报中说:“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8月14日,起义部队开拔到浏阳集中改编,一切补给则由解放军后勤部负责。当时还给每一军官发5元,第一战士发2元零用。在浏阳开始整编部队时,所用的关防名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既有“国民党”,又有“人民解放军”等字样,番号印在符号和帽徽上,这是毛泽东亲自批准表示可以暂时使用,这在解放战争中是没有先例的。
  1949年12月1日,第四战军副政委陶铸宣布,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隶属第四野战军,任命陈明仁为司令员,唐天际为政委。
  陈明仁指挥的6个军,军长一级人选大部分是黄埔一期的,下属也并不是陈的基本部队。起义后,不少部属率部叛逃。陈明仁则显得非常苦闷。作为一个军人,又是一个兵团司令,处于这种境况中,其心情是可以体会到的。
  毛泽东安慰他:“你的义举意义重大,功劳不小。即使你一个人起义,也是成功之举!”
  国民党元老李宗仁听说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叹息道:“可惜一个党国元老,一个国军名将,被老蒋逼得走投无路,真是树未倒,猢狲就散了。”
愿意带一辈子兵的将军
  1955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军衔的将领中,竟有159名原国民党军官,其中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被授予上将,依然执掌兵权,这种信任也为历史上少有。这也许证明了共产党“革命不分早晚”的许诺。
  毛泽东亲邀程潜和陈明仁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协大会及开国大典。
  9月7日,当程、陈二人抵京时,受到了极高的礼遇。毛泽东派聂荣臻在车站迎接,并陪送到“六国饭店”下榻,朱老总率众多解放军将领出席迎接宴,毛泽东亲自在门口迎接他们。
  9 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邀代表游天坛祈年殿,特地从人群中召唤出陈明仁,亲切地叫着陈明仁的字:
  “子良,来,来,我们两个单独照个相。”
  于是,历史留下了这张永存之照。
  陈明仁要洗10打,毛泽东幽默地说:“少了,洗50打吧!”
  在政协会上,被蒋介石称为“创造了人世间的奇迹,不愧为难得将才”的陈明仁将军在发言道:“我起义了,这既是对白崇禧实行兵谏,也是我对蒋介石的大义灭亲……”“我记得我在黄埔的时候,蒋介石经常对我们说:‘我是革命的,实行三民主义的,我什么时候不革命,你们应该打倒我。’我现在发现蒋介石不仅是不革命,简直是反革命,简直是人民公敌,我当然要打倒他。并且不但我要打倒他,就是凡是黄埔同学乃至全国人民都要起来打倒他的。他是我们校长,现在我便给他一个大义灭亲,我想蒋介石用不着怨恨我,应该去怨恨他自己。”
  当时,蒋介石听到陈明仁的这番讲话,头一下子大了起来,不得不服降压药。
  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北京举行宴会,专门宴请了陈明仁等26名国民党起义将领,应邀作陪的有周恩来、刘伯承、粟裕、黄克诚、聂荣臻、罗瑞卿等。席间,毛泽东几次举杯庆祝到会的原国民党军将领举行起义和响应人民和平运动的功绩。
  1952年,21兵团改编为水利工程部队,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中央军委特派谭政当面征求陈明仁的意见。陈明仁说:“我是个军人,军人应以服从为天职。如果由我选择,我愿意带一辈子兵。”
江山易改,陈明仁犯上的性格难改
  按说陈明仁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又上过陆军大学,打仗很有一套,卓有战功,在国民党军队中应该很快青云直上。可陈明仁性格执拗,不脱军人本色,不会钻营,所以在1949年通电起义前夕,还只是个国民党的中将。
  年轻时候的陈明仁,不仅是勇冠三军,而且也相貌堂堂,可谓大有前途。惠州之役后,已经跟随在蒋介石身边的宋美龄非常看好陈明仁,提出由她做媒人,把廖仲恺文静美貌、端
庄贤淑的女儿许配给他。陈明仁直言相告,自己在老家已经娶有妻子谢氏,在家侍奉老母,不敢停妻另娶,做不孝不义之人。
  宋美龄只好作罢。蒋介石闻知此事,虽然内心不悦,倒还敬佩陈明仁的为人。
  1941年冬,陈明仁率部去云南昆明驻防。一天,蒋介石来昆明西山风景区游览,正碰上一些衣衫褴褛的士兵修筑工事。
  蒋介石见状勃然大怒,问道:“这是谁带的兵?破破烂烂像什么话!”
  当得知这是陈明仁的手下时,蒋介石将陈明仁叫到了金碧别墅,劈头训斥陈明仁没有带好兵。陈明仁竟然当面顶撞蒋介石,并一把扯下自己的中将军衔,扔到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大喊不服,还要解甲归田,气得蒋介石几乎将他军法治罪。
  后来还是经龙云等人劝解,蒋介石才让他官复原职。
  策动长沙起义,陈明仁得老师李明灏做了很多工作。陈明仁先是表示坚决参加通电起义,频频与四野的和谈代表团会谈,就起义中许多具体问题达成了协议。
  但就在8月1日上午,离通电起义只有三天得时候,陈明仁的稽查处长毛健均因民愤极大而被抓获,李明灏决定交给中共处理。陈明仁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地拍桌打椅逼着李明灏放人,如果不放,就要撕毁全部的起义协议。不管李明灏怎么解释。陈明仁根本不听,搞得李明灏极为难堪,整个代表团都束手无策。
  为了按毛主席赞同的起义部署行动,李明灏亲自把毛健均交给了陈明仁,但陈明仁没有半点感谢之意,反而当众宣布暂不考虑起义。
  李明灏急得茶饭不思,反复对陈明仁晓以厉害:“我可以不怪你学生犯老师,但做人要有人格,何况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将领,说话不能出尔反尔,不能把你的几十万官兵的生命当儿戏,更不能把你自己的前途当儿戏。我老实告诉你,毛泽东派我来与你谈判,绝不是打不赢你,而是为了3000万家乡父老乡亲们免遭战火涂炭,也是为了你自己和你的几十万兄弟们的前途与生命着想。现在解放军已用多于你几倍的兵力三面包围了你,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光明,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并落得千古骂名遗臭万年。你要好好想一想……”
  陈明仁终于被打动了,8月4日上午,陈明仁与程潜率领38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联名发出起义通电:正式宣布自日起脱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