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火线上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火线上   》
******************





佩尔韦兹·穆沙拉夫:中文版序


  [巴基斯坦]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本书是一个窗口,展示了当代巴基斯坦的方方面面,以及我在领导这个国家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的人生充满激情,年轻时甚至可以说有些冲动,而始终如一的是我不断致力于个人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由于过于直率和坦白,我常常受到惩罚,这些性格,我相信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我从不回避敏感问题,除非受到国家安全因素的制约。
  自从巴基斯坦成为包括反恐战争在内的国际冲突的中心,我就决定要写一部自传。因为大家对我和我所领导的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我想让全世界知道真相。
  巴基斯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城市与乡村,富裕与贫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目不识丁者,都是这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全国1.6亿人使用数种不同语言;极端主义与温和主义碰撞,西方化与保守的传统文化对阵,因此有人将领导巴基斯坦看做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之一。2001年的“9·11”事件大大增加了巴基斯坦面临的挑战,加剧了国内问题,也重塑了我们的国际关系。
  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世界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巴基斯坦所发生的一切——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不仅决定着世界反恐斗争的结果,更将影响着伊斯兰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未来。我坚信未来是和平与繁荣的,不仅仅巴基斯坦是这样,整个国际社会都将会是这样。这样的未来只有在穆斯林世界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共同努力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谊是我们外交政策的支柱,巴中友好关系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根深叶茂。任凭世界风云变幻,巴中友谊却更强、更深;世界格局迅速演变,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给我们的双边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但基础深厚的巴中友好关系不仅未受影响,反而更加健康成熟,更加繁花似锦。与每一个巴基斯坦人一样,我珍视和爱护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坚信,我们两国携手合作,将在新的亚洲世纪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感谢我的妻子赛赫巴和家人希达亚特·海希、胡马、阿夫塔卜以及沙巴纳姆。他们在我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我,给我信心,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坚持下来。我还要感谢胡马云·高哈尔和布鲁斯·尼科尔斯在编辑此书过程中所作的贡献。胡马云无数次挑灯夜战帮我校对文稿。另一个我必须感谢的人是我的参谋阿西姆·巴吉瓦准将,感谢他不辞劳苦地记录我的思想并将其变成文字。没有他的高效和奉献,要想完成这本书将会困难重重。
  我要特别感谢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先生和他在伊斯兰堡的外交官同事们,把我的自传《在火线上》翻译成中文。
  我的自传是我对这个历史时代的贡献。当然,它也是我自己的故事,是以我自己的方式讲述我自己多彩又起伏的人生,而运气与命运是它的主宰。
  2006年10月27日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姚燚:火线勾画传奇人生


  巴基斯坦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火线勾画传奇人生
  文/姚燚
  世纪之交的一系列大事件,让全球的聚光灯对准了穆斯林世界。巴基斯坦,因地理位置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成为世界上最具战略意义和令人好奇的一片土地。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一个超脱于官僚、政治和军事体系之上总揽重权的人,自信能引导国家走向真正的民主;一个温和的穆斯林,周旋在西方世界和极端分子之间;一个大权在握,沉着稳健的人,却也时刻面临着死亡的恐怖来袭。《在火线上》,穆沙拉夫总统的亲笔回忆录,向我们展现出一段出生入死、惊涛骇浪的传奇人生。
  平凡移民的不凡经历
  1999年巴基斯坦的政局不稳,时任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和总理谢里夫矛盾重重。谢里夫在地面遥控“劫持”了穆沙拉夫的飞机,期望以此赢得时间逼他辞职。穆沙拉夫清楚,谢里夫的胆量来自于自己缺乏的所谓“根基”。谢里夫并没有料到,这一次,他恰恰低估了对手。
  穆沙拉夫四岁的时候随家人迁入巴基斯坦定居。他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家境虽不贫寒却也非大富大贵。即便如此,穆沙拉夫始终接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这样的环境培养了他明智机敏的素质,却也没有抹煞他富于创造的想象力和坚忍不拔的耐力。他一直不是个省事的乖孩子,生活也从未风平浪静。然而,命运一次次垂青这个坚守一定原则而又善于把握局势的人。从圣帕特里克学校的学生到巴基斯坦军方的高级将领,他不时因为活跃直率的个性为自己惹下麻烦,又一次次化险为夷。可以说,军队为穆沙拉夫提供了一片施展手脚的天空。他天资聪颖、身体和心理素质过硬,虽身经无数艰难险恶,却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很快就树立了威信。而同时,深谙首领之道的他能将部下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你必须身先士卒,”他说,“任何要求大家做的事,你都要做得比他们更好(至少比大多数人好),尤其是在需要体力的事情上。同时,领导者应当公正、严格、有同情心,并且体贴士兵,还要搞好他们的福利,甚至帮助解决他们的家庭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绝对的服从。”可以说,从一名普通的青年军官到巴基斯坦军方的最高长官,穆沙拉夫这个并无军方高层背景的人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也正因为此,才使他得以建立岿然不动的人气和支持率,于危难时刻助他一臂之力。
  风云变幻中的枭雄
  巴基斯坦并不是个风平浪静的国度。城市与乡村,富裕与贫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目不识丁者,都是这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全国1.6亿人使用数种不同语言;极端主义与温和主义碰撞,西方化与保守的传统文化对阵。从20世纪50年代起,巴基斯坦几经政变,各种军事、政治、宗教力量错综盘杂,政治局势变幻莫测。穆沙拉夫总统在这部回忆录中首次全程分析了几十年以来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斗争。从卡尔吉尔冲突中与谢里夫总理的意见不合到乘坐的飞机被地面劫持,燃料耗尽面临机毁人亡的危险,再到排除异议身兼军政二职,穆沙拉夫总统袒露心声,告白自己如何与反对力量斗志斗勇,最终摆平各方势力,登上权利颠峰。
  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与死神打游击
  作为世界反恐前沿阵地的指挥者,他被《时代》杂志评论为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他两次与自杀式暗杀近在咫尺,其中一次坐在轮胎只剩下钢圈的汽车里成功逃脱。他指挥的反恐力量捕获了670余名“基地”组织成员,虽然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羽翼分布在巴基斯坦的山区和城市中,包括本·拉登和扎瓦希里。巴基斯坦与核武器国家印度相邻,向来无法高枕无忧。而1998年的核爆炸过后,更是两次与印度剑拔弩张。作为总统的穆沙拉夫必须为国家的安全殚心竭虑。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人生充满激情,也从不回避敏感问题。在这部回忆录里,我们可以从反恐舞台的中心清楚地观察这场战争。穆沙拉夫总统分析了“9·11”时间前后“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的渊源以及对巴基斯坦所处国际环境的通盘考虑,详细描述了追捕本·拉登及其高层党羽的“猫捉老鼠”的游戏,线人提供的情报,他们对恐怖分子的包围堵截以及腥风血雨的正面冲突。面对两次暗杀形成的恐慌以及破坏,他是如何利用蛛丝马迹(如修复的人脸、烧毁了一半的身份证和手机SIM卡)顺藤摸瓜发现幕后指使。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巴基斯坦军方在山区清扫“基地”组织的战略部署和战斗行动,并分析了“基地”组织仍在活跃的北部瓦济里斯坦。
  反恐战争毕竟只是这部回忆录里惊涛骇浪的一部分。1999年将穆沙拉夫总统推向权利顶峰的整个内幕昭然若揭。穆沙拉夫总统更讲述了毛拉奥马尔的故事,以及巴基斯坦同塔利班周旋谈判直至决裂的全部过程。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家庭有千千万万种,穆沙拉夫却只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家对于一个处在权力顶峰的男人来说,可贵却也难得,而穆沙拉夫做到了。他是个孝子,无论官居何位,总时时守在父母身边。他承认年轻时的自己颇喜好美女,而他的结发妻子,不仅具有美艳的外表,更是一位镇定而坚韧的贤内助。他们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而他对她的感激也溢于言表:“她对我在生活态度上的影响,特别是对我职业生涯的益处功不可没。她成功地把我从一个随意、傲慢和粗鲁的人改造成一个心态平和、富有责任感的人。”


巴基斯坦(1)


  时间:1947年8月14日 地点:印度和巴基斯坦 
  事件:随着大英帝国的没落,印度获得了独立,巴基斯坦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段历史上,有自由的光芒,也有种族屠杀的阴影,希望的黎明已在眼前,大英帝国的夕阳尚有余晖。这是一段两个国家成长的历史。一个炎热潮湿的夏日,一列从德里开往卡拉奇的列车正在满是沙尘的平原上飞驰。火车上挤满了人,车厢里、过道上、车厢外侧甚至车顶上都满是人,没有一点剩余的空间。不过热浪和尘土还不是他们最为忧心的。铁路两旁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男的、女的甚至小孩都有,多数残缺不全,惨不忍睹。车上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在一个新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这个新的国家就是巴基斯坦,是他们经过艰苦斗争和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的。那年8月,数以万计的穆斯林离开了他们在印度一直生活的地方,随身只带了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他们不停地坐车、换车,希望能够尽快到达那个全新的国度。
  我们家所在的纳济马巴德街区居住环境并不太好,我们住下后甚至变得更糟。我不想称其为卡拉奇的哈莱姆区(纽约的黑人住宅区),但它类似于纽约布朗克斯南区。男孩子必须熟悉街头的规则才能生存下去。这样的街区不免会出现一些街头团伙,不消说,我自然也加入了其中一个。更不消说,我还是那帮野小子中比较厉害的一个。在巴基斯坦,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和世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的是,人们习惯在风筝线上用胶水粘上一些碎玻璃片,阿富汗也有这个风俗。风筝比赛中,人们试图用自己风筝线上的玻璃片去割断别人的风筝线,使别人失去他的风筝。因此,放风筝人的手指经常会受伤流血。这些伤口异常疼痛,比被纸割伤要严重得多。断了线的风筝缓缓落地,接住它的人则有权得到它,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最近流行的一本有关阿富汗的美国小说《追风筝者》中也向人们介绍了这一习俗。而我个人则有着小说中提到的一些关键时刻的经历。我们街区有一个经常欺负弱者的家伙,他会走到接住风筝的小孩旁边,要求小孩把风筝给他,否则就会揍人。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得不听他的话。有一天,我哥哥捡到一个被割断了线的风筝。这个家伙和另外两个小孩一起,蛮横地要求哥哥把风筝交给他们。我抓着哥哥的手说,“为什么要把风筝给你们?”然后,没加思索,我重重地揍了那小子一拳。一场恶斗随即开始,那家伙最终被我痛快地收拾了一顿。自那以后,人们视我为一个拳击选手,开始称呼我为“达达吉尔”,这是一个无法翻译的词语,其意思大致是:不好惹的人。由此我得到启发,恶棍其实也欺软怕硬,诀窍就在于多坚持自己的主张几秒钟,心中最初的惊骇之感就会消失。这一体验对我日后成为一名突击队员很有帮助。我对圣帕特里克学校充满了热爱。在那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不过,即便在学校我也不自觉地顽皮捣蛋,并屡屡受到责罚。一位名叫德·利马的先生对我尤为“关照”。我觉得老师们总是习惯于将我与我那位成绩优异的哥哥进行不公平的对比。有时候,我会被罚跪在教室的墙角,有时则在教室外罚站。一次,我在教室外罚站,正好看到父亲到学校来见校长,我赶紧溜到教室的后面不让父亲看到。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责罚是托德神父当场抓到我在教室里向另一个男孩扔粉笔。他用坚硬的藤条抽了我屁股六鞭,疼死了。成为巴基斯坦总统后,有一次我回到圣帕特里克学校参加同学聚会,还向托德神父提起过那一顿鞭笞。“我感觉就像坐在冰上,神父。”我在自己的演讲中告诉他说。我的一位老同学走到话筒边说,“神父,您当时是否知道是在责罚一位未来的总统呢?”在场的人都大笑不止。托德神父是一位精神高尚的人,我对他怀有无比的敬意,正如我对所有的老师一样。在我十五岁读十年级之前,我一直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名列班级前四名。但在那一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原因是我的初恋。这是所有年轻人迟早都会经历的事,只是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经历得越晚的人,越难处理得当。而我的初恋来得那么突然,成了当时我生活的中心。说实话,主动的是那位女孩。我当时对于恋爱还很害羞,更不用说去追求女孩子了。她是我的一个邻居,和我年龄相仿,或许要大我一些。我发现被人追求比去追求别人要轻松得多。不管怎样,我当时满脑子全是她。她不会说英语,而我的乌尔都语也不是很好。我的一位朋友帮我读她用乌尔都语写来的信,我则用乌尔都语向他口述我的回复。负责传递书信的是我弟弟的朋友,他身材瘦小,能在各处钻来钻去。他甚至会偷偷钻到她家为我传递书信,并带来她的回复。我还曾经让我外婆毫不知情地参与过我与她的书信往来。我外婆非常可爱,经常身着一件长袍,就像其他传统的穆斯林妇女一样。我对外婆说,她应该去邻里转转,然后把女孩的家指给她看。在她动身之前,我将一封信藏在她身上长袍的口袋中,并告诉女孩应该如何取信。可怜的外婆就像一位不知情的邮差,口袋里装着一位年轻人的情书。如果当初她知道的话,说得轻点,她也一定会很生气。当然,我最终瞒不过我母亲。这个女孩很漂亮,但这段初恋真的只是那个年纪的一时冲动。跟随父母搬了家,这段恋情也就宣告结束了。我们搬到了很远的花园路,距离卡拉奇动物园不远,周围有漂亮的花园。在花园路,我很快再次坠入爱河。她是一位来自东巴基斯坦(现今的孟加拉国)的漂亮姑娘,而且这次的恋情不像第一次那么轻佻。现在她住在孟加拉国,已经结婚并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想我母亲从一开始就有所怀疑,你看过陶工干活吗?他先是仔细挑选黏土,搅拌它,挤压它,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揉搓它。之后,用适量的净水浸湿黏土,把它捏揉成合适的泥团并安放在陶轮上。然后以适当的速度转动陶轮,仔细地把它加工成形。接下来是把陶坯放进窑里,用适当的温度进行加热。经过恰到好处的烘制时间,既不能短,也不能长。最后陶工把陶坯从窑里取出来,一件陶器便制作完成了。一个士兵的训练过程就像陶工制作陶器一样。陶器的质量取决于陶工的素质,如他所选择的黏土质量如何,以及他如何在陶轮上加工陶坯。一个军校学员就像放在陶轮上的陶坯。当他被加工成形后,就被放进军旅生涯这个熔炉里。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士兵,取决于他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日复一日的锤炼。1961年,我进入巴基斯坦陆军学院时年仅十八岁,是个敏捷、聪明的男孩,轻而易举便能在体育运动中获胜。我先在卡拉奇参加了一次笔试。通过笔试,我被选中参加进一步的测试,先乘火车到拉瓦尔品第,然后到西北边境省的科哈特。测试项目包括体能、智力、心理和体检。在心理测试时,要求我们注视一幅黑框画,并写出当时想到了些什么。另外还要讨论社会经济问题。他们要求我带领五个人,完成指定的任务,如清理雷区等。我表现得很好,在规定时间内两次清除规定路段的障碍物。最后,是一位指挥官面试,我觉得不难,回答得也很好。考试期间我与P.Q.迈赫迪住在一个房间,他后来成为空军上将,当上了空军参谋长。


巴基斯坦(2)


  我还记得我们曾去看过一部名叫《黎明》的电影。我通过考核后,便到巴基斯坦陆军学院报到。巴基斯坦陆军学院历史悠久,有青绿的草坪和殖民时期的红瓦建筑。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