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_我做会计好多年-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傲蟆钡木械愎叵担旧虾臀沂遣皇歉鯟PA关系不大。

  又有点扯远了,再往回收收吧,这位mm,你还年轻,我劝你,毕业的时候找个有名的大企业或事业单位,不要计较工资多少,就要它的名气。你是在大银行里也行,你是进了财政部也行,你是去了摩托罗拉、通用电器也行,总之你要找个“大单位”,好好工作2、3年,攒经验,同时考英语,什么GRE、GMAT的,看你是将来学商科还是其他什么了,最终出去读个名校,真正的名校――就是那种你随便和什么人说起来,大家还都知道的好学校,至少在商业这个圈子里,或者至少大家上网一查,就毫不怀疑它是个名校的学校。

  如果你觉得上名校这个事情,对你不太靠谱的话,我们再谈个工作经历和个人能力吧,当然,最后才是证书。还有,不要忘了运气。。。。。。
  总之呢,看到不少挺年轻的朋友,在这里老是琢磨这个证书那个考试的,我看了都着急的慌。你要是肯定自己在教育背景上没有提升的潜力了,那你去考证吧,但是,但凡你还有提升的可能,不要放弃。

日期:2008…11…10 20:36:00

  另外,也真因为顶尖的学历教育,门槛高,竞争激烈,所以,它的含金量才高。
  像我毕业的那所土鸡大学,如果我回去拿个硕士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有那个硕士没那个硕士,真的没什么两样。
  我看重教育背景,并非逼大家一定要在这方面突破。毕竟每个人情况不同,能力也不同。但对比较年轻、机会还很多的人,我是觉得教育背景的提高是个捷径。当然这条路走不通,再去考虑积攒经历和考证也不迟。

日期:2008…11…11 20:05:00

  这几天比较忙,没怎么写东西,光插空给大家回贴了。
  还是接着听我唠叨我的事儿吧。
  我进BBB的时候,公司在中国北方区的财务只有4个人。我的老板NJ;我的前任BW,他以前在安达信干了一段时间,到了BBB,和我老板关系不太好,我来了,他就转做内审了,过了半年,辞职去了另一家500强企业;一个在北京的财务助理,一个在沈阳的财务助理。在我离开的时候,北方区的财务壮大到10个人,后去的人基本上都是我招聘进去的。

  财务部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是NJ的,另一个房间能坐4个人,我去了,还是空着一个位子。
  上班的第一个周末,就遇上了半年的盘点。盘点是财务发起并组织,由业务人员执行的。公司是FMCG类的公司,但不直接销售的,都是通过渠道走的。所以,我们的盘点,盘的是公司的广告品。公司大了,层级多了,有些执行就流于形式了。比如说这个盘点,以前他们都是从仓库保管那里把库存数从帐里抄下来,然后去盘点,发现数字对不上,就凑数。我看了,觉得不合理,就要求大家都带空表去,盘了数回来再跟库管去核对。做审计的大概都是知道的,这样盘点比较合理。NJ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对我也很赞赏。我再一次发现,我到哪里都爱给人家找缺点,然后给人家提建议,真让我具体去干一项工作,我倒没那么大的兴趣。也许我还是适合去做咨询业吧,呵呵。

  在BBB的前三个月,是很痛苦的三个月,不是因为这三个月是试用期,我得好好表现,而是我感觉什么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这个得从两方面说,一个方面是我自身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则是公司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角色的变化。以前是做审计的,都是去审别人,是去检查别人做过的东西。但是很多工作,你去审计别人容易,真的要让你自己干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比如说税务方面,BBB有一个所得税方面的问题,是根据国税的一个文件精神,有可能免税的。但那个文件说的是非常模糊,就看你怎么去弄了。BBB先开始请的普华的税务部门帮我们做,但普华的收费高,而且办了1年多,也没什么进展。所以,亚太区上面就指示我们不用普华了,自己做。我进BBB的时候,正赶上这个工作从普华拿回来。这下可苦了我了,那一揽子文件,很多都是法律和税务方面的,还要提供我们自己经营方面的一些文件做证据,总共有200多页。我是要自己一页一页地看,还得前后对照,不要有说的自我矛盾的地方,还要给弄出索引。这工作做的同时,我还得完成日常的工作。我那会刚到BBB,很多事情还比较晕呢,再做这个事情,真的是压力很大。有一度,我每天早上进了公司,就有点畏惧的感觉,觉得这一天怎么过啊。
 另外,做审计的时候,是有个重要性原则,你是保证被审计的报表能客观公允反映客户的财务状况就可以了,并非是精确反映。因此,很多东西你是不必看的那么细。而做会计,真的是一分钱都不能差,有的时候,我觉得几百块钱的东西,我都懒得计较,但不行,出了问题就有人来找,很烦,这个我后面还会提到。
  公司方面的原因呢,则是因为我的前任和我的老板的关系比较紧张,因此在我和我的前任交接的时候,很多事情做的不是很细,我又是刚去,并不清楚什么地方要弄的清楚,什么地方要注意。因此,交接工作做的不好的后果就是我自己后面的工作比较难做。另外,前任大概也有点想看笑话的意思,尽管他不是冲我,而是冲我的老板去的。

  比如,我刚上班才半个月,就赶上开季度经营会议。会上是有财务要谈上一季度的财务情况的。我的前任不想说,我的老板也没办法,居然让我谈。我谈可以啊,我得知道谈什么啊,问他们,谁也说不清。结果,开会的时候我上去,拿了张纸胡说八道了一通。好在大家知道我是新来的,没提什么问题,但我自己知道自己说的东西狗屁不通啊。

  我其实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的前任BW和我的老板NJ到底有什么矛盾,但BW对NJ意见很大,倒是真的。我到了才一个月,按例要去哈尔滨那边的销售公司做拜访,是BW和我一起去。晚上,我和他一起吃饭,他跟我说NJ这个人如何如何,说的我都觉得我到BBB是不是一个特错误的选择啊。好在我这个人就有一个优点,我不会轻信一个人单方面的说法。这个优点可能大家都不觉得是优点,其实做起来不容易,这个大家会有体会,要不就不会有小人得志这样的事情了。我这么说也不是说BW是小人,而是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但如果你要能看问题看得更清楚,一定要学会真正地去“换位思考”。


日期:2008…11…13 21:03:00

  从个人和公司两方面的原因说,我在BBB开始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基本上前三个月,我都没怎么休息过。周六周日我都是在公司加班的。难怪后来有个香港人跟我混熟了后对我说,他当时觉得那个新来的财务主任是不是能力很差啊,怎么周六周日都来加班啊,呵呵。
  所以,从一开始,我的老板NJ其实是很担心我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因此他就比较依赖北京的财务助理QZ。有时候香港那边来人,也都跟我说QZ很重要啊,那意思我们都得哄着她才行。后来QZ一度要造反啊,幸亏我力挽狂澜,这是后话了。我心里很反感大家那么看重QZ,因为我觉得她的工作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我表面上也不说。其实,我不是做不了这份工作,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三个月天天加班,是因为我发现这个财务的帐很乱,文档管理更是一塌糊涂,很多东西都不全,找不到。NJ属于粗放管理的那种,很多事情他没有看得很细,其实下面做的很糙。我天天加班,就是不吭不响地整理所有的东西。我要弄清楚所有的数据都是怎么回事,还要弄清楚这些数据是怎么跟亚太区总部那边的报告联系起来的,还要弄清楚这些数据和业务的关系是什么。三个月挺苦的,但收获很大,也是我后来在BBB一路成长的很快的一个原因。

  BBB北方区的报告每个月都要交给香港那边,香港那边有个会计主管级别的人负责看整个内地四个大区的报告。四个区是北方区、南方区、中区、东南沿海区。每个区都有一个香港人做财务经理,然后下面是内地像我一样的人做财务主任。其他三个区的会计主任相对来说比较老实,都是从其他企业应聘过去的,一直都做会计,做得都比较细,比较容易管理。

  而我因为以前是做审计的,对帐务看的就不是那么细。这个和香港那边一开始矛盾比较大。比如看成本这块,有时候几十块钱的小数字财务助理们入错了成本中心,我一般都不管。我只看超过1000元的。因为我发现这种规模的公司,每个部门的头头对几十、几百的成本根本不在乎的,那么财务何苦花那么多时间搞那么细呢。另外,员工来报销,财务助理审完,我也要审,而且也要核对原始单据的。我则把这个大大省略了,因为我觉得没必要。通常大笔的支出,我会花时间去了解,弄清楚了才批,但一般员工报销,财务助理看过了,我就直接签字。这样难免会有一些小错误出现,然后香港那个人就会打电话跟我唠叨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弄得我很烦,不得不花时间去看一些很细的东西。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个香港人对我的印象也不是太好。

  BBB比较大,他们的年度预算通常都是在前一年的8、9月份就开始,这样才差不多到12月或1月能把下一年的预算定下来。我是6月份进的BBB,很快就赶上做预算了。前面说了,我的老板NJ是个粗放管理的人,这个对我倒是个很好的事情了。在其他3个区,预算都是区域财务经理去协调组织的,财务主任只是根据汇总来的信息填表就行了。而在北方区,第一年NJ同志就把这个任务给我了,他说他做我的后盾,需要他出来的时候他会出来说话的。我那时年轻,也是无知者无畏啊,我就接下来了。先是在季度会议上,把从亚太区拿到的一些要求在会上给大家细细讲了一下,然后就是把预算的几个重点领域指出来,要求各地区的领导回去后好好准备。过后,我是每个区域都去拜访了一下,足迹遍布了东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广大地区啊。每到一处,就是和当地分公司的负责人吃饭、聊天、开会。

  外企做预算,事儿比较多。通常公司的总部会有那种所谓的mission,都是3-5年甚至更长期的战略目标了,这些目标都是些总部的超级大脑袋们琢磨出来的。这些目标结合企业当前的财务业绩,再做些诸如SWOT、PEST之类的分析,就定下了公司下一年的财务大方向了。这个就是所谓top-down的东西了。这些东西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比如邮件、电话会议、会议啊等等传达到每个大的区域,比如亚太区、欧洲区、北美区啊什么的。这些区域就又把上面这一通又做一遍,只不过不是在全球的大背景下了,而是在所在经济区域内。做完了,就又传达到类似我们BBB中国公司这一层了,然后又是一番对上面指示精神的详尽剖析,弄出个财务的目标来,这个就是我们这一层面做预算要遵循的大目标了。Top line是多少,bottom line多少,支撑这些的市场情况是怎么样,市场份额要提高到多少,做到这些要哪些资源,做哪些投资。总之,把这些都攒一起,看看跟上面下来的指标差多少。然后就是一层一层的往上报,这个报的过程也要讨价还价啊。上下PK若干来回,这个预算才算定下来。

  我是三个月的试用期还没结束,就投入到这个预算中去,忙前忙后,一直忙到12月中,算把预算的事情搞定了。这个过程其实会计和财务方面的技术含量是很低的,更多的是和人打交道。预算的完成情况是和个人的业绩密切相关的,而业绩又是和奖金挂钩的。所以,在BBB这样的公司里,每个所谓的budget holder 都想在自己的预算里藏些buffer,这样执行起来难度就不大。而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挤出他们预算的水分,做出一个比较接近去真实情况的东西。当然,我们北方区往亚太总部报的时候,也会加一些buffer在里面,这个就是北方区的老大去和总部的人PK了。
预算的表格都是总部统一发下来的,全是excel的格式。我们自己呢,也要做一些所谓的工作底稿,然后把底稿的数据汇总就可以填表了。现在大家用excel; 都知道用公式用链接什么的,很多都是excel的高手。但我刚到BBB那个时候,能把excel用的很好的人可不是很多。其他地区的财务主任都反映填表很痛苦,因为填完之后,如果有更改,是很麻烦的事情。我则没觉得,我一拿到总部的表格,就和我的老板NJ商量,然后我自己设计了底稿的格式,再把底稿和总部的表格做链接。现在看来连个大学生都会做的事情,在当时对很多人还是有些难度的。而我做了,提高了我们预算的效率。在我们和各部门pk的过程中,一个数字的更改,立刻就在我们预算的大盘子上看到了影响。哈哈,我老板很满意。他和香港那边那个主管的关系不错,NJ没来北京的时候,在香港工作过几年,和那个主管――就叫他NK――算是不错哥们儿。我的表现NJ估计也和NK谈过,所以过了半年,NK对我也越来越客气。 


日期:2008…11…14 14:43:00

  在BBB呆了半年,就到了年底评估的时候了。
  不知道现在四大是怎么做评估的,至少在我在AAA工作的那会儿,系统的评估体系还没建立。我们每个人的年度评估是怎么做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总之那会很不透明。我第一次接触系统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则是在BBB了。我后来和摩托罗拉、IBM、三星这些公司的人接触过,了解了一些他们评估的方法,发现BBB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实做的相当地全面了,可以说其他大公司做的事情BBB都做了,而且有些事情比其他大公司做的还要早还要专业。

  尽管这个帖子是给会计们看的,但我还是想说说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事情,主要是考虑现在还在初级岗位的朋友们,能够知道一个公司是怎么评价判断一个人,有利于大家工作中有的放矢;而对于即将走上管理岗位的朋友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毕竟,你往管理的职位上走,对人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关。
  下面这个图,是从网上找的,忘了原画者的名字了,在这里表示一下感谢。
  这个图是比较简单的,有些公司还会根据具体情况把横竖坐标的意义做些改变,或者把这个图复杂化,但基本的精神也就是这个样子的了。

日期:2008…11…14 14:45:00

  基本说来,就是一个公司的员工可以分为四类人,A类是能力强工作态度也好,这些人是公司需要保留并给予提拔的;D类能力弱一些但态度很好,这类人公司其他也需要,可以踏踏实实地工作,当然要给予适当地专业培训;B类的能力比较强,但态度不好,这些人需要引导,要用其所长,但他们的态度有时候会影响他们的业绩;C类人嘛,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离开公司吧,估计新劳动合同法下来,C类人是最高兴的了。


日期:2008…11…14 16:28:00

  大家可以对照这个图,估计一下自己在目前的公司是属于哪个象限内的,或者你认为你的老板认为你是哪个象限的。这个你弄明白了,你就知道你在这个公司有没有前途了。当然,这个对每个人的定位不是绝对的。你在这个公司属于A类,有可能在另一家公司就是D类。
  最近看到很多帖子,都是大家在讲找工作的辛苦,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找工作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如果现在手里有工作,不要轻易就辞掉,不管是为了考证还是为了什么别的原因。换工作前,也自我评价一下自己,想换工作,有的时候是客观条件不好,人呆得不快乐没前途;但也有些时候,是觉得自己在公司没发展,为什么没发展呢,估计一下自己的老板是把自己放在哪个象限里面,也要考虑一下你换了工作就一定会是A类员工了吗?

  而BBB的评估的实质,我认为就是通过评估,不光评价了一个员工上一个年度的业绩,也对员工进行了一个分类,发现有潜力愿意和公司共同发展的人,抛弃那些能力差又特立独行的人。
  BBB的评估从12月底开始,大概持续一个月,到1月底就结束了。评估表是统一的格式,后来这个格式我在很多家公司都见过,不一定都是抄袭BBB,大概大家所用的HR consulting都是那几家吧――Watson Wyatt、 Hewitt、 Hay、 Mercer,这在HR这个圈子里,是不是相当于我们会计的四大呢,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了,但基本上外企要是找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大概就是这几家了。

  评估表大概是四个大部分,这个是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来分类的。一个是软指标的评估,一个是硬指标的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