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免费-商业的未来-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学生们的心。 2)创造期望获得专家指导的需求。迄今为止,穆勒教授一次讲座的浏览次数达到20万。这是加州伯克利分校足球场观众容量的三倍。在成为互联网名人后,穆勒谈下了一份出版合同,他准备将自己为学生们编的教材写成一部通俗硬皮书。2008年夏天,这部《总统必修物理学》为各大主流媒体广泛热议。数月之后,这本书仍占据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人们一眼就能看明白“免费”给穆勒教授带来了多大好处。   
    上述任意一款游戏中,作为游戏运营商的各大公司严格履行着“央行行长”的职能。如果“战锤”研发者未对黄金供应设置上限,这款游戏的价值将下跌而转售市场也将土崩瓦解。游戏设计者通常将理论经济学者吸纳入团队,以协助设计他们游戏内的经济形式,避免沾染现实世界各经济类型的所有弊病(从流动性不足到欺诈)。   
    但最终,所有这些游戏都以最稀缺因素——时间为转移。时间确实就是金钱,而且在这些游戏经济的核心位置存在它们之间的一种权衡。较年轻玩家可能时间较金钱更宽裕,他们能通过点击相应链接积聚注意力货币。较为年长的玩家也许金钱比时间更充足,他们能买通捷径。游戏设计者们试图在二者间达成平衡,这样玩家们就能够以任一种方式对战和升级。而且由于设计者们这么做了,他们正创造出某些前所未有的、量化程度最高的物物交换经济类型。   
    礼物经济   
    1983年,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德出版了《礼物》一书,这部著作首次设法解释了一种最为古老的社会传统——馈赠的作用原理。他将视线聚焦在太平洋岛国和其他尚未正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的“土著”社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借助礼物交换和各种礼仪程序,人们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得以确立——文化货币取代了金钱。   
    这些社会中很多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食物确实都长在树上——所以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由自然界提供。正因如此,他们可以沿着马斯洛的“金字塔”模型向上走且重点关注自身的社会需求。礼物扮演了社会黏合剂的角色:在一些美洲土著部落里,礼物暗含的规则是其本身附带的互赠义务(“回赠礼物”)。而且礼物也不应被保留,而应转赠他人(“礼物必须始终处于流动中”)。现在我们将“印第安送礼者”(意指送礼后期待还礼的人)这一术语视为贬义词,但它源自海德的评论:在上述文化体系中,一个人永远不会真正拥有一件礼物。相反,礼物是善意的象征,且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礼物交换中得以留存。   
    海德主要研究物品,即相交换实物的礼物经济(如我们当前在“全球捐赠网”上看到的礼物捐赠)。但一种更大规模的行为礼物经济一直存在,此处“行为”意指我们彼此间免费为对方做的事。与注意力和声誉经济一样,随着其在网上迅速流行,这一短暂的礼物经济也已在一夜之间变得清晰和可度量。   
免费 第二部分 有时浪费是一种美德(1)   
    在我任职的传统媒体行业中,你必须付给撰稿人报酬。每字1美元是最低稿酬,文笔上佳的作者能拿到每字3美元甚至更高的稿酬。如果我正为一本印刷精美的杂志写稿(且要求对方支付顶级稿酬以体现自我价值),我可能已经赚了23美元。但情况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共有1200万时常更新的博客,其博主或博主群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博客,如此一来一周创造的文字多达数十亿,但这些作者中只有少数几千位是领取稿酬的。   
    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从亚马逊网站的业余作品评论家到那些电影发烧友,后者已将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打造成有关当今全球电影和影视制作商的最详尽信息库。其中一些属于各大论坛支持小组非正式发表的帖子,但也包括那些耗时数周或数月的项目,如玩家创建的视频游戏攻略和各种目录(总有很多“集大成者”,他们乐于成为某些事物的顶级专家并与大家分享他的成就)。   
    这毫无新意——人们一直都是免费进行创造并做出贡献。我们并未将他们所做的事情称为“工作”,因为这些都是无偿的,但每当你免费为某人提出建议或自愿做某事时,在另一种情景下你所做的就是某些人的工作。如今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突然间出现在了相同的注意力市场中,而且这些平行领域正处于竞争中。“门外汉”的数量远超过行家。   
    如果不是金钱的话,是什么因素激发了“门外汉”的创造才能?许多人认为大多数情况下礼物经济是由慷慨推动的,但如海德在对太平洋岛国的观察中发现的,这一经济形态并非如此毫不利己。亚当·斯密说得对,理性而开明的利己主义是人性中最强大的力量。人们“义务劳动”一般都有自己的理由:因为觉得有趣,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某些感受,因为他们希望人们能关注自己,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及其他不计其数的个人原因。   
    如此多的二手货何以变成免费品?   
    一切都得从一张床说起。2003年春天,德隆?毕尔发现出于健康考虑,他的家乡亚利桑那州图森的慈善机构不再接收他捐赠的旧床垫。为了减少身边的废弃物,他成立了网站,这是一家将网友与其他人不愿花时间出售或费力抛弃的废弃物联系起来的网站。   
    这家非营利废物循环利用网站的年度预算并不多(14万美元),其广告收入微乎其微(谷歌赞助商栏目)。由本地志愿者创建的雅虎群组(Yahoo!Groups)运营,Freecycle仅接纳能解释自身动机的用户(理由在200词以内)。对于那些明白该网站并未言明的“赠送与接受”理念的人而言,大量免费品在等着他们:皮沙发、电视机、练习用自行车,可以说你要什么就有什么。   
    礼物经济学的出现肯定早于万维网,但从来没有一种比万维网更有效的大范围赠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线零成本配送已经将分享活动转变为一种产业。大量此类网站遍地开花:,以及。当然,用户也在Craigslist网上发布免费品信息。然而,其他各种网站并未能完全依靠免费建立起与上述网站相比同样活跃甚至有些狂热的社区。   
    如今,毕尔的创造所取得的成功已无法用金钱衡量,而要用免费赠送的全部物品数(每天600件)、庞大的用户规模(4619个雅虎群组中的590万用户),以及覆盖范围(85个国家)进行衡量。2008年,这590万用户每天大约捐出2万件用品,总数近800万——平均至少每人一件。假如按每件免费品在Craigslist网站的售价平均为50美元,那么基于当前的会员数量,Freecycle经济的规模将接近每年亿美元。   
    2007年,O’Reilly传媒公司的编辑安迪·欧瑞望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用户自创文档——软件、硬件和游戏的使用手册,这些超出了原创者提供的文档范围——他在思考是什么激励着人们这么做。他开展了一项为期一年的调查,而后将调查结果罗列出来。居首的一个原因就是“社团”——人们感到自己是某个社团的组成部分且希望为社团的活跃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其次是“个人发展”,在这一点上又回归到马斯洛“金字塔”模型的最高一层,即自我实现。再次是“相互扶持”,很多此类贡献者都是社会学家所说的“行家”,即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知识的人。(有趣的是,在欧瑞的调查结果中,声誉在所有激励因素中的排位相对较低。)   
    那么人们又是从哪儿挤出来的时间呢?只能是不做其他一些事——放弃那些无法获得相同社会和情感奖励的事。只消想想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浪费在看电视上的一小部分会怎样。(实际上,无须想象那种情况:各种事情的等级排序变化趋势表明,收看电视节目这一活动的排位已经达到顶级,而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既允许我们消费又给予我们创造空间的节目。)   
    在食物、住所及马斯洛“层次需求”中其他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而无须再从早到晚躬耕垄亩的世界里,我们发现自己拥有大量“空闲时间”,或者说是社会学家眼中的“认知盈余”,即我们在工作中并未将自身的能量和知识完全释放出来。与此同时,我们的情感和智力需求在工作中也并未完全得到满足。在我们重视的某个领域中,我们自身的“空闲劳动力”让我们拥有了尊重、关注、表达和观众。   
    简言之,不领受报酬而做我们喜欢做的事使我们感到比干工作更开心。尽管我们仍必须填饱肚子,但如马斯洛所言,我们的生活本来就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以一种具有创造性且受到赞许的方式为所在社团做贡献这样的机会,正是马斯洛视为高于所有其他需求的一种自我实现。而且这种机会也是很多工作无法提供的。难怪在志愿工作的推动下网络发展如此迅猛——这些志愿工作使人们乐于进行创造性工作,乐于奉献,乐于对外界施加影响,而且乐于被视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中一直存在实现这种非货币性产品经济的潜力,等待着能够完全实现这一经济形式的社会系统和工具的出现。万互联提供了这些工具,而转瞬间一个免费交换市场就随之兴起。   
免费 第二部分 有时浪费是一种美德(2)   
    创造富足生活的最佳方式就是放弃控制   
    工作中我不时收到来自IT部门的电子邮件,告诉我们现在是时候让员工们“从共享文件夹中删除不需要的文件”了,这说明不需要的文件占满了员工们电脑存储空间。由于我们是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我们都一丝不苟地查看我们在公司服务器上存放的共享文档,扫描其中文件以确定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们,并删除那些我们用不到的文件。也许你也在这么做。   
    这么做了很多年后,有一天我开始猜想IT部门实际为我们办公室究竟预留了多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在我心中生出上述疑问时,一兆兆字节(1000GB)存储空间约合130美元这可能使你对这一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最近,当我们在家中配置标准戴尔台式电脑时,这些孩子们用来玩游戏的电脑已经装上了存储空间达兆兆字节的硬盘驱动器。   
    那么我们整个办公室的电脑有多大存储空间?原来并没有那么多:500GB,也就是兆兆字节的一半。我的孩子们拥有的计算机存储空间竟然是我所在整个工作场所存储空间的两倍。   
    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简单:不知何故我们一直以为存储空间较为昂贵而实际上它已经变得非常便宜。我们将数量充足的东西,如硬盘驱动器空间视为稀缺之物,而真正稀缺之物——人们的时间在我们看来又似乎是昂贵的那么充裕的。我们将方程式左右两项掉了个个儿。(在这儿简单提一下,我所在办公室的计算机很快增加了大量存储空间而那些让我们删除不需要的文件的邮件再也没有现身!)   
    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当电话公司通知你你的语音信箱已满,那其实是一种人为的匮乏——存储100条语音信息的成本不足5美分,而且普通的iPod就能存储3万条语音信息(记录语音信息的质量比音乐质量低,因此它们占的空间更少)。通过迫使用户花时间删除语音邮件,电话公司节省了用做存储成本的一部分现金却浪费了消费者的大量宝贵时间。他们管理自身能够衡量的稀缺物(存储)却忽视了去管理他们拥有的客户美誉度这一更为重要的稀缺物。在最受消费者厌恶公司排行榜上,电话公司仅次于有线电视公司位居第二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浪费带给我们的教训。正如卡沃·米德鼓吹损耗晶体管而艾伦·凯就在滤镜软件上大量使用晶体管作为响应,这一软件使计算机变得更易操控。因此今天的改革派是那些发现新的充裕之物并搞清楚如何将它们浪费掉的群体——当然是用一种好方法!   
    但与浪费有关的趣事是它总与你对事物的稀缺判断有关。我们的祖辈生活在一个长途电话被视为昂贵奢侈品的年代,因此打长途电话前总是要预先计算好时间并尽量缩短通话时长。即使今天,很多人发现很难使那个时代的人煲一次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粥”——他们仍能听到脑子里的计时器在滴滴作响,好像很快将到时限。但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可以用足不出户,用他们自己的手机自由自在与远方好友联络的时代。他们乐于煲上几个小时的“电话粥”。从20世纪50年代电信成本的角度看,这可是惊人的浪费。但是如今,当上述成本已经下跌为零时,我们就不会再有半点犹豫了。这似乎并不是浪费。换句话说,一代的匮乏是另一代的充裕。   
免费 第二部分 有时浪费是一种美德(3)   
    自然界“浪费”生命   
    我们的大脑似乎有抵制浪费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相对自然界其他物种显得更为独特。在动物王国中哺乳动物的后代最少,因此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保护我们的每一个后代,从而使他们都能长大成人。一个人的死是个悲剧,有些时候甚至是令生者永远无法从悲恸中平复的悲剧。我们更珍视个体的生命高于一切。   
    因此,我们对浪费这种品性有着很深的心理感受。对那些遭到抛弃的玩偶或者吃剩的食物,我们总是感到不舒服。有时这么想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明白肆意挥霍的巨大社会成本,但通常情况下这仅仅是因为我们作为哺乳动物大脑思考问题的程序就是如此。   
    然而,其他各物种本性的作用原理与此并不相似。在一个产卵,季一条金枪鱼能产下1000万个受精卵,也许只有10个能发育到成年,每存活一个的同时将有百万个死去。   
    自然在浪费生命的过程中寻找存活率更高的生命,它使DNA发生变异,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不断进行生命的创造,以期偶尔会产生一种胜过之前出现各种基因排序情况的新排序,物种将不断进化。在很短时间内将所创造的大多数生物扼杀,自然借此检验万物,而“血爪獠牙”的战斗正决定了繁殖的优势所在。   
    自然界如此挥霍的原因在于各种“遍地撒网”战略是实现数学家们所说“全面开发潜在空间”目标的最佳方法。想象在一片沙漠里有两片相隔一段距离的水泊。如果你是生长在这两个水泊其中一个近旁的一株植物,你可以在两种繁殖策略中选择其一。你可以在根部附近播种,在那儿找到水的机会较大。这样做是安全的,但很快就会导致空间不足。或者你可以将种子抛向空中并让它们飘向远方,这意味着几乎所有飘出去的种子都将死亡,但这也是发现另一片水泊的唯一方法,在那里生命能够演进到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也许是个营养更为充足的生态环境。从数学家所说的“局部极值”中得到“全球极值”的方法,就是在整个进程中探索众多无结果的“最小值”。这么做是在浪费时间,但最终它将给人们带来回报。   
    科幻小说作家考瑞·多克特罗(CoryDoctorow)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像蒲公英一样思考”。他写道:   
    从蒲公英的角度看,一粒,甚至大多数种子的去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个春天,每一条街道上都飘满了蒲公英。蒲公英不想亲自照顾每一粒宝贵的种子,而是希望它们离开巢,认真把握自己漂泊的方向,以找到最佳生长环境,在那儿繁衍生息。蒲公英只是希望确保充分利用了每一个繁衍的机会。   
    这就是接受浪费行为的方式。种子便宜得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们扔到如此远的地方这一做法似乎不妥,甚至有些特立独行,但这正是恰当利用大量机会的正确方式。   
    思索下Roomba机器人吸尘器的情况。很难看住它而且总是为它的蠢笨感到遗憾,因为它在房间里随意蹦来跳去,来回移动着吸尘却漏过了最明显的脏地方。但是最终,不管怎样,正是由于机器人在房间里的随机“走动”覆盖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地毯变干净了。它可能会花一小时去做你5分钟就搞定的事情,但花的不是你的时间,是机器的时间,而机器有的是时间。   
免费 第二部分 有时浪费是一种美德(4)   
    让娱乐视频播放起来更加安全   
    也许慷慨接收废物的最佳之处就是YouTube网站了。我经常听到人们抱怨说Youtube根本无法与电视进行竞争,因为它里面“满是废物”。是的,我想人们说得没错。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人能在“废物”是指什么方面达成一致,因为我们对它的对立面“品质”的看法同样莫衷一是。你可能正在寻找可爱的宠物视频,而对我钟爱的焊接教程不感兴趣。同时,我想要观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