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包含所有的宗派。所以,以前方东美先生给我说,《华严经》是佛教概论,古大德说《华严经》是佛家的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的眷属。这就说《华严》是总说,是一切统统讲到,各宗各派只是《华严》里面的一部分。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从树根到树叶全部给你介绍,其余的宗派就是一个枝,一个树梢、一个树枝、树干,这样的介绍,不是整个的,《华严》是整体,我们总要认识清楚。
  灌顶,我们现在看到密宗上师给我们灌顶,是用几滴水滴在你的头上,甘露灌顶。其实这是表法,它的意思你要懂得。顶,人的头顶最高,没有比这个高了,灌是传授的意思,顶就是最高的佛法,最圆满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这是灌顶真正的意思,灌顶的本意,你要知道。我们晓得,古大德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哪一部经是第一?最殊胜的,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哪一部经是顶?隋唐时代,我们中国许多祖师大德,还加上外国人,外国人有韩国的、有日本的到中国来留学的,回去之后都是祖师。他们在一起研究,也肯定《华严经》是一切经当中第一经,经王,到后来历代大家也承认《华严》第一。
  可是那时候有些祖师大德,从《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到最后圆满成佛用什么方法?这个很重要,用什么方法让大家一个个都圆满成佛?那就是「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才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在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这些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於是大家就恍然大悟,《华严经》是第一,净土经是第一里面的第一,导归净土就是归《无量寿经》,所以真正不可思议。诸位再看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前面梅光羲居士的序文,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古德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分量有大小的差别。《华严经》部头大,八十卷,《无量寿经》的分量少,只有一卷,也有地方分为两卷,《弥陀经》就更少。可是内容没有两样,也就是说,分量小的是《华严经》的浓缩,变成《弥陀经》,《弥陀经》把它扩大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在《弥陀经》注解里面,看到莲池大师的《疏钞》,很多年前,大概总是二十多年前,我讲过,《弥陀经疏钞》讲过两遍,二十多年前是第二遍。保留著有录音带,那时候没有录相,有录音带,一个录音带是一个半小时,总共是三百多个带子;换句话说,要是每天讲一个半钟点,讲一年,三百多个带子,分量非常可观。我第一次到美国去讲经是一九八三年,我就把这套带子带到美国去。因为美国那边同修告诉我,美国的佛教禅跟密很盛行,没有人相信净土。所以我特别把《弥陀经》这套带子带去,讲经的时候放在旁边摆著。大家看这什么东西?这是《佛说阿弥陀经》的讲解,大家一看都呆了。认为《弥陀经》太简单了,这有什么好讲的?我们每天讲一个半小时,讲了一年,我记得好像是三百三十多个带子。这样子让大家对净宗不敢轻视。我们把净土传到美国,用这个方法。所以净土是一切佛法最后的归宿,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干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是佛门的一位大德,通宗通教。他的注疏、讲记总共差不多有四、五十种,著作等身,大部分收在《卍字续藏》里面。他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里面说过一句话。佛门里面讲消灾、消业障,他说佛门里面各种的经忏,经是经书,忏是忏仪,你的罪太重了,都没有办法,都忏不了。像今天讲的《梁皇忏》,没用,《大悲忏》也没有用,水陆忏法也没有用,什么忏法都没有用。他说最后还有一样东西很管用,决定把你的罪业忏除,那是什么方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比水陆忏法的功德不晓得大多少!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念佛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那是什么?不会念。念佛你要懂得念佛的道理,要懂得念佛的方法,如理如法,效果不可思议。灌顶法师说的。他那个书名叫做《观经直指》,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灌顶法师著作的。我们读了之后,对净宗的信心坚定了,再也不会动摇。
  然后,你就懂得灌顶的意思,我们今天展开《弥陀经》,或者展开《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恭恭敬敬,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你每天都读诵,那每天都接受诸佛如来给你灌顶。真灌顶,不是假灌顶,为什么?《无量寿经》、《弥陀经》是一切经的顶法,是《华严》的总结。我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无量寿经》我讲过十一遍,你每念一遍就是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
  真正的灌顶,有形式的,十地菩萨;有实质而没有形式的,等觉菩萨、法云地的菩萨,有实质没有形式。有形式那就错了,完全著相了,这个道理要懂。因为贤首菩萨无明没有破,将破未破,他受灌顶之后就破了,破了的时候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永嘉禅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是讲你在迷的时候有六道轮回,觉悟了,六道轮回没有了。贤首菩萨觉悟了,十法界没有了。六道没有了,有十法界、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没有了,就一真法界。那就是极乐世界,那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神通、道力圆满具足,所以得大神通。
  『住於最胜诸三昧』,「诸三昧」是一切三昧。三昧通常翻作禅定,这是印度梵语音译的,正确的翻,「三」翻为正,「昧」翻为受,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里头,没有正常的享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多。六道众生享受的是什么?五种,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身有苦受、有乐受,心有忧受、有喜受,苦乐忧喜舍,五种受。舍是身暂时没有苦乐,心暂时没有忧喜,那叫舍受。正受是定,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是正受。
  三昧有浅深不一样,等级很多,还有修行的方法不一样,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任何不同的方法、门径,可是你得到的是相同的,得到是什么?三昧。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得到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这个地方讲「最胜诸三昧」,三昧当中最殊胜的。最殊胜的,同学们我们相信你也许听说过,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中之王,三昧中王!最胜诸三昧,岂不就是三昧中王,念佛三昧!所以我们就肯定,这句话就是讲的念佛三昧,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修的就是念佛三昧,在华严会上给我们展示的,给我们做榜样的,这个不能不知道。再看下面这一首:
  【若获灌顶大神通。住於最胜诸三昧。】
  这跟前面完全相同,不一样的就是前面一个字,『若获』,前面是「则获」,这两个字有差别,你要是获得灌顶,住於最胜三昧:
  【则於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
  你决定在十方诸佛面前接受十方诸佛给你灌顶授记,授什么记?成佛之记。你在什么时候、在哪一个世界示现成佛,佛号称谓是什么,在某个世界普度众生,十方诸佛会给你授记。再看下面第三首:
  【若於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则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这三首偈,第一首是讲「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第二首讲「大尽」,尽是什么?生死、烦恼习气没有了,这尽了,叫大尽。实在说,在菩萨的位次上可以说大尽分,为什么?无明断了,无明要知道就是起心动念,这叫无明。你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才真正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非常难!你看我们连执著都没有办法放下,分别放不下,起心动念就更不必说了。
  先起心动念,然后才有分别,从分别里面才有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断烦恼的方法,先断执著,执著里面,又教给我们先断最粗重的执著,最明显、最粗的。是什么?五种见惑,这是最严重的执著,从这儿下手。这五种,头一个是身见,你看看六道众生,哪个众生不把身体当作自己?我,都认为是我,错了,不是我。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就产生一个错误观念,有生有死,生死太可怕了,产生恐怖。所以佛告诉我们,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就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这是我的衣服。所以会说话的人应该怎么说?这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不是我,是我的,就是我所有的,不是我。
  什么是我?法身是我,法性是我,法身跟法性是一个意思。法性能现,法身所现,法性身这是法相。什么时候你在相上见了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好,这就圆满了。你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你就晓得,「我」没有生灭,大乘经教里面所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都是形容真身,我们一般人叫灵性,有人叫灵魂,灵魂还不是真的,灵魂是讲阿赖耶识,灵性可以说是法性。你这个要认识。所以头一个破我执,身见。
  第二个破边见。边见就是我常讲的,我们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边见的根,这个要破掉,这个不破掉你永远没有办法入佛门。我们前面一再细说,你能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破掉了,恭喜你,你入《华严》小学一年级,就是我们讲十信位的初信位的菩萨。不要以为一年级很低,但是他是圣人,佛家常讲「超凡入圣」,他真的超凡入圣,他不是凡夫。虽然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在六道轮回里面得自在,多不容易。六道里头得自在,决定不堕三途,三不退里面得位不退。色界天、无色界天不如他,比不上,为什么?色界、无色界寿命终了还要往下堕落,往三途堕落;《华严》小学一年级绝不堕三途。所以四禅天人、非想非非想处天人不能跟他比。
  第三首「受位」,接受十方诸佛灌顶的祝福。所以末后一首说『若於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则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诸位想想这多么殊胜!「甘露」在此地也是比喻。甘露到底是什么?佛给我们讲,这不是人间的,天上的,天人饮料里面最殊胜的,称之为甘露。所以比喻总是以最殊胜的法,灌是传授,传授给他,顶是最殊胜的方法,大法。我们现在广义的来讲,《华严》是大法,浓缩起来讲,一句佛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顶法当中的顶法,没有比这个更高,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诸位看看莲池大师的注解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的。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度无量无边罪苦众生?就是一句佛号,这是我们不能不认识的。
  我们在讲席里面做了多次的报告,隋唐时代的古大德将世尊一代时教,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面,选出第一经,第一经是《华严》。又从《华严》里面看出来,《华严》最后是归《无量寿》,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这是圆教一乘,皆是《无量寿经》之引导,那《无量寿经》是什么,你知道了。《华严》、《法华》引导你入《无量寿》,一点都不错。我学佛,最早跟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喜欢《华严》,我也很喜欢《华严》,喜欢经教,我对净土宗念佛没兴趣,我就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以后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介绍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完《文钞》之后,态度改变不少,不反对净土了。以前对净土是有反对的态度,读了《文钞》之后不反对了,但是不学,修净土的心发不起来。
  我跟李老师是学讲经,而李老师是一再把净土介绍给我。你看我在台中学的五部经,两部是净土,《弥陀经》是净土,最后《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净土,这「净土五经」里头的,学五部占两部。可是还是用学教的态度,没有修净土的意念,很难度!老师对我一番苦心,我也很感激,但是很不容易。到什么时候归心净土?第一次讲《华严经》,在台北志莲精舍,那边精舍的主人请我讲《华严》,时间很长,讲了大概有十几年。十几年当中没有一直讲,常常出国,到国外弘法就停了,回来接著讲。好像前后有十七年,讲了一半,《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华严》也讲一半,因为我那时候是同时讲,一个星期讲三天,两天讲《八十》,一天讲《四十》。
  在那段时期当中,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这个经仔细翻开来看,看到最后我就愣住了,怎么他们统统都修净土法门,都是求生极乐世界?你看我讲《华严》,真的是粗心大意,都讲过了,但是没有注意到。这样仔细再一检查就发现问题了,知道文殊、普贤统统是发愿求生净土的。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文殊菩萨最好的学生,当然是跟老师学一个法门,要不然不能称入室弟子,入室是传道的,传法的弟子。这才晓得文殊求生净土,那善财肯定是修净土的。
  其实五十三参我也讲了不少,当时第一次讲的时候疏忽了。现在一看,头一个他参访的是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叫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吉祥云比丘给善财童子讲开示,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个内容我知道,这二十一种念佛法门,包括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我懂这个意思,在讲经的时候讲过。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修净土,没想到这个,这么一检查才知道。那么善财当然是修净土,因为第一个是先入为主,就肯定善财是修念佛法门。然后看到末后,最后五十三参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恍然大悟!一个开头,一个结束,统统是修净土,当中决定没有间断。就是当中善财参访的,那叫无量法门,把它归纳为五十一;五十三参,去掉前后是五十一。当中五十一是代表无量法门,善财统统学,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自己修,则专修净土。我把这个事实真相看出来,搞清楚了,这回过头来专修净土。
  我修净土,老师劝,苦口婆心的劝,我都没法子接受。所以我的净土法门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真正古人所讲的,《华严》引导我入净土,《法华经》引导我入净土。净土是顶法,灌顶,把净土法门传给你这是真正灌顶。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五段,第五段有两首偈,说「大用难测,亦是释名分事」,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则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若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则彼所行无与等。诸天世人莫能知。】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这是第五段。「五若蒙下二颂,明(是说明)大用难测」,测是测度,我们凡夫无法想像菩萨的作用,「亦是释名分事也」,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的名分是十地菩萨。此地是十信位的菩萨,同时也修学十地菩萨的科目,科目当然小学念的跟大学不一样。譬如小学念的历史,课本里面文字都不多,每个朝代只讲几个重点。最简单的像《三字经》,《三字经》上有中国的历代,文不长。可是它那几段文要是展开,就是中国特有的二十五史,那个分量可就多了,总共有三千多卷,绝对不是一个人一生所能够修学的。所以中国二十五史有很多学者专家一生当中只学一种,变成专家、变成权威。
  早年我在台湾,遇到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方豪,这个人很难得。他那时候在台湾是政治大学文学院的院长,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他只有初中毕业,完全是自己苦学成名。他学什么?就是二十五史里面的《宋史》,专门一生搞宋朝的,就是一个朝代。宋朝的典章制度你向他请教,他讲得头头是道,专攻一部。一部,在《三字经》上只有几句话。这就是说初学也要学,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到你将来大的时候,还是这个题目,可是内容的深广就不相同了。所以像历史,小学学它,中学也学它,大学也学它,到大学就分科分系,历史学系。这个地方也是解释名分之事。
  「谓以法智云,含众德水,能蔽如空粗重故」,这是讲大用难测。法智云,十地是法云地,法云地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就是解释法云地。比喻十地菩萨的智慧,十地菩萨的德教,他的智慧、他教化众生这种德能太殊胜了,无比的殊胜。粗重是讲烦恼,粗的烦恼是分别、执著,细的烦恼是妄想,通常大乘教里面讲的见思、尘沙、无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