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具最胜智方便。则住勇猛无上道。若住勇猛无上道。则能摧殄诸魔力。若能摧殄诸魔力。则能超出四魔境。若能超出四魔境。则得至於不退地。若得至於不退地。则得无生深法忍。若得无生深法忍。则为诸佛所授记。】
  这三首偈是讲八地,八地是不动地。所以这个偈颂里面有『不退地』,真正到念不退了。当然这三种不退,位不退,可以说圆教初住菩萨,位不退、行不退,这都做到了,唯独念不退。实在讲,三不退在圆教初住是都证得了,前面跟诸位报告,习气没有断。虽然习气对於行持没有太大的妨碍,总有一点关系,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遇到困境,虽然还是肯干,但是退回的念头会生,不想再做了,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是习气。
  我们的习气很重、很强,这个念头如果继续不断的上升,真的,我们就不想干了,遇到太多的阻力,所谓是「好事多磨」。为什么还能继续干下去?那就是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怎么加持?经典。每天读经,经里面佛都鼓励我们,甚至於都把这些困境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菩萨能克服,不会被外境动摇,我们想想,为什么禁不起考验?所以想想,把那一股勇猛精进的念头就又提起来了。这个事情一生当中常常有,不是没有。但是确实,是对事没有产生严重的妨碍,只是有这个念头而已,这个强烈的东西就是习气。八地菩萨极其微细的这个念头都没有了,那就真的不动了。由此可知,七地还有很微细的这些习气,八地才断干净。可见得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这段文里面,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六个意思,我们看注解。「七若具最胜下三颂」,就是『若具最胜智方便』这下面三首偈颂。「明第八地」,明是说明。「略辨六义」,它这里总共是有,我们说这个一句一句的是十二句,每两句说一桩事情,所以就六桩事情,略辨六义。第一个「道胜(通胜),谓无功用道,故云勇猛无上」,这就是第一行两句,「若具最胜智方便」,可见得这一句承前启后,如果没有远行地的殊胜智慧方便,你就不能向上提升。在这个地方,我们很明显的能够看得出来,每一地他学的是什么功课,在这里看到了。你能把这一个阶段,这一地一地就好像我们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你把你这一年应该学习的课程都学好了,达到满意的标准,那就升级了。所以七地菩萨要能够具足最胜智方便,他就升级了;如果达不到这个层次,他还要继续在远行地里面的修学。
  由此可知,菩萨这个位次,《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五十一个阶级,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念到五十一年级,五十一年级毕业了,叫成佛。佛陀,是最高的学位。从一年级到五十一年级都称之为菩萨,菩萨就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五十一个年级。它分六个阶段,前面五十个,每十个分一个阶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分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就好比学校一样,像我们现在学校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好比这是五个阶段,等觉好比是研究所。你从这个地方细细去观察,佛教是教育,所以一定要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一定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要这样念上来。
  所以「十信」这一大段就讲得特别详细,为什么?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你要不能够深厚的去学习,上面就上不去了。能够达到最高峰,底子好,底蕴深厚,他才能做得到。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中国我接触得很少,外国接触得比较多,确实这个教学的程度不断都在下降。这次我们在巴黎,联合国这个大的活动完了之后,我到英国,接受剑桥、伦敦大学的邀请。去年,我去访问过牛津大学,也访问过伦敦。伦敦的汉学在欧洲很著名,我们也在学校做了两场讲演,跟汉学系的教授、老师做个交流,了解现在的程度真的比不上过去。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中国本身在现前这个阶段,特别是在现在的半个世纪,儒释道三家都没有大师了。
  汉学的根在中国,根衰弱,当然影响别的地方。不过他们学习的都还很认真,我所接触的博士班跟硕士班,他们论文的题目,有人专攻《孟子》,还有一位专攻王维。汉学,年轻的时候我们不认识,疏忽了。汉学里头包括了儒释道,我们一般人只知道儒,不知道佛跟道。早年,我追随方东美先生,他告诉我,我跟他学哲学,「佛是大哲,佛是圣哲」。他的心目当中不是宗教,是哲学,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哲学家里面的圣者,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这样才真正重新来认识他,终於肯定了释迦牟尼佛本来面目。所以这次有机缘能在联合国做一个介绍,让世间人对於佛法又重新的认识,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世间的问题,在佛法里面讲小事一桩,就像中国谚语里面常讲的「鸡毛蒜皮」,小事一桩。什么是大事?大事是生死大事,大乘教里面讲轮回是大事,这个事情可是麻烦!十法界是大事,不但我们要解决六道轮回,还得要解决十法界。在佛法里面讲,你学到阿罗汉,轮回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华严经》里面七信位的菩萨。现在我们念的这个经文是十信,比阿罗汉高太多了,阿罗汉七年级,这十年级。在这个程度上,这要解决十法界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解决,就超越了。
  所以我们在此地看这个经文,「若具最胜智方便」,这句话我们从前面一直读来的,就晓得不容易。最殊胜的智慧方便,我们通常一般讲善巧方便,最殊胜的善巧方便。从前李老师用比喻教导我们,他说这就像一个人头脑,头脑像什么样?水晶琉璃球,八面玲珑,最胜智方便。我们凡夫,凡夫是什么?叫四方木头头脑,不灵光。那就是什么?没有智慧就不灵光,处处都是障碍,处处都不通。哪里像佛这样智慧,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华严》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才是最胜智方便,最胜智方便就是事事无碍。所以这提升了,提升『则住勇猛无上道』。
  「无上道」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道是佛道,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你看看,八地菩萨接近了,七地还不行,八地菩萨这是接近。换句话说,虽然还没有成佛,佛的气分很浓,说明接近。上面九地是法师地,十地法云地,实在讲就是佛地,靠得很近了,上面等觉、妙觉。这是五十一年级,这是最后、最高的五个位次。最高的五个位次,八地是第一个。
  这句里面关键在「住」这个字。住是什么?不动。你说七地菩萨、六地菩萨有没有这种气分?有,不能说没有。但是怎么样?他不能完全保持住。就是他有个高潮,他到了那边,高潮上去,他又落了。到八地的时候,提上去之后,他不再往下落,这叫住,无上正等正觉。从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无上道是逐渐圆满的,不是一下就能圆满。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是慢慢断。怎么断法?这第一句,它这六个意思,第一个是讲通,神通,通胜。清凉大师注解「道胜(通胜),谓无功用道,故云勇猛无上」。那个通怎么胜?这三首偈里面讲六种殊胜,这第一种通胜,特别跟我们提出来「无功用道」。我们在此地要明了,有功用道到此为止。
  学大乘的都知道,明心见性,见性之后都是无功用道。这话不好懂。过去苏东坡居士,这是学佛的,佛法学得不错,他在临走的时候,别人劝他要加紧用功!他说了一句话:此处用不得力了。这个用不得力就是无功用道。不像在十法界,十法界教你精进,教你努力,教你用功。为什么?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所以不断提示你,你要放下。到这个时候,真的分别执著完全没有了,妄想放下得也差不多了,还有什么方法用功?没有办法了。
  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诸位想想看,假如这个人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在这个境界里面怎么用功?只要有个念头用功,你说他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是不是妄想?是!动个念头就是妄想,妄想就错了。所以见性之后,他们的修行都叫做无功用道。《华严》是圆教,从圆教初住到等觉统统叫无功用道,都是不起心、不动念;换句话说,平等的。
  平等里面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由此我们就明白了,这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同,但是这个时候无明习气不碍事。他们学的是什么行?完全是教化众生。在这个境界里头,菩萨们都发过大愿,这个大愿发了之后是要兑现的,不能说到这个境界里,那个过去发的愿都不算数,那还能教化众生吗?曾经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自己成就了。
  所以向上去的菩萨,这是初住以上向上的菩萨,我们讲圆教不是讲别教,别教要讲初地,他们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所谓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我们现在还称他菩萨,叫法身菩萨;实际上《金刚经》上讲的「诸佛」,那个诸佛就是讲他们,他们这四十一个阶级称为诸佛。江味农居士注《金刚经讲义》,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那个诸佛不当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不是这个意思,是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真的是诸佛;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这说得很好。所以他们的提升是完全靠时间,只有时间慢慢的把这个习气淡化,没有任何办法。
  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这个习气像什么?这古人讲的,像酒瓶。酒瓶是盛酒的,酒倒干净,里头擦得干干净净的,确实一滴酒都没有了,闻一闻酒瓶,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有功用道是什么?就是瓶里装了酒,我们慢慢把它倒掉,这是有功用。现在我们断烦恼,我们要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我们有东西放。他那里已放干净了,没东西放了。没东西放,那怎么办?只有时间。譬如你酒瓶里头都没有,酒的气味很浓,你不要去盖它,你放在那个地方,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它,没有了,就这么个道理,这叫无功用道。
  所以他们有没有修行?没有。一提修行就糟了,马上就堕落了。那他干什么?众生有求,他就有应,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的三十二应。所以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要跟众生广结法缘。佛不度无缘众生,如果你要不肯跟众生结缘,到你成佛的时候,没有众生,没得度!你没有跟他结缘,他跟你就不能够发生感应的关系,他没有感,你就没有应。感应是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绝对没有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有起心动念,那是感;法身菩萨去应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这个要知道,这个也很难懂。
  真的很难得,这些年来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这我很欣赏他,我到他的实验室里头参观过两次。水是矿物,我们有心对它,我们起个念头对著这个水瓶「我很喜欢你,我很爱你」,你看它反应的那个结晶就很美。我们有感,它有应。我们心里很不高兴、很不耐烦这个态度对它,它反应就很难看。这诸位都看过,真的是这样的。所以水有见闻觉知,它能看、能听,它懂得人的意思,非常奇妙。其实《华严经》上给我们说得很透彻,我们听到这个讯息,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所有一切物质就是法性。
  物质从哪里来的?法性变现的。就好像我们用的这个金器,你戴著一个金镯子、一个金戒指、一个金项炼,从哪来的?黄金做的;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你明白这个道理,所有一切物质从哪里来的?法性变现的。法性变现的,它没有离开法性,它的体就是法性。法性有见闻觉知,法性有色声香味,这是法性本来具有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所以任何物质,我跟江本博士讲:你要继续好好努力!不仅仅是水,你实验出来它能看、能听,它有见闻觉知,任何物质都有。所以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它不是死的,活活泼泼。
  我们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思想波,这个波就扩展到整个虚空法界;而且速度之快,是我们没法子想像的。我们今天讲的速度最快的,大概就是光波、电磁波,一秒钟三十万公里,这速度最快了。实际上,我们的思想波(起心动念)刹那之间周遍虚空法界,光波、电磁波没法子相比,那真叫微不足道,所以感应是比什么都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我们这一动念头,马上就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应,人与万物的感应,我们这才起念,那个地方已经接收到,已经有反应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决定不能起个念头。所以你看看水实验,水有没有起念头?没有。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知道,好像是在台湾,其他地方也有,有人用物质做实验。有人用苹果、香蕉,这是植物;用馒头、米饭,这都煮熟的,我们现在讲,这里头没有生命,煮熟了。可是法性并没有生熟。同一锅蒸出来的馒头,你拿出两个来,一个你每天用欢喜心、善心对它,另外一个你很讨厌它,过了几天,这两个馒头就不一样了。你善心、善念对待这个馒头,它能保持新鲜;恶念、不善的念头对待这个,那已经坏掉了,它坏得很快。很多实验证明,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个境界,佛讲的话是正确的,「境随心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是妄心,真心不是的,真心转境界。所以人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那是妄心。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真心。「真心离念」,这经上常说。那个念是什么?那个念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是真心。真心能现,妄心能变。妄心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妄心,它能把真心现的这个境界让它产生变化。譬如这个水,我们以善的念头对它,或者以恶的念头对它,这是分别执著,它能够随你分别执著产生变化。但是你的念头消灭的时候,它又会恢复正常。你念的时间久,它存在就久;你念的时间很短,它的时间也短,它恢复正常。
  由此可知,六道假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确实像永嘉大师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什么?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它这个境界就现前。哪一天,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境界就没有了,它又恢复正常,正常里头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所以叫一真法界。现在就是这些菩萨是住在一真法界里,一真法界,那就是要兑现自己的本愿。我们跟一切众生结的缘,无论是善缘或者是恶缘,只要有缘就起感应,没有缘就没有办法。所以善缘、恶缘都好,都算是跟佛有缘。当你有求的时候,你有苦难的时候,你动心的时候,你动心那你就有感应;感应时候,他就来帮助你。他来帮助你,你要记住,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你一定要懂得。
  他为我们现身说法,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就是在那个时代,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不少跟释迦牟尼佛有缘,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佛了,有缘求他,以佛身,就是应以佛身来度他的时候,他就现佛身。现佛身,是不是跟我们一样?是不是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好像是有。他要没有,他怎么能做出示范?示范就是身教,做出好榜样给我们看;还有讲经说法,言教。言教里面,绝大部分是有人问,所以说有启请的,有人提出问题,佛立刻给他解答,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没有人问,佛自己跟大家说的,很少很少。
  我们看古来这些祖师大德结集经藏,因为佛当年在世跟大家讲经说法没有记录,经典从什么时候来的?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老人家走了以后,后来弟子们回忆老师在世的时候常常教他的东西,把它记录下来,就变成我们现在的经典。所以所有一切经典都是佛走了以后弟子们记录的,这个要知道。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示现,说个老实话,无功用道。如果有功用道,他就堕落到十法界里头。这桩事情确实是深妙不可思议,很难理解。
  所以佛在《般若经》上,《金刚经》上他就讲得很清楚,他把他一生说法整个否定掉,他不承认他说法,如果有人认为佛讲经说法,那是谤佛。这个话的意思是,明明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怎么不承认?怎么完全否认掉?这个不承认、否认掉,只有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的菩萨清楚,他会点头,完全正确。所谓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你看,说、不说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说跟不说是二不是一,差别在此地。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