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第10军向黄浦江南岸推进时,上海派遣军继续朝中国守军阵地猛烈进
攻,同左翼作战军相持于嘉定、南翔以北、以东地区,同右翼作战军激战于
苏州河沿岸地区。至此,第3战区右翼作战军受南、北两侧夹击,面临遭围、
被歼的危险,加之苏州河防线阵势不稳,难以长期固守,且部分地段已被日
军突破,所以,能否坚守黄浦江北岸防线,阻止日军渡越,就成了此刻中国
守军南翼战线得否巩固,进而影响作战成败的关键。

第8集团军决心不惜一切,防守黄浦江北岸阵地;日军第10军则乘胜速
进,务求汲江成功。自8日拂晓起,日军在沿江一线发起攻击,因守军防守
力量不足,后续援兵大部未达指定位置,从江南撤回的部队尚未站稳脚跟,
致使日军主力由得胜港附近各港口,渡过黄浦江,继而向松江前进。

奉命向李塔汇、石荡湖一线急进的第108师先头第322旅,于李塔汇附
近与敌遭遇,经持续激战,击退敌军进攻。不久,日军增援部队3000余人到
达,向该旅反击,至13 时许,该旅伤亡过半,阵地不保。该师即以第324
旅增援,战局方显稳定,但沿江拒敌的任务随之落空,敌渡河兵力不断增加。

为使渡江作战任务顺利完成,自11 月5 日至8 日,日军上海派遣军对第
9集团军及左翼作战军连续发动牵制性攻击,压迫第9集团军无法转调兵力,
日军第10军借此机会急袭松江。经与第108师激战后,于8日夜攻入松江城,
陆续占领城东、南、西三面,吴克仁亲临第一线督战,仍无法阻遏敌之攻势;
面对被日军围歼的危险,吴克仁率余部出北门向西撤退,日军占领松江,沪
杭铁路被切断。

中国军队南翼防区的失陷,进一步加深了防御作战的危机,持续近3个
月之久的淞沪会战,面临着新的转折。

撤退失机

设在苏州的第3战区司令部连日来不断接到坏消息,作战图上代表日军


行动的小旗不断向前延伸。由于松江方面日军的突进,使淞沪阵地翼侧面临
威胁、为了保存战力,第
3 
战区指挥部曾于日军渡过苏州河后,征得南京总
参谋部的同意,下令各部队向吴(县),福(山)线既设国防阵地转移,打
算依赖已有工事体系,再与日军持久抗争。

然而,这一明智的选择却遭到蒋介石的严厉反对。蒋介石全身戌装,怒
气冲冲地赶到南京的总参谋部:

“上海是政治、经济要地,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在
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必须撤回命令,各部
队仍在原阵地死守!”

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并不关心美国、英国为首的九国公约国家的态度到底
如何,他只知道淞沪战场的军事态势已到了不撤就会被日军包围歼灭的生死
存亡的关头。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争一日之长短而置数十万大军于
险地,从军事上看,简直无法理解。侍介石的一番话令在场的高级将领们大
惊失色,淞沪三角地带的大军已经接到了命令,有的已经开始撤退,现在撤
回命令,这不是开玩笑吗?但是,在场各位被蒋介石的怒气镇住了,谁也不
敢说话。

白崇禧见无人发言,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一念之差,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副总参谋长,他有责任说真话,否则朝令夕改造成的巨大混乱如何收拾。
白崇禧似乎看到了混乱的羊群被恶狼追逐扑食的惨景,他立起身来正色说
道:

“委员长,转移的命令已经发下去了,军令如山,前线部队已经陆续退
出了阵地。在敌人强大压力下,要部队再返回原来的阵地,我看十分困难。”

“困难?我们革命军人东怔、北伐以来,遇到多少困难?今天你我站在
南京,不是战胜困难的结果吗?”蒋介石环顾一下四周,重又盯着白崇禧。

白崇禧心中不满,这是扯到哪儿去了!本负气不想再争,可几十万大军
溃败的责任迫使他又嗫嚅地说:“现在收回成命,恐怕来不及了,况且。。”

蒋介石当然懂得战场上时间的珍贵,不等听完就打断白崇禧的话:“议
而不决,拖延时间,就来得及吗?我是最高统帅,我是第
3 
战区司令官,如
果前线将领和部队有意见,我亲自前往说服!”

暮色黄昏,日军的飞机不再活动了。第
3 
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来到被
炸得千疮百孔的苏州火车站迎候蒋介石,并陪蒋介石径直进入一所小学里的
教室。教室里挤得满满的,那些师以上的将领都非常迫切地想听听最高统帅
对战局发展的看法和指示。蒋介石从国际形势说起:

“大家知道,九国公约国家正在布鲁塞尔开会。美国同情支持我们,英
国同情支持我们,法国和苏联也同情支持我们,会议的结果一定会制裁日本
的侵略行为。我们只要再坚决死守一下,上海就不会沦入敌手,战争也可以
早日结束。”

会场上一片沉寂,大家脸上都面带难色。蒋介石呷了一口水又说:“只
要我们能在上海继续顶下去,九国公约国家就会出面干涉。一个小小的日本,
侵略中国可以,怎么能够和美英法苏等大国对抗呢?这些大国一出面,就会
重演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的一幕。我现在决定,收回撤退命令,你们仍要
坚持原阵地死守。已经撤出来的部队马上返回原阵地,阵地已被日军占领的,
属于哪个部队的,就由哪个部队负责恢复!”

统帅部朝令夕改,淞沪战场一片混乱。没有接到新命令的部队在继续后


撤,已经接到回返原阵地命令的部队又向前线折返。公路上人喊马嘶,堵塞
一团。本来很盲秩序的部队相互夺路,混在一起叫骂,谁也分不清,谁也指
挥不了。部队经此一折腾,战线顿时变得脆弱动摇。

日军大本营鉴于第10军已进抵松江城下,自认已胜券在握,于11月7
日命令华中方面军“扫荡上海附近之敌,结束淞沪会战”。各方面的日军随
之加强了攻势。9月,第10军占领枫泾,向西直指嘉兴、平望。

直到此时,蒋介石才被迫承认再不撤就撤不下来了。然而,经他一次瞎
指挥,中国军队已丧失了从容后撤的时机。

8日晚,第3战区为保全战斗力,以达持久抗战的目的,决心依据军事
委员会的既定方针,令左、右两翼作战军向吴、福线国防阵地撤退。为此下
达第3期作战计划:

一、方针

战区以巩固首都之目的,先期向平(湖)(乍)嘉、吴(县)福(山)既设阵地转
移,以节约并保持国军战力,拒止敌人,待后续兵团之到达,再以广德为中心,于钱塘江
左岸方面,转移攻势。

二、指导要领
(一)京沪方面,利用吴县、福山镇线阵地,拒止敌人,不得已时逐次转移于(无)
锡、澄(江阴)线及宜兴、武进等线阵地。
(二)由京沪方面抽调2个师经宜兴至吴兴,归张发奎总司令指挥,同时以炮兵大
部转移至沪杭方面,另抽调较次之3—5个师,回任首都之巩卫,并构筑工事。

(三)沪杭方面,守备崇德县、石湾镇、南浔镇线及临平县、吴兴县线,最后以刘
建绪总司令所部(第10集团军)退守杭州附近,第7军之徐(启明,第170师师长)、
程(树芬,第172师师长)两师退守长兴县附近,待川军到达后,转移攻势。

(四)续到之川军6个师,车运者,由南京汽车输送至广德附近;船运者,由芜湖、

宣城再用汽车输送至宁国附近集中,置重点于广德方面,攻击沪杭方面之敌人。
(五)京沪方面不堪再战之团队,及可抽出之资材,即运送后方。
根据上述计划,第3战区随之下达了初期转移命令:
(一)右翼作战军以一部占领独山、新埭、枫泾镇线既设阵地。主力转移于殊街阁

沿青浦、章堰桥、仇江、苏州河之线,占领阵地

(二)左翼作战军以一部于仇江(不含)、嘉定、浏河镇之线,占领阵地



然而,早已拟好的计划是一回事,战场上敌前撤退的组织实施又是另一
回事。由于是在失去先机、迫不得已的危急状况下仓促下令撤退,几十万大
军接到命令后,弃阵而走,形成极为混乱的溃退局面。

第36师师长宋希慷至死也难忘11月9日那一晚的情景,他这样描述当
年的撤退:

“9 日这一夜的退却,简直是紊乱极了。因为自沪西至青浦、南翔至昆
山一带地区,全是河汉纵横,没有一处可以徒涉,只有一条公路可走。所有
部队全沿着这条公路西去。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各级指挥官对自己的
部队完全失去了掌握。自青浦至南翔的苏州河大桥,被敌机炸毁了。所有车
辆无路可走,拥塞于途。加以深夜过青浦时,西南方向机关枪声很密,说明
日军已迫近青浦。大家为避免使自己的部队陷入敌军包围圈,更是拼命向前
赶,形成极度的纷乱。敌军编组了几个小规模的挺进部队,从青浦以西地带,


挺进到苏州河北岸的南翔至昆山公路上。胡宗南的第17 
军团司令部,在南翔
西南角的苏州河畔,遭受敌军的偷渡袭击,司令部人员及警卫连被打死者甚
多,胡宗南只身逃出。薛岳乘小汽车,自南翔前往昆山,被敌军机枪扫射,
司机和他的一个卫士被击毙,薛岳从车上跳到一条河沟里,幸免于难。”“这
次撤退十分混乱。这样大的兵团,既不能进行有组织的逐次抵抗,以迟滞敌
军的行动,又无鲜明的退却目标,造成各部队各自为政,拼命地向西奔窜。
战场统帅部对许多部队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

大兵团作战条件下,忠勇的士兵,组织指挥得当,便成威震四方的雄狮;
组织指挥失当,即如毫无自卫力量的小羊。淞沪战场军力优劣得失,于此足
获一鉴。

根据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右翼作战军在敌机轰炸扫射下,向青浦、
白鹤港一线撤退。沿途附近材落、桥梁大部被破坏,各部队伤亡甚重。
9 

黄昏,率部撤退的第67 
军军长吴克仁彼敌弹射中,为国捐躯。转移时部队有
线电通信失效,上下不能联络,各级指挥官不能掌握所同部队,以致秩序极
为紊乱,预定作战任务也难以完成。右翼作战军司令部于
9 
日晚移驻昆山。

10 
日,日军继续向苏州河南岸攻击,企图与松江方面日军会合。其第3,
第11 
师团各以一部继续向西进攻,被右翼作战军收容阵地阻止。到黄昏时,
收容部队不支,即向掩护阵地转移。

11 

1 
时,掩护部队第51、第58、第96 
师及第154 
师,按计划占领掩
护阵地。其余部队通过青浦一仇江之线,向昆山转移。21 
时,日军第
6 
师团
一部通过天马山镇,迫近右翼作战军掩护阵地,与第51,第58 
师发生激战,
位于白鹤港的第58 
师第174 
旅旅长吴继光率部数次击退日军进攻,不幸中弹
身亡。12 

1 
时,掩护部队逐渐脱离敌军,向昆山附近集结。至12 
日晚,
右翼集团军大部已撤至昆山及其西南地区。第10 
集团军除以一部于独山一枫
泾镇之线担任掩护外,主力渐次向嘉兴、杭县间集结。

在中国守军主力相继撤出上海的同时,第55 
师第165 
旅(旅长张彬少
将)、上海保安总团和苏浙行动委员会之别动队,在上海保安队队长蔡劲军
指挥下,奉命坚守从日晖港,法租界南首到黄浦江岸一线阵地,保卫上海南
市。第165 

8 
日到达南市后,就地构筑工事,尚未完成,日军已发起攻击。
敌以炮火猛烈轰击,出动飞机低空轰炸。苦战两日后,中国守军伤亡严重,
弹尽粮绝,张彬遂率部分部队退入法租界。11 
日晨,日军强由日晖港登岸,
以猛烈攻势迫使中国守军向制造局路退却。其以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进攻。
第165 
旅第330 
团团长焦长富上校率40 
余人退至华、法交界处,被法租界铁
丝网和机枪阻拦,复与敌展开血战,相持至傍晚,大部牺牲,焦长富左腿重
伤,被送进医院抢救。午夜以后,战事扩展至南市外滩。守军因其掩护主力
撤退的任务已经完成,遂放弃阵地撤离市区。是日,上海全市陷落。

左翼作战军所属第19、第15、第21 
集团军,于10 
至11 
日夜开始转移。
先以一部占领新泾河之线,掩护主力向吴福线撤退。由于右翼作战军部队所
呈现的异常混乱态势,陈诚于11 
日16 
时复令第15、第21 
集团军延至12 

夜开始转移,掩护右翼作战军撤退。该两集团军于12 
日拂晓,撤至新泾河阵
地,当晚向吴福线阵地退去。

13 
日,第15 
集团军于撤退中接获情报,长江上敌舰增多,似有在白茆
口、浒浦口一带登陆的企图,其时第21 
集团军已派部队于支塘镇附近占领阵
地,而当面之敌则乘第98 
师撤退之际,沿公路西进,罗卓英当即令在太仓附


近的第60 
师主力及第98 
师当晚向常熟转移。撤退中,路少人多,十几个师
的部队拥挤在一条公路上,敌机空投照明弹,随之轰炸扫射,引起部队恐慌,
秩序大乱。在太仓县公路口,原定第15 
集团军第98 
师与第21 
集团军皆向右
往常熟,其他部队皆向左往昆山,混乱中,许多部队不辨方向,走错路线。

当夜,炮兵第14 
团撤至方家窑附近的一条小河边,因工兵部队为阻止敌
军追击,预先在桥上埋设了地雷,团队无法过河。该团是当时中国军队中唯
一全德式装备的、拥有150 
毫米口径火炮的现代化重炮团。团长彭孟缉见此
情景,即时痛哭失声,对战友说:“中国就只有这么一个像样的炮团,怎么
办呀!”无奈间,只好将大炮全部推入河中。炮兵们小心翼翼地过桥,刚走
不远,就踩中地雷,许多官兵被炸死,位于河对岸的友邻部队的官兵见此情
景,都流下了热泪。

中国守军的全面后撤,当即为日军觉察。日军各部组织突击部队衔尾猛
追,航空兵的飞机从天亮直至天黑,整日对中国军队后撤路线上的道路、桥
梁以及乱哄哄的行军队列狂轰滥炸。

败军岂能言勇,真是一点不假。中国军队的溃退极大地刺激了日军的骄
狂,日军飞机弹药用尽之后仍不甘心离去,紧贴着地面中国官兵的头顶俯冲
恫吓,刮起的疾风甚至将中国官兵的帽子都卷到空中。日军华中方面军为扩
大战果,又于13 
日使用第16 
师团,在接近吴(县)福(山)线福山附近的
浒浦口、白茆口实行登陆,当天即迫近河镇,直指徐家市。

鉴于日军新登陆的部队可能切断沿京沪路向吴福战线转进的友军大部队
的退路,第21 
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当即急令第173、第176 
师驰援徐家市,迟
滞日军突进,令集团军其余各部速进常熟,占领吴福线阵地,掩护并接应友
军。

相邻的第15 
集团军利用第21 
集团军全力拒止日军深入的时机,于14

8 
时开始,向吴福线转移,时间就是生命,大天白日也必须走。然而日军
空军异常活跃,往来轰炸不断,简直就粘在了中国军队头顶。第15 
集团军行
动十分困难,部队联络大部中断,各部队位置及行动情况全不清楚。

第14 
师撤退至青阳港公路桥时,奉命在此组织收容部队的第87 
师守军
正要烧毁这座木桥。此桥如破坏,第14 
师第40 
旅及其他部队的几万人就无
法过河。所以第14 
师师长陈烈上前阻止。守桥士兵问:“你是谁?不烧桥你
能不能负责?”陈烈说:“我是第14 
师师长,我们还有
1 
个旅的人马没有过
来。”守桥士兵又说:“那你打电话给我的上级,看怎么办。”陈烈便给在
昆山指挥青阳港收容部队的第
4 
军军长吴奇伟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表示愿
把师工兵营调来,在桥上安装好炸药,同时另派一个连驻守青阳港东岸,组
成一个桥头堡,尽量掩护撤退部队过桥。须炸桥时,一点火就行。吴奇伟表
示同意。但是守桥士兵提出,这桥是你们不让烧的,应由你们防守。陈烈表
示同意,即派工乓营装置炸药,做好炸桥准备,又派
1 
个连到青阳港东岸桥
头占领阵地,然后组织收容部队过桥。一直等了
1 

1 
夜,退却部队仍未过
完,第14 
师第40 
旅也有一部分伤号尚未到达。这时,混在退却部队中的日
军士兵,突然发起冲击,守桥头堡的连队破冲垮,工兵营长即令炸桥,但因
电机点火装置出了毛病,炸药未能引爆,敌人冲过桥头,占领了西岸桥头阵
地。

公路被敌占领后,第14 
师参谋长兼第42 
旅代旅长郭汝瑰组织工兵实行
人工爆破,但敌人炮火非常猛烈,无法接近,炸桥未遂。接着又命士兵向桥


头敌人发起冲锋,硬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