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不过,假如它自己跑掉,那就什么事也没了。’”
塔兰特将军当然心领神会。于是,联邦军队在捉拿叛乱首领的时候故意放水,让他们“自己跑掉”了。所以,实际上对叛乱各州的惩罚是:没有惩罚,反而可以获得北方大量的战后援助物资。
然而,他的远见无法为普通人所理解,国会不愿意通过这样宽大的决议,他们想好好的惩罚一下“犯上作乱”的南方,甚至建议在南方取消州的建制,建立军管区,实行军事管制。就在这悬而未决的时刻,悲剧发生了:1865年4月15日,距离南军投降仅6天,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遇刺,刺客是一个叫约翰?布思的南方极端主义分子。他的头部受了致命的伤,被六个士兵抬着放到剧院附近一个裁缝家里的床上,一路上撒下了他的点点血迹,染红了街道。4月16日的临晨7点22分的时候,他停止了心跳,医生在他的眼睛上放了两块硬币,以让他的眼睛能够闭上。守候在旁边的国防部长斯坦顿放下窗帘遮住清晨的阳光——跟约翰?布朗一样,他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离开了世界,遗憾的是,他没来得及说:“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国家!”
——林肯死了。他宽恕了他所有的敌人,他反对向叛乱分子寻求报复,他说:“战争结束了,我们不要再去划分什么南北方了。”而他自己,却在拯救了民主、拯救了自由、拯救了国家之后,作为一个殉难者倒下了。就像彼得?埃克斯的布道、就像约翰?布朗的遗言、就像他的第二次就职演说——他用鲜血,用自己的鲜血,洗涤了这个国土上的罪恶。
在他死后,因为死亡带来的感情上的号召力,国会迅速通过了他提出的大部分处理办法。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看清楚,这些宽容的处理对于化解双方因战争带来的仇恨,弥合这个民族因为互相厮杀而带来的感情分裂,具有多么巨大的作用。
《圣经》上说,人都是有罪的,要受到上帝的惩罚。人子基督来到世间,劝人向善,却遭到世人的仇视。但他从不心存报复,从不对任何人怀有怨恨,他说:“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上帝爱好人,也爱坏人。”最后,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来替那些仇视他的世人赎了罪,让他们得到上帝宽恕。
这真是一个神秘的预言,林肯的命运,正像一个受难的基督。
后记2:葛底斯堡演讲
如果说葛底斯堡演讲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篇演讲,也许不能算太过分。它是1863年美国内战的转折性战役——葛底斯堡战役之后四个月,林肯应邀来到新建的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讲话。这篇演讲只有258个英文单词,林肯只讲了三分钟。在林肯讲话之前还有一个口才出众的家伙足足讲了两个小时,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他讲些什么了。这篇讲话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献,林肯在演讲中归纳的“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口号被美国人认为是对其政府性质的最佳概括。此外,它还是一篇行文流畅、文笔优美的散文,可谓字字珠玑,饱含深情。但遗憾的是,据我所见国内的好几种译本,都不尽如人意,未能反映原文的神韵。于是不揣冒昧,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国内几种译本,将原文重新译了一下。为了体现一篇演讲稿的特点,又按照朗读的节奏将其编排成散文诗的体例。读者若能先看看《关于林肯的后话》中林肯对美国内战的理解,再观其文,复读其韵,相信必能渐入佳境,体会到这篇伟大演讲的妙处。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祖先
在这块大陆上,
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它孕育于自由之中,致力于
一个理想——
人人生而平等。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
以考验
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在自由中孕育
并致力于平等的国家,
能否长存。
今天,我们在这个伟大的战场上相聚,
将这战场的一部分土地
奉献给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作为安息之所
——这乃是我们的职责和本分。
但是,扪心自问,
对这样一块土地,
我们不能,也不配
——把它奉献
——令其崇高
——使之伟大。
因为,曾在此地作战的英勇将士,
无论存亡,
早已把它变得神圣,
远非我们的力量所能增减。
世界不会留意也不会永远记住我们在此所说的话,
但决不会忘记他们在此所立的功绩。
我们这些存活在世上的人,应将自己
奉献给在此作战的将士们所努力而未完成的工作。
我们应将自己
奉献给当前伟大的事业——
由这些光荣的阵亡者,
我们应该获得对正义更深的信仰,
因为他们已经为正义贡献了最大的牺牲。
烈士们的血不会白流,它必将——
使我们的国家,
在上帝的引导下,
重获自由的新生,
并使这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不致灭亡——
英文原文:
ADDRESS DELIVERED AT THE DEDICATION OF THE CEMETERY AT GETTYSBURG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 a new nation ; conceived in Liberty ;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 can long endure 。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av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
But ; in a large sense ; 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this ground 。 the brave men ; living and dead ; who struggled here ; have consecrated it ;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 rather ;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or so nobly advanced 。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ea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 under God ;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
November 。 19 。 1863
希特勒:元首之路
“纵观希特勒从国家总理到独裁者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每一步都是合乎民主程序和法律规范的。……这一历史事实永远警戒我们,在一个缺乏民主法治传统的国家,即使在表面上建立起民主制度,它也可能成为野心家获取专制权力的工具。民主法治的真正确立,绝不可能靠某一个制度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而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过程。它要求在人民中间建立起对民主、法治、权利、自由等观念的正确认识和坚定信念,需要民主社会的各种元素:新闻媒体、政党、工会、社会团体以及其它利益集团等发展成熟——这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民主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框架。准备为了民主和法治而奋斗的人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准备。”
背景:
1918年,第一次大战结束。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战败投降。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屠杀中,900万人丧生。500万人失踪,经济损失达36亿美元。
战争给德国带来的后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战后,德国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和约的目的是为了报复德国、遏制德国,企图通过严重削弱德国的实力来维护“欧洲和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德国领土的处置。条约规定:战前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均为英、法、日、比和南非联邦割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划归丹麦、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德国领土及国联直接管理区。
(2)关于战后德国军备的处置。条约规定: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限定陆军不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即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运动),不能拥有空军,不能使用坦克和重炮;海军只能拥有36艘军舰,禁止使用潜水舰;莱茵河以东50公里宽的地带为非军事地区,以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由国联占领 5年、10年和15年。
(3)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条约规定由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来确定赔款的数目,限定30年内偿清。但在1921年5月1日前,德国应预先偿付200亿金马克。后来,“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的赔款的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无疑是严厉的制裁和骇人听闻的掠夺。列宁谴责这个和约“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巨额赔款使德国经济崩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德国人把《凡尔赛和约》视为民族耻辱,强烈要求改变改变凡尔赛和约下的国际格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第二:由于战争带来的经济崩溃,1918年11月德国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在德国南部小城魏玛通过了德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史称“魏玛宪法”。
(1)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德国为共和国”,正式宣告废除帝制。
(2)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德国实行联邦制,各邦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宪法和警察,并保留相当的自主权利;
各邦必须采用共和政体,实行普选制和比例代表制;
外交、国防、殖民、货币、关税、财政、邮电等权都归联邦政府;
联邦立法高于各邦立法,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迫使各邦政府遵守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变更各邦疆域或设立新邦。
(3)立法机构
由上议院(参议院)和下议院(国会)组成。
参议院由各邦代表组成,权力较小。
国会由普选产生,席位不固定,每6万张选票产生一个议席,最后剩余选票在3万张以上(含)的也可以产生一个议席。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宣战和媾和,有权否决总统颁布的紧急法令,也可以采用由2/3成员中2/3赞成票通过决议的办法修改宪法,总理及各部部长必须对国会负责并得到国会信任。
(4)总统
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
总统有权任免军官并统帅军队,但他对军队发布的命令必须由总理或部长副署。
宪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总统有权解散国会,但出于同一原因,仅得解散一次。新选举最迟应于国会解散之第六十日举行之”;
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联邦宪法或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时,总统有权使用武力强制它履行。如德国境内的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总统为恢复公共秩序和安宁,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需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并可以宣布宪法规定的某些个人权力无效。这就是著名的魏玛宪法中的“总统紧急状态权力”条款。它为个别野心家剥夺公民权利,建立独裁专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五十三和五十四条规定,“总理,以及由总理推荐的联邦政府部长必须由总统任免”,但是,他们为行使职责,必须取得国会的信任,“当国会对其中之一明确表示不信任时,该官员必须立即辞职。”也就是说,总理既要在国会取得超过半数议员的支持,也要得到总统的支持。
(5)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所有德国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法特权和由出身或等级所造成的不利地位,概行废止;贵族的衔称仅作为姓氏的一部分,而且今后不再颁给。
宪法还保证了公民的人身自由、迁徙自由、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每个公民拥有经济上的自由权,国家有权资助失业者的生活,实行社会保险政策。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主的尝试。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对外受到《凡尔赛和约》的压迫,对内受到保皇派的敌视,而且它的总统——前陆军元帅兴登堡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保皇派,所以它始终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政权,对外不能维护国家尊严,对内无法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对于这样的政权,只会有两种结局,一是像二战后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一样,被一种更加稳固的民主政权取代,另一种则是民主的彻底失败,重新走向独裁。
一
1932年11月17日,新一轮议会选举结束。帝国总理冯?巴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的内阁已经无法维持一个最基本的国会支持率。按照宪法第五十四条,他应该辞职。但这个被实权人物当作橡皮图章推上总理宝座的老好人,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被他本来想拒绝的总理宝座所迷惑了,权力的诱惑使他无法像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一样果断的离开。现在谁帮得了他呢?他很自然的想到了两个人:兴登堡老头子和他的心腹斯莱切尔。六个月前,斯莱切尔把他推荐给老头子,并在过去六个月一直支持他的各项政策。而老头子本人,也很赞赏他的军人派头和君子风度,并握着他的手说:“亲爱的巴本,我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帮我度过难关。”现在,只有老头子的强有力的支持才能使他继续呆下去——毫无疑问斯莱切尔会支持他的。他要老头子动用宪法第48条赋予总统的紧急权力,暂时终止国会,用警察甚至军队维持现在一团糟的国内秩序,以防止极右的纳粹党夺权。尽管这涉及到总统违宪的问题,但面对纳粹党起义的危险,他觉得老头子只能接受这样的方案。
果然,在经过一天的反复讨论后,84高龄的一战英雄终于精疲力尽,他起身对巴本说:“总理先生,我支持你,我将让新政府执行你的计划。”
巴本脸上露出难以察觉的微笑:他还将是总理,而且是拥有紧急权力的总理。
这时,国防部长斯莱切尔说话了。他向总统分析当前的局势,认为如果执行巴本的计划,陆军将难以维持国内的局势。尽管他的理由是地方部队早已被纳粹分子渗透,陆军将无法控制纳粹起义。但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总理,军方并不打算支持他继续执政。
面对脸色骤变的巴本,斯莱切尔继续提出了他的方案:现在,只能由他自己出任总理,代替巴本。他声称自己业已和纳粹党的实权人物格力戈里?斯特拉赛尔达成妥协,任命斯特拉赛尔及其几个心腹在内阁任职,此举将导致纳粹党内部关于武装夺权与和平夺权的两个派别的分裂,社会民主党和其它资产阶级政党也会支持他,总统也就不必冒违反宪法的危险。当然还有一句关键的话他没有说出来:只有采纳这个方案,军队才会支持。
冯?巴本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弄的不知所措,但他很快明白过来,这是斯莱切尔精心策划的阴谋:他远远不满足于做一个伟大人物的幕僚和无关紧要的内阁部长。六个月前,正是他怂恿前总理勃鲁宁颁布法令,宣布纳粹的党卫军和冲锋队的活动为非法。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摧毁在政治上幼稚的总理。果然,禁令带来了国内局势的混乱,在右派的一片抗议声中,斯莱切尔矢口否认军方承诺支持现政府,勃鲁宁被迫辞职。斯莱切尔又及时向老头子推荐了他自以为会很“听话”的冯?巴本总理。他让总理和纳粹进行两败俱伤的斗争,自己却始终置身事外,暗中与一部分温和的纳粹党人达成妥协。现在,国会选举中总理和纳粹党果然双双落败,正是他坐收渔利之时。
与巴本一样,总统和其它内阁成员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错误,斯莱切尔阴谋搞掉勃鲁宁是真,却无意牺牲冯巴本以抵消纳粹的影响。斯莱切尔推荐冯?巴本的目的,是想利用他的温和来与纳粹达成妥协。他希望巴本能给希特勒一种假相——即使在副总理的职位上,也能因为总理的软弱而享有实际权力。这一计划几乎成功,在总统的书房与巴本会见后,他曾说:“在某方面说,与巴本共事是不错的……如果他愿意在总理府内与夫人一起虚度年华,把权力真正交给我,那我就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