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绍、路恭二人连忙摆了摆手。推辞了一番,并不敢在张虎成营部造次。

    第二营是最早组建的三个步兵营之一,张虎成是这个营的首任营官。他麾下最初的四个哨长,除了白富贵因为能力不足,在战场上丢人现眼被刘宣撤职外,白旺、陈铁牛、刘武三位哨长已经全部升任营官。

    况且第四营杨四宝、隰州守备营张五斗两名营级干部,都是张虎成多年的老部下,几人更是刎颈之交。可以说在刘宣军中,张虎成算是第一等的大佬。只有战功卓著、又深受刘宣看中的李旭升能暂时压他一头。

    梁绍、路恭都是在陕北加入刘宣军中,因为最近扩编了不少军队,二人在哨长中也算老资格。但是比起全军闻名的张虎成。二人的地位还是远远不如。

    张虎成不管梁绍、路恭的谦让,执意让火头军去盛肉。火头军唯唯诺诺的盛出大半碗肥肉端了上来,张虎成大有深意的看了这个跟随自己已久的老军一眼,心中已经决定尽快换一个伙夫。

    张虎成此人虽然外表粗狂。但是内心却相当精细。尽管他没有细问,却知道昨日杀猪自己分了最少五斤猪肉。而今日一顿饭,自己是万万吃不完的,如今伙房端不出肉来,只能说明营部的火头军监守自盗。

    营部的伙夫,每日只负责营官张虎成、营军法官何金章二人的伙食。至于副营官梁绍,大部分都在自己兼任的前哨吃饭。而营部的号兵、亲兵、旗鼓手、马夫等人员,并不与营官张虎成一起吃饭。他们的伙食由亲兵队自己的伙夫负责。

    张虎成尽管心中不悦,但是脸上却丝毫不显。他哈哈大笑的将自己碗中的肥肉到给了梁绍、路恭二人,拍了拍肚皮笑道:“刘将军昨日送来了书信,对我老张可是有些不满。”

    “他也不替我设身处地的想想,第二营千余大军,为了维护灵石县的稳定,怎能大规模对士绅抄家。灵石县可不是小县,县中的百姓超过三万人,如果弄出了大乱子,官军趁机前来攻打,到时候就是内外交困的局面。”

    听见张虎成这番诽谤刘宣的话,梁绍、路恭二人面面相觑,两人不敢接话,只能低头假装没有听见。

    张虎成不以为意,他是刘宣穿越过来的救命恩人,与刘宣的关系不同寻常。尽管可能比不上李旭升亲近,但是张虎成、杨四宝二人绝对是与刘宣关系最好的将领。

    眼见有些冷场,张虎成指了指碗里的肥肉道:“昨日封锁城门,查抄了一些货物,营部杀了一口肥猪,足有一百八十斤,大家分了分也没有分多少,你们来得巧,今日就放开吃一顿吧!不过最近情况有些紧张,所以不能喝酒,咱们这些掌军之人,更不能随便犯错。”

    听了张虎成这番话,梁绍、路恭二人也不好违逆张虎成的好意,两人只好快速的吃完碗中的肥肉。

    张虎成见二人吃完,指了指地图上的王李寨说道:“这个寨子,人丁不下于两千,堡寨中定居着灵石巨商王登库。听闻这个王老财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只要咱们能破了这王李寨,定能为大军查获足够多的粮食。”

    “刘将军昨日送来书信,也提到了这个王登库,前来支援的援兵是刘勇、赵鲁二营。为了万无一失,我决定亲自去指挥部队,所以灵石县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二人。”

    “张将主,此去王李寨,需要调集多少军丁?”梁绍身为副营官,张虎成不在之时就能做主,于是他出头问道。

    “最少两个哨,骑兵二营营官刘勇桀骜难驯,加上此人与我有些仇怨,带的兵少,只怕并不能压服此人。”张虎成想了想,严肃的答道。

    “抽调两个哨,城中兵力已经空了大半,要不要将守备冷泉口的左哨调回来?”左哨哨长路恭问道。

    “不可,冷泉口是连接太原府与平阳府的重要关口,失去冷泉口,灵石县的防御就塌了一半。万万不能从冷泉口调兵,你反而今日就要快马加鞭返回冷泉口。回去后要严加戒备,如果官军前来攻打,哪怕左哨全部打光,也要支撑到援兵赶来。”

    见张虎成下了严令,路恭站起身来,抱拳对着张虎成行了一个军礼,冷酷的答道:“末将尊令,关在人在,关破人亡。”

    张虎成笑着拍了拍路恭的肩膀道:“好个路老虎,这番话听着就提气,等打完了这一仗,老子请你吃烤全羊。”

    送走了路恭,张虎成对着梁绍说道:“等我带兵离开,灵石县的兵力只有前哨一个步兵哨,加上炮兵一哨二百余人,总兵力不足五百。而灵石境内的士绅肯定与我们不是一条心,到时候你千万要小心谨慎,要牢牢堵死城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县城。”(未完待续。。)

    ps:  感谢订阅的书友,今天打开后台一看,首订只有五十个,相对于一千收藏只有二十分之一,希望有条件的书友能够订阅一下,支持支持作者,今天晚上还有一更。

第二十七章无功而返

    就在张虎成安排好了防务,准备抽调军队攻打王李寨时。只见七八名身穿青衫的男子在王登库堂兄王登城率领下,鬼鬼祟祟的从暗道进入灵石县城。

    这条暗道从王登库年轻时开始修建,为了保守秘密,修筑密道的劳力都是王姓族人。因为不敢大张旗鼓的工作,密道先后修筑了十余年,还从来没有轻易动用。

    王登库之所以耗时耗力、甘冒风险修筑连同县城的密道。也是因为他干了坏事,心中并不安稳。

    从王登库年轻时起,王家就开始大规模投身口外贸易。为了赚取白花花的银子,王登库屡次违反朝廷的禁令,为辽东鞑子带去了大量的铁器、粮草。就连远比官军所用优良的鸟铳、火炮,王登库也给建奴带去了不少。

    经过二十多年连续不断的打交道,王登库已经与辽东建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尽管这些年他从来不敢吃独食,边贸生意的大头也落到边关军镇、朝廷诸公手中,但是多年的发展,王登库也成为了山西有名的巨富。

    王登库虽然富甲一方,却还是不敢大意,他早已经做了两手准备,不仅将自己的次子放在辽东,还在王李寨家中修筑了暗道,就连县城的府邸也同样修筑了一条出入县城的密道。

    这一次情况紧急,王登库的兄长王登城为了弄清张虎成的意思,带着七八个家丁仆役,深夜利用暗道进入县城。

    王登城进入县城后。见张虎成开始在城中四处抽调军队,知道张虎成此时调兵不同寻常。于是当机立断、改变了主意,带着家丁将消息传回了王李寨。

    王李寨修建于元末大乱之时。建造之时就是为了躲避兵乱,立寨于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当时寨中只有王李二姓百姓,后来王姓家族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慢慢侵夺李姓的利益,李姓族人不堪忍受,最终离开了王李寨,去灵石县北三十里外深山中立下村寨。从此王李寨也独为王家所有,被王家之人改称为王家寨,又被称为大王寨。

    到了王登库接掌王家之时。因为族人繁衍众多,加上伺候主家的家丁奴婢,王李寨已经日渐狭小、不堪使用。于是王登库花费巨资,在王李寨五里外的肥沃山谷。从新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新寨。这就是王家族人现在居住的小王寨。

    后来王登库的银子越赚越多,但是心中却越来越胆怯,他害怕一朝事败,朝廷拿王家开刀。于是还在城北深山韩信岭修建了老寨,用来充当后路。由此观之,王登库是一个狡兔三窟,奸猾怕死的老狐狸。

    就在张虎成在县城中调兵时,他并不清楚自己已经失去了出其不意之效。王登城利用建造好的密道。率先一步将消息传给了王登库。

    王登库虽然怕死,面对危险已经失去了方寸。但是此人脑子并不笨。他马上带着王家的老弱孩童,带上一些细软悄悄逃入了韩信岭。

    因为大王寨、小王寨二寨中放着数量庞大的粮食物资,王登库出于商人的贪婪本性,并没有轻易放弃、付之一炬,反而留下他精明能干的长子王阁臣带人看守。

    王登库刚刚离开,从霍州而来的刘勇、赵鲁二营就率先赶来,死死地包围了王李寨、小王寨二处堡寨。

    还没等王阁臣反应过来,无险可守的小王寨就被刘勇踏马攻破,所幸王李寨易守难攻,加上王阁臣在山道放火烧山,才阻挡了刘勇大军。

    等张虎成带兵前来汇合,刘勇赵鲁二部已经开始清查小王寨的收获。小王寨虽然建造不久,但是规模比扩建三百年的王李寨还大上三分。

    因为小王寨地处山脚,所以王家在小王寨修建了大量的仓库,这些仓库,大部分都是囤积着王家准备贸易的货物。除了铁器茶叶外,还有一部分陶瓷、绸缎、食盐,另外在一处干燥的仓库,还存放着六百石火药。

    王家只是一个小小的商户,又没有造反的打算,囤积这些火药肯定是辽东女真的要求。毕竟自从戚继光镇守蓟镇以后,蒙古人已经被明朝打的元气大伤,从万历年以来,已经很少大规模破关入寇了。

    虽然缴获的物资堆积如山,但是刘勇、赵鲁二人却不是非常高兴,因为刘宣最需要的粮食,在小王寨中仅仅查获了不到千余石。

    等张虎成赶来汇合,他亲自审问俘虏,从这些王家家丁族人口中,张虎成才知道了原委。

    因为每年王登库运往塞外的粮食数量巨大,而粮食这种大宗货物运输也非常艰难,王家运送粮食的货栈早已经搬到了太原府的忻州。

    在灵石县老家,王登库虽然这二十年广置田产,王家的田产已经不下于七千亩,但是积攒下的存粮却远远没有刘宣估计的数目。

    因为最近这些年天灾不断,王家每年所产的粮食也就三千余石,这些粮食,除了王家族人家仆所用外,每年只能剩余千余石。而王家外贸收购的粮食,却几乎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忻州货栈,可以说王家大规模存粮的地方,并不在灵石县,而是在几百里远的忻州。

    听到这个消息,张虎成、刘勇等人顿时面面相觑。面对下一步打算,他们二人很快就起了冲突,张虎成想要将大军带回灵石县,在他看来,只要大军回到灵石县,定能稳住灵石县的局面,从县中的士绅手中夺取足够的军粮。

    而刘勇则想要继续攻打王李寨,完成刘宣交代的任务,其实刘勇心中的阴私更不足为人所道。

    张虎成本来与刘勇有杀子之仇,在攻打延安之战中,张虎成夜中射杀了刘勇的独子的刘乾。后来刘勇虽然迫于无奈投降,但是他心中对张虎成却恨之入骨。

    张虎成完不成任务,自然会被刘宣看轻,而任何打击张虎成的举动,刘勇都会乐见其成,这一次他拿着鸡毛当令箭,更不会让张虎成称心如意。

    刘勇、张虎成二人本来就是营官中难搞的人物,他们二人起了冲突,随行的赵鲁没有任何办法。两人谁也不服谁,每日间争吵不休,最终还是张虎成白跑一趟,带领麾下的兵马回到了灵石县城。

    而刘勇则兵分两路,一路自己继续围困王李寨,另一路赵鲁带兵前往韩信岭,去清剿逃窜在外的王登库。(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官军渡河

    王李寨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兵祸修建,地势当然会易守难攻。而韩信岭老寨是修建在深山老林之中,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因为这种险要的地形,刘勇赵鲁二部分兵之后,一时间拿两处山寨一筹莫展。

    刘勇、赵鲁、杨四宝三部,因为事权不一、内部矛盾重重,在灵石县分成三部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刘勇、张虎成二人的矛盾刘宣也比较清楚,没想到一时的大意居然让灵石县的局面事权不一,大好的局面差一点毁于一旦。从刘勇、张虎成、赵鲁三人的来信看,刘宣已经知道了灵石县的情况,现在张虎成、刘勇二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只有自己赶快赶到灵石县境内,才能压住意见相左的张刘二部。

    情况已经比较紧急,所以尽管灵石县的张虎成等人没有缴获多少粮草,但是刘宣还是带着中军亲兵与骑兵一营李旭升部北上灵石县城。

    就在刘宣带兵进入灵石县之时,驻扎在绥德州的三边总督杨鹤又一次接到崇祯皇帝的诏书。

    在诏书中,崇祯皇帝严厉斥责杨鹤屡负重望,未能将秃匪刘贼剿除干净,反而让秃匪声势越闹越大,终于酿成大患。

    面对杨鹤带领大军,困顿在陕北三个月不作为,崇祯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在诏书中他下达了严令,让杨鹤即刻发兵,三日之内带领大军渡过黄河。

    对于刘宣在平阳府北部割据一方、建立制度,杨鹤并不是很担心。他自认为朝廷官军战力不俗。肯定能击败乌合之众的秃匪。它最害怕刘宣四处流窜,从平阳府南部进入关中、河南祸乱四方。

    毕竟这些年虽然有些民乱,但是朝廷毕竟承平已久。整个中原大地几乎没有多少士兵。如果刘宣进入河南,那将是干柴遇上烈火,陈胜、黄巢之祸已经近在眼前了。

    杨鹤身为正二品的官员,本就是聪明绝顶之人,对于朝廷的忧患已经有几分清醒的认识。十年前安州知州张遂的《兴除议》就看的清清楚楚,几乎预见了今日的流贼之祸。

    至于河南的情况,杨鹤更是非常清楚。河南虽然土地肥沃。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但是一来河南省人口众多,全部相加不下于千万人。第二,河南省的藩王更是冠居全国。总数不下于全国三分之人,仅仅亲王一级,就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沁阳郑王、汝南崇王、禹州徽王八人,郡王超过百人。郡王以下更是不计其数。

    明代开国太祖朱元璋。虽然苛待功臣官吏,但是却非常厚爱藩王。明初的藩王,不仅有封地,而且还有臣僚部曲,直到成祖朱棣之后,才逐渐收回了藩王的各项政治权利。

    尽管藩王在朝堂上逐渐失势,但是在地方上却更加凶狠霸道。他们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兼并土地,几乎无恶不作。而皇帝为了避免被戴一个苛待宗室的帽子,通常对于横行不法的藩王非常宽厚。这样几百年来,更助涨了藩王宗室的嚣张气焰。

    河南虽然富庶,但是架不住如此多的藩王敲骨吸髓,加上河南本地的乡绅豪强。河南之地早已经朝不保夕,仿佛干枯多年的柴火,遇上一丁点儿火星,就能将整个河南之地烧成齑粉。

    对于这一点儿,杨鹤一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上,他反复在三的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没有慌慌张张的调集大兵入晋,给了刘宣在平阳府建立根基的机会。

    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刘宣在山西更是势大难制,他先后攻破九座城池,整个平阳府北部几乎都被刘宣占为己有。他在山西设立流官,建立起了基层的地方政权,开始拉拢底层的不得志文人,还在平阳府北部征集军队,收取赋税。

    面对这种局面,朝廷根本不可能一无所知,在平阳府缙绅三番五次上书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心中惶急,他马上改变了主意,让三边总督杨鹤马上派兵入晋。

    杨鹤接过了诏书,送走了传旨的太监缇骑,他进入内堂对自己的幕客说道:“昭臣,刚才皇上已经传旨,让老夫三日之内率军渡河。可惜王承恩刚入宜川,还没有渡河,大军一动,如果惊扰了秃匪,让他们弃城而逃,流窜进入河南,只怕剿灭流贼就遥遥无期了。”

    杨鹤的幕宾有七八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处理官场杂物的闲人,真正能够商量大事的只有王洛一人。此人本是杨鹤同乡,字昭臣,大约三十余岁,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但是遇事颇有决断,深受杨鹤爱重。

    王洛听了杨鹤这番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杨鹤上奏朝廷的文书,大部分都经过他的润色,他自然知道杨鹤围剿流贼的战略方案,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朝廷就朝令夕改,让王洛满是灰心丧气。

    但是他身为杨鹤的幕宾,于是勉强安慰杨鹤道:“老大人,流贼进入山西三月,也没有南下富庶的临汾,看起来应该想要割据一方,抗拒天兵了。晚生看来,秃匪此贼,虽然胸有大志,不欲成为四处流窜的流贼,但是此人却是狂妄自大,有些看不清天下大势了。”

    “依晚生看来,秃匪凶暴难制,从没有吃过大亏,哪怕老大人兵临城下,秃匪也不会放弃这几个月的成果。他肯定会坚守城池,抗拒朝廷大军。”

    杨鹤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说道:“陕北流贼虽众,但是大患只有秃匪一人。可惜只要再等几日,等陕西总兵王承恩渡过黄河进入临汾城,切断秃匪的退路,到时候老夫三面进剿,秃匪就只能成为瓮中之鳖了。”

    王洛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道:“老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时间上的事情,不如意者十之**,既然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