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洛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道:“老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时间上的事情,不如意者十之**,既然朝廷诏书以至,咱们只好马上带兵渡河了。希望秃匪胆子能够雄壮三分,咱们也能省些力气,轻易平定这个凶残狡诈的恶匪。”(未完待续。。)

    ps:  首订六十个,均订不足五十,订阅比例也就二十分之一,远远比不上历史文的平均数字。

    这样少的订阅,实在是让隐士有些灰心,虽然靠写书不可能养活自己,但是这也太伤士气了。大家有条件的书友,能够订阅就订阅一下吧,今天下午还有一更。

第二十九章支援灵石

    三边总督杨鹤接到皇帝圣旨,尽管他对崇祯皇帝朝令夕改、毫无主见心中不满,但是对于皇帝的诏书却并不敢怠慢。况且崇祯皇帝也不是一个好脾气之人,这位少年天子几乎毫无耐心,从他登上帝位这一年来看,此人对待臣子颇为严苛,稍有疏漏就会被皇帝罢官免职。

    接到皇帝的诏书,杨鹤连夜召集众将,他不顾将领的疲惫,传达了明日渡河的军令。

    杨鹤的麾下,包括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镇精兵,借调入陕,配合杨鹤围剿流贼的山西总兵张鸿功也给他指挥。这一次杨鹤入晋,名满天下的大同镇总兵满贵也将归属杨鹤节制。

    可以说,九边精锐,现在已经大半归属杨鹤指挥。本来崇祯皇帝并不想让杨鹤掌握如此大的权力,但是刘宣进入山西后,声势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同一时期。

    就连一同渡河的王嘉胤部,际遇也远远好于另一时空,他们现在活跃在晋中盆地,兵锋已经靠近祁县、太谷、交城三县之地。

    这个时期,山西虽然并不算富庶的行省,但是已经远远好于陕北。况且山西晋商遍地,官绅的财产远比陕北富庶,王嘉胤进入山西后,活动在晋中富庶地区,实力扩展的极快,现在他的麾下,青壮已经超过两万,严重威胁到太原地区。

    面对这种风雨飘摇的局面,崇祯皇帝只能放权。将兵力击中到一起。尽管他将兵权交给了杨鹤,但是还是派出了宦官曹化淳前来监军。

    正是因为曹化淳坐镇军中,杨鹤才不敢怠慢推诿。第二日一大早。他就率领总督府标营,途经吴堡县,一夜行军五十里,当天晚上度过了黄河。

    为了防备塞外蒙古人,杨鹤也不可能放弃九边堡墙,他只能在各镇抽调一部分精锐,征集民夫朝着平阳府一路而去。

    一过黄河。杨鹤马上发号施令,他传令大同镇满贵抽调精锐,迅速南下太原府进剿王嘉胤。

    这一次杨鹤入晋。并不只是为了清剿刘宣。现在王嘉胤声势越来越大,已经号称精兵十万,更是称王建制,让太原府知府一日三惊。就连安居太原府的晋王也连番上疏。希望朝廷剿灭此贼。

    王嘉胤虽然位居富庶要紧之地。但是朝廷对他的重视还是远远比不上刘宣。主要因为刘宣打击士绅,分田给百姓的举动更是抓到了士绅阶层的痛脚。

    因为杨鹤迟迟不能剿灭刘宣,已经被御史言官三番五次的弹劾。所幸朝廷的首辅韩爌、次辅李标还知道大局,拼命保住了杨鹤,所以现在杨鹤在朝中也面临着极大地压力。

    杨鹤入晋,传令满贵带领大同镇精兵南下清剿王嘉胤,让抄刘宣后路的陕西总兵王承恩兵贵神速,迅速从宜川渡河。抽调精锐马上向临汾前进。而杨鹤自己,则带着延绥、山西、宁夏、宁夏四镇精兵沿着官道气势汹汹的朝刘宣杀来。

    这一路上。杨鹤从绥德出发,沿着吴堡、永宁州,汾阳、介休行军,半月行军五百余里,终于赶到了冷泉口之外。

    就在杨鹤带领大军赶来之前,山西镇张鸿功的前哨骑兵已经靠近了冷泉口。张鸿功的探哨为了打探刘宣的情报,几次从偷渡冷泉口,向刘宣腹地打探军情。

    正是因为山西镇夜不收屡次的小动作,让刘宣察觉出了异常,派出了刘勇、赵鲁两部援军进入灵石境内。

    刘勇、赵鲁二部进入灵石,虽然因为张虎成与刘勇的冲突没有合兵会师,但是二部进入灵石,毕竟大大加强了灵石县守军的实力,而张虎成也能抽调兵力增援冷泉口,成功封锁了这个兵家要地。

    随着杨鹤重兵入晋,山西镇张鸿功麾下的探马越来越轻狂,他们依靠汾水的便利,虽然不能大规模越过冷泉口,却能却总能偷偷摸摸的派遣二三十名骑兵进入灵石县境内。

    官军进入灵石县,尽管人数不多,实力较弱,但是还是在灵石县的士绅中引起了极大地轰动。一部分士绅觉得官军天兵以至,流贼将要大祸临头,悍然举起了反叛刘宣的大旗。

    尽管刘勇赵鲁二部攻破了小王寨,死死包围了王李寨、韩信岭,让一部分胆小的士绅放弃了反叛的念头,但是仍然有三十余户士绅举起了叛旗。

    就在刘宣带兵进入灵石县时,县中已经处处烽火,张虎成的政令不出灵石县城。

    刘宣兵进灵石后,马上发现了他对灵石县的困难估计的不足,于是加快了速度调集援兵。短短的一日之后,骑兵三营赵胜部的两个哨,加上田见秀的工兵营就快马加鞭的从霍州出发增援灵石。

    后面的炮兵营刘武、第四营杨四宝二部也做好了准备,率领训练司麾下的两千新兵进入灵石县补充战损的部队。

    随着刘宣大军源源不断的进入灵石县境内,灵石县叛乱的乡绅马上走到了末路,除了少部分立寨于深山,实在是难以攻克外,大部分乡绅的田庄几乎被刘宣一扫而空。

    灵石县乡绅叛乱被大军平定,刘宣的主力也逐渐汇集到灵石县城。除去刘勇、赵鲁,杨四宝三个营,刘宣驻扎在灵石县的主力已经不下于五千。

    面对官军气势汹汹的围剿,为了避免城中士绅的捣乱。刘宣一进入灵石县城,马上就决定彻底清除城中的士绅。这一次刘宣也没有时间辨识,不分好坏的将城中的士绅全部斩首,将他们的妻小奴婢分给各级军将。

    刘宣的这个举动,当夜在灵石城引发了很大的混乱,但是有刘宣麾下的五千大军镇压,灵石县城的动乱很快就平定下来。

    这一次镇压灵石县城的士绅,刘宣不仅清除了县城中的隐患,还缴获了不少物资。仅仅白银一项,就超过了五万两,还加上三千余两黄金。

    除了黄白之物,刘宣还缴获了上千匹棉布,其余丝绸锦缎也超过了两百匹。

    至于事关大军生死的军粮,这一次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因为时间紧急,刘宣还没有彻底查清,但是仅仅看着堆积如山的府库,缴获的军粮就不下于三千石。

    三千石军粮,虽然已经不算一个小数目,但是刘宣麾下上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消耗,三千石军粮也紧紧能够支撑二十天。(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破寨一

    天色已经到了黄昏,王李寨下,刘勇蹲坐在一个树墩上,身边跟着几个亲兵族人。他双眼发红,狠狠的盯着山上的王李寨道:“想不到这王家人居然是一个硬骨头,咱们围寨六日,损伤已经不下于百人,居然拿不下王家土狗把守的一个小小村寨。”

    左哨哨长刘四狗是刘勇家的家丁出身,祖上伺候刘家已经超过三代,亲信还超过了大部分刘姓族人。他见刘勇怒气过盛,于是劝慰道:“将主息怒,咱们虽然损失不小,但是王家寨的守兵损失更大,他们毕竟没有火炮,虽然一直拼死抵挡,但是依末将看来,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

    听了刘四狗这番话,刘勇面沉如水,他心中知道,因为自己执意与张虎成唱对台戏,刘宣已经对他有些不满。所以他才加紧攻打王李寨,想要缴获大量的物资将功赎罪。没想到因为他连日催促,加上他麾下的骑兵不善于攻城,这短短的六日功夫,刘勇麾下的骑兵已经伤亡了百余人。

    骑兵营编制小于步兵,加上炮兵哨总共也就八百余人,在一处小小的村寨之外损伤百余骑兵。无论刘勇缴获多少物资,只怕在刘宣那里都会留下无能的印象。

    对于这一点,刘勇也非常清楚,但是现在王李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果放弃攻寨,以前的伤亡就成了无用功,这一点是刘勇万万不能忍受的。

    “四狗、这一回咱们损失了几个族人?”

    “将主,我这个哨的虎头与铁章麾下伤亡七八人。尤其是虎头,虽然还有一口气,但是以后怕是不能披甲了。山虎的后哨情况更坏一些。听说老七当场被弓弩射死,刘忠、刘贵等四人也伤到了筋骨。”

    刘勇长叹一口气说道:“只要保住性命就好,听闻刘将军以后会任命伤兵担任保甲长,虎头、老七也不会成为无用之人。”

    刘家是延安大族,家族的男丁不下于千人,但是在刘宣攻打延安时,刘勇率兵抵抗。刘家男丁死伤惨重。等刘宣招降了刘勇后,整个刘家男丁已经不足六百人。这六百人,除了一部分年老体弱不适合披甲上阵之人外。几乎有四百人都在刘勇麾下的骑兵二营当兵。

    因为刘勇麾下都是骑兵,本来就不善于攻城作战,在攻打王李寨这个硬骨头时,刘勇又取了私心。将最艰难的任务交给了右哨张效仁部。

    张效仁此人在刘勇麾下四个哨长中最为骁勇。正是因为他的头脑发热一味的蛮干,所以刘勇这支部队才会伤亡惨重。尤其是张效仁哨,到现在大约伤亡了七十余人,已经是伤亡过半,元气大伤了。

    刘勇这样用兵,可以说是私心自用,已经引起了张效仁极大地不满,再加上一部分人挑唆。张效仁的右哨已经对刘勇怨声载道、视若仇人了。

    张效仁是刘宣爱将,他在骑兵二营就是刘宣的耳目爪牙。是代表刘宣掌控部队的左膀右臂。如今张效仁哨死伤惨重,只怕刘勇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眼见天色已晚,刘勇站起身来,骑上战马开始巡视营寨。他刚走几步,就看见了副营官马武与哨长张效仁二人在树荫下喝酒。

    现在正是战时,营中本来禁酒,但是刘勇本来有愧于张效仁,当然不好意思处罚他,所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勇若无其事的走到了马张二人身边,抓住了张效仁的酒壶说道:“张哨长,天色已晚,明日还要攻寨,还是少喝一些吧。”

    张效仁神色蓦然的看了刘勇一眼道:“刘营官,咱们右哨伤亡惨重,明日只怕担当不了攻寨的主力任务,还请刘营官另选贤能。”

    刘勇见粗豪的张效仁说出这番话,知道他心中对自己已经非常不满。但是他不以为意的说道:“既然张哨长伤亡过大,明日攻寨就以后哨为主。”

    骑兵二营下面,前哨马武、右哨张效仁为刘宣嫡系,左哨刘四狗、后哨刘山虎为刘勇亲族。

    听了刘勇这番话,张效仁却并不满意,他眼神有些轻蔑的说道:“老子右哨死伤惨重,眼看快要打下了王李寨,刘营官捡这个便宜,这不是摘桃子吗!刘营官当真打得好算盘,莫不是以前是山西的行商不成!”

    张效仁身为哨长,对上官刘勇如此不敬。虽然刘勇理亏在先,但是刘勇身为一营营官,并没有干什么超出权限之外的事情。听了张效仁这番话,刘勇脸上一青一红,他眼角轻轻挑起,双手紧紧握住腰刀问道:“你待如何?莫非真当老子军法如儿戏不成?”

    眼见刘勇发怒,稍有差池就会当场火并。副营官马武灵机一动,脸上带着几分笑容道:“刘营官息怒!息怒!张效仁醉酒胡言乱语,还请刘营官多多担待。”

    刘勇虽然暴怒,但是也没有与张效仁当场火并的打算,毕竟他还在刘宣麾下讨生活,几百刘家族人也全部依附于刘宣。他大有深意的看了张效仁一眼,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道:“营中禁酒,张哨长明知故犯,还希望好自为之。”

    张效仁正要继续讥讽刘勇几句,但是却被马武死死拉住,马武连忙对刘勇说了几句好话,劝走了怒火冲天的刘勇。

    第二日一大早,刘勇在军议之上历数张效仁几桩错误,尤其是抓住了张效仁战时违反禁酒令在营寨中饮酒疏漏,下令免除张效仁的右哨哨长职务,将他带到亲兵队看守。

    张效仁见刘勇如此阴狠,在军议之上当场与刘勇翻脸,他带着自己随身的亲兵,夺过了几匹战马,居然冲出了营寨,朝着灵石县城而去。

    刘勇也害怕张效仁恶人先告状,只好下令各部安守营寨,自己带着麾下的亲兵打马朝着灵石县城而去,希望面见刘宣,澄清刘宣对自己的误解。

    刘宣进入灵石县城没有两天,刘勇麾下的第二营就又发生了变故。张效仁,刘勇二将先后回来告状,直让刘宣万分恼怒。(未完待续。。)

    ps:  订阅还是那个鸟样,均订不足六十,大家有条件订阅的朋友,还是支持一下隐士吧。

    我知道大家都不想听隐士唠叨,但是订阅实在是太差了,让隐士都有些不忍卒读,今天下午应该还有一章。

第三十一章破寨二

    见到刘勇张效仁二将以后,刘宣无疑对骑兵二营非常不满,尤其是对骑兵二营营官刘勇更多了几分意见。刘勇先是因为意气之争,与张虎成闹矛盾,然后又因为私心自用,与下面的哨长张效仁引发了冲突。

    现在正是官军围剿、乡绅叛乱的内外交困之时,刘勇两次闹出乱子,在刘宣这里大大失了人心。

    趁着刘勇、张效仁都到了灵石县城,刘宣当机立断决定对骑兵二营的人事大规模调整。

    他先调拨了一部分富余的战马兵员补充了张效仁哨的损失,然后成建制的将张效仁、王双喜两个哨对调,将张效仁调离了骑兵二营。

    然后刘宣从骑兵二营抽调刘山虎一个整哨,调入两个哨新兵,从新组建了灵石守备营。守备营营官任命了赵鲁营的哨长秦风,刘山虎哨的缺额由训练司的新兵补充,哨长提拔了骑一营的队官白勇。

    刘宣之所以如此调动,就是为了敲打骑兵二营的营官刘勇。在骑二营当中,刘勇的实力一直不小,刘山虎、刘四狗两个哨几乎是他的独立王国。

    在用兵打仗时,刘勇也非常在意嫡系之别、亲疏之分。在啃骨头打硬仗时就使用张效仁、马武二哨,到了吃肉捞好处抢战功的时候,就只能轮到自己的亲信族人。

    这一回,刘宣几乎将第二营建制打乱,调入了王双喜、白勇两个哨,调出了张效仁、刘山虎。这样一来。刘宣虽然给了刘勇一个面子,调离了张效仁,但是也趁机大大削弱了刘勇在骑兵二营的影响力。

    刘勇见刘宣如此处置第二营。也没敢有丝毫抗拒,他出身于官军高层,对于刘宣这种权术手段自然非常娴熟。对于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表现,刘勇自己也有几分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刘宣对自己已经有几分不满,这一次只是小小的敲打,如果再弄出什么乱子。自己这个营官的位置也坐不安稳。

    刘勇带着王双喜、白勇两个哨回到了王李寨,依依不舍的送走了刘山虎。因为今天这一闹,刘勇回来后已经接近黄昏。所以骑二营一日之间几乎无所事事,反而给了王李寨休整的时间。

    第二日一大早,刘勇就决定继续攻寨。这一次他心中发狠,在王李寨附近征发民夫。加上以前俘虏的王家男丁用来充当签军。所谓的签军。通俗的来讲就是炮灰肉盾,这种军队是最廉价的消耗品,通常用来负土填河、蚁附攻城。

    通常来说,刘宣这支军队虽然打过很多仗,但是还没有征发过一次签军,刘宣一直认为让老百姓充当炮灰,是非常缺德无能的办法。

    但是这一次刘勇说服了刘宣,所以他才敢征集签军。用来充当前面的炮灰。

    随着金鼓声轰隆隆的作响,衣衫褴褛的签军慢腾腾的迈着疲惫的步伐。手持简易的藤牌木盾,缓慢的朝着王李寨的寨墙而去。这些签军与王李寨的守军都是亲族熟人,尽管心中万分不情愿,但是在第二营督战队的刀棍皮鞭之下,不得不冒着箭矢杀向了王李寨寨门。

    王李寨中,把守堡寨的指挥官王阁臣身穿罩袍,里面衬着两层甲胄,最里面一层是锁子甲,外面的一层是棉甲。这种装扮,除了发型以外,与辽东女真的白甲兵非常神似。

    最近几天,王阁臣虽然守住了王李寨,但是无疑过得非常不如意。王阁臣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公子哥,作为世代行商的商人子弟,王阁臣虽然年少,但是也经历过塞外的风沙,几次去过荒凉寒冷的辽东大地。

    但是面对兵围凶险的战场,王阁臣却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凶险残酷的场面。这几天来,他虽然竭尽全力,但是也很难支撑这种艰苦的局面。

    毕竟王家虽然豪富,家中并不缺少弓弩火铳,但是一些军国重器甲胄、火炮,王家还是非常缺乏,毕竟王登库并不想造反,也不敢随便私藏这种敏感的东西。

    眼见流贼军队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