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色应注意事项:
   (1)涂料的各种颜色在组合比例中,以量多者为主色,量少者为次色、副色。调配时应将次色、副色加入主色内,不能相反,应徐徐地间断加入,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调配的颜色必须使用同类涂料。
   (2)调色时应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3)颜色在湿时较淡,干了以后颜色会加深。因此在配色过程中,湿涂料的颜色要比样板上涂料的颜色略淡色,并应事先了解某种原色的复色涂料中漂浮程度以及涂料的变化情况。
   (4)颜色有各种不同的色调(色头),因此,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4、涂料工程的施工
   (1)砼表面和抹灰表面施涂:
      ①施涂前应对基体或基层进行清理。对油污及脱模剂等污垢,应用5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洗刷;基层表面泛碱的,可用3草酸水溶液进行中和。
      ②基层表面的灰尘、溅沫、砂浆流痕、空鼓、酥松、起面、起砂等应清理干净,缺角掉楞处,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表面麻面及缝隙应用腻子填补齐平。
      ③新的水泥砂浆表面须待水分充分挥发方可进行涂漆。
      ④外墙涂料工程分段进行时,应以分格缝、墙的阴角处或水落管等为分界线;同一墙面应用一批号的涂料,每遍涂料不宜施涂过厚,涂层应均匀,颜色一致。
   ⑤复层涂料施涂时,应先喷涂或刷底涂料,等其干燥后再喷主层涂
   料,干燥后(水泥系主层涂料喷涂后,应先干燥12h,然后洒水养护24h,再干燥12h)再施涂两面三刀遍罩面材料。喷涂主层涂料时,其点状大小及疏密程度应均匀一致,不得连成片状。施涂罩面涂料时,不得有漏涂和流坠现象,待第一遍罩面涂料干燥后,方可施涂第二遍罩面材料。
      ⑥砼及抹灰表面施涂内墙、顶棚表面薄涂料,外墙表面薄涂料,室内顶棚表面轻质厚涂料,外墙表面厚涂料,内墙、顶棚表面复层建筑涂料,外墙表面复层建筑涂料工程的主要工序详见《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第五篇   管道安装
一、给水工程
1。1 室内给水系统一般由引入管、干管、立管、支管和用水设备组成,另外配备了给水附件,如阀门、止回阀。还有各种设备,如水池、水箱、水泵、气压装置以及消防栓、特殊消防设备,具体以施工图为准。
1。2 室内给水管的安装顺序为:引入管→室内干管→立管→支管→引入管窝工穿越基基础或模板时,应留预留洞孔,引入管敷设应坡向室外给水管道。以便检修时排水。
1。3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管道平行铺设或交叉铺设时;管外壁的最小距离应分别为0。5m和0。15m;交叉铺设时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如必须铺在下面时应加上套管;其长度不应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1。4 立管安装。立管一般在一层出地面后50cm以上装设阀门以便维修,立管通过楼板时应高出地面1…2cm的套管。立管的接口不能置于楼板之内,否则接口漏水时维修困难。
1。5 支管安装:支管应有不小于0。002的坡度坡向立管,以便维修时放出存水,支管明装沿墙敷设时,管外距离墙面有20…35mm的距离。
1。6 给水管道不允许铺设在排水沟、雨水沟、烟道内。
1。7 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不得焊接,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管螺纹露出部份,应做防腐措施。
1。8 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9 明装水表,外表壳距墙面不得大于30mm,水平支管中心有水表时距墙不大于80mm,无水表时,中心距墙面不大于60mm,水表前后直线大于300mm时,其超出管段应火煨弯沿墙敷设。
1。10 当冷热水管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面,垂直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藏水管面向的左侧。
1。11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
1。12 室内消火栓,栓口应朝外,阀门中心距地面为1。2m,允许偏差20m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面表面为
100mm,允许偏差5mm。
1。13水箱应按设计要求预埋溢水管,出水管和泄水管,当设计无要求时,溢水管规格为Φ50mm,中心距水箱壁顶为150mm,进水管规格为Φ40mm,中心距水箱底2000mm,出水管规格为Φ40mm,中心距水箱100mm,泄水管规格为Φ50mm,在箱底侧中心距外壁370mm,其中,进水管和出水管露出室内部份,应按当地要求进行保温。
二、室内排水管道安装
2。1 穿插管道的接口,应以麻丝填空,用水泥或石棉水泥打口(捻口)不得用一般水泥砂浆封口。
2。2 排水管的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立管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30°的弯头。
2。3 生活污水管道上,设置的检查口或清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立管上应每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如为两层建筑,可仅在底层设置立管检查口,如有乙字管,则在该乙字管的上部设置检查口,其高度由地面至检查口中心一般为1m,允许偏差±20mm,并应高于该卫生器具上边缘15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应设检修门。
(2)在连接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应设置清扫口,当污水管在楼板下吊敷设可将清扫口设在一层楼地面上,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0mm,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
(3)在转角小于130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2。4 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沉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得大于2m;立管不得大于3m;层高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一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
   2。5 安装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4m设置;关于伸缩节安装的具体规定;可参见建筑工程部标准《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稀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CJJ30…89)》。
  2。6  塑料排水横管固定件的间距,当管径为50mm时,不得大于0。6m管径为75mm时,不得大于0。8m,管径为100mm时,不得大于1。0m。
   2。7  通风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高出屋面不得小于3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面积厚度。 
   2。8  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通时,应用45°三通或45°弯头连接,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清扫口。
   2。9  卫生器具的安装宜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如用木螺丝固定,预埋木砖须作防腐处理,并应凹进净墙面10mm。    
  2。10 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管径和最小坡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便槽冲洗后,应采用镀锌钢管或硬质塑料管,冲洗孔应斜向下安装,同墙面成45°角。
(2) 地漏应安装在地面的最低处,其篦子顶面应低于设置处地面5mm。 
三、 质量保证资料
3.1 应提供下列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 管材及型钢的出厂合格证。
(2) 各种阀类合格证。
(3) 离心式水泵和汽泵出厂合格证。
(4) 零配件合格证。
3.2 〃室内给水工程的管道安装分项工程〃规定,阀门安装的严密性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提供记录。
3.3 〃室内给水工程的管道安装分项工程〃和〃室外给水分项工程〃规定;给排水管道安装竣工后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并提供记录。
3。4   〃室内排水工程中的管道安装分项工程〃规定;隐蔽的排水和雨水管道的试验结果;排水系统竣工后的通水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3。5  所有隐埋于地下的工程都应做隐蔽工程验收。
3。6  室内给水工程规定:隐蔽管道和给水消防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六篇  电气安装工程
一、材料要求
1.1阻燃型塑料管及其附件含氧指数应符合消防规范有关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1。 2 阻燃型塑料管的管壁应薄厚均匀;无气泡及管身变形等现象。
1。 3开关盒、插座盒、接线盒等塑料盒、箱均应外观整齐;开关齐全及无壁裂等现象。
1.4 镀锌材料:扁铁、木螺丝、机螺丝。
1.5辅助材料:铅丝、防腐漆、胶粘剂、水泥、砂子等。
二、作业条件
2.1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时;根据砖墙;加气墙弹好的水平线;安装盒、箱与管路。
2.2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时;大模板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预埋套盒及管路;同时办理隐
2。3加气砼板、圆孔板、应配合土建楼板的扳缝时进行配管。
三、配管敷设
3.1半硬质塑料管的连接可采用套管粘接法和专用端头进行连接;套管的长度不应小于管径的二倍;接口处应该用粘胶剂粘结牢固。
3.2敷设管路时;应尽量减少弯曲;当线路的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时;或直角弯有3个且长度超过8m;均应在中途装设接线盒。
3.3暗敷设应在土建结构施工中;将管路埋在墙体和楼板内;局部剔槽敷管加以固定并用高标号水泥砂浆保护;保护层不得大于5mm。
3.4在加气砼板内剔槽敷管时;只允许沿板缝槽,不允许剔槽及剔断钢筋,同时剔槽宽度不大于15mm。
3.5管子最小弯曲半径,管子弯曲处的弯曲度应符合质量评定标准的要求。
四、配线
4.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材料合格证,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蕊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规范要求。
4.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室内外绝缘配线间的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4.3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导线的蕊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4.4塑料护套线不宜直接敷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内。
4.5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
五、开关配电箱安装
5.1安装在同一建筑物内、构筑物内的开关,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主品,开关的通断位置应一致,且操作灵活,接触可靠。并列安装的开关距地面高度一致。
5.2暗表的开关应采用专用盒,专用盒的四周不应有空隙,且盖板应端正并紧贴墙面。
5.3电气照明装置的接线应牢固,电气接触应良好,需接地或接零的灯具、开关、插座等非带电金属部份应有明显的专用接地螺丝。
5.4电气照明装置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破损部位应修补完善。
5.5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作好记录。
5.6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的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5.7照明配电箱(板)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接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高于1。8m。
六、避雷网(带)及接地装置
6.1避雷网(带)的固定支架宜采用螺栓卡接,不宜焊接固定。
6.2避雷网(带)及其引下线以及接地装置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均应用镀锌制品,焊接处应作防腐处理。
6.3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等突出部位敷设其支持点的距离应均匀,一般为1。0…1。5m;垂直间距为1。5…2m;引下线离建筑物或构筑物为100…150mm。
6。4避雷网(带)的材料;一般须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圆钢为8mm;扁钢宽度为48mm厚度为4mm。
6。5当建筑物为钢筋砼结构,采用自然接地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自然接地体至少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2) 利用结构柱子两根主筋为引下线,与基础底板不于2根主筋焊接。
















          第七篇    模板工程
         目 录
    一、模板类型
    二、支模方法及拆模方法
    三、隔离剂的选用



















模板工程在施工前,应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并进行计算,画出支撑节点。
    一、模板类型
    1。1拆装式模板
    一种为一般拆装式模板,即现配模板;另一种为定型模板(木定型模板和钢定型模板),这种模板系工厂生产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模板板块,由卡具和支承系统进行安装。
    1。2提升式模板
    即通常所称为滑动模板,这种模板能通过系统,间隔地沿竖向向上移动。
    1。3固定式模板
    这类模板有土胎膜、砖胎膜和利用混凝土构件作模板等。
    1。4其他
    有平板式模板(模板能间隔地沿水平方向移动者)混凝土模壳(混凝土浇灌后,模板即成为混凝土的表面层)和翻转脱模模板等。
    二、支模方法及拆模法
    2。1柱模板支模法
    一般支模法:系用两块长柱头板加两面门子板支模或用四面柱头板支模,柱模外一般隔50…100cm加柱箍一道。
  提升模板法:系用两块贴面模板用螺栓连接而成,拆模时,松动两对角螺栓,用人工或提升架将模板提升到上一段,并与已浇捣好的混凝土搭接30cm左右,然后拧紧螺栓,经校正固定后,继续浇捣上段混凝土。
 2。2梁模板支模法
    梁模板由底板加两侧板组成。梁模板的种类有矩形梁模板、T形梁模板、花篮梁模板、深梁模板和圈梁模板等,梁底的支撑系统一般采用支柱(琵琶撑),桁架和钢管支模。
    (1)对花篮梁模板支模,如采用预置楼板支撑法时,在模板及支撑设计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使能承受预制楼板重量、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
    (2)对梁高在70m以上的深梁模板支撑,由于混凝土侧压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大,为防模板向外爆裂及中间膨胀,宣在梁的中间部位用铁丝或铁片穿过横档对拉紧,或用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
    (3)对圈梁的支模,常采用挑扁担法和倒卡法支模,所谓挑扁担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外,每隔1m留一丁砖孔洞,穿500m×100山木枋作扁担,坚立两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所谓倒卡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的灰缝中,每隔1m嵌入Φ8钢筋一根支承侧模,用钢管或木制卡具卡于侧模上口。
  2。3挑檐板支模法
  挑檐板模支模,其支柱一般不落地,多采用在下层窗口线上用斜撑支承挑檐部分或采用钢三角支模法,由砖墙承担挑檐重量。对支柱不落地的挑檐板支模,应保证不至发生倾复,因此,应对模板和成型后的挑檐板的倾复进行核算。
  2。4墙体模板支模法
  有一般支模法和定型模板墙模两种,一般支模法系由侧板、立档、横档、斜撑和水平撑组成模板支设系统;定型模板墙模系由钢木定型板加水平撑及对销螺栓组成模板支设系统。
  2。5现场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模法
  常用的有分节脱膜法和构件重叠支模法,所谓分层脱模法,是指沿构件长可设置若干砖墩或方木作固定支点,支点间距2m左右,支点间配制的支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谓构件重叠支模法,系指将构件平卧重叠浇捣,其他支模法,如土、砖、混凝土、胎膜、地坪底模、翻转模、拉模等,有时也采用。
  2。6模板起拱
  模板起拱分设计起拱和施工起拱两类,设计起拱:为了保证跨度较大的梁和桁受力架受力合理,避免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构件产生大的挠度,有时设计也规定了构件的起拱高度,叫设计起拱,设计起拱高度应保留在构件上,使拆模后的起拱高度等于设计要求的起拱高度。
  施工起拱:施工中,模板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等外力作用会产生变形,支柱也会产生压缩变形和侧向弯曲变形,地基产生微量沉陷,这些变形加在一起,使浇灌出来的混凝土大梁下垂,也就是产生了挠度,为了使大梁不下垂,一般在支模时,预先使模板中部适当地向上拱起,这就是施工起拱,混凝土浇灌后,施工起拱高度一般与模板相抵消。
  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因为模板支撑经承力压缩下降造成梁底下垂以及抵消外观视差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