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相或白相,則所緣之境遂有白、青等相之限量,有相斯有名矣。宅內之有牆壁亦
復如是,故牆壁為宅之分際,喻想陰為心境之分際。以想陰剎那生滅,故以牆壁隤
落為喻。柱、為宅舍存在之根,猶人生之有命根,此喻行陰。一切心所,除想及受
皆行陰之所攝,命根為不相應心行中之一法。是法即依能生第八識報體之業種所有
勢限而立,是為一身之生命。業勢未盡,則此命根相續,業盡則命根斷矣。又命有
命定之義,如既受人身之後即定為人,不能通於他趣。然命根之時分有限,必有敗
壞之日,柱根腐敗即喻命盡之義。梁為橫樑,棟為豎袱,皆以撐柱屋宇,即喻受陰
。受有內受、外受二種,內受、即正報之異熟果受,謂受內有之正報,故以棟喻之

。外受、即依報之增上果受、謂受外領之境界,故以梁喻之。以柱根腐敗,故梁棟
傾危,喻命根既敗壞,故果受銷亡也。
周匝、喻遍於五蘊,俱時、喻念念同起。欻然、無端而有之義。火、喻煩惱。
焚燒舍宅,喻煩惱增長五蘊,復因五蘊生諸煩惱,兩相因有,使五蘊身成不淨、苦
、無常、無我也。
五趣眾生皆是佛子,等是無二,惟此堪稱為長者之子者,乃指具有出世無漏種
子者而言。若十者、指大乘種姓之菩薩,二十、指獨覺,三十、旨聲聞也。又或釋
:十為大乘種姓者,二十為大乘兼具聲聞或獨覺種姓者,三十為兼具此三乘種姓者
,其義亦通。此諸人眾同居是宅,喻三乘種姓人悉依此根本識而住。然此識若不為
末那識所覆障,即不名為阿賴耶識而名為庵摩羅識,喻不名火宅而名為安宅。若一
為末那識所覆障,則此識遂轉為阿賴耶識。處此無明煩惱熾盛之中,難於出離,猶
諸子在火宅中不易救脫,為長者之所驚怖也。

子三  權設方便喻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耄У贸觯
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
不厭患,無求出意。
此釋見苦悲生。謂長者見火焚宅,自固安然出於火門,而見諸子著於戲樂,不
知遠離,致遭火逼之苦,心起大悲也。長者本無驚怖,就相言之,佛在安宅,眾生
在火宅,何有驚怖?自根本識言,佛與眾生、同以此識為體,故佛亦眾生,即同在
此火宅煩惱之中,然佛究不為煩惱之火所灼,更何驚怖之有?蓋長者乃為諸子而驚
怖耳,此長者之大悲也。佛所自證之本心,本無煩惱,故佛之安宅本無焚燒之相,
即亦無安耄С鋈胫嗫裳浴Iw長者念自處之安而顯諸子之危,不易出離於火耳。何
以故?以諸子方著於嬉戲,不覺有火故。喻眾生方著於五欲,不知有將墮惡道之苦
也。

『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祴、若以几案、從舍出之。復
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
。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
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
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枺髯邞蛞暩付骸
此釋示大不悕。謂示以大乘而眾生並不悕求也。佛具根本、後得二智為身有力
,佛具神通為手有力。衣祴可護幼小童孺以出於火,喻度下根;几案可佐少壯登陟
以逃於火,喻度中根。一門、唯喻一大乘之門。狹小者、喻此大乘教門,為二乘人
說,彼不能行,致此大乘門不容彼行即反名為狹小也。墮落為火所燒,喻初心眾生
貪著欲樂,將為煩惱所纏永不能出也。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者,喻
眾生不知五欲之為苦本,不知何者為清淨之自心,及如何為覆障其本心也。枺髯
戲視父而已,喻眾生但自取生死輪迴於三界,於佛所說毫無覺悟也。本節譬喻之意

,言佛曾思惟欲以佛果上之智慧神通力度此眾生,而眾生以障重之故,其去佛果功
德太遙,無由接受。復思以大乘因行之門示之,而眾生未能起信,即無由起行。乃
為說生死怖畏之事,以促其速求出於三界火宅,此即權說,此即密說大乘,而無如
眾生之不驚不怖如故也。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
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此釋思方拔濟。謂思方便之法,以拔濟眾生也。諸子皆已具出世無漏智種者,
故此時亟應度脫以免其受煩惱業苦之害。彼既以生死輪迴為樂,我以其所更樂者引
之,斯易出矣。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
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撸
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此釋正說三乘。知先心者,為長者根勝劣智力、及宿住念智力之所知也。各有
所好,喻各人種姓、與其自果諸功德之所趣向各有不同,此如來先逗說法之機也。
以下告言往取三車速出火宅,喻如來正說方便之法。憂悔、喻三乘眾生、幸親值佛
,得由方便引出,否則貪著於三界火宅不易出離,為可憂之事而悔將無及也。說牛
車、所以歆上根,說羊車、鹿車,所以并歆中、下二根。佛之本意,原無有此若二
、若三之乘,而眾生因歆於三乘之故,不知方便,取證耽著。如修禪定者,貪於禪
味之樂,研教義者,著於勝妙之文。不知此第如來欲令眾生由是以出於生死,並不
欲其止滯於是也。三車之喻,亦復如是,牛車喻大乘,即求證根本法性,成後得智
,以圓成佛果上之一切種智是。而車之體、即後得智也。二乘眾生以未證法性故,
不能得此車,但已聞牛車之名相,可由是求而得之耳。
子四 依言免難喻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

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耄У贸觯造端尼榈乐新兜囟瑹o復障礙,其心
泰然,歡喜踊躍。
諸子適願,喻三乘眾生在三界中,本各各求其玩樂,及聞有羊車、鹿車、牛車
之可得玩,故皆適願。由是因佛方便之教,爭起於行,得出火宅。推排、喻勤進善
行及排斥惡業。四衢、喻四諦法。露地而坐,地、喻理,坐、喻以智證於理也。又
、大乘之人已入初地,得無住涅槃,伏諸煩惱,離分段死,故名露地而坐無復障礙
也。泰然、謂諸子出苦心安。歡喜、則明長者之無復驚怖也。
癸二  喻今實說
子一  授實喻
『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
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婉筵,

安置丹枕,瘢园着#w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
僕從而侍衛之。
此喻授實中之子索三車、父與一乘也。一大車、喻唯一大乘。大乘法、即菩薩
法,本遍攝九法界。以地位言,初地以上證不退位,方為真正菩薩;以前則以初發
心故為相似菩薩。若迴小向大之拢姡嗟梅Q為菩薩:蓋雖未證於法身,然既發大
乘心,必修大乘行,更不退墮,已以佛之種智為趨向,為依止,同可得一乘種智之
車。此長者賜諸子等一大車之微意也。
此下詳釋大車、白牛、僕從三種。大車既喻大乘法,故此車體即為後得智,亦
即一切種智也。高廣、喻體性、相、用之豎超三際橫遍十方也。又、以一切智起萬
行,萬行成就為萬德,此為眾寶莊校之義。遮外惡而不入,持內善而不失,是周匝
欄楯之義。四面、喻四辯才。鈴、喻振導教化。幰蓋、喻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覆蓋一切。寶繩喻四宏願,有四宏願則一切功德不致散失,故有交絡之義。垂、

攝也,華纓、喻布施、愛語、同事、利行之四攝法。筵、為安止之處,婉、華美也
,重敷婉筵,喻四禪八定。又依維摩詰經,可釋為三業清淨。丹枕、止息之具。喻
滅受想定;或通指一切禪定言。以三業清淨,因戒生定,故有諸禪。以上釋大車。
白牛、喻根本無分別智,能導引一切種智之車,如牛之引車也。白、喻根本法
性清淨,與一切染法不相應。膚充、喻真智性體充實,色潔、喻智體本來清潔。形
體姝好,喻有根本無分別智以起清淨之行,則一一諸法皆成無漏功德也。有大筋力
,喻以無分別大般若為先導,故一切善無不成,一切惡無不斷也。行步平正。喻能
伏煩惱。具足二空真智,無所滯著,故云行步。無所偏倚,故曰平正。其疾如風、
喻正智頓圓,直趨佛果。以上釋白牛。
根本、後得二智,既為牛車之體,所有智體上之功德──轉一切煩惱而成之功
德,是為僕從之義,多者、喻佛以法界藏為功德藏,法界無盡功德藏亦無盡也。以
上釋僕從。

『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
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
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
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此喻授實中之釋成父志、越子本心也。喻眾生同具出世無漏種子,同聞佛法,
同起於行,即皆平等同為佛子,故應以平等心各與以大乘,不宜差別也。此物周給
一國不匱者,喻清淨法性眾生同具,佛不過就眾生所自有者而指示之,是為不給與
之給與,夫何匱乏之有?諸子求牛車者,懼或不得,今竟已得;求羊車、鹿車者,
所求甚小,今竟得大,故均出於本望之外。
子二  釋疑喻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舍利弗言:
『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埽菫樘撏:我怨剩咳羧砻

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
,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
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
言。
此以譬喻釋明前言虛妄之疑。謂長者先於火宅之中,許諸子三種之車,今既至
宅外,則各與一大白牛車,是與前許三車有別。諸子或疑前言為虛妄,遂借舍利弗
之答以釋明之。言長者但為欲免諸子火難,故從其心好許以三車,苟全其命,彼已
便為得樂。即不與一小車,猶非虛妄,何況等與大車?更無虛妄之嫌矣。喻佛今日
之正說大乘,無礙於昔日之權說三乘也。
壬二  合法
癸一  合昔權
子一  合三界佛有

『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
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
密,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一切世間,合前國、邑、聚落。父、合長者。世間、指有情世間。佛及菩薩得
五無怖畏:一、不活畏,二、惡名畏,三、死畏,四、惡趣畏,五、怯眾畏。老、
病、死為衰,苦惱為惱,在心為憂,在事為患。惑業苦之根本為無明闇蔽,永盡無
餘者,已斷一切惡法,此明佛之斷德。因以成就一切功德,此明佛之智德。既有智
、斷二德以為根本,故有無量佛知見、十力、四無畏、六通、十八變之大神力等功
德。此合上多有田宅。又有內德智慧,善巧方便,以方便波羅密為福德莊嚴,以智
慧波羅密為智慧莊嚴,此合上財富無量。佛之自受用身有平等同具之慈悲,為眾生
之增上緣,恆無休息;應化身有隨順教化之慈悲,拔眾生於火宅,亦恆無休息。故
曰慈悲無倦,恆求善事,此合上其年衰邁也。朽故火宅,合上有一大宅,以佛應身

所在之宅,即為與眾生同居之三界火宅也。
子二  合五趣危亡
『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生老病死四相,遷流不住,茲述如下:分段生死之眾生,自有生以後,各有其
才力技能,一至命盡,倏歸烏有。轉生以後,以無夙命之智不能憶知,而其所造善
惡業之種子,悉埋洠ъ稛o明覆障之中不自知覺,長此隨業受生,受諸苦惱,是名生
苦。及至於老,六根衰敗,動不自由,是名老苦。老不必皆病,病不必老,然病與
老相緣,一旦四大不眨儺惞赃m,是名病苦。老病逼迫,四大分離,業報既盡,
一切棄捐,恆情視之,最為悲痛,是名死苦。人之欲望恆不能滿,未得求得,既得
患失,存於內為憂,形於外為悲。身心二受均不自在,是為苦惱。此合上宅宇危朽
。又在此火宅中不知為若,是為愚癡闇蔽,以癡故有貪,以貪不遂故有瞋,是為貪

瞋癡三毒之火,此合上諸方災起。言如來所以應身三界者,即為拔濟眾生出此火宅
,以趣於無上正等正覺,所謂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也。
子三  合權設方便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
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
離苦、冤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洠г谄渲校瑲g喜撸颍挥X、不知、不驚、
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枺黢Y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此合上見苦悲生。燒煮喻為苦惱之所逼迫。五欲財利:指色、聲、香、味、樱
五欲之樂,以非財利不能滿此樂故。凡夫铡灾五欲之樂,為秩松腋#视胸
著。貪著不得故追求之,推追求者之用心,必以為不得此樂則不樂而苦,若得此五
欲財利之樂則樂而不苦矣。豈知此即所謂以苦欲捨苦,苦終無盡也。蓋人之妄心,
於所身受之事,稍久即厭以為苦,另以一事代之,其實仍為苦事,而妄心立即以為

可樂;而此相代之苦事,亦無不從辛苦追求得來,是於所受各苦之中更增一苦,故
曰現受眾苦。夫人道之生活,賴衣、食、住三者以為依止,非此則苦,故須求衣、
食與房舍,以為此苦之抵抗,而人心之苦由是遂生,此已為以苦代苦。找约仍诜
段生死之中,隨業墮為人身,未證無生,則於根本之苦,實別無究竟解決之法。然
此猶為人身不得已之事,即為人心無可避免之苦;若彼追求增上五欲之樂者,則不
可解矣。此增上五欲之樂,於所需為不必,於自心為不安,乃仍貪著追求之不已。
求不可得,復極種種貪、瞋、癡之煩惱,造種種殺、盜、淫、妄之罪業,以務得此
虛幻不實之五欲財利。或竟終不可得;或雖暫得而仍失;或雖未失而報終命盡之己
身,已不復能待,終仍捨之而去,以往受自業所招之種種三惡道苦報。彼眾生者,
自作之不自見之,而如來見之,此所以悲生也。貧窮困苦唯在人間,愛離、冤憎通
於人天。如強力天子入天宮內,奪其妻子,驅出自宮,是亦愛別離苦。阿修羅王好
與帝釋戰鬥,是亦冤憎會苦。以上既明欲界諸苦之別相,更明三種通相之苦:一曰

、苦苦,為人及三惡道所受顯著之苦。二曰、壞苦,亦曰樂苦,如諸天所受天福之
樂,報盡樂壞終歸於苦。三曰、行苦,無色界天既無苦苦、亦無壞苦,以此天只有
捨受並無樂受,以無樂受故自無樂壞之苦受,惟此天隨其定業以為遷流,而不能自
主,故有行苦。行苦如漏舟漂流於海中,隨風漂蕩,聽其自沈,此行苦通於三界。
眾生貪癡,以苦為樂,沉洠渲校试粴g喜撸颉<炔挥X知,故不怖厭,惟滯著於
三界中,忽知為善,則生人、天;忽復造惡,又迴惡道;出殻溃磺蠼饷摚
曰枺黢Y走不以為苦患也。
『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
慧樂,令其撸颉I崂ィ∪鐏韽妥魇悄睿喝粑业陨窳爸腔哿Γ瑨戊斗奖悖瑸橹T
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
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此合上示大不悕。佛若以神力及智慧力度眾生,即是但讚如來知見之勝妙,不

隨順眾生根性以為說法。如是、則彼眾生雖具出世無漏之種子,將為三界煩惱火之
所燒燬,何由得度?更何由能解佛之智慧乎?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