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以心相得解脫句:謂小乘證生空法性,雖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修成
,實則眾生心相本來無垢,皆由倒妄起,能離倒妄,則真解脫矣。倒即顛倒,為依
他起;妄即妄想,為遍計執。諸法不相待,分前後、彼此皆妄見。一念不住,微細

生滅,正所謂剎那剎耶,念念生滅,而一剎那中,即有九百念生滅也。
辛九  羅侯羅
佛告羅侯羅:『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羅侯羅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
疾。所以者何?憶念昔時、毗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
侯羅!汝佛之子,捨轉倫王位出家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
德之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羅侯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無利
、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
利、無功德。羅侯羅!夫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槃,
智者所受,拢刑帲捣娔В欢任宓溃瑴Q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彼,離
眾雜惡,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於泥,無繫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內懷喜
,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
等於正法中心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

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
家,是即具足」。爾時三十二長者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
疾』。
釋  羅侯羅,此云覆障,是佛之子,於聲聞中密行第一。
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即出家功德經之類。夫說出家功德,乃依一二悉檀令
生歆慕生善根耳。然有利根上智,則不喜此,或將因之轉生譏毀。謂以功德誘人出
家,諸出家者皆以貪功德故、貪私利故乃為出家,若宋儒有謂佛之徒皆因自私出家
者是。是則在法門既招人之謗,在本人又長己之貪,故淨名直赴第三、第四悉檀以
說之,而曰無利無功德名出家。此正猶菩提達摩答梁帝,謂「度僧造寺等並無功德
」,而曰「自性妙圓,體是空寂,如是功德,不向世求」者也。然赴前二悉檀與赴
後二悉檀,適機而赴,不存優劣。蓋真出家乃無功德之大功德,無利之大利耳。故
淨名既說出家無利、無功德,即說出家真實功德之利,勸令出家。父母未許,勸令

發無上心即為出家,即為具戒。夫何等平易、何等活潑、何等坦蕩、何等自由哉?
此真不用一法繫人者也。
紀 羅侯羅段中,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句:謂出家本無功德,功德本無自性故
。離六十二見句:謂六十二見皆為對待之法,依見惑顛倒起。五陰各具四陰──有
有、非有、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四陰又各具三世──各成十二,合成六十;再加
根本有、無二見,總為六十二。得五力,立五根二句:謂能得信、進、念、定、慧
效力,其根便不易動搖。隨禪定四句:謂凡夫平時為五陰法所障,此所障者即便是
家,能離此障即是出家也。
辛十 阿難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我即持缽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時
維摩詰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為晨朝持缽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

,當用牛乳,故來至此」。維摩詰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身者,金剛
之體,諸惡已斷,眾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往,阿難!勿謗如來。莫使異
人聞此麤言,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阿難!轉輪拢跻陨俑
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外
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勿
使人聞。當知阿難!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為世尊過於三界,佛身無漏諸
漏已盡,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時我、世尊!實懷慚愧,得無近
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
脫眾生。行矣,阿難!取乳勿慚」。世尊!維摩詰智慧辯才為若此也,是故不任詣彼
問疾』。
釋  阿難,此云慶喜,是佛族弟,於聲聞中記聞第一。
夫佛身本無身之可得,為應有緣生於人間,則亦如人常法,現行人世幻化之

相。世人昧之,以為佛身實有其事,故淨名即從色身揭出法身、實報身,使人敬仰
。既令阿難自疑近佛謬聽,去其多聞之恃。又聞空聲說明佛應五濁惡世現為如是之
故,應機不同,示說非一。此文雖少,遍赴四悉檀緣。顯佛身無為不墮諸數者,第一
義也。讚佛福德生人善信,各為人也。破阿難之自恃記聞無謬,是對治也。五濁惡
世現行斯法,普為世也。
紀 阿難段中,金剛之體句:謂如來身清淨法身,功德莊嚴,究竟一切堅固。
轉輪拢酰褐^天人所修。人間亦有四,常指者,金輪王也。印度古傳說,常有之,
謂能率其大臣眷屬,飛行空中。梵志:為淨行義,即婆羅門也。修清淨行,雖不出
家,奉大梵天王,自謂此天所生者。非思欲身句:反顯三界眾生貪欲為本,思即無
明妄動,隨起貪欲故。不墮諸數句:謂佛性本無分別,超諸數量之外,自難以數目
分量表示,法身亦爾。五濁惡世句: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皆能
令眾生昏亂不明淨,猶以泥沙投於清水也。

庚三 總結弟子不任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釋  夫十大弟子各居一特長,表十行之義也。十住、十行皆真如性,而初不壞
十住、十行之相。五百弟子通表眾行,眾行亦皆真如而又皆非真如,故皆不任詣彼
問疾。

己二 菩薩品
菩薩品第四
釋  此品繼弟子品來者。弟子品歷十住、十行,至此品入十迴向也。奚以知此
品為十迴向也?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所參十迴向位之善知識,皆大菩薩,其為
證一。十迴向位不出三種迴向:一者、迴因向果,亦名迴向無上菩提。二者、迴事
向理,亦名迴向真如法性。三者、迴自向他,亦名迴向法界眾生。今此彌勒一章,
泯其功行名位,即為迴因向果。光嚴一章,融其境界法相,即為迴事向理。持世一

章,化其佛魔知見,即為迴自向他。善德一章,既迴善德之財施向法施,即為迴向
真如法性;分一分施會中最下乞人,即為迴向法界眾生;分一分供光明國土難勝如
來,即為回向無上菩提:乃一念中修三迴向者也。其為證二。
佛不即命妙德問疾,引令諸弟子、諸菩薩歷述前番遇維摩詰之因緣者,固將顯
維摩詰現居之德,使群情肸嚮而成其淨國國土之行。亦反明維摩詰所曾經過之事,
具其直心正念真如,趨無上觀,修一切行而不取、證一切位而無著。蓋心直者言直
,在行己則有疑必決,在處人則無過不摧。維摩詰者、所以示修淨佛國行者之模範者
也。當仁不讓,見義勇為,禪宗古德,頗多其人。
紀 此品,承上品入十迴向。通標三種迴向:一、迴向無上菩提,即迴因向果
,迴向佛國義。二、迴向真如法性,即迴事向理。所言事者,即是世、出世間種種
差別不同之法,皆以真如法性為理體義。三、迴向法界眾生,即迴自向他義。因此
菩薩,雖入大乘,尚未證得真如佛海,故應入此十迴向位耳。

庚一 述緣辭赴
辛一 彌勒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
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維摩詰
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
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
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若以無生得受
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勒受
一生記乎?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
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拢t亦如也,至
於彌勒亦如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
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即菩

提相。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當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
涅槃相,不復更滅。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亦無退者。彌勒!當令此諸天子捨於分別菩提之見。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
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行是菩提,無
憶念故;斷是菩提,捨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不入
是菩提,無貪著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
故;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虛空故;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
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無
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無亂是菩提
,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諸法等
故;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
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釋  兜率、此云知足,屬欲界第四天。有內外院:外院天人,內院則為一生補
處之居。彌勒將為彼天內院之主,故彼天之外院天王、及其眷屬,先起欽慕,時從
聽法。不退轉地之行非一:一、信不退,在於初住。二、解不退,在於七住。三、
證不退,在於初地。四、念不退,在於八地。彌勒為兜率王所說,未知屬於何等。
證下文得無生法忍,亦俱通此四位,不如認為俱說此四種不退轉地之行也。授記、
是佛為他人決定將來之事者。佛之懸記,決定不易。佛嘗授彌勒記,人世從此身殻
,當生兜率內院為補處尊。時至,降生人處,即成無上正等正覺。此乃功行最大,
名位最高,為諸菩薩之所宗尚者也。然而執著必用如是工夫乃到如是境界,功行名
位不忘,則迷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將有高推拢亍⒙駴'己臁住浝罩f不退轉
行,必將謂須經若干劫、若干生死、若干行位乃至不退轉地;雖至不退轉地,望於
一生補處猶甚遙遠。怯弱凡夫,於是聞而望洋興歎,逡巡卻退。夫其所說者未嘗非
,而其弊可至於高壓群情,斷滅佛種。故淨名為法界眾生攘臂直前,大聲疾呼,亟

從而救正之。何者?從凡夫至佛地──一切行位,皆依眾生生死煩惱之法而立。今
以真慧遍覓眾生生死煩惱之相了不可得,體性如如,即是菩提、涅槃;且無有眾生
生死煩惱,況有依此而立之菩薩行位哉?諸菩薩行位與眾生生死煩惱,一如無二如
,同即菩提、涅槃焉耳。故諸眾生本性,菩提、涅槃體自圓成,非由造作,不應說
諸位行,使於菩提生分別見,反障本菩提心。乃廣明佛菩提唯是即心自性菩提,二
百天子遂因之悟無生法忍。此所以先破其無生能受,次又破其無記可受,次明一切
眾生與彌勒,皆如如無異,次明一切眾生皆即是菩提、涅槃。不假栽修,無發無退
,發明自性菩提具足一切功德,則已臁c佛果齊貴,庶迴因向果,而初心人不致退
屈也。
紀 彌勒段中,彌勒、亦稱一生補處,當來住世成佛者。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
說不退轉之行二句:諸君讀至此處,或有懷疑,以其時彌勒、淨名尚在人間,如何
彌勒向天宮說法?淨名又於天宮相遇乎?不知其時天王等,每來人道中聽法。如天

帝釋提桓因等,常隨釋尊聞法。且如各經流通分中,多舉天、人、阿修羅等,聞佛
所說,皆大歡喜,是其佐證。授記:即預言義。依法性言、生不可得,記更無有。
於正位中亦無授記句:謂不受一切法;通云正受,即真如法性──為一切佛法、心
法、眾生法之本體法性。一切眾生亦應受記句:謂平等同一法性故。不二不異者:
如俗所謂分不開,合不攏也。即菩提相句:謂即是一切清淨智慧功德妙用之相。即
涅槃相句:謂即是覓一切生死、煩惱、惡業、了不可得之相。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者二句:華嚴十地品,說一切位,亦云是空中鳥跡,但從依他性而說者;
楞伽經亦顯此理。寂滅是菩提句:謂法相當體常寂滅,則顯了不可得意,非滅體也
,故曰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二句:謂妄立境界為所觀之緣,自生妄能覺觀之心。
如楞嚴「所妄既立,生汝妄能」義。障是菩提二句:謂一切俱捨,自無障礙。不入
是菩提二句:謂不起於念,自無愛取。住是菩提二句:謂常住不動,自無生滅。至
是菩提二句:謂實際為法之本體,諸法起滅,必從實際生,必從實際滅也。等是菩

提二句:等謂約六根、五陰總相言,但種種皆非真如,故曰等虛空故。然以空相顯
真如,特喻其一分,實則非虛空非不虛空。不會是菩提二句:為無所融會,自絕對
不二。不合是菩提二句:謂破諸和合,自不為業俊N⒚钍瞧刑岫洌褐^第一義諦
不從相解,妙高峰頭惟在自證耳。
辛二 光嚴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為摩詰問疾』!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
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
士從何所來」?答我言:「吾從道場來」。我問:「道場者何所是」?答曰:「直心
是道場,無虛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
場,無錯謬故;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忍辱是道場,於諸
眾生心無礙故;精進是道場,不懈怠故;禪定是道場,心眨峁剩恢腔凼堑缊觯F見
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喜是道場,悅樂法故;捨是道

場,憎愛斷故;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方便是道場,教
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
故;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法故;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
老死皆無盡故;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
知諸法空故;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師子吼是道場,無所
畏故;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三明是道場,無餘礙故;一念知一切法
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密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
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中來,住於佛法矣」。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釋  佛菩薩有兩種光明:一曰智慧光明,二曰福德光明。用是莊嚴清淨法性身
土,名為光嚴。童子、非必年幼之稱。依俗事言:既不拘受沙門儀式,而亦未嘗具
有室家,獨身之人謂之童子。據真理言:乃指根本無分別智,迴脫根塵,臁猹氁

,謂之童子。在光嚴意:修行菩提,成就菩提,須有場所,定其區域,合乎儀軌。
若密宗之建立壇場,供陳物像,故光嚴或即是傳佛密宗之金剛薩埵也。然亦因此係
心物境,意著事相,不能迴法界身融歸自性。淨名乃假道場發明其意:夫一切真淨
法無非道場,則菩薩於一切時、一切處,自行化他,舉足下足,又孰非從道場來哉
!此真道場,即本真菩提性,故五百天人因之發菩提心也。
紀 光嚴段中,淨明答問道場,先說三根本心是道場,次說六度、四無量心、
六通、四攝法及一切染淨諸法皆是道場。正破光嚴所必執之行道之場乃得謂道場,
或成道之場始可云道場也。持戒是道場二句:謂依戒修願,皆能成就。智慧是道場
二句:謂不起分別,現量真如故。悲是道場二句:謂如世間父母,對諸子女飲食、
教誨,不厭勞倦故。捨是道場二句:謂捨離憎愛──即摺樉辰纾乐蛇‘順業
苦,此二者為一切煩惱根源──自斷煩惱。解脫是道場二句:謂先修不淨觀背捨欲
界,解脫欲界而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