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舉塵亦然。根、塵、識三,約義可分,約法必不能釐然各離也。在圓通章,正須不離
陰境而反聞聞自性,故於見性、見精、眼根、通稱曰根;而言『唯汝六根更無他物』
。而在此章、唯在顯即見之性是如來藏心,見精且是所就非是所顯,而眼根等尚非

所就而是所破;故曰『是心非眼』,況以根為所顯所取乎哉!然則謂之顯見,已屬铡
謬,何堪為前是決定捨識,此是決定取根邪?
更就六根、六精以析言之:六根唯是色法,雖是第八之親相分(法塵影子之意根
、其種子亦第八所緣之相分種子),具有攝為自體、持令不散、領以為境、令生覺受
四義,介乎知無知間;要屬第八所緣性境(第六緣之則為有伲氂熬常前l見勝
增上緣(較燈能顯色稍優勝耳),無能緣用,非是真能見者。六精唯是心法,正是見
分、真能見者。自體本來離所緣相,即是識精。親證識精,即是圓明如來藏心。約一
識門言之(一識門有三種:一是唯一意識,二是唯一末那,三是唯一黎耶。此依楞伽
約唯一黎耶言,即唯識觀攝末歸本門):則是第八之親見分,唯無覆無記性。然根本
識深細難知,須約八識門言(即唯識觀耄Я语@勝門),則是前五及第六明了之現量。
此六現量唯緣性境,得境自相,不帶名言。唯一剎那,不落時量,亦無長短、方圓、
一多、遠近、前後、始終、內外、大小、高低、上下、同異、彼此、輕重、深湹确

位假。未起意識比量,則不迷能見是眼根,所見是情物、無情物,從何以立大小而觀
大小?尚無有頭(頭亦名言種類所起),何有頭自動搖?尚無有手,何有手自開合?
一剎那際逼塞虛空,法法不相到故,故得漭蕩無涯,即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
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也。而在六識現量,既無識類差別可言,則八識門亦同一識門
耳。頭自動搖,見無動搖;境自大小,見無大小。且就唯識觀捨濫留純門言:就捨濫
留純門得論心所,則六精是前六遍行樱⑹芏唬ㄓ|受頗同近人所云感覺、直覺),
未入想位、思位,故不共餘諸心所轉。以別境不定善染等心所,皆入想、思位後分故
。佛頂文句指受陰為七大中之見大者,意亦同此。又樱⑹芪唬騺聿慌c定、慧相應
,是故背覺合塵,喪本受淪本覺全成不覺。一與定慧相應,則不覺即成始覺也。
然則本經所云六精,即唯識之八識,明矣。而本經六精、六識之義界,復何分乎
?一、祇約心王論:可前五識及第六明了現量為六精,如曰『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是
也。第六明了或亂意識,與前五識同緣五塵之比非量,為前五識,如曰『汝識於中次

第標指』是也。云何非量?若錯指舍利弗為須菩提是也。第六定中、散位、夢中三獨
頭識,則為意識。亦可定中獨頭亦屬意精。二、約心所論:則可前六樱⑹苄臑榱
,入思、想心後為六識。以前五本依第六為分別依而起,其思、想位必有第六之似現
量或比非量同轉,故亦有善染等心差別也。本經為立根門圓通,故以六精攝屬六根,
而祇斥緣名相境比非量意識為六識耳。然在此章,方深顯如來藏,見性、見精,猶釐
然有第一月第二月之別。真見性中,見精猶同空華,況且緣之眼根也哉!故謂是就見
精表顯,亦據表門偏勝言之。此章及下二章,正同唯識論就世間勝義諦、立三能變識
以顯唯識性也。但彼論為破世俗我法執,三能變識亦屬所顯;次乃顯道理勝義諦,次
乃顯勝義勝義諦,次乃顯證得勝義諦。本章則世間勝義諦唯是所就,就之以直顯具德
圓融勝義勝義諦,故同中復有不同耳。此又分二:  
壬一、躡前重請,得蒙建大法幢(至得清淨眼是):法幢一作標幟,令識歸向,
一顯高勝,令知依投,正是開解成信意耳。此章是就見精表顯如來藏之別序,亦可通

序七大章終。『獲妙微密性淨明心』云者,妙微密、即妙奢摩它微密觀照,蓋即開其
道眼,令得悟如來藏寂常性淨明心者也。阿難至七大終,方悟此章佛所許耳。  
壬二、躡前逐問,專為辨明見性(從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起是也):經文自列
為十三段,束五六段為一,八九段為一,十段十一段為一,則成十意:
一、借盲有心而燈同眼,直指見性是心非眼:蓋盲者眼雖失而心固存,見是心故
,故非無見(近有盲啞學校能令盲童亦能識字,正以有心見故),此以盲有見而驗知
見是心也。燈雖顯色,非見雖知?眼猶燈故,故眼非見。此以燈非見,而進證見非眼
也(案墨翟亦嘗曰:智以目見而目以火見,不當以目見,若以火)。唯因見元是心,
故知見實非眼。唯悟見元非眼,乃知見實是心。上是本意,特得下喻乃彌顯耳(執眼
為見正同執身為我,實則世人亦不決定執身為我,身特較親之我所有物耳。觀之我慢
不屈而戕身自盡者可以知矣。以身非我,況眼不見,不既較然明已)。然阿難猶未悟
見是心,悟心非局色身之內也,故有下文重重疑惑。或謂此雖指見是心,唯遮眼根而

表見精,何遽指是顯見性哉?不知經文明曰:『如是見性,是心非眼』,孰云但表見
精?蓋見精雖正是能見,然託十緣而生,故非妙圓而是黏湛所發。唯本心體,是能生
諸緣而不從諸緣生者,故盲無根緣、暗無明緣而心見成也。證以四卷『緣見因明,暗
成無見(此說染分見精),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即銷,云何覺明不成
圓妙(此說契見性者淨分見精)』,則此章是顯見性也,明矣。
二、借客不住而塵搖動,現驗見性常住無動:言現驗者,一、是憍陳親說本悟,
從鹿園現驗乎客塵不住搖動,非主非空,遠離客塵成阿羅漢。一、是世尊屈指飛光,
令阿難現驗乎見性常住無動,即主即空,直顯見性本如來藏。夫然,動唯客塵,非汝
身境,汝奈何顛倒行事,認客塵以為自己,遺失真性,棄常寂而取流轉哉?但憍陳是
悟生空真如為主空,未悟客塵亦是唯心所現,似有客塵可除,主空可證。如來正意則
明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者也。依下章敘阿
難大眾開悟,似乎已悟,實則取境為心,猶然倒見。蓋是緣佛法音,想成眼前一段昭

昭臁‘光景,恍若萬物自於此一段光景中生滅;與此一段光景,了無交涉。此種依通
境界,最易淆人,不知其仍是緣塵分別影事也。是故聞說心同虛空,若存虛空之量,
則此虛空依然與己為對為緣。說本經者,有教人守此光景以為守於真常者,而不悟守
冰雹為明珠,終歸烏有也。阿難能真悟者,當下心精遍圓,含裹十方,豈猶迷色身為
自己,惑心性局色身,問『我今身心復是何物』哉?然幸阿難終不取此為真,故卒開
真悟也。  
三、借色身變而觀河之見無改,顯見性一向不生不滅:文曰:『而此見精性未曾
皺』。蓋見精從緣發,精神昏昧,見亦昏昧,可有童耄之別;而見性則雖盲暗亦無改
,故決不隨色身而斷滅也。匿王恆河之喻,且就匿王老而明了之見,恒河水常充盈之
境,借此不變令彼易知有不變耶?蓋見性唯能自悟,無由說示人,亦無由指示人,所
以就見精顯表也。古禪德曰:『在眼曰見,乃至在意曰知,識得名為佛性,不說祇弄
精魂』。匿王雖信身後捨生趣生,暫除斷見,亦弄精魂而已。然知身後不滅,實進德

修業之大本,故匿王與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譬人一息僅存,百事灰心,忽服金
丹,延年千紀,則自然能存遠懀б病;騿枺杭纫幌蚴遣簧粶纾斡謷紊ど看鹪
:正因不生不滅,是故有捨有趣。蓋一捨一趣是生滅,常捨常趣非生滅也。又問:豈
阿難亦猶存斷見,不然此章與本經當機何干耶?答曰:阿難默念無始遺失本心,今日
方悟,似認真心妄心截然二物,可以失此得彼,失彼得此;故願顯出現前身心真妄虛
實、生滅與不生滅。今明即妄身中亦向不生不滅,正破其計。故下文問:『若此見聞
必不生滅,云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蓋未悟如來前責遺失真性,特以其迷而不
知假說遺失耳。  
四、借首尾換而隨臂之手無失,顯見性從來不增不滅:世間人說垂手為倒,豎臂
為正,雖說正說倒哉,臂手何曾得失?雖無得無失哉,正倒豈無分別?隨順世間言說
分別,以如來悟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惟是妙明真心所現。故曰:如來為正遍
知。以汝等迷圓妙明心,晦空結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惑為心性局色身內,故號

汝等為性顛倒。汝雖如棄澄清大海,認一浮漚為窮瀛渤,而汝真精妙心實明妙性,豈
真為汝局在色身內哉?知汝等雖迷而不滅,則知如來雖悟而不增也。汝真妙心本來圓
遍,棄悟認迷,實為倍迷,豈非同於垂手,世人皆說為倒!故如來憐愍,亦說汝為顛
倒行事,遺失真性耳。阿難初見動搖身外恍有不動搖性,計為真性實在身外,是故如
來名我遺失。次聞生滅身中指出不生滅性,計為真性既在身中,如何如來說我遺失?
其迷根在局定色身,執了知心實在身內,故聞佛說皆變成所緣境。下章所謂『此法亦
緣,非得法性』是也。此章正為抉破迷根,然阿難尚不能放捨想相,直至七大章終,
方從本圓心海回觀色相同一漚耳。  
五、借塵象可還可擇,見精無還無擇,而顯見性汝真:阿難承佛前言,色身空界
,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乃又想像真心為在身外,充滿常住。故曰:『現以緣心,允所
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佛知其仍認取緣塵分別影像,起此倒執,不
惟不知心性,亦不知塵影。取塵影為心性故,且復不知心性、塵影之別,謂心性同對

境可瞻仰故,故以觀指為月破之(蓋心決無現像可觀,雖近人曰心理學者亦能知之,
唯彼雖不落五塵境而尚落於法塵境耳。臁屐洞擞写饐栐唬阂磺蟹ā⑸M之,眼、耳
、鼻、舌、身、色、聲、香、味、樱⒎ń陨玻堋⑾搿⑿小⒆R皆名也。名者但有
名字無色相也,是故八心王、五十一心所,其相分皆色也,其見分皆名也。經云:『
妄有緣氣於中積聚假名為心』。見分唯有名如何可稱為氣可積聚於中耶?緣氣積聚則一件
物,一件物則是相分。唯識云:相分理無能緣用故。阿難認為能緣,亦如認目有見,
浮塵目必不能見,緣影心必不能聽。故破云:尚以緣心聽法。正謂緣心是緣氣,亦名
風大,決無聽法功能,尚铡疄槟苈牱ㄐ埃看藦奈曳ㄒ魹榫墸痨斗ㄒ粲白樱堑梦宜
指心性也。發明最為透闢)。汝所獲心,既承法音而現,則可還之法音。法音若變,
汝心亦變,法音若滅,汝心亦滅,故離緣塵畢竟無有。同乎明因日有,故明還日,日
不在時,明即滅無。諸可還者,自然非汝。故汝承法音而獲之心性,正汝心性之客,
實非真汝心性。然汝見精,雖汝自證心上見分,未是自證心體,固全在乎汝邊

。故法音滅非不聞餘,故明曜滅非不見餘。既不令汝有可歸還,則見精之元明,非真
汝心而何!顧阿難猶認見性在身外,謂雖見性無物可還,而實在我身外,從何可知是
我之真性邪?佛乃令其遍觀一切物象,種種差殊,咸物非汝。然同是汝見精所矚,汝能
見精了無差殊之相,可同物象指陳,則此見精本妙真明,如何可云同乎物象,可有見
邪?汝之見性,若是現前一可見物,則吾見性應亦現前一可見物。汝既見汝見性,可
同物象指陳,亦應見吾見性,可同物象指陳。汝既不能見吾見性,則汝見性亦決不同物
象可見,明矣。汝見既非物象,現又明明周遍矚照,不同龜毛、兔角,則此非物象而
又周遍之見性,非汝真性而何?性汝不真,取我求實,所謂『吾語非密,密在汝邊』
者也。此章兩段經文,皆先明塵象有物體可還,殊形可擇;次明見精無物體可還,無
殊形可擇。次乃就見精之無可還、無可擇,而顯見性確是自心,以破其以見性為前境
之倒想者也。  
六、借器界局方局量,見精超方超量,而顯見性自在:承上章,阿難已認見性必

不離我身;然又恍若見性隨我身之居處而異其量,則疑見有舒縮,摺皥A滿常住。故
佛以器界有方圓、大小,見精隨之應量發現,而非見精自有方所、限量,以顯見性自
在無礙。蓋器界亦消歸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則見性不循器界自發,器界胥隨見性而轉
矣。  
七、就見精非是物、非非物,顯見性一真絕待:承上番番破除阿難倒想,至此阿
難乃將倒想完全呈露,意曰:我承佛言所見真性,乃是現出在我面前之物,若此物必
我真性者,我今實有了別真心,豈反非是我耶?且此現我面前之物,但能由我身心分
別,彼了不能分別我之身心;抑使彼能分別我之身心,不反同物能見我邪?此正所謂
認色身為自己(迷物為己),迷心性局色身(迷己為物),用局身之妄想,緣法音之塵
影,取為佛所開示之真性也。此一迷根不拔,漆桶不破,縱見覺緣遍滿十方,湛然常
住,性非生滅,张c外道所說真我無差別也。故知下章阿難亦未悟耳。此章佛以汝既
說此見性是現前物,必可指陳,就現前物汝且指出何者是見。阿難到此,有手無可

用處。乃曰:『指皆是物無是見者』。佛既印可,恐其遁現象之見而轉取空亡之見(
此若今之談心理者、專取獨頭意識所緣之法塵也),故令就現象中發明無非見者,亦
同印可。於是大眾莫不惶悚,蓋見相分起必同時,纔知是相,必已有見,纔知有見,
必已是相。約義可別:一是心法、一是色法,一是能緣、一是所緣。約用難離:以心
法故遂現色法,以色法故遂顯心法。約體無二:同一自證體上起故。惟諸如來及大菩
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證自證體,親證真如,觀見相分(見與見緣)幻現如夢,宇
宙萬物、斷常諸法(并所想相),同虛空華,本無所有。而見相分,全是識精元明妙
菩提體,純一真實,何有彼此是非對待!如真文殊,實無是非二相;但一月真,自無
是月、非月。是故因隨妄想有是非是,若契真覺無是非是。
八、就見精非自然、非因緣,顯見性離相即法:阿難住倒想中執取名相,聞說一
真常住,以謂是撥色心法別指一自然體而言者。佛意既別有一自然之體,必可甄擇提
出。故令就見精中,指出見精以何為自,既指不出,自然義壞。意謂佛本常說因緣,

因緣之義必成,故又轉計因緣。佛乃復令於見精中,指出見精決定因何緣何而有。但
此非謂自然、因緣之語有過,特阿難所取者,是世間人遍計我法執性(世間學者大都
如是),尚是小乘所破,況可擬議真菩提心(楞伽、佛亦對外道說因緣、自然皆是世
論,蓋亦破外道遍計法執也)?是以斥曰:精覺妙明『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
相(見緣想相猶虛空華,本無所有)即一切法(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汝
今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阿難復執佛所常說生眼識之因緣名義
,不知佛說因緣,正明世俗諦法無性。世諦法無性故,性唯真性。今正直顯第一義性
,如何更執世俗諦法諸因緣相?故復就明暗、空塞,明皆非見精,而即進明妙見性中
黏發見精之時,見精早已非是見性。見性本淨元真,猶離見精之妄,為帶妄之見精所
不能及;何況見精所緣、倒想所取諸因緣自然及和合相哉?此及離一切相之義。而見
精、見緣,皆妙見性中黏發,所以體即本妙見性,則是即一切法義也。阿難纏繞世諦
因緣,故戒以無得疲怠妙菩提耳。(或謂之前八章、但是顯帶妄真,下章方是出離

妄真。不知『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法緣,唯心所現』;『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
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與下章淨目喻真覺,眚影喻妄見及妄見所緣,
有何別乎?特阿難重重不悟,佛所示真性轉執轉遠,乃將見猶離見,鞭辟向裏一句,
與說明見精一向是所就非所顯耳。何嘗要其認取帶妄真邪?若謂眾生離帶妄真無可顯
者,下章阿難豈已成佛菩薩,乃可為出離妄真邪?須知初心正須直徹真源,絲毫不容
黏帶,而後乃能觀帶妄真如夢幻耳!所謂『非不見真如,而能了諸行皆如幻事等,雖
有而非真』也。是故本經前之三卷,章章唯是直顯如來藏心。謂前八章但是顯帶妄真
之見精者,亦猶阿難於動搖頭外見個不動搖光景,取著難捨而已。不知守此,不唯
不悟見性,亦復不悟見精,祇緣一法塵所生影子耳)。  
九、就見精剖出同分妄見、別業妄見,顯見性是本覺明心:以見性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