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而得直接的认识。
以今天实际的情形来说,我们有圣经代表着摩西,有活着的传道人代表从未尝过死味的以利亚。这些是神给我们每位基督徒的恩典,也是我们基督徒生活中重要的因素,神的书在我们手中指示我们,那些亲近主的朋友可以常常告诉我们主给他的启示。神的话及朋友的建议都是对的,我们需要神的话及神的先知,他不要我们弃绝这些。但是,从登山变像的教训中,我们知道这两者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取代神对我们内心说话的声音。
我们绝不敢轻视神的众使者,我们需要时常注意真先知警戒我们的话,以及成熟属灵经历的指导,但我们不能被属神人的启示叫独占或把全人摆上,我们必要听从主的声音并跟从他。
同样的,我们也不要轻看神的话。从圣经的真理所得的感动,是我们生命及长进的要素,我们绝不能失去神的话。无疑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落入看重神的话过于耶稣基督自己是最后权威的危险中。圣经告诉我们,遵行宗教的细节是神所称许的,但是,如果我们高举圣经到一个地步侵犯了基督的主权时,我们就会陷入悲剧性的失去与他接触的危险。
因为国度是远超过这些的,它包括两面,从正面说它承认基督绝对的权威;从反面说,除了他是终极的权威,它拒绝任何权威,它要求个人对神旨意直接的知识,当然包括神所赐其他的帮助,但却不停在这些帮助上。基督教是一种启示的宗教,而这启示永远是内在的,直接及个别性的,这就是彼得所要学的功课。在国度里,虽然有些媒介在说话,仍然只有一个声音要听,我们仍然要圣经和弟兄们「预言」的话语(因为摩西和以利亚也是同在山上)。基督教不是依据人及书籍,它远超过这些,进入国度的路乃是「爱子」向我们个别、直接所说的话,以及我个人直接听从他。
人子的干预
我们已经讨论过彼得如何被训练成神仆人的基本教训。现在,我们要注意在实行上两个例子所带来的教训,第一个实际问题是与人们的接触,其次是如何向他们传福音。
我总觉得彼得是一位多言多语的人。这习惯很容易使他陷于困窘中,在大祭司院里遇使女的事便是很大的明证。就在我们上面讨论山上事情之后不久,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问关于耶稣的事,他们问他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么?」(太十七24)彼得立刻说:「纳。」好像是说:「当然纳了!他是要纳的,为什么不呢?」说完这句话,圣经告诉我们,他进了耶稣所在的屋子。
现在,我要提醒你注意圣经怎么说。马太福音告诉我们「耶稣先向他说」,彼得似乎在这件事上开口表示他的意见:「夫子,有人来收丁税,我们要付他们,为什么我们不付呢?」事实上,我们感觉他在吩咐主该做什么了!
耶稣用一个例子提示彼得他自己真实的地位。他需要付丁税吗?当然不需!因天国之子是免税的,当然他们没有义务付丁税的。但是,我们要等一下,这不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付了。彼得鲁莽的行动迫使耶稣要用一个恩典的神迹应付他门徒冲动的行为,付了一块钱。耶稣如此行,要彼得清楚知道这件事,不是因为道德的需要,而是白白的恩典。
在这儿,主给他门徒一个新的原则,就是提到我们与人接触所发生的事物,是在国度之外。那么,我们如何在处理与人的关系上得主的喜悦呢?当然,在这件事上,神并没有把它完全启示出来。但可以总括的说,就是基督的十字架。神从未把他的儿子摆在必须付丁税的地位上,而且神的儿子根本不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实在的,我们会觉得他这样做就是把自己摆在「外人」错误地位
上,然而为何他要如此行呢?他说:「恐怕绊倒他们。」你是否想到神的儿子所说的这句话?其实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免去这些义务。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因为情况十分不同,也不是他放弃了特权,这就是十字架的路,它包涵着重大的值得思考的意义。
如果我们有两种需要,从外表看起来是冲突的;从神的话这方面我们清楚的知道,神的旨意要我们这些儿子们免税的,让我们称它为「神的甲项旨意」,另一方面,当我们站在基督十字架的旨意上,需要我们有所损失,牺牲我们的享受,为要不使别人绊倒,我们称它为「神的乙项旨意」。我们如何在这互相冲突的甲乙原则——免除义务和牺牲权利——中取得和谐呢?
首先,我要说明的。我们不是为着惧怕人的缘故,因为对人的惧怕是个陷阱,我们必须除掉惧怕,我们没有责任惧怕人,我们应当只惧怕神。关于我们的特权,我们必须合理的处置,否则会因坚持我们的权利而使人跌倒。在许多个人的事上,神告诉我们它是属于甲项旨意,即以神儿女的身分可以免除责任(或不必去做),但往往因着我们的父母、家庭、雇主或我们同工的难处而被迫考虑乙项旨意。我们有权拒绝,但神也告诉我们不要绊倒人,那么我们要遵行那项原则呢?
神在圣经中,一方面告诉我们「撇下一切,来跟从我」,但另一面又说,要听从父母及丈夫,照顾妻子及儿女,在爱中彼此顺服。我们怎敢忽视第二项命令呢?从表面看来,神的旨意似乎是互相矛盾的,其实却不尽然。当我们决心以儿子的态度来事奉父神的时候,本能的会偏爱甲项旨意过于乙项,因为第二项是与我们天然服事的观念冲突的,所以我们不喜欢它。我们可能抓住甲项旨意,不计一切代价,不缴纳税金。但我们所以从此退让,不只因为人的因素,而是神要求遵行乙项旨意。因此使我想到,神的话是以乙项旨意为先。就属灵的原则,我们必须把乙项旨意摆在甲项之先,凭着信遵行乙项旨意,神就会自己完成甲项旨意。那并不是说放弃甲项旨意,而是因此向神降服,因为人子自己如此行,所以我们也要照样行。
我们的心常常如此被蒙召成为儿子的自由之甲项旨意所占有,以致我们觉得必须不计任何代价将它付诸实行,然后我们发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成为我们的拦阻,结果我们失去了安息和神的祝福。当然,神会保守这件事,但神总是提醒我们效法他儿子的榜样。主耶稣绝不需要放弃他至高的地位,那高位是神的旨意给他的,然而他却「倒空自己」。藉着完全的恩典,他放弃了自己的喜好,为我们的缘故,将他的生命倾倒出来,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回想他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父啊!若是可能,就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这里给我们启示说,以人子的身分,神自然喜欢把它撤去,但以救主的身分,他必须放弃自己的喜好,不论要他出任何代价,他不愿违背神的旨意。
事实上,神的旨意永不自相冲突的。不论甲或乙旨意,它总是随着「这杯」的。如果我们在遵行神旨意下,无论是主要或是次要,无论是实质贝或是枝节上,接受了「这杯」。我们将冒严重违背神旨意的危险。从另一面说,如果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去作,我们便离开十字架的道路。我们的态度是:神已向我们指示这件事,但如果需要时,我十分愿意受到管制并等候神的时间,我必须顺服于神的乙项旨意,且信靠他将完成甲项旨意。我能安然的信靠他,不需要我努力去完成,这就是我所说的「背十字架」。
背十字架有两面。第一且是明显的一面,是基督的十字架除去我们的意志。这是我们所公认的,为要使我们单单事奉他。但,当我们定下了原则,我们仍会遇见别的问题。可能有一天我们清楚知道神要我们做某件事,而且我们愿意全力以赴,且被它吸引着,在我们这一面对神的旨意是没有问题的。但不久我们发现,他启示我们的这件事遇到了拦阻,当然我们热诚和奉献的心志因此受到阻碍,这是我们最难过的一件事了。这就是第二面,不可避免而且有实际的十字架。
让我举个例子。当我年轻正在福州的一所学院读书时,神指示我在假期要到一个海盗出没的海岛传福音。这是信心的脚步,我为此曾努力的挣扎过。我去了那海岛,发现百姓愿意接受,经过许多的困难,我租了一间房子把它修好。每件事都预备妥善,一百多位的弟兄为我祷告,并且许多人奉献金钱作为开支。在这段期间,我的父母都没有表示意见,却在我整装待发的前五天,他们忽然插进来并阻止了我!房子已经预备好,钱也花了,并且神的旨意在我心中燃烧着;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双亲——敬畏神的人——说「不行」;我还是一个学生,神说「当孝敬你的父母」。我在神面前寻求亮光,神对我说:「是的,这实在是我的旨意,但我从未叫你藉着暴力去成全它。要等候,我必亲自成全我的旨意。你应该顺服你的父母。」我没有自由对别人解释我改变计划的理由,因为我的父母阻止了我。我想所有的人都误会我了。令我深受伤害的是一位我所尊重的人说:「以后恐怕我们很难再相信你了。」
但当神的时候来到时,去海岛的路开了,而且他传福音救人灵魂的旨意在那儿得着了奇妙的果效。由这次经历,我得到一种很重要的教训,就是我已经喜欢神的旨意,不去乃是因为外在的难处,它阻止我是表示我凭着自己意志占有神所特别指示旨意的危险,我早已下决心去行,而且相当深地投入。如果我喜欢神旨意的心是单纯的,那么挫折就不该摸着我。这件事叫我的灵得以敞开。神许可失望及误会临到我,为要使我获得这宝贵的教训。
如果神藉着他的话向我们启示一件事,我们绝不敢拒绝,必须顺服。如果神的甲项旨意受到神的话——「孝敬父母」——拦阻,我们需要等候神自己来成全。他不需别的帮助,神指示不需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已很容易参入遵行神的旨意,但神有自己的时间,他将照自己的方法成全。我们的已常藉着自以为「我遵行神的旨意」得着喂养滋润。就着我们热切的愿望,我们想没有一件地上的事可以拦阻它,但神却在我们路上放些东西,以对付我们这个熊度。最困难、最痛苦的十字架是对付我们对神旨意的热心及对神工作的喜好,我们必需学习这个功课,因为主耶稣自己为十字架拣选了乙项旨意。虽然它阻挡了神的道路,事实上,圣经启示我们这是完成甲项旨意属天的道路(参路十八31…33)。为了他个人,他可以避过十字架,但为着别人能有分于他的国度,十字架是必要的。这正如约翰福音十七章十九节中主所说的:「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国度和宝座对他来说是甲项旨意,而它的道路却是十字架。你我可能全心全意让神的甲项旨意从我们生活中活出来,然而我们却常常遭遇乙项旨意;因为我们有天然的肉体,十字架常以各种的方式介入并除掉我们的己,使它的源头完全出于神。
就看我们所提过的事,我们要注意的乃是主耶稣而不是彼得。彼得经过了一些年日,可能对这原则有所领悟,所以到了时候,他不只认识主耶稣的死乃是为他的益处,而且预备以自己的经历来印证主的死。「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廿一18)我们知道,顺从别人是最难的一件事。
主耶稣这时并没有再向彼得解释什么,反而对他说:「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他行了一件恩典的神迹,这件事必定给彼得很好的启示,是的,作你我的税银。有人指出这件事是主为自己所行的神迹,但事实上,只有一半为他自己,另一半是为彼得;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说法:为我。藉着恩典,这一块钱付了两个人的丁税。
我们已经陈述了仆人与他的主在一个教会、一个身体中的亲密联合,那么钓鱼的神迹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正指出当我们在神旨意的正确路上时,神要亲自应付所有的需用么?当神的爱超过了义务时,我们可以仰望主来应付这些费用。
圣灵的干预
我们还未看完彼得自神手中所接受有福的干预。我们听过父神在山顶上的声音及人子在房子中「先向」他说的话。现在,我们来到使徒行传第十章看彼得访问哥尼流的事。彼得如今已是一位流露生命的福音工作者,他曾看见圣灵浇灌在耶路撒冷的听众身上,使他们涌进神的国度。经过本能的迟疑,他也看见圣灵同样浇灌在撒马利亚人的身上。后来他来到约帕,神给他一个奇异的异象——从天而降的「大布」,它是包括在他的呼召内,却有了新而奇异的意义。「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因着这句话,彼得被迫向该撒利亚出发,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彼得免不了有些小心和不情愿。
彼得心中仍有犹太人的观念。当他得到「大布」的异象后,他仍不太情愿到外邦人的家中。他是一位老练的仆人,心中满了困惑和冷淡的心情,虽然他走在神的路上,但他全人尚未完全摆上。
还有与他同去的好人——约帕的几个弟兄,也是如此。当然他们没有看见彼得在屋顶上所见的三次异象,他们对这件事将有同反应呢?不只这些约帕的弟兄,还有那些在耶路撒冷更注重传统的使徒、长老们将要如何呢?我们不难想像,彼得心中对他们听见他这件事所可能引起反应的忧虑。
当他开始传讲时,他的信息是如此完全,路加把这个福音的主题记载得非常完善。彼得正还未讲到一半,他自己清楚的述说这件事「我一开讲」(徒十一15),圣灵就插入把他打断了。
请注意,彼得尚未提到圣灵的论点;(他曾否照着所该做的去行呢?)他却从十字架和罪的赦免说起,然而当他正说这些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主亲自担当起指挥之责,彼得在此学会了此刻是他安静退后的时候。当神直接做工在听众身上时,讲员的工作就结束了。
神如此的干预是何等大的恩典!他可能是等候彼得给他们施洗或为他们按手(参徒八17,十九5…
6)。彼得如何回答耶路撒冷的弟兄们呢?他们一定向他说:「彼得,这全是你的错误,如果你没有为外邦人按手,这事怎么会发生呢?一定是你自己起头的。」但彼得因神所既成的事实,对那些与他同往该撒利亚的弟兄说:「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因此,现在他敢对耶路撒冷的弟兄说:
「我是谁,能拦阻神呢?」
耶稣在路加福音对这件事曾生动的述说:「天国的福音要传给万民,从犹大、撒玛利亚及外邦——且努力的进去。」主藉着他的权柄用钥匙打开了天国的门,在此国度的权柄是没有问题的。国度的道路是根据他的命令。正如彼得所说过的,关于「他是全地的主」更高的真理,恐怕尚未完全领会。
有了这些成为他仆人的原则,我们将在下一章看到「什么是罪人的需要」。
上章目录下章
第三章得人如鱼
我们如何挤进神的国度?在前面我们曾详细的考虑过一些关于传福音者为了服事,个人在灵性上所该有的预备;然而听福音的人又该如同预备?到底什么是罪人认识神与得救最基本的条件?让我们现在来注视这个问题,因为它与传福音者灵性上的预备是同样重要的。
以下我们所要讨论的仅限于传福音这一点上。我承认有些神的仆人知道得救是藉着基督的死与圣灵的重生。我也假定他知道如何藉着圣灵的能力将这些事实表明出来,我现在所关心的并非他讲道的内容,而是他在引领每个灵魂归向基督实际工作上的一些原则。
一个人的得救所需要的是什么?他如何能顺利的来到神的国度之门而且进去?我们如何带领那些对神仅有一点点认识及渴慕的人,使他与神有活生生的接触?这些是我们的问题,我现在要指出四个原则,希望对这些问题有满意的答覆。
在神那一方面,神已经为每一位罪人作了三方面的预备。第一,耶稣的降临是为了成为罪人的朋友;第二,他是直接的来遇见他们(不需要其他媒介);第三,圣灵浇灌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并且把他们带进认罪、悔改与信心开始的工作中,当然也包括所有属灵的经历。然而,在罪人这一面,只有一个情形,也是唯一必要的条件。首先,他不是需要有信心、悔改,感觉到有罪甚至知道基督的死,他唯一的需要就是有一颗诚实的心来到神面前。
最后的一点,或许会使你感到惊讶,但是当我们继续往前时,我想你将明白,这对我们将有多么大的帮助。无论如何,我们要从神的这一方面,按着次序来讨论。
罪人的朋友
在福音书里,主耶稣是以罪人的朋友出现。根据历史记载,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他在成为罪人的救主之前,已经是他们的朋友。但今天你是否能了解,他为要成为我们的救主,仍然先成为我们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