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9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完善的动员机制,加上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波兰的战争潜力不可低估。

根据官方信息,波兰陆军的正规部队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国内任何地点,在48小时之内到达欧安组任何一个成员国境内。更重要的是,波兰的预备役部队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动员,在48小时之内全部归队,在72小时之内做好战斗准备,在1周之内形成完备的战斗力。当然,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有足够多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动员起来的预备役部队。轻武器的问题还不大,所有预备役军人都有必备枪械,关键就是重武器,特别是和平时期不可能大规模装备的主战武器。

如果仅凭波兰一国之力,肯定无法储备足够的重武器。

这个时候,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虽然在欧州集体安全组织的集体防御条约中没有规定法德意等国有义务为其他成员国提供无偿援助,和平时期,不管是波兰还是别的国家,都得为国防建设掏腰包,但是集体防御条约中明确规定,在成员国遭到敌国侵略、以及遭受侵略威胁的时候,其他成员国有无偿提供帮助的义务与责任。所以在波兰发出协助防御的请求之后,法德意等国迅速做出反应,作为波兰的邻国,德国更是表现得异常积极。

说白了,波兰就是德国的屏障。

不管德国当局是否承认,在与法国等具有相似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夙敌握手言和之后,德国要想成为欧洲大国,首先就得盯住东面的俄罗斯,提防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而波兰就是挡在德国身前的屏障。从德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帮助波兰加强防御,抵抗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实际上就是进行本土防御。

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增兵,德国感受到的威胁比波兰还要强烈。

要知道,德国才是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波兰不过是个普通工业国。如果俄罗斯打算西向争霸,以问鼎欧陆为最终目的,首先遭殃的不会是波兰,也不会是躲在大后方的法国,而是紧守西欧大门的德国。可以说,只要战争爆发,俄罗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中兵力摧毁德的的工厂,削弱欧洲国家的战争潜力。

总而言之,德国要不积极,那才是怪事。

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内部,论号召力的话,德国不在法国之下。

因为法国与意大利也已经表态,加上德国如此积极,所以没过几天,其他9个成员国也先后表示愿意按照集体防御条约出兵波兰。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欧洲国家的声音已经被压了下去。

11月20日,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雍玉刚到达比什凯克,开始了为期13天的中亚五国之行。

虽然共和国官方宣称雍玉刚是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邀请进行回访,但是谁都知道共和国总理在这个时候访问中亚五国的目的。雍玉刚在离京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提到,日益恶化的中亚局势已经对共和国在该地区、以及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共和国当局有权采取预防措施。

别忘了,雍玉刚与之前的阎尚隆一样,是从外交部走出来的总理。

作为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雍玉刚此行的意义非同凡响。如果算上之前裴承毅顺道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共和国在中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恐怕没人怀疑雍玉刚的中亚五国之行不是去落实成果。

与总理的外交访问对应的,正是共和国的军事调动。

11月21日,雍玉刚在比什凯克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时候,共和国国防部宣布了最新一轮军事调动。

与相对低调的外交活动相比,共和国的军事调动就高调得多了。

按照国防部公布的消息,此次军事调动主要应对新的潜在威胁,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安排,驻扎在新疆塔里木地区的第九战斗单位进驻克拉玛依,与之配套的第90战斗单位进驻喀什;驻扎四川的第十战斗单位移防兰州,与之配套的第100战斗单位进驻吐鲁番;部署在巴基斯坦的第一战斗单位移防沃济拉巴德,与之配套的第110战斗单位调往喀布尔:部署在沈阳的第四战斗单位进驻哈尔滨,与之配套的第40的战斗单位进驻长春;部署在广州的第六战斗单位调派大同,与之配套的第60战斗单位进驻呼和浩特。虽然总共只调动了5支主力战斗单位与5支预备战斗单位,但是共和国此举立即引起悍然大波。

真正引人瞩目的不是主力战斗单位,而是预备战斗单位。

一直以来,共和国始终不承认10个预备战斗单位为正规军,而是将其划为了与美国国民警卫队、俄罗斯内务部队相似预备役部队,因此不受常规军控协议限制。在此之前,美俄等国还无法指责共和国,毕竟哪个国家都有预备役部队。随着共和国当局让预备战斗单位进行常规调动与部署,美国率先站了出来,认为共和国当局违背了常规军控协议,以预备役部队的秘密扩大陆军规模。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控。

说直接一点,如果美国的指控成立,即共和国擅自破坏常规军控协议的罪名成立,美国就可以合理合法的退出军控协议,并且把责任全部推到共和国身上。到时候,就算由美国或者俄罗斯引发战争,主要责任也在共和国身上。

当然,要想让这个指控成立,肯定少不了全面调查。

要想展开调查,首先就得在外交上花不少功夫。

别的不说,预备役部队的认证标准是什么?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证标准,所以在美国当局表态之后,共和国立即做出回应,宣称美国的指责毫无根据,如果对预备役部队进行正常部署调动就算违反了常规军控协议的话,那么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俄罗斯的内务部队的日常调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不管怎么样,这个皮扯下去,肯定是没完没了。

当然,关键还是共和国的军事调动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沉默了好几年的半岛电视台给出了最好的答复,即共和国陆军10个战斗单位的20万大军足以抵消俄罗斯陆军的全部兵力,使俄罗斯的军事调动与部署变得毫无意义。

问题是,这个答复没能让观众感到满意。

以当时的情况,观众最想知道的是,共和国会不会像当年对付印度那样,凭借全球第一的军事实力,积极主动的发起进攻?

显然,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按照半岛电视台的分析,共和国有足够的实力击败俄罗斯,甚至能够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打垮俄罗斯,让这个国土面积全球第一的国家成为历史,但是任何战争都不可能不考虑外来因素,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已经进行的军事调动,也就是区区20万地面部队,最多只能加强本土战略防御,不具备战略进攻的能力。因为共和国的常备地面部队只有30万,所以在不进行军事动员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进攻。

关键就在这里,即共和国有没有进行军事动员。

这里提到的军事动员与战争动员是两回事,前者的范围要小得多,对共和国来说,主要就是征召适龄退伍军人。因为在之前的多次局部战争中,共和国都进行过军事动员,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动员机制,甚至与绝大部分退役军人签订了再服役合同,所以共和国的军事动员能力绝对是全球第一。按照一些西方新闻媒体估计,共和国能够在下达动员令后24小时之内动员30万陆军退役官兵,在 1周之内动员60万陆军退役军人,算上其他军兵种,总动员能力更是超过了100万。

可以说,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预备役部队。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早就完成了军事体制改革,军官与士官在地面部队中占的比例超过八成,而按照正常情况,这个比例应该在两成左右。也就是说,结合军事动员机制,共和国陆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兵力扩大4倍。

由此可见,1周之内,北上部署的10个战斗单位的20万大军就能扩充到80万。

毫无疑问,这不但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一支毁灭性的军事力量。要知道,二十多年前,共和国陆军仅仅出动50万作战部队就打垮了人口第一大国,即便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强于印度,还有更加广袤的战略纵深,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这20多年里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别说旁观者,就连很多俄军将领都认为,以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以及俄罗斯的战争动员机制,只要共和国能够在俄罗斯方向上集中100万左右的地面部队,就能赶在俄罗斯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取得胜利。

可以说,共和国的这一军事调动,将欧亚大陆局势推到了战争边缘。

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动因!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31章 两重天

进入12月,国际局势在剧烈变动中出现了峰回路转的苗头。

12月3日,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雍玉刚结束中亚五国之行,从阿斯塔纳启程回国。

虽然在此之前,国际舆论一致认定共和国当局会借此机会,将《罗马条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向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推销”该条约,并且向亲俄的哈萨克斯坦当局施加压力,但是在访问期间,雍玉网没有向中亚各国提到与《罗马条约》有关的事情,也没有向哈萨克斯坦当局施压。

回国前接受到国记者联合采访时。雍玉刚明确提到,共和国致力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会做出任何有损中亚各国安全与稳定的事情来,更不会容许其他势力破坏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也许这个回答,最能解释雍玉刚的中亚之行。

按NBC与CNN等美国新闻媒体的解读,雍玉刚的中亚之行,肯定向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传达了共和国当局的态度,即任何破坏中亚地区战略平衡的举措,都将被视为对共和国的利益与安全构成了威胁,是对共和国的直接挑战,而这一态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震慑中亚五国,而是通过中亚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当局传递给俄罗斯,让正在试探共和国底线的俄罗斯当局有所收敛。

说直接一点,共和国当局对俄罗斯的挑衅行为已经感到非常不耐烦了。

问题是,两家美国电视台并没对此感到担忧,以当时的情况来看NBC与CNN能够沉得住气,肯定掌握了内幕。

两天后,局势就变得更加明了了。

12月5日,在宣布了第二批换装部队名单之后,俄罗斯当局并没立即进行大范围军事调动,而是让计划换装的20多个师呆在驻地,等待最新命令。

这次,半岛电视台抢先做了全面报道。

按照这家阿拉伯新闻媒体的报道,俄军没有像上次那样,让换装部队前往边境地区的训练场,以此加强边境部署的原因只有一个:换装所需的武器装备还未运抵俄罗斯,即俄罗斯当局还没有办法立即为20多个师换装。

这下,也就不难明白NBC与CNN的沉着冷静了。

众所周知,早在印度战争之后,美俄间的坚冰就被打破,双边军事合作逐渐展开,主要合作模式就是由俄罗斯提供资源,美国提供技术,共享先进军事成果。虽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的军工体系仍然独立发展,俄罗斯当局也没有放松相关管制,比如禁止美国企业吞并俄罗斯的军工企业,禁止美国企业在俄罗斯独资兴建军工厂,禁止美国企业单独参与俄军招标等等,但是在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不得不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妥协与让步,比如早在2038年,俄罗斯就放弃了公制单位下的电磁炮口径标准,采纳了美国的英制单位口径标准,即以炮弹质量为450磅、800磅与1000磅将电磁炮分成3个等级,各自限定使用范围。到2050年前后,受到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影响,俄罗斯当局加快了军事标准的转型速度。

事实上,到此时,俄军大部分主战武器装备都烙上了美国的影子。空军的战机、海军的战舰自然不必多说,就连俄罗斯引以为傲的陆军主战武器也体现着美国的价值。拿俄军批量装备的T4型主战坦克来说,这种在2043年定型,2045年投产的坦克就是由美国的克莱斯勒地面装备公司与俄罗斯的乌拉尔车辆厂联合研制的,整体设计全面借鉴美国的M32A2型主战坦克,甚至有人称其为俄罗斯的M32。更重要的是,这种主战坦克的众多子系统与零配件,比如大威力电磁炮、火力电能供应单元、大功率超导电动机与综合观瞄系统都是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其中的火力电能供应单元(实际上就是高等级复合蓄电池)与综合观瞄系统均在美国的工厂生产,以成品的方式出口到俄罗斯,再由乌拉尔车辆厂组装。比较有意思的是,就连组装厂都是合资兴建的,并没使用乌拉尔车辆厂原有的生产线。

用克莱斯勒公司的话来说,乌拉尔车辆厂的生产线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地面主战平台的生产要求,必须重新建设生产线。

说得不客气一点,T4的研制与生产几乎都是由克莱斯勒公司说了算。

地面武器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重型武器装备了。

换个角度看,俄罗斯当局能够将军火生产的重任托付给美国企业,除了俄罗斯军火企业确实缺乏必要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力之外,与俄罗斯当局的战略选择也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决定投靠美国以抗衡共和国之后,俄罗斯当局首先就得考虑本土战略安全,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军事工业体系。

虽然俄罗斯拥有接大的本土防空网,还拥有不算太落后的战略防御系统,但是在共和国的强大战略打击力量面前,俄里斯的本土防御系统完全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受此影响,俄罗斯肯定要寻求一个安全稳定的靠山。普天之下,恐怕只有美国有能力成为俄罗斯的靠山。设想一下,在本土军事工厂被彻底摧毁之后,如果能够在美国的工厂生产俄军的制式武器装备,加上美国在北大西洋上拥有绝对制海权,美国军火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就能源源不断的送到俄罗斯,让俄军能够继续战斗下去。

正是如此,俄罗斯才会与美国军火企业全面合作。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美国军火企业参与的装备项目,不但全部采用美制标准,还尽量依照美国企业生产线的标准进行设计,甚至在某些方面采用了美军的标准,以求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接纳美制武器装备。

回头来看,也就不难理解,美国的军事援助为什么如此重要了。

当然,美国当时提供的并非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不管怎么说,和平时期,美国当局除了为美军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之外,没有理由为其他国家储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没有理由无偿赠送。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当时运到俄罗斯的,实际上只有是一些封存期超过10年的老旧武器装备(按照美军标准,绝大部分地面重型武器的封存期都为10年,也就是封存15年之后就得退役销毁),并非传闻的新式武器装备。

由此可见,俄军军事调动基本上与美国的军事援助没有关系。

准确的说,俄罗斯当局以美国军事援助为名,重新部署了主力野战部队。

如此一来,在共和国表露出不可忍受的态度之后,俄罗斯当局自然的三思,从而在调动二级部队的时候有所收敛,只是表明立场,而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俄罗斯当局将20多个师的二线部队派往边境地区,别说共和国难以忍受,恐怕连欧盟都会蹿起三丈高。

问题是,俄罗斯当局会因此放弃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吗?

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战术部署容易调整,战略部署却很难调整。

从实际情况出发,将11个主力师押上去之后,如果俄罗斯当局决定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除了浪费宝贵的时间之外,还会让军事部署变成一场灾难,更会让对手觉得有机可乘,从而使俄罗斯彻底丧失主动权。结果可想而知,就算俄罗斯愿意俯首称臣,恐怕共和国也不会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吧。

总而言之,俄罗斯并没退缩,只是调整了策略。

不管怎么说,在俄罗斯当局有所收敛之后,原本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国际局势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当然,隐藏在表象下面的真实情况与看到的截然相反。

根据美国新闻媒体透露,12月3日,雍玉刚回到共和国新都之后,还没来得及回家换身衣服就被接到元首府,向裴承毅说明中亚五国之行的具体情况。也就是在这个晚上,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对局势做出了新的判断,认定俄罗斯会在表面上服软,却会在暗地里继续加强战争准备工作。

当天晚上,雍玉刚确实去了元首府,只是没有商讨这些事情。

实际情况是,直到12月6日,也就是俄罗斯当局宣布暂时不对第二批换装的部队进行部署调动的第二天,裴承毅才在元首府召开了高层会议,商讨局势变化,以及共和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从后来局势的变化与发展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