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耀邦传奇 作者:齐鲁-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领导人能如此支持和体谅,陈教授怎能不感动?事实上,提出筹办实验大学的设想后,支持者固然有,但泼冷水者也不少。一位好心的亲友就曾赠陈教授十个字:“即甘冒九死,家国两无益。”这些意见,陈教授不可能不考虑。然而,每当他想到与胡耀邦的一席谈,他就更认定中国在经济开放后,教育也在开放,而实验大学就正是教育开放的一个新的突破。有这样开明的领导人,中国的改革不是很有希望么?陈教授正是看到了这个希望,所以,他愿破釜沉舟,向一切阻力挑战,为中国的教育创一条新路2

  胡耀邦就一篇题为《政支出应首先保证智力投资》的讲稿复信千家驹,赞扬他对国家大事直言不讳的风格。 胡耀邦4月29日的复信说:讲稿拜读过了,你这种对国家大事直言不讳的风格是值得提倡的。我已经把这份讲稿转给依林、宋平、丙乾同志,我想他们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当然,我国教育经费要脐于世界先进之林,大概还得若干年的努力,但我看是大有希望的。

  千家驹讲稿的要点是:我们过去的传统观点和做法是:财政支出首先要保证经济方面的基本建设,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教育、科学文化放在第二位,这种做法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要端正对教育的认识,不能把教育视为纯粹的消费事业,而是一项生产投资。要把教育投资放在第一位,国家财政支出应首先保证智力投资。教育要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而不是跟在它的后面,只有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很快上去。而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教育事业。

  胡耀邦对查良镛先生说:中央常委中,现在是我和紫阳同志共同主持,重大问题向小平、陈云、先念同志他们请示一下,其余一般的就定了。

  胡耀邦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先生谈到关于接班问题。胡耀邦说,全国干部,包括科技人员、教员、医务人员等,共二千一百万人。除去教员、医务工作者,也还有一千二百万人。老同志总是要一步一步退下来,这是自然法则,不可抗拒,我们的接班问题,总是要一辈一辈上,一批一批退。

  胡耀邦说,中央常委六人,叶帅身体不好,一年前就不管工作了。小平同志身体健康,头脑清楚,一切大事由他掌握,但日常具体工作也不做了。中央常委中,现在是我和紫阳同志共同主持,重大问题向小平、陈云、先念同志他们请示一下,其余一般的就定了。我的实际年龄是69岁,紫阳同志是65岁。我们搞不了几年。我个人想法,到1987年十三大,要慢慢脱钩、脱身。

  胡耀邦还说,目前的中委,三分之二超过60岁。如果说有什么危机的话,这就是危机。所以明年要下决心补上年轻而能干的人。

  胡耀邦于1984年10且16日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时,谈到了“四人帮”和华国锋、汪东兴近况。他说:“四人帮”还活着,他们每天看电视、看报纸。国庆节他们还在电视上看了我们的阅兵游行。(王兆国插话说:王洪文说,阅兵搞得这么整齐,很佩服。他对阅兵的武器有评论,说有些武器很有发展。)江青看了电视,她说邓小平那么健康,真没想到。。

  国庆节那天观礼,外国记者发现华国锋、汪兴东也照样上了天安门。他们不同,他们打倒‘“四人帮”有功,不过错误也不少。他们还是坚持那一套,想搞第二次英明领袖。华国锋现在的待遇比我高,我当组织部长时把他的工资提高到三级。我们现在最高的是三级。毛主席54年把一、二级取消了。现在三级的只有小平同志、叶帅、徐帅、刘帅、乌兰夫、陈云同志七、八个人,其他的中央负责同志是四、五级,我是五级。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对犯了错误的同志,生活待遇不降低,子女不受影响。

  中商海勤政殿,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科学家。胡耀邦提议合影,赵紫阳要科技人员坐在前排中央,他们坐边上。

  1985年1月13日, 胡耀邦在会见出席科技体制改革座谈会的科学家时提出,中央领导今后要加强同科学家的联系。

  中南海勤政殿里,灯光璀璨;水仙盛开,淡雅清香;尽管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充满着春天的气息。人们正在陆续人座。最先来到的是六位科技工作者,接着,方毅、胡启立。

  张爱萍和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以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和几个部的部长、副部长;相继进人会议室就座。

  这是1985年2月4日下午4点50分。 在这里,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要同在四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六位科技人员座谈我国当前的科技政策。

  勤政殿,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的地方。

  平常,坐在会议室这环形会议桌周围的,全是中央和书记处的领导同志。望着这不平常的地方,六位科技人员心情激荡觉得全身热乎乎的。

  下午5点正, 胡耀邦和赵紫阳步人会议室,亲切地同到会的科技人员以及其他同志一一握手,然后就座。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向到会的中央领导同志逐一介绍了六位科技专家。

  这边坐着的两位中年和一位老年科技工作者,是北京航空学院的讲师高歌、曹明骅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宁晃教授。40岁的高歌,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授,执教于山东一所大学。十年浩劫中,父亲不幸去世,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业的高歌也被迫改行,到了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个电厂工作。茫茫沙漠中的奇特现象——沙丘在大风中始终保持着自

  己形状,给他以启示。他终于把沙丘稳定的奥秘用到了喷气发动机的火焰稳定上,研制出

  “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获得国家一等发明奖。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和成就,引起了在座的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切。

  看到高歌年纪不大便已秃顶,胡耀邦关心地说:“韩愈说他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看来,你比他健康,只是头发少了,是不是用脑过度的关系?”

  坐在另一边的是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渲年。提到黄潼年,赵紫阳接过话头。 他对大家说, 我和黄潼年是老熟人了。1978年,他主持研制的“圆柱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取得成功,第一次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果,比旧装置提高工效三十多倍,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现在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前几天,我又参观了他最近研究成功的“弧齿锥齿轮整体误差测量系统。现在国际上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副总工程师赵乃刚也是中年人,今年46岁,研究的是河蟹在人工半,咸水中繁殖和养育问题。胡耀邦高兴地说,河蟹大家都喜欢吃,多生产了,不管南方、北方都能吃到,是件很好的事。螃蟹价格高,经济效益也很高。

  坐在黄潼年身边的是80高龄的华中农学院教授章文才。半个世纪来,他潜心研究柑桔。

  的育种。栽培和储藏技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主持培育的多种优良的无核、少核、高糖分柑桔新品种,正在南方十四个省市推广,一种新品种脐橙,不仅味美,而且个头大,一个重达半斤多。

  胡耀邦说。他尝过这种脐橙,确实很好吃。赵紫阳也说很好吃。

  胡耀邦在了解柑桔生产、 销售的情况后问章教授,现在柑桔产量200万吨,到本世纪末能不能达到两千万吨?

  章文才回答说,现在我国各地正在大量发展柑桔,预计到1990年便可以超过世界上最主要产柑桔的国家。到本世纪末超过两千万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时间静静地向前流淌,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座谈结束后。胡耀邦提议:“我们一起照相吧广

  在勤政殿门口,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家一道合影留念。开始,六位科技人员都往后排站。

  “把前排的位置留给引导我们前进的中央领导同志!”大家心里想。

  不料,赵紫阳宣布:“‘今天我们改个规矩行不行?你们坐在前排中间,我们坐在边上!”

  大家想留在后排不动,赵紫阳却点起名来,把六位科技人员都请到了前排,同中央领导同志交错而坐。在胡耀邦和赵紫阳中间坐着高歌和黄潼年,部委的领导干部在后面站立。

  照相后,中央领导同志请六位科技人员和他们一起吃晚饭。

  首都电报大楼的大钟敲响了,已经是晚八点了。胡耀邦和赵紫阳站在餐厅门口,同六位科技专家—一握手告别,目送着他们离去。

  胡耀邦接见核科学家,从核弹到核电,科学家们找到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1986年1月21日, 胡耀邦接见了来自我国核工业部的十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同部长蒋心雄、副部长陈肇博一起,兴冲冲地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的后厅。他们之中,有白发盈头的核化工学家姜圣阶、核物理学家王涂昌,有中年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刘兴忠、闵耀中、黄齐陶、于敏、连培生、钱皋韵、吕得贤、孙科训。年长的已近八旬,年轻的也有半岁。在既往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和他们的伙伴、同事们奋战在风雪荒原和戈壁滩上,为创建我国的核工业体系、研制战略核武器、和平利用核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现在,大家称之为核工业的创业时期已经过去了,国家进入了“七五”计划建设时期,核工业战线上的三十万职工也以更加奋发的姿态,开始书写核工业创业史的新篇——和平利用核能的篇章。

  和平利用核能的方面很广,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使劲呢?正在这时,传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同科学家、专家们直接晤商的消息。科学家们高兴极了,带着准备好的建议,来到了中南海。

  科学家们刚刚在怀仁堂后厅落座,胡耀邦、方毅、李鹏、杨尚昆、郝建秀等就走了进来。蒋心雄部长向领导人—一介绍核专家们。

  亲切的问候之后,大家聚拢来合影留念。胡耀邦、杨尚昆走过去拉着姜圣阶和王法昌的手说:“年纪大的同志请前面坐!”

  座谈会在活泼、亲切的气氛中开始了。胡耀邦说:“核工业战线上的同志们是为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在同志们的努力下,研制成功了核武器,增强了国防力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有了一支素质好的核工业队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所作的历史的、光辉的贡献的!”

  胡耀邦又说,希望核工业部的同志要一专多能,多搞一些多种经营,积极支持所在地方的民用工业,为民用工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新的贡献。

  “当然啦,过去各方面都支持你们,给你们开绿灯,你们好比在高楼上。现在。希望你们下几层楼,从高楼上走下来呀!”胡耀邦笑着说。大家也会意地笑了起来。

  这次座谈会前,李鹏副总理曾视察了我国的核设施,其中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秦山核电站。在座谈会上他说,发展我国核工业的根本方针是:在保证军工生产的同时,着重发展和利用核能。也就是说要“保军转民”。核工业部搞民用工业,要以发展核电为主,当然,也要搞其他的工业。谈到这里,他讲了视察中的见闻。他高兴地说:我们的核电站建设虽然步履艰难。但毕竟是起步了!发展核电_我们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当然也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鹏告诉大家:“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已经初步决定,把研制建设核电站的工作全部委托给核工业部负责。这样,核工业部的同志们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了!”他说着,用殷切期望的目光望着在座的核专家们。

  胡耀邦赞同李鹏关于核工业部门有广阔用武之地的说法,他希望核工业部的各部门要广开门路,同地方工业、厂矿部门、乡镇企业加强联系,派科技人员支援地方。并说,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也可以同国外合作。

  方毅接着说:“保持一支核工业研究队伍也是很重要的。要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在研究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希望在发展核化工、同位素、激光等方面也创造新的业绩。总之,核工业部门的同志们在各方面都大有可为,前途光明!”

  胡耀邦接见达赖喇嘛的哥哥嘉乐顿珠时提出关于达赖回国的五条方针,引起了达赖喇嘛的注意,当胡耀邦当选为中央总书记时,达赖喇嘛发来贺电,并希望在将来某一天同他会晤。

  1981年7月; 胡耀邦接见了达赖喇嘛的哥哥嘉乐顿珠。在交谈中胡耀邦向仍然流亡在国外的达赖喇嘛传递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胡耀邦坦诚地对嘉乐顿珠说:“对达赖喇嘛和追随他的人,我们开诚布公地商定这么几条:一、我们的国家,已经走上了政治上能够长期安定,经济上能够不断繁荣,各民族能够更好地团结互助这样一个新时期。达赖喇嘛和追随他的人都是聪明的,应该相信这一条。如果不相信,要多看几年也可以。”

  胡耀邦又说,“第二条,达赖喇嘛和他派来同我们接触的人,应该是开诚布公,不要采取捉迷藏或者是做买卖的办法,对于过去的历史可以不再纠缠,即1959年的那段历史,大家忘掉它,算了。”

  1959年3月, 达赖喇嘛曾领导组织武装叛乱。对这件事即往不咎,足见中国共产党的诚意!

  “三、我们诚心诚意欢迎达赖喇嘛和跟随他的人回来定居。”胡耀邦接着对嘉乐顿珠说:“我们欢迎他回来的目的,是欢迎他能维护我们国家的统一,增进汉藏民族和各民族的团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在谈及达赖回国定居后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时,胡耀邦特别说明,“照1959年以前的待遇不变。中共中央可以向全国人大建议他还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经过协商,当全国政协副主席,生活上也维持原来的待遇不变。至于西藏,他就不要回去了,西藏的职务就不要兼了。西藏现在年轻的人已上来,他们工作做得很好嘛!当然也可经常回西藏去看看。我们对跟随他的人也会妥为安置。不要担心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只会比过去更好一些,因为国家发展了。”

  胡耀邦又说:“达赖喇嘛什么时候回来,他可以向报界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声明怎么说由他自己定。他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回来,给我们一个通知。如果经香港从陆路到广州,我们就派一位部长级干部到边界去迎接他,也发表一个消息。如果坐飞机回来,我们组织一定规模的欢迎仪式,并发表消息。”

  “最后,请嘉乐顿珠先生转达达赖喇嘛,叶剑英委员长、邓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陈云副主席和赵紫阳总理等都对达赖喇嘛很关心,希望他善自为之。”

  胡耀邦提出的关于达赖喇嘛回国的这五条方针,经过嘉乐顿珠传递到达赖喇嘛那里,引起他的注意。后来,1982年9月,当胡耀邦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达赖喇嘛发来了贺电。贺电说:

  当胡耀邦于1980年访问拉萨时,我便开始信任他了,因为他敢于承认在管理西藏的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是值得称赞的坦率态度。……我现在仍然对胡耀邦抱有信心,并希望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同他会晤。

  1980年4月7日,胡耀邦领导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西藏工作总结报告”,这个报告得到了中央批准。

  5月22日,受中共中央委托,胡耀邦。

  万里率领中央赴西藏考察团启程,前往拉萨。

  已经“岁高龄的胡耀邦一到拉萨,便遇上了严重的高山反应,但是他仍然坚持和万里一起分析在西藏的实地调查情况,并阅读文件、看地区、听汇报,同西藏同志共商尽快提高西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大计。

  拉萨之行,使胡耀邦深切体会到西藏的最大问题是贫困,西藏的生活水准远远低于其他省份,甚至还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他也认识到,农奴制给西藏社会留下的深深伤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医治好,因此,西藏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历史的产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

  胡耀邦在西藏考察期间i一方面向西藏人民承认了极左路线严重破坏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一宗教政策、统一战线政策等,给藏族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同时,胡耀邦与中央赴西藏考察团决定采取措施改变西藏的现状和发展西藏的经济。

  胡耀邦专门召开了自治区干部大会,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提出“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这个总目标”,应该做好六件大事。

  在这一对西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讲话中,胡耀邦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